四阿哥胤禛追討戶部欠款的差事辦砸,作為他的得力謀士,鄔思道為什麼發揮不了作用?

鈺壹品新宇文化


老四胤禛在江南接回了大牛人鄔思道,見面的當天就給老四胤禛詳細的分析了追繳戶部欠款的利弊。

隨後老四胤禛開始了轟轟烈烈追繳欠款的行動,可是為什麼最後他偏偏漏掉了本該追繳的桑佩、鄧元芳、圖倫升三人呢?

一、

老四胤禛的算盤:

老四胤禛當晚跟鄔思道的對話堪稱經典,表面上看老四胤禛好像還在猶豫,並且提前打斷了對話打哈欠要回去睡覺。其實轉過天來他就跑到康熙帝面前接下了這個差事,還順便為十幾年後的“攤丁入畝”新政討論了一番。

這時候老四胤禛提出了兩個條件:

一是讓田文鏡成為自己的手下參與追繳欠款,這一個條件康熙帝同意了。

第二個要求是讓老十三胤祥一同參與追繳欠款,但這個條件被康熙帝拒絕了,理由是想讓老四胤禛做真正的孤臣。

關於拒絕老十三胤祥的原因在前面文章中有分析到,因為就康熙帝看來,老十三胤祥參與弊大於利,如果老十三胤祥參與,以他的性格註定會導致追繳失敗。而不讓老十三胤祥參與,也表明追繳戶部欠款會失敗,這樣老十三胤祥還能保一下老四胤禛。

這是從康熙帝的角度考慮,但是從老四胤禛的角度考慮得出的結論就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康熙帝拒絕老十三胤祥參與此事,給老四胤禛的感覺就是自己即將脫離太子胤礽一黨,作為單獨的勢力參與到皇位的競爭中去。尤其是他自己總結的“孤臣”定位,只不過康熙帝重點放在了“臣”字上,老四胤禛重點放到了“孤”字上。

因為早在江南賑災之前,老四胤禛就查過戶部的賬目,當然清楚每位皇子所欠下的國庫銀兩。一旦自己接下了這個差事,毫無疑問,欠債最多的太子胤礽成為首要追繳目標,這就等於正式跟太子胤礽分裂。

如果康熙帝同意老十三胤祥參與此事,老四胤禛自然不會是後來的追繳策略,正是由於康熙帝的拒絕,導致他在鄔思道分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定下了追繳必須失敗的前提。

二、

太子胤礽的攪局:

追繳戶部欠款的最後一天到了,老四胤禛還在苦口婆心的勸說官員們還錢,有些老臣也掏出了康熙帝分給的內庫銀子準備還錢。但是太子胤礽突然出現,給了大家兩年的寬限時間,這讓老四胤禛猶如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隨後的朝堂之上,康熙帝總結髮言:

“昨天太子在戶部宣佈,所有欠款官員分兩年還清欠款……朕還能說什麼呢?”

其實康熙帝預期的追繳還款目標是五成,而且他已經替老四胤禛擺平了部分阿哥和老臣,但是愚笨的太子胤礽理解錯了康熙帝的意思:

“你是太子,底下人做的不對,你說說嘛。”

本來意思是讓他好好管管那些阿哥和官員們,結果他理解成好好管管老四胤禛。

於是他才興高采烈地跟那些官員說康熙帝的意思是緩一下還款……

但不管怎樣,康熙帝雖然在上次談話的時候已經對太子胤礽非常不滿了,也說出了:

“這就是我大清國將來的皇帝嗎?”

但事已自此,也只能作罷,不然,自己冊封的堂堂當朝太子說出的話當放屁嗎?

三、

三條漏網之魚:

朝會之上,康熙帝感慨萬千,大清又不是朕一個人的,朕好比大樹樹幹,你們就是枝葉,國庫就是樹根。

隨後再次講了老十胤誐的事,每年俸祿銀子有一萬八千兩,還賜了一片莊子,怎麼就不夠用了?而且還大街上賣家當,鞭打朝廷命官:

“你從小在南書房讀的書到哪去了?”

這也是當初老四胤禛跟田文鏡一定抓著老十胤誐不放的原因,康熙帝之後下令圈禁了老十胤誐半年之久,等於是嚴重打擊了老八胤禩一黨。

而太子胤礽一派,因為老大指控其賣官,已經讓康熙帝十分不滿,同樣的,對於老大也沒有好感,畢竟他的手下馬國成也是欠債不還。

遍觀全部皇子,老十三胤祥是清白的,沒有功勞,也沒有過錯;老三貌似是獲利的,尤其是在老十不服氣供出他來的時候,康熙帝還替老三說話;老四胤禛是被康熙帝責備的,說他做事操急,逼死了魏東亭,差事也辦砸了。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八大山莊被圍事件時,老三為什麼突然跳出來舉報老大魔鎮太子的原因。這也是老三為爭奪皇位唯一一次做出的努力,後來失敗後,再也不想這事了。

在康熙帝處理田文鏡時,桑佩、鄧元芳、圖倫升隨聲附和,惹得康熙帝非常不滿意:

“你們三個人的錢還了嗎?”

三個人還想狡辯,結果被康熙帝一一指出了他們的伎倆,一個是到民間放高利貸,另外兩個則利用漕運的船做生意。這三個人都屬於有錢不還,故意裝窮的那一類人,最終被康熙帝摘了頂戴,交都察院和刑部調查。

四、

刻意失敗的老四胤禛:

老四胤禛一向精明,他怎麼會漏掉了這三條大魚呢?

他當然沒有漏掉,但是又不得不漏掉,如果他真的連這三條都抓住了,反而讓康熙帝不夠自在。

老四胤禛是接的康熙帝命令,才追繳的戶部欠款,那麼他該怎麼追起呢?

作為一個正常人,我們自然會拿著賬單,從欠款金額的高往低追繳,如果亂追一氣,反而讓康熙帝覺得老四胤禛辦事毫無章法,不夠細膩。

通過劇情,我們分析出來排名前幾位的幾位欠款人員:

太子胤礽欠款四十五萬兩,魏東亭欠款三十五萬兩,老三胤祉欠款三十萬兩,老十胤誐欠款二十多萬兩……

而桑佩欠款十萬兩,鄧元芳和圖倫升欠款數額劇中沒有說,估計在十萬兩以下。

老四胤禛負責追繳王公和阿哥們的欠款,田文鏡負責追繳官員們的欠款。田文鏡這邊追繳及其艱難,單一個魏東亭就把他困死了,根本來不及查到桑佩等人的頭上,就被老十胤誐鞭打負傷。

沒有查到他們頭上,並不代表老四胤禛不知道他們三個的底細,其實不光他知道,其餘阿哥們也知道。

康熙帝知道這三個人的底細,是因為他手下養著一群類似明朝錦衣衛的人,專門用來監視大臣們的。而各位阿哥們也養著這麼一群人,問題在於康熙帝可以有,而這些阿哥們卻不可以有。

如果老四胤禛前面的欠款還沒有追完,就從後面的人入手,僅僅通過一個月的時間就瞭解的很詳細,那麼必然有秘密渠道提供信息,這在康熙帝看來是大忌。

你可以監視這些大臣,就證明你有監視皇帝的野心,那麼還爭什麼皇位啊,直接就被康熙帝冷藏了。

而老四胤禛通過這次追繳戶部欠款,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是向康熙帝表態,自己願意做“孤臣”,並得到康熙帝的讚許。

二是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脫離開了太子胤礽,隨後的刑部冤案和舉薦太子風波後,老十三胤祥也終於脫離太子胤礽,而加入到老四胤禛行列。

三是通過賣力追繳戶部欠款一事,給康熙帝一個踏實勤奮的印象,是真心為國家辦事的,而且沒有私心。

四是借追繳戶部欠款一事,成功的打擊了老八胤禩一黨,並挑撥了太子胤礽跟老大胤禔的關係,同時把老三胤祉的奪位之心激發了一下,使得局勢變得模糊起來。

老八胤禩顯然也明白了康熙帝的意思,知道老四胤禛連接兩個差事,在康熙帝心中加了分。而老四胤禛要當面辭掉自己的郡王身份,還是老八胤禩跳出來為他求情:

“……那麼今後還有誰敢為朝廷辦差了?”

康熙帝聽了這話非常受用,轉過頭來問太子胤礽怎麼看,這時候太子胤礽愣了好幾秒,鏡頭也有老十三胤祥突然的抬眼。這就說明,從這一刻起,太子胤礽已經明白了,老四胤禛算是脫離了自己,見已無可挽回,也只能順水人情贊同了老八胤禩的說法。

而老八胤禩吸取教訓,在接連兩次拒絕差事之後,終於接下了刑部冤案的差事,卻不知,這才是燙手的山芋。

而這一切到底有沒有鄔思道暗中指導呢,劇中沒說,但,我想應該是有的……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因為鄔先生早就知道這個差事肯定辦不好,這個錢也不會全部按時收上來,因為這是人心的黑暗面所在,還錢難,更何況是還國庫的錢。但是鄔先生卻力主胤禛接下這個苦差事,原因就是這件差事能為胤禛獲取極大的政治資本,讓胤禛在老皇帝的心目中高出幾個段位。

追比國庫欠款,肯定會得罪欠了款的滿朝文武,更何況這些欠錢的人中有太子、三阿哥、十阿哥,還有像魏東亭這樣功高德勳的老臣。凡是明眼人都知道此次追比國庫欠款是一件苦差事,會得罪許許多多的人。

八阿哥胤禩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不接這個差事;其他阿哥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沒有人會主動去接這個差事。理所當然的,康熙皇帝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將籌碼開到了親王這一爵位,他真心的希望能有一位兒子能跳出來為自己分憂。

這個時候四阿哥主動請纓,並向老皇帝表示自己願做孤臣。站在康熙的角度想想看,自己有一個兒子為了國家的事情,抱著一種“雖天下人吾往矣”的執著奮勇向前,康熙帝必會對胤禛好感爆棚。那為什麼康熙帝只給胤禛升了郡王而不給胤祥褒獎,並且不讓胤祥幫助胤禛參與追比欠款一案呢?

眾所周知,胤祥素與胤禛交好。換言之,胤祥是胤禛一黨,如果康熙對胤祥多加褒獎的話,那麼胤禛在朝堂上的勢力必會加大,眾皇子之間的力量將不再平衡,這是康熙不願看到的,因為此時的康熙還一門心思的扶持著太子。

其次,康熙之所以不讓胤祥參與此案,是因為此事是康熙對胤禛的一場大考。康熙就是要看看胤禛是不是一個堅韌的人,就是要看在困難面前胤禛如何表現。胤禛雖將事情辦砸了,但是他秉公辦理,鐵面無私的辦事風格相必讓康熙很滿意。

言歸正傳,既然鄔先生力主胤禛接下這個案子,那鄔先生為何沒有幫胤禛做的更好一點呢。

正如前言,這個案子是康熙發的上諭,限滿朝文武十日內還清。滿朝文武中其實大部分都有錢也有能力將這筆錢還上,但是他們絕不會先還,而是要等到別人都還了以後自己才還。倘若自己還了他人沒還,自己豈不是吃了大虧,這就是人心。

更何況,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錢是國庫的,而不是你四爺的,為何你來讓我還錢。

人是群居的,具有社會性,眾臣子相互攀附,這就是為何老狀元會借一兩銀子,這是因為若是他不借,同僚必會說他清高,他要合群,所以他借了一兩銀子。

這就是為何這筆錢很難要上來,只要不能在重要大臣哪裡有所突破,那其他的臣子一定也會百般拖延,“他也沒還,為何要我還”的聲音必將此起彼伏。但重要大臣的錢哪裡有那麼好取呢,這就是為何胤禛輪番轟炸,卻沒炸出一兩銀子的緣由。

其次,彼時鄔先生剛入胤禛幕府,和胤禛尚處於一種磨合期,胤禛對鄔先生還沒取得完全的信任。有些事胤禛不會主動去請教鄔先生,鄔先生自然也不好主動去教胤禛,所以這也大大限制了鄔先生。

終上所述,要錢的時候才能見人心。

以上。


逆流時代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先生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的謀略僅次於康熙。為什麼鄔先生不能幫助胤禛辦好追比戶部欠款的差事?

因為這件事本來就辦不成,誰來辦都得辦砸。這個道理不僅鄔先生知道、胤禛知道,其他阿哥也知道,甚至連康熙也知道這一點。。

為什麼?因為這件事的癥結在於康熙。

表面上看,戶部欠款是因為大臣們貪婪,爭相借款揮霍。但是要是沒有康熙的縱容,他們敢借嗎?這不像是貪汙受賄,那是暗地裡做的,借款是明著來的。

可以說康熙這個皇帝有兩面性,一方面他知道大家借款把國庫掏空了,國家就危險了;一方面他個性寬仁,不願過分的為難大臣,更何況很多大臣借款其實是花在他身上了,比如魏東亭。

所以康熙雖然表示要嚴查戶部借款,但是大臣們一來求情,他就心軟了。這是一個死局,誰來辦也辦不好。

那為什麼鄔先生還讓胤禛去辦呢?其實有一明一暗兩個原因。

明的原因鄔先生說了,就是戶部欠款確實成為一個大問題了,如果康熙這麼多兒子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為他分憂,不太令人寒心了嗎?所以別人躲著這個差事,胤禛就要站出來接這個差事,這個差事是辦給康熙看到,最後能追回多少欠款倒沒那麼重要,要的是這片孝心。

暗的原因鄔先生沒有說,但是劇中暗示出來了。既然戶部欠款的癥結在於康熙,那麼只要康熙在位這個問題就得不到根本解決。胤禛接下這個差事,而且在辦差時毫不徇情,這其實是向康熙表態:如果我登基以後,肯定能刷新吏治,整治腐敗。所以康熙向胤禛表示,你要做一個“孤臣”,因為他需要一個嚴厲刻薄的繼任者。康熙臨終時評價八阿哥時說,八阿哥處處學我的寬厚,如果讓他當皇帝,那國家就危險了。

鄔先生讓胤禛一定要攬下追比欠款的事,因為這件事雖然不可能辦成,但這是向康熙表態,表明自己是康熙的理想繼任者,一定能解決康熙朝因為寬厚仁慈而落下的種種弊病。康熙雖然在情感上同情那些大臣,但是理智上他知道一個像胤禛這樣的鐵面繼任者是對國家最有利的。

不得不說鄔先生對於皇帝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到位。這也是鄔先生在雍正即位後“半隱”的原因。

《雍正王朝》真是令人百看不厭的好劇。現在很少有這樣的電視劇了,那些小鮮肉、流量小花演的電視劇,跟《雍正王朝》比起來,就是垃圾。



夢露居士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追繳戶部欠款案是雍正誤解了鄔思道的建議,緊接著,太子刑部冤獄案又是鄔思道誤解了雍正,兩人最開始的合作就如此這般結果,的確叫人覺得很尷尬。

1,雍正這件差事的確是辦砸了,他錯就錯在以為自己辦成了黃河救災的大事,有了威望,證明了自己;他錯就錯在自以為有田文鏡,十三爺等人的得力相助;他錯就錯在自以為有了前面兩點,就可以不聽完鄔思道的建議(其實是雍正誤解了鄔思道,以致於後面不想聽了),話剛說到一半就不聽了,假裝打瞌睡,想睡覺。

2,鄔思和雍正兩人第一次相遇,又是第一次共事,因此兩人一開始都要經歷一個磨合的過程,相互瞭解的過程。首先,追討戶部欠款是雍正誤解了鄔先生的建議;接下來的太子刑部冤案,又是鄔先生誤解了雍正的意思(以為雍正再一次不聽自己的建議,氣的要離開雍邸)。

沒錯!這段劇情的確透著邪,因為必須倒著看,否則你永遠看不懂。

一、鄔思道這個人是有脾氣的,只是追討戶部欠款之時,還沒有爆發,還記得鄔思道第二次獻計嗎?對,就是太子刑部冤獄案!鄔思道當時勸雍正,這差事不能接,可是雍正跑去康熙那接了這差事(其實是換種方式拒絕而已)鄔思道那個氣啊,心想:“老夫第一次想幫你,話還沒講完,你就假裝困了,老夫這次還幫你,你又不聽,那我只好另謀高就了。"如圖所示:

二、注意鄔思道這句話:“言不聽計不從,不去為何?”

1,說的是不接刑部冤獄案嗎?是!也不是!因為鄔思道說的是兩件事,刑部冤獄案只是其中一件,還有一件就是這次追討戶部欠款的事。

2,第一件差事時,是真的拒絕鄔思道:其實兩人都認為追繳戶部欠款的差事一定要接,但是兩人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初兩人話說到一半,雍正就假裝睡覺。

鄔思道建議接差事的理由:鄔思道一開始分析欠款人分三種,雍正聽完後,方知難度大,以為鄔思道建議自己不要接這事,於是就問鄔:“先生的意思是不要接?”鄔思道說:“不,要接。”並說明理由,如圖所示:

雍正想接差事的理由:剛剛成功完成了黃河濟賬救災的事,四爺勢頭正猛,心中難免有點小驕傲,所以就自以為自己有能力接戶部欠款案。何況還有十三爺,田文鏡幫忙(此二人都是辦成救災差事的得力干將,大功臣)。因此,在面見康熙時極力推薦他們幫自己。這都是四爺第一次拒絕鄔思道的資本——四爺我不但能接差事,我還能把差事辦好,何況我還有得力的助手啊。如圖所示:

3,那麼第一件差事鄔思道發揮不了作用的原委就一目瞭然了,雍正想辦成差事,再贏一局!而後又誤以為鄔思道不爭輸贏,只論對錯(替君父分憂),是因為他沒本事。所以雍正就假裝困了,不再聊下去(這是自以為是的表現,你的建議我不聽了)。

4,第二件差事時,是假裝拒絕鄔思道:有了第一次的教訓,太子刑部冤獄案,雍正就聽鄔思道之言,只是換種方式拒絕康熙,可是鄔思道畢竟算不上老謀深算,誤以為雍正真的接了差事。

最後,鄔思道終於脾氣爆發,準備離開雍邸,親口說出了自己在追討戶部欠款時發揮不了作用的理由:“言不聽,計不從,”

1,雍正第一次言不聽,計不從,老鄔忍著(畢竟你四爺還沒吃到苦頭,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驕傲自滿,一意孤行。不知道我的作用有多大)。

2,雍正第二次又言不聽,計不從。老鄔憋不住了(原以為你四爺有了第一次的苦頭,應該明白到我的作用了,沒想到你還拒絕用我),那我老鄔就只好走了(文章開頭有鄔思道氣走的截圖)


劇評道長


首先,四阿哥胤禛追討戶部欠款以及他的謀士鄔思道神機妙算,這些都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具有戲劇化的情節,並非史實,不過這些根據史實演繹,人性改編的內容,邏輯性很強,耐人尋味,值得分析。

《雍正王朝》這部經典電視劇主要圍繞兩個歷史階段,完整描述了雍正一生的政治貢獻。前半部分,描寫九子奪嫡,也就是在講述雍正繼位這個因,後半部分,描寫雍正繼位以後推行新政,使國家富強,也就是他繼位的果。總的來說用極富人文關懷的視角和嚴密的邏輯,對雍正的歷史功績給予詳細分析和正面評價。

追討戶部欠款是四阿哥胤禛出場後做的第二件大事,第一件是江南賑災募捐,這個時候,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他還是一個很青澀的政治家,並沒有稱帝的野心,一心想要幫太子分憂,為國家出力。面對追討戶部欠款這件事,他是比較迷惘的,最開始正是鄔先生鼓勵他不能退縮。

在《雍正王朝》第三集末尾,剛剛被召入乾邸的鄔思道和雍正有一段對話,鄔先生給胤禛分析,如果接這個案子,要得罪滿朝大臣,王公貴族。雍正問:“照先生的意思,這差使我不能接?”,而鄔先生回答他:“一定要接”。並且給他分析了理由——滿朝大臣都不幫康熙,這個時候康熙希望有人幫忙分擔。

說完以後,胤禛打了個哈欠,然後面露慚色。如果只看第三集,這個細節表情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含義,第一種——你TM在逗我!明明是個火坑,你喊我跳!第二種——好的,我明白了,先生點到為止,剩下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然後第四集一開始,胤禛就單獨跑到康熙面前,去申請要追討欠款,還順便討論了一下弊政,深得康熙賞識。這說明,雍正完全理解了鄔先生的意思,堅決選擇就是要出來為康熙分憂。最後,胤禛請求康熙給他一個田文鏡,一個十三阿哥允祥幫忙,康熙批了田文鏡,沒有批允祥,他告訴胤禛,自己要讓他做個真正的孤臣。一方面,康熙是希望把允祥潛下來,做成一個暗中保護胤禛,將來可以發揮大用的關鍵棋子。另一方面,也是想考驗一下雍正的能力。而還有一層,康熙知道胤禛註定要失敗,不想把允祥搭進去,這個在第五集末尾,從田文鏡嘴裡說了出來。

孤臣這個名號聽起來很悲催,但實際上,對胤禛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肯定和榮譽,因為任何皇帝,要做事,就是孤家寡人,皇帝在世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皇子和臣下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弄得朝局烏煙瘴氣,誰做孤臣,誰就最令自己最放心,就配得上做將來的“寡人”,而這個孤臣還要出來為國效力,為自己排憂解難,豈不是深深的討人喜愛。

後來,胤禛過於急躁,逼死魏東亭,朝野震動,康熙出來收拾爛攤子,憑藉自己的威信安撫眾人,太子出來裝好人安撫人心。表面上,胤禛完敗,成為了眾矢之的,但實際上,康熙心裡面對他的忠心和責任感十分肯定。其實康熙並不會怪他,因為自己都不能辦好的事,自己的兒子自然更沒法辦好,但是通過這件事,康熙瞭解到了誰是真的能為自己分憂,以國為重,堪當大任的。

這個時候太子還在,是未來的皇帝,胤禛只是一個給太子跑腿的,藉助這件事,他已經提高了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可謂是大勝。

當然,有得就有失,朝堂上自己被打了臉,八阿哥看準機會出來替胤禛說情,其實就是給康熙一個臺階下。他深知康熙不會怪罪胤禛,於是大說好話,佔盡了便宜。過後馬上保舉年羹堯,這樣就把本來屬於雍正的家臣年羹堯拉到了自己那邊。

傻了吧唧的年羹堯以為雍正失勢了,還跑去找八爺拜碼頭,要不是後來康熙力挺胤禛以及胤禛及時從戶部拿走了年羹堯的調令,或許劇情就是另一個結局了。

總的來說,清理戶部欠款,針對的只是臣子,查得了就查,查不好也沒什麼,但是藉此雍正正式進入康熙視野,能力強不強先不說,但是肯做事,就憑這一點,成為今後成為儲君的必要條件。

然而在清理刑部冤獄一案中,也就是第七集,鄔先生明確告訴胤禛,不能查,因為清理刑部冤獄就是查太子,就要讓康熙難堪,這個罪名,雍正是擔不起的。

這一次,雍正的做法就更加成熟了,還是一如既往地爭取為康熙分憂,把八爺也帶到了溝裡,但是隨後自己把自己折騰了一個風寒,這樣既表了忠心,又掙了表現。

《雍正王朝》不愧是百看不厭,城府極深的神劇。


HannibalLecter


勸胤禛追繳戶部欠款的事,是鄔思道給胤禛出的第一個主意。鄔思道很清楚的指出,這件差事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所以,只要接了差事,用心去辦,就算“贏了”。不用計較結果。

先說背景

康熙四十六年,黃河發大水,戶部沒錢了,虧空嚴重。康熙只能派胤禛去江南籌款賑災。胤禛在去江南籌款賑災時,讓年羹堯去請了一個人回來。這個人就是鄔思道,鬧過秋闈,坐過牢,腿還有點殘疾。胤禛對他禮遇有加,年羹堯甚至還讓自己的親妹妹照顧他。胤禛在江南的差事辦的不錯,康熙和眾位皇子都想推舉他繼續辦理戶部虧空一事。八阿哥等人都知道,戶部虧欠根本就追繳不過來,還是個得罪人的事。因為,阿哥們和京城百官基本上都欠著國庫的錢。於是,在老八的提議下,眾人去城外給回京的胤禛接風,想讓胤禛“通融”一下。當然,“鐵面”胤禛,肯定和他們不歡而散。

胤禛回家以後,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漢人禮儀:在堂屋準備了作拜,請鄔思道給兩位世子當“西席先生”!胤禛的“優待”,讓“一介寒儒”“刑餘之人”鄔思道受寵若驚。

胤禛肯定不只是讓他教世子讀書這麼簡單。於是,晚上,鄔思道和胤禛兩人“坦誠相待”。胤禛向他請教了追繳欠款的事。

鄔思道勸胤禛追繳欠款,是在向康熙表明“為君分憂”的態度。

鄔思道在勸胤禛接這個差事的時候,就說了:這件差事誰都不可能辦好,但是,胤禛必須接!因為,康熙要的是皇子的態度!

欠國庫錢的人,不是六部官員,就是皇子阿哥們。這些人都是康熙身邊的人,康熙肯定下不去死手的。

追繳欠款的難處大家都清楚,康熙更明白。康熙只是需要一位皇子站出來,替他分憂!胤禛只要敢接這個差事,表明自己敢於為父皇分憂的立場,就已經“勝利了”!

事情的發展,也是按照鄔思道的預期發展的。這件差事,果然不好辦,夭折了。胤禛雖然得罪了很多人,但是,他敢為“皇阿瑪分憂”的“孤臣”形象,已經在康熙面前樹立起來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標題裡的戶部欠款差事辦砸,是沒看懂沒看透雍正王朝這部劇的人認為的。

首先,在眾人(主要指8阿哥)明知不是好差事、會得罪所有官員、不肯接這個活的情況下,老四毅然挺身出來主動要求辦差,解了康熙無人可用的急,康熙已經很滿意。

其次,老四辦差時盡心盡職,不怕得罪眾官員,如不是太子爛做好人,欠款能收回絕大部分。而這些實際情況,康熙洞若觀火。

再次:追欠款本身就是極難辦成的差事,能辦成這樣,康熙其實心中已經較為滿意,並且對老四應該是甚為滿意。之所以在朝堂上對老四加以訓斥及處罰,也是做給眾官員看的,提拔年羹堯也算是安撫或獎勵老四。

所以,老四接這個差事、巫先生建議老四接這個差事,都是給老四加分的。並且經過這個差事,年輕的老四正式入了康熙的眼,開始關注及培養,這才是最大的收穫!


高山64308820


主要還是政治態度的問題吧

康熙晚年基本不管細活,權利有的基本都分到幾個兒子手裡,自己主管大權,但後期發展腐敗嚴重,國庫空虛,所以就需要一個人站出來當這個孤臣,不怕得罪人,而且是現在自己這一邊的。這就引出幾個緣由。

其一,這個時候塢先生一定要雍正站出來是看出了康熙的心思,而且在辦案過程中並沒有出什麼太高明的計謀,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死結,只要把態度表達出來,並且盡力了就好。因為不是一國之君,權利不在手,幾個平起平坐的兄弟也不會聽你的,而且大臣一般都圍在了這幾個潛力股身邊,這點康熙肯定明白,所以表達一個態度很重要。

其二,塢先生也看出這是康熙在為下一代君主選人了。因為這個國家的腐敗程度已經很嚴重了,他自己雖然是雄才大略,但年紀大了,未免力不從心,而且都是自己的兒子,也下不去手處理,所以就得需要這個能做孤臣,不怕得罪人的兒子站出來。像八爺這樣跟誰都好,不想得罪人,這個國家就完了,他不想以後的歷史把罪責都寫在他身上。

其三,雍正也不傻,自己也肯定會考慮自己到底做還是不做,所以就需要塢先生這個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幫他下定決心。所以這件事雍正如果想得分就得去做,還必須親力親為用心的去做,做成當然最好,做不成也把態度表明了。

所以塢先生只要幫助雍正拿定主意,就不需要去太多的出謀劃策,這是一個死結,做好做壞都拿分,說多則反,所以這才是一個智者。


King丶超



雨一直下,下到洪水滔天,下到國庫裡的銀子都沒了,銀子是一個好東西,它自有它的去處,他會去哪了呢?

閉關鎖國這麼多年,沒有海上絲綢之路的進賬,靠著盛世添丁,永不加賦的土地收入,康熙皇帝猛然發現自己窮得叮噹響了。

擒鰲拜,削三藩,平葛爾丹,收臺灣,跟沙皇老毛子幹,這花的都是錢,雁過拔毛,萬花筒明珠,三隻眼的索額圖,都在算計康熙皇帝的國庫。



地方財政將瑣碎銀子製成官銀,沒有統一標準和工藝技術,產生的火耗各有不同,督府州縣的官吏們都發了大財。為了籠絡前明的翰林學士們,他們跟八旗子弟一起免於錢糧賦稅徭役,康熙的朝堂冗官冗員已經很嚴重了。

太子管著戶部和刑部,八爺管著吏部和禮部,四爺是一個滅火隊長,在六部中見習,他發現了問題,國庫被官員們借空了,他們借了國庫錢,長年累月不歸還,形成了一筆巨大亂帳。


鄔思道作為運籌帷幄的謀士,他熟悉朝堂的政局和權力遊戲,對於戶部掌管的國庫其中貓膩更是洞若觀火,他揣測康熙皇帝的心理:一個大家交給了自己認為可以撐起家業的兒子看管,自己有意放權讓他放手大幹,自己當年在孝莊祖母的培養下,天任自己暢遊,地由自己踏,世間一切都是自己掌握。可是,那個窩囊廢,盡然為了黨爭,賣官粥爵,為了蠅頭小利而失去國家掌控力。對於康熙來說是何其悲哀啊!康熙老爺子,需要一個孝子,一個干將,一個孤臣來陪自己這個寡人!

鄔先生建議四阿哥接下清繳戶部欠款的差事,應該已經看清楚了接下來的棋路,戶部欠款涉及面廣,不乏天潢貴胄,親王勳貴,封疆大吏,那麼康熙皇帝又是文治武功的賢君聖祖,他會不會容許朝堂政局出現激盪波動呢?顯然不會,那麼這場硬仗的戰略目標,就是讓四阿哥有一個晉身途徑,顯示自己乾坤獨斷的能力和麵對困局的意志力,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四阿哥進入了棋局,他的開頭是這盤棋的棋眼,自己的兄弟們和他們勢力範圍打好招呼,接著是找有德行威望的家族老人來居中調節,但是他遠遠低估了既得利益集團的能力,他們衝擊紫禁城抓住了康熙皇帝老年重情義的軟肋,更沒想到落井下石兄弟們的手段,在激盪的朝局變幻中,胤禛收戶部欠款陷入了僵局。

不過,他成為孤臣和冷麵王,也進入了康熙心中,博得了有識之士的讚許和期待!


唐俊龍553985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