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為什麼這麼囂張?

GrassRootS


澳大利亞,一個地處南半球,遠離大陸,孤懸海外的國家。近年來因為澳大利亞的政府高層屢屢放出一些囂張言論而成功的引起了注意。比如宣佈所謂的“南海航行自由”,所謂的“南海仲裁案”,澳大利亞都是積極發聲。澳大利亞如此“囂張”是為何呢?難道他真的不怕“遭天譴”嗎?

澳大利亞的盟友很多。早在1951年,澳大利亞和美國,新西蘭兩個國家簽訂了《三國安全條約》正式和美國結盟。後來澳大利亞又和英國和加拿大走到了一起,外交盟友越來越多,夥伴圈子越來越大,共同利益越來越一致,因此造成了今天的澳大利亞在國際社會上自以為是,裝腔作勢,狐假虎威,咄咄逼人的情況。

澳大利亞實力也是有的。沒有實力的囂張那叫傻,有實力的囂張叫狂。澳大利亞經濟發達,資源豐富,在鐵礦資源出口位居世界前列,農產品出口排行世界第四,像我們國家就是澳大利亞的鐵礦進口大戶。因為不需要仰人鼻息,澳大利亞自然可以“任意妄為”。


國內政治的需要。澳大利亞如此囂張很現實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需要選票,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想在選舉中獲得勝利,於是執政黨就想通過一些“不友好”的言論獲取國內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支持。

澳大利亞囂張是因為他需要跟隨美國,這樣的澳大利亞看起來很厲害,實則又是“外強中乾”。國際社會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澳大利亞雖然經濟發達,但軍事實力並不怎麼強,這樣的國家如此自大,終有一天會自食苦果。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我來聊聊深層次的問題,科普一下:加拿大990萬平方公里人囗3500多萬(相當於一個上海市人口統治著整個東亞大陸(中日韓土地面積只有998萬平方公里,人口16億),恐怖吧!澳大利亞的2500多人口統治著7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一個上海市人口統治整個中國的國土規模),可想如知地廣人稀到什麼程度。那麼澳大利亞為什麼這麼多西方人呢?當然不是以生俱來的,學好歷史的人都知道,當土土著的悲慘遭遇!現在被屠成希有物種了。西方既然用這種手段(燒殺劫掠)而得到的東西,整天吃喝玩樂!當然怕中國強大後用同樣的手段對付他們!作賊心虛呀!所以,抱著美國(美,加,、英都是親表)來抗中國!我們國家是靠勤勞立國(都是靠我們眾多打工加班加點的累積下的財富,勤勞有強大執行力和自我犧牲精神是東亞人特有的特質)當然比他們坐吃山空發展得穩!打壓抹黑中國來平衡自己的不勞而獲,從而繼續好吃懶做!


17度的秋


先來了解下澳大利亞基本情況,然後再回答問題

經濟發達,資源豐富

2017年全球GDP排名中澳大利亞位居13,GDP為1.32萬億美元,稍稍高於俄羅斯,大概為中國的十分之一。但是如果算人均GDP的話,澳大利亞位居全球第10,人均GDP約為5.3萬美元,是俄羅斯的5倍,中國的6倍。

澳大利亞獨佔澳洲大陸,國土面積769萬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6,資源也是多的流油,澳大利亞是世界第一大煤炭出口國、第二大鐵礦砂出口國、第三大鋁礦、鎳礦出口國,此外,它還是在西方僅次於美國、南非的第三大黃金出口國。

文化自傲,思想作祟

澳大利亞是個年輕的國家,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人口大多數的英國人的後裔,因而澳大利亞的文化是英國文化的移植和再創造。他們還沉浸在大英帝國昨日的輝煌當中,看不起其他族群,特別是有色族群。在依然以白種人為主導的世界裡,他們的思想是偏執與狂妄的。

綜上所述,澳大利亞在硬實力上,經濟發達國民富裕,還有令全世界羨慕的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上,隔著個太平洋與其他大陸相分離,自己獨霸一方;文化與社會制度上,延續日不落帝國的狂妄與傲慢,現在還抱美國大腿甘當小弟,有了美國的庇護加上自身的實力與文化特徵,某些時候表現出囂張跋扈也就不足為奇了。

(版權說明:本文為一牛財經編撰,轉載前請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牛財經”,每天帶來有趣、有料、有態度的財經、股市背後的故事,關注“一牛財經”。我們不止是專業,就怕你不來!

一牛財經


我們經常在新聞中看到澳大利亞對中國方面很不友善,對中國軍事、經濟等諸多方面進行抹黑、指責。並且,還比美國更積極的限制中國公司華為在澳大利亞的發展等等,感覺澳大利亞特別囂張。但是,為什麼澳大利亞如此囂張,竟然敢對中國指手畫腳!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屬於大洋洲。是大洋洲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還是南半球最大的發達國家。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礦產


資源豐富,經濟發達,在大洋洲當老大還不行,還想當整個亞太地區的老大,其野心勃勃。

我們知道,亞太地區除了澳大利亞自己,就只剩日本、與中國最強大了。由於日本與澳大利亞一樣,都是美國的盟國(小弟),只有中國是澳大利競爭對手。中國的日益強大,讓澳大利亞頗為不安,怕影響到它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所以想盡辦法遏制中國,刁難中國。

其實,這還不是澳大利亞囂張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澳大利背後有他媽(英國)、他爸(美國)為其撐腰。特別是美國,在提出重返亞太地區以後,澳大利亞尤為興奮。感覺他又重新被寵幸,並且急於在美國面前表現,甘當美國的打手。很多時候,在對於中國問題上,澳大利亞的表現比美國還積極,一直都是急先鋒角色。


說實在的,澳大利亞以前就是一個荒蠻之地。被英國殖民者佔領了以後
,澳大利亞成了流放犯人的地方。到後來,一些不怕死,渴望成功的淘金者來到這裡掠奪,開墾,最後才慢慢有了人,有了文明。這也說明了澳大利亞白人祖先的兇惡、貪婪。歷史的原因,還讓他們很沒安全感,這也是澳大利亞這麼囂張的原因之一。

最後,說句實在話,若沒有美、英做靠山,只有2400萬人口的澳大利亞就是一個標準的寡民小國,土地面積再大,經濟再好,綜合實力也強大不到哪裡去,也就不會這麼囂張了!


那詩那遠方


中澳兩國素無歷史積怨,今年更是踏入建交46週年。但近來中國商人“竊取澳國家機密”和在澳中國留學生從事“活動”等炒作鬧劇週期性上演。袋鼠國其為何如此囂張,大概離不開以下兩點。

1、經濟高度依賴中國

澳大利亞經濟嚴重依賴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是其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

2016年中澳之間的雙邊貿易額達到1552億澳元,佔澳對外貿易總額的23.1%,超過了澳與美日貿易額的總和;當年澳大利亞2.4%的經濟增長率中,對外貿易的貢獻就超過1.5個百分點。而2017年1至9月中澳雙邊貿易額為920.7億美元,增長25.4%。

2016年,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了價值930億澳元的貨物和服務,單就澳對華出口已然成為推動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嚴重的經濟依賴令其不安。令其忌憚還有對華進口方面。澳大利亞的大量消費品從華進口,價格比本國的更低,導致其企業完全無法與之競爭,面臨倒閉或搬遷,失業問題顯現。

澳大利亞人把由於進口商品導致他們失去工作的後果歸諸於中國,抱怨不斷,認為中國經濟的成功是以犧牲澳大利亞為前提的。但其又故意對廉價進口商品大大提高了自己購買力的事實視而不見,實在無理取鬧。

2、臆想“中國挾經濟控政治” 與美聯合增底氣

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優勢和在亞太地區影響力十分擔憂,中企在澳正常投資頻頻受阻,在澳華人和留學生屢屢躺槍。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29日報道稱,為了更方便地連接互聯網,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本來已經與中國的華為談好了合作,鋪設一條逾4000公里的海底電纜到悉尼。誰料澳大利亞突然跳了出來,一邊對華為公司橫加指責,一邊向所羅門群島施壓,甚至寧願自掏腰包出資7800萬美元也要狙擊華為

10年前,首鋼集團的子公司試圖收購吉布森山鐵礦19.7%的股份時,就被澳大利亞收購委員會否決;後來,中鋁試圖以195億美元增持澳大利亞力拓公司也遭失利,前期準備全都付諸東流;2016年8月,澳大利亞還叫停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對澳大利亞電網企業Ausgrid 99年租賃權的交易。

因此,澳大利亞的氣焰囂張與焦慮於中國的經濟影響不無關係,在加上有美帝這個盟友,更加有恃無恐。然而同為亞太地區重要國家,澳方與中國同舟共濟,對自身利益和亞太地區和諧發展或許才是好事。


金十數據


澳大利亞囂張嗎?不,這個國家本身並無囂張的底氣和資本

澳大利亞位於南迴歸線一帶,中部是大沙漠,沙漠的周邊又是熱帶草原,整個澳大利亞幾乎沒有什麼國際知名的大河,除了東南和西南沿海一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和地中海氣候區其它地區幾乎天然不適合大規模人口定居。鑑於這樣的情況英國在殖民澳大利亞時最開始是將這裡當成罪犯流放地的——如果說英國在北美的殖民活動客觀上推動了當地的產業升級換代,那麼在澳大利亞英國根本沒建立成熟的工業體系,直到在澳大利亞發現了礦石才對其進行了初步開發。目前的澳大利亞一共才2300萬人口與中國北京市相當,還沒有韓國的人口多——韓國還有5000多萬人口。

所以迄今為止澳大利亞並沒成熟的工農業體系,主要是依靠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換取外匯的,所以國際航道的暢通與否實際上就關係到澳大利亞的經濟命脈,而以澳大利亞的現實綜合國力而言根本無法將國際航道控制在自己手中。而美英作為世界霸主實際上牢牢控制著國際航道的通行權,這點澳大利亞是看得明白的:如果不和美英合作,澳大利亞這個缺乏獨立自主的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其實很難在當今世界立足。而與美英合作實際上等於變相放棄了自己的獨立外交,人們很難聽到澳大利亞自己發出的聲音,以致於很多人都認為澳大利亞就是美英的應聲蟲。

所以澳大利亞真沒多少囂張的底氣和資本,所謂的囂張不過是追隨美英外交政策而發出的聲音而已——有時馬前卒需要比帶頭大哥表現得更激進才能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近日,我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駐墨爾本和阿德萊德總領事館相繼發出安全提醒。

這說明了在澳大利亞的中國人處境不夠安全,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特別是今年發生的兩起比較嚴重的襲擊中國留學生典事件,就很具代表性。一起是今年8月,四名中國留學生在澳洲國立大學被一名18歲青年用棒球棒打傷。一人手臂骨折,一人頭部縫了5針,且因右手中指骨折接受了小型截除手術。傷勢最嚴重的女生,腦震盪還縫了8針,右手臂骨裂。

另一起是今年10月,三名中國留學生在堪培拉一個巴士轉乘站因為拒絕對方要煙抽的無理要求,遭到一群當地青少年連續幾次圍毆,就連同行女生都不放過,結果造成一人暫時失明。

我們不禁要問,澳大利亞怎麼了?為什麼如此反華?個人認為,原因無非這樣幾個。

第一個就是根本性的問題,即意識形態不同的問題。澳大利亞本來就是西方陣營的一員,遏制中國的戰略基本和西方國家一樣。13億人口的共產主義中國迅速崛起,是他們非常無法接受的,所以各種遏制戰略相繼粉墨登場。但是儘管非常用心,非常用力,還是沒有很明顯的效果,讓“他們”很是惱火,想必內心異常糾結。所以,也就只能通過“反華”、“排華”來發洩鬱悶之氣。

第二個是澳大利亞國際活動空間受到擠壓。隨著我國不斷崛起,在國際舞臺上話語權逐漸增大,本來在國際上存在感就不是很強的澳大利亞,越來越感到空間被擠壓。所以一心想當好美歐小弟,至少意識形態一致,跟著美國老大混至少能喝點湯吧。

第三是澳大利亞有種族歧視的“前科”。19世紀50年代,許多澳大利亞白人埋怨中國人的到來降低了勞動力價值,同時遷怒於他們帶來的中國文化傳統,剛建立起的以白人為主的自治政府亦持排華態度,陸續制定出一系列限制中國人移民的法案。到1888年,澳大利亞的所有中國人都遭到驅逐,總理埃德蒙多·巴頓得意洋洋地宣稱“人類平等的原則只適用於澳大利亞人之間,澳大利亞人跟中國人之間則不遵循這條原則。” 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確立為基本國策,只許白人移居。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才開始反省自己的種族政策。直到1973年,惠特拉姆政府正式從法律層面終結白澳政策。不難想象,有這種“基因”,在澳大利亞出現“反華”、“排華”就不會讓人感到驚奇了。

按理說中國和澳大利亞沒有海陸糾紛,合作優勢明顯,原本應該是天然的盟友。雖然經濟上還想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但是澳大利亞卻寧願充當美國的“馬前卒”,總是跟中國作對,內心也很是糾結,如同其前總理託尼·阿博特說的那樣: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是“貪婪加恐懼”,既想依靠發展對華經貿關係拉動澳大利亞經濟增長,又害怕有著不同政治制度、巨大文化差異的中國崛起,澳大利亞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不知如何自處和相處。


一己見


先看實力。如果從人口看,澳大利亞確乎不多,只有兩千萬人口,還不如北京市多。但澳大利亞同時又是一個發達國家。以2017年GDP論,澳大利亞為1.3萬億美元,全球排13名。而排在他前面的國家,總人口都遠超過他(除了另一個和他同一檔次的加拿大)。換言之,澳大利亞基本是全球大經濟實體中人均最高的國家之一。

而澳大利亞還擁有遼闊的領土,達800萬平方公里。雖然大部分是貧瘠的荒漠,但面積即是王道,大面積為澳大利亞提供了戰略縱深。由於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澳大利亞教育水平也不錯。

從地緣政治上,澳大利亞是整個大洋洲唯一的大國(廢話)。這麼一個龐大的島國,本身具備極大的地理優勢。美國就是憑藉類似的格局,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取得極為有利的成果。當然,澳大利亞的實力和潛力是遠沒法和美國相比的,但東施效顰,取得一點類似的好處也未可知。

再則,澳大利亞現在屬於西方集團,和美國走得比較近,與歐盟往來也密切。澳大利亞通過盟友合作,擁有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例如西班牙賣給他的直升機航空母艦,裝上了美國賣給他的F-35戰鬥機。這無形中也增進了其向我國叫板的底氣。

再看澳大利亞本身的權益。作為太平洋中間的國家,澳大利亞很是渴望在太平洋區域獲得話事權的。站在西方政治思維的角度,這就必然與太平洋西部的我國發生潛在衝突。同時,澳大利亞目前是美國的跟班,站在中美競爭的角度,澳大利亞針對中國也並不奇怪。即時這種挑釁不能達成實質性戰果,能夠作為站隊或者秀存在的手段也是划算的。


巴山夜雨涮鍋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於近期下臺,在此之前,澳大利亞反華的聲音一度甚囂塵上,澳大利亞雖然在大洋洲是最強的國家,但是在亞太地區根本排不上號,卻對中國百般誣陷和刁難,實是跳樑小醜之行為。

而澳大利亞之所以反常的囂張起來,最重要的是其作為美國的代言人跪舔美國,為美國背書。澳大利亞是美國的核心盟友,美國戰後所有的對外戰爭澳大利亞都堅決跟隨,澳大利亞在執行美國對外政策問題上表現出最高的一致性,皆因其與美國有著極深的盟友關係。對於中國南海問題指手畫腳、對中澳貿易問題不斷挑刺,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都是在為美國背書,以刺激和對抗中國。

其次,則是對中國不斷強大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恐慌。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澳大利亞鐵礦石和煤礦最大出口目的地就是中國,但現在中國的國力已經非常強大,經濟實力甚至與美國有的一拼。這使得美國核心小弟的澳大利亞慌了神,中國在南太平洋的外貿往來和投資不斷加深,這使得澳大利亞神經脆弱,只能編造謊言和加強渲染來敗壞中國的名聲。


再則是政客們的冷戰思維和操縱輿論,其實中澳關係在陸克文等執政時期是非常友好的,無論是文化、經濟等往來均十分密切,兩國關係處在十分良性的道路上。但在畢曉普、特恩布爾等冷戰思維強烈的政客影響下,操縱澳國內輿論,不斷渲染對抗和中國威脅,致使兩國關係不斷下行,這些不負責任和冷戰思維強烈的政客對中澳關係趨冷負有很大責任。

就像前期澳大利亞無端指責中國海軍艦船監視澳大利亞軍艦一事,我國國防部發言人明確指出來澳大利亞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我國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對澳大利亞艦船實施監控。澳大利亞如此囂張完全是跳樑小醜,自導自演,最終只會作繭自縛。


太和國際


澳大利亞與“囂張”一詞掛鉤,大抵是因為,近期面對一些反華言論,澳大利亞總理非但沒有予以制止,反而親自上陣“賣力表演”,不自覺地成為了這一輪反華合唱的主角。

事實上,炒作“中國威脅”在澳大利亞早已不是新鮮話題,澳國內部分媒體和政客時不時就會拿中國說事,刻意渲染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滲透和影響。“恐華論”的週期性上演反映的是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複雜心態。

一方面,澳大利亞在經濟上離不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世界經濟形勢陰晴不定、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湧動的背景下,深化同中國的經貿合作是澳大利亞維持繁榮和發展的戰略選擇。

然而,澳大利亞在政治上對中國始終充滿著戒備,臆想中國會挾經濟優勢損害澳大利亞的國家安全和地區影響。

在地區層面,澳大利亞也對中國在亞太地區日益拓展的影響感到莫名恐懼。

此外,澳大利亞對華的複雜心態還受到美國因素的影響。美澳同盟畢竟形成已久,主張繼續依靠美國的“現狀派”在澳國內勢力強大。每當中澳關係出現升溫,“現狀派”就會利用兩國之間的矛盾借題發揮,特別是通過渲染中國威脅來限制政府改善對華關係的努力。

從更深層次看,澳大利亞對華政治過敏還折射出其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偏見和自我中心主義。在不少澳大利亞人看來,中國的快速崛起正在挑戰西方主導的價值觀念和國際秩序。在特朗普迴歸“孤立主義”和淡化意識形態的背景下,澳大利亞更是將自己視為“西方文明的捍衛者”,“義不容辭”地扛起抵制中國影響的大旗。

然而,澳大利亞曲解了中國的意圖。事實上,中國從未將澳大利亞當作戰略對手,更無意影響其國內政治進程。

如果澳方繼續堅持對華的偏見與執念,將兩國間的正常問題高度政治化,不斷加劇雙方的猜疑與對抗,那麼兩國全面戰略伙伴之路只會越走越窄。這對澳大利亞自身利益、中澳關係發展和亞太地區和諧都並非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