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田縣公路通四海 山鄉鋪坦途

羅田縣公路通四海 山鄉鋪坦途

從“要想富先修路”的樸素要求到今天的便捷通道;從僅有的一條國道到今天的兩條高速、兩條國道、七條省道,改革開放40年來,全縣交通事業迅速發展。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骨架,省道、縣道、鄉道全面提速發展,輻射功能齊全的交通運輸體系已基本形成,構築起了“四通八達、內暢外聯”的路網布局。

在武英高速和麻武高速的交匯處,兩條高速一橫一縱,穿境而過,成為山鄉羅田與武漢、上海等大都市連接的動脈,也為羅田經濟騰飛插上了翅膀。

時間定格在1978年。當時,全縣公路交通水平極低,僅有國道省道公路89.52公里,達到二級公路標準的只有15.23公里,餘下的就是等外路和四級路,而且路基寬度不足7米,嚴重影響通行速度和安全,“出行難”成了制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突出“瓶頸”之一,有一條好路走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大的期盼。

“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我縣圍繞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這一主題艱苦創業,全縣交通事業日新月異,城鄉交通環境變化令人矚目。高速公路從無到有,武英高速公路、麻武高速公路於2012年、2016年相繼通車,同步建設有4個互通,高速公路密度達到全市平均水平。目前,交通運輸部門正在爭取G42、大別山至井岡山兩條高速公路立項,兩條高速公路建成後將進一步縮短我縣與周邊省市距離,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蛇家山村位於河鋪鎮東部,平均海拔660米。過去,村民僅靠一條羊腸小道進出,出行十分不便。2002年,在國家項目支持下,村民們投工投勞,拓寬土路基,硬化路面,2016年再次將路面擴寬至6米,讓過往車輛和行人暢通無阻。

河鋪鎮蛇家山村黨支部書記程言書說:“以前路沒修的時候,山上的甜柿板栗土特產都爛丟了,現在路修好了,甜柿板栗都變成錢了,群眾增了收,非常高興。”

平湖鄉古羊山村的交通狀況與蛇家山村極為相似,都是地處高山,上山只有一條土路,又窄又陡,群眾出行十分不便。2004年,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修了一條3.5米寬的柏油路;2016年,在縣交通運輸部門的支持下,投資180餘萬元對公路實施提檔升級工程,改造成路面寬9米、水泥面板寬5米的高標準通村公路。

平湖鄉古羊山村委會副主任林金山說:“現在古羊山的百姓基本家家戶戶有小車、有摩托,出行也方便,從我們村到山腳下只要兩三分鐘的時間,這條路修起來以後為古羊山的百姓改變了出行難,也為古羊山將來的旅遊開發奠定了好的基礎。”

近年來,我縣圍繞以“鄉鎮道路為網絡、村級道路為延伸”的農村公路建設思路,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群眾主體”作用,堅持新增里程和升級改造相結合,依託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和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抓實鄉村公路建設,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優化主幹道,不斷提升公路等級,著力解決群眾出行難、發展難的問題,圓了群眾多年的“坦途夢”。

“十二五”期間,全縣新建通村公路1111.4公里,413個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和客車。“十三五”時期,在全市範圍內率先完成275個行政村736公里通村主幹線提檔升級工程。截止目前,全縣通村公路里程達2780公里。

據初步統計,40年來,我縣累計改擴建近千公里國省道公路、重要縣道和景區公路,提高了公路技術等級和路面質量,公路“暢、安、舒、美”水平大幅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我縣境內國省道公路里程達372公里,其中國道87公里、省道284公里。

在打通幹線公路“經脈”的同時,我縣大力實施暢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工程。改革開放40年來,全縣通車公路里程增長了16倍,由1978年的191.69公里發展到今天的315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706公里,高速公路63.77公里,武英高速公路、 麻武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實現100%鄉鎮通公路,實現100%行政村通汽車。“國道成環、高速成網、幹線升級、鄉村暢通、客貨流暢”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已經形成。

如今,行走在山鄉大地,一條條水泥路、柏油路在青山綠水間延伸交織,山鄉群眾徹底告別了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交通建設項目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發展難的問題,引領群眾沿著坦途闊步小康。

改革開放後,一方面公路和站場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同時,迅速發展的各種運輸方式形成了四通八達、通暢快捷的運輸網,實現貨暢其流,人便於行。從1978年的全縣僅有1個客運站到如今的大別山客運中心、九資河、匡河等綜合客運中心、天堂寨景區客運換乘中心等一批汽車站和公用站;從8條客運班線、8輛客車到如今的15家道路旅客運輸企業、392條客運班線、619輛營運班線客車;從年客運量不足5萬人到如今的年客運量1247萬人次,從無到有的公交、出租、網約車更是讓人應接不暇。

40年滄海桑田,羅田路通業興,一橫一縱兩條高速貫穿全境,實現了羅田人民“敞開山門、通江達海”的百年夢想;108公里紅色旅遊公路,使羅田城區和主要景區景點“一線穿珠”;二級公路實現了鄉鎮全覆蓋,農村公路和客運班車實現了“村村通”;城區公交改革全面完成;建成了全省一流、鄂東第一的客運站。

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方光明說:“四十年櫛風沐雨,四十年滄海桑田。羅田交通乘著改革開放的號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勇當急先鋒。一條紅旅路的建成彰顯了敢為人先、善作善成的交通形象。兩條高速的貫穿,為羅田插上騰飛的翅膀。一批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的建設,以及公交和客運班線的通達,徹底改變了山區人民的通行狀況,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交通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充分體現。進入新時代,交通人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乘勝前進,順應人民新期待,以“暢安舒美”為目標建設國省幹線,以建、管、護、運為內容建設四好農村公路,打造美麗公路經濟帶,在羅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征途上砥礪前行,再現交通新作為,再作交通新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