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楚国尤其是早期的领土扩张史?

ft2883407


楚国在春秋时代的扩张史,可以看《左传》,写得非常详细,这里我不详说,我就说说大家比较不了解的,楚国在春秋之前的扩张史。

楚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鬻(yù)熊,他曾经是周文王的手下,虽然谈不上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忠于职守,靠一个“勤”字也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鬻熊死得早,没能得到封赏。他的儿子熊丽与孙子熊狂都比较平淡。周成王亲政后,念及文王、武王创业之艰辛,没有众人扶助是不可能取得天下,新政府不能忘掉这些人的功劳,于是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于丹阳,当时这里是南蛮地界,是为楚国。楚绎只是子爵,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算是低等的,级别不高。不过后来历代楚国君主发愤图强,终于将这个南方小国营造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楚国的崛起,是在西周的周穆王时期。当时东部的徐国叛乱,徐国公然称王,徐偃王还趁周穆王出游时,偷袭镐京。周穆王把征伐徐国的重任交给南方的楚国,对楚子来说,能帮朝廷扫平叛变,那是天子看得起咱,况且这还有油水可捞。他欣然领命,兴师大举进攻徐国。徐偃王不堪一击,国破身亡。

这场战争的最大收获者乃是楚国,楚国奉王命伐徐后,原先唯徐偃王马首是瞻的一帮小喽啰转而投靠楚国,楚国由是坐大,这也是其强盛的起点。

到了周夷王时,王室衰微,给了南方楚国坐大的机会。楚国君主熊渠乃是一代名君,他也是楚国的第六位君主,在他强有力的统治下,楚国开始腾飞。熊渠有过人的才干,在江汉一带深得民心,他看到周室衰弱,乘机而起,欲独霸南方。

熊渠兴师动众,攻打庸国,大肆扩张地盘。之后他又把兵锋对准扬粤,扬粤即扬越,在今天湖南长沙以北至湖北沔阳一带,一路挺进到鄂地(今湖北鄂城)。熊渠志不在小,他一口气将三个儿子封为王:长子熊康为句亶王,次子熊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显然他已经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你可以称王,老子也可以称王。自此,楚国雄踞江汉之地,周夷王虽然一肚子气,可是犬戎之患未平,他也无力在南方大打出手,只得忍气吞声。

周厉王上台后,重振周室雄风。他亲率六军讨伐淮夷,征服大大小小淮夷部落二十六个,大胜而归。是役的胜利,令周室的权威重振于东南,南方楚国熊渠亦不免震惊,担心周厉王在击破淮夷之后,下一个目标便是自己,于是自动收起王号,又自称诸侯,继续效忠王室。

不过,楚国还是贼心不死,到了春秋时代,随着周室衰落,楚国又一次按捺不住称王。春秋时代的楚国,故事太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君山话史


作为先秦时代最大的国家,楚国的崛起可以说是一段“白手起家”的传奇——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最后的“横贯千里,雄踞南方”,从周王朝等级最低的子爵,到第一个称王的诸侯

打开地图会发现,先秦时代的诸侯国中,楚国的版图大得惊人,占据了当时已知的东方世界的几乎一半。那么,楚国如此庞大的版图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楚国就有点像大熊猫——出生的时候如同小老鼠,谁都想不到日后会变成庞然大物。原本的楚人先民居住在黄河下游,被商朝追杀驱逐逃到了南方,之后参与了周朝灭商的战争而被册封为子爵

然而立国之初的楚国非常贫瘠弱小,进贡周王室的贡品只有用于祭祀的包茅,还有从鄀国偷的牛——这就是著名的“鄀国盗牛”的故事。

就是因为贫穷,楚国之王前去朝贡的时候,竟然无法进入大殿,只能与鲜卑酋长一起在殿外看守篝火。作为华夏后裔的诸侯之君,竟然被视作蛮夷,这让楚人感觉受到奇耻大辱。从此之后,楚国一方面继续进贡周王室,另一方面辛勤开发荒蛮的南方

后来楚国逐渐崛起,甚至与周朝相抗衡,周昭王时代,昭王南征结果一去不复返。从此,周王室逐渐式微,而楚国崛起成为强国。

楚宣王、楚威王时代,楚国国力达到了极盛,而其版图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当时南方各国都被楚国所灭,群蛮也被楚国所征服。楚威王灭掉吴国之后,整个长江流域、淮水流域,甚至于扬粤之地都被楚国纳入疆域

有一部叫做《楚国八百年》的纪录片,对于楚国历史有兴趣也不想翻阅繁冗晦涩的史书的朋友,可以一看。


澹奕


最近正好在看楚国历史,不请自来答一下。既然题主问的是尤其是楚国早期的领土扩张,那就是要知道梦国八百年(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历史里前四百年(公元前1115——公元前669年)的扩张史。本来是打算从公元前1115说起,谁知道查资料时说最早的几位楚国领导都没记载有关战争的事情。因此只能从最早有记录的说起:

熊渠

熊渠,公元前886年-877年在位。他趁周王朝日渐衰弱和中原动乱之时,相继攻打庸国(今湖北竹山县)扬越(今湖北中部)鄂国(今鄂州、武汉一带)将楚国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荒径漫草)

楚若敖

楚若敖,公元前791年-公元前764年在位。楚国在西周末年吞并了那处国(今荆州),因为没有准确年份,而西周最后一年是公元前771年。时间正好是他在位期间,因此那处国应该是楚若敖的功劳。

楚厉王

楚厉王,熊蚡冒公元前758年-公元前741年在位。征服陉隰,记载中他父辈去开荒比较多,征服的国家记录的只有这一个。

楚武王

楚武王,熊通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熊通于公元前706年伐随,不过没有灭国。公元前703年联合巴国打败了邓国,并吞并了鄾国(今襄阳市东偏北)。此时邓国只是败没有被灭,战败一般情况是纳贡。公元前698年,熊通灭了权国,并非常有创造性的设为权县,而不是向往常一样分封给卿大夫,令斗缗为县尹,不得世袭。多说一句楚武王超级敬业,他是死在最后一次伐随的征途中。

楚文王

楚文王,熊赀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7年在位,他就比较厉害了,灭国无数。

1.楚文王于公元前688年举兵讨伐申国(今河南南阳),因为中间隔了个邓国,而邓国国君邓侯是楚文王舅舅。因此楚文王就跟邓国借道,当时骓甥、聃甥、养甥劝邓侯趁机杀了楚文王以绝后患。邓侯不同意,那三人叹道邓国必亡于此人之手。公元前687年楚文王灭了申国,返程时果然攻击了邓国。




2.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应息国国君息侯之请讨伐蔡国,理由是蔡侯与息侯的夫人同出身于陈国公室。息夫人去见蔡夫人时,被蔡侯调戏。息侯的谋划是请楚国假装攻击息国,然后息侯向蔡侯求援。蔡侯果然上当,蔡、楚两军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内)被击败,蔡侯被俘。然而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那时候国王被俘都是有优待的,一般还会放回去。蔡侯因为被息侯暗算而生恨,于是心生一计,他去和楚文王说息夫人是绝世美人。楚文王有些心动,他以巡游为名来到息国。息侯自然设宴相待,楚文王一看,息夫人果然是美女。第二天楚文王设宴回请息侯,息侯不知有诈因此被俘,至此息国灭。



3.公元前678年,楚文王正式灭了邓国。

再下去就是中后期的了,多有疏漏,烦请指正。


荒径漫草


楚国是历史上第一个自立为王的国家,也是先秦时期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国祚长达八百余年,先后吞并了大大小小四十多个诸侯国。战国中后期,秦楚联姻频繁,但是楚国被秦国打压得最狠,欺负得最狠,不过三十年河东,大秦最终还是被楚国灭亡了。

楚国,颛顼高阳的子孙在南方建立的诸侯国,楚人先祖鬻熊辅佐周文王灭商有功,周成王念其功劳,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王、公、侯、伯、子、男共五等爵位,楚国立国时爵位最低),建国于丹阳,领地50里(后来楚国领域五千里,是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楚国王室是芈姓熊氏,为华夏族,国民多为南方少数民族。

春秋时期,楚国一度强大起来,一路南征,灭掉了随国(今湖北随州),迫使随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諡武)。被楚国消灭的小国还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阳、荆门一带)、陈国、蔡国,一路向南征伐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成为华南的霸主。战国时代楚国又把越国吞并了,楚国成为南中国的一霸!

1、楚国称王之路,灭随之战。

随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姬姓古国,其中心区域位于汉东地区的今随州市。据史料记载,随国是汉东第一大国。周室东迁以后,诸夏大一统、小分裂的局面已改变为小统一、大分裂。周王丧失了军事盟主的实力,楚人再也用不着为来自中原的威胁而担忧了。然而,生产发达、文化先进、军事实力雄厚的随国则依然是楚人东进的主要障碍。于是,楚武王末年,楚对随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最终让随国臣服于楚。虽然随国有多次反复,但最终完全并楚国消化,楚国从长江以南正式跨入长江以北,成为问鼎中原的一个大国。楚国也因此称王,不再尊重周天子。

2、问鼎几何,南蛮加身。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楚国的盟友有陈国、蔡国、鲁国、申国、息国等;晋国的盟友有秦国、齐国等。此战中晋国以少胜多,楚军虽败却没有伤元气,此战打击了楚国北上争霸的锋芒。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伐陆浑戎至于洛阳,在东周的王都郊外举行阅兵仪式。周定王派王孙满劳师,楚庄王公然探问周朝传国之鼎的轻重大小,并且扬言说,楚军只要折断戈矛的尖端,就足够铸成九鼎了。王孙满回答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成王考虑到周天子影响仍在,如果此时打周天子,天下诸侯必然群起而攻之,就不再为难周朝。此后楚国安心发展本国,不再北上争霸,转而向南发展,吞并了很多小国。也因楚成王问鼎天下的野心暴露了,天下其它华夏诸侯国鄙视楚国,视其为南蛮,称之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3、南灭越国,最后的一次扩张。

公元前312年,在秦国、韩国、魏国与楚国、齐国对峙的时候,楚国派遣大批军队包围秦兵于曲沃和商于。越王在这个时候派使者以“乘舟”(君王乘坐用以指挥作战的大船)、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送给魏国以支持魏国。这些水战所需的军用物资运输到魏都大梁,一定要从长江经邗沟,再经淮水和鸿沟,可推断出当时邗沟和淮水仍然在越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此时越王原要伐齐国,经齐王使人游说越王,越不攻齐而攻楚,被楚打败。 因此楚国图灭亡越国,消除后顾之忧。这样做,也能扩展领土到江东一带。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秦国有争立君位的内乱,在这时,一时无暇对外兼并,楚就趁这个时机攻灭越国。楚国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到公元前306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乘越内乱的时候,把越国灭亡了,设江东为郡。 之后,越国王族后裔分散于现在中国南部一带,分而治之。


大秦铁鹰剑士


楚国的远祖属于祝融部落,祝融部落有八个分支,历史上称之为“祝融八姓”。这些祝融部落,普遍分布在河南、山东以及安徽一带。既然楚人源于祝融部落,那么楚人早期也当是生活在中原的一支。到了周初的时候,楚人这一支就迁到了“丹阳”这个地方。《史记·楚世家》记载说:“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阳。”就是因为熊绎因事奉周王有功,所以将他封在楚南蛮地区,而其都城就在“丹阳”。那么丹阳到底在哪里呢?根据今天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丹阳其实就在今天丹水的北部,今河南淅川,也就是说,楚人在西周早期的活动范围,是在今天南阳盆地的西端。

随后楚人不断地在南阳盆地巩固和拓展自己的势力,《楚世家》记载熊渠时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其中庸在今天十堰的竹山县一带,而鄂应该是在南阳市附近。而杨粤,则应该是汉水中游地区的某个地方。这时的楚国,开始巩固其在汉水中游两岸的势力。春秋时期,楚国势力开始向随枣走廊一带扩展,随枣走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走廊向东南,可到达当时的产铜重地铜绿山,而铜在当时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在春秋时期,楚国与随国展开了长时间的较量,最终征服了随国,取得了对随枣走廊的控制权。与此同时,楚国的都城亦不断向南迁徙,先后经过了宜城、当阳、一直到达荆州一带。


识小录


楚国从西周分封到春秋早期,领土扩张有三次突破性的发展期。


1、西周时期

周成王时期,为表彰周文、武王时期的功臣后裔,把鬻熊曾孙熊绎又封到楚地。所以,《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周景王使詹伯辞晋使时也说:“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之南土也。”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齐太公子吕及俱事成王。”

楚国的封地偏僻,爵位也最低。楚人的活动区域,大约在湖北当阳县至枝江一带荆山脚下的沮漳河河谷和南漳、保康一带崇山峻岭之间的狭小河谷地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周穆王时期,周王国突然遭遇了一次建国以来的重大危机:“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后汉书·东夷列传》)

楚国配合周穆王伐徐国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穆王后得骥马录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 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肯定不可能是楚文王,是史书误记了。)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至于败。”周穆王一面从成周直接出兵讨伐徐偃王,吸引徐偃王注意力,暗地里却让楚人从长江流域出发,抄徐偃王的后路。楚国人果然骁勇善战,一举攻破徐国,让徐偃王最终败退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解除了周王室迫在眉睫的威胁。

周夷王时期,楚国已经传到熊渠(芈渠)手里,楚国获得了第一次飞跃式的发展机会。

芈渠能得江、汉水地带人心,趁机带兵伐庸国(湖北竹山西)、杨越,国土一直扩展到鄂(湖北鄂城)。从地图上看,庸国位于湖北西北;鄂位于湖北东南的长江边上;杨越为湖南境内的越族人。楚国在此期间,已经把江水和汉水流域之间的土地完全占据,还越过长江,扩张到湖南境内。


2、楚武王时期

这是楚国第二次获得飞跃式的发展时期。

公元前741年,蚡冒去世,熊通(芈通)杀死楚君蚡冒儿子自立。在芈通带领下,楚国实力蒸蒸日上,以至于中原的诸侯们都开始感到畏惧了:《左传》记载,公元前710年(鲁桓公二年),郑庄公与蔡侯在邓(河南郾城东南)会面,“始惧楚也”。公元前704年,楚武王向周王室强讨封号不成,借机发怒:“我祖上鬻熊,是文王老师,很早就去世。成王举用我先祖,才给了子男的爵位,让他居住在楚地,而蛮夷们都来顺服。现在王室居然不肯加封爵位,那我就自己尊封吧。”

楚国再度自立为王,并开始了征伐南阳盆地之路——这其中最要的就是楚武王末年彻底征服了随国。征服随国后,南阳盆地落入楚国之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3、楚文王时期

这是楚国第三次飞跃式发展时期,一举突破了南阳盆地,开始问鼎中原。

楚文王时期,南阳盆地的众多小国已成为楚国盘中之餐,不但先后灭了南申国、邓国,更是历史性地突破南阳盆地,一举灭了息国,将领土扩张到淮河流域。从此,前方再也没有障碍能阻止楚国向中原进军了。


欲云谈史论今


楚国是华夏民族黄帝部落颛顼一族的后人南迁到位于今天长江中游的湖北秭归一带后和当地的苗蛮部族日渐同化形成的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在商周交替时楚人的祖先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参加了灭商的斗争。周成王封楚人先祖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这里只是弹丸之地,其后楚人以此为立足点,向南推进,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

楚厉王十七年(鲁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弟弟熊通杀害楚厉王的儿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是为楚武王。楚武王继位后与邓国(今湖北襄樊)联姻,娶邓国公族女子为夫人,史称邓曼。楚武王继位不足三年,便挥师渡汉,远征南阳盆地,攻打周朝设在汉北的重镇,但没有得手。于是楚武王转而攻打江汉平原西部,灭掉权国(今湖北当阳县)。权国国土不广,但国力不弱。楚国几代先君都未能把它灭掉,而楚武王实现先君夙愿,灭亡权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大国吞并小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过楚武王在灭掉权国后做了一件当时看来微不足道,但却影响了日后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的事情——设置权县。在此之前(也包括在此之后很漫长的一段时间)大国吞并小国后将本国贵族分封到被灭的小国原来的地盘上,而并不将其直接纳入朝廷中枢的直接管辖之下,大大小小的贵族封地实际上成为一个个国中之国。而楚武王在灭掉权国后并未在权国原来的土地上分封贵族,而是设立由楚国中枢直接管辖的权县,由楚武王亲自委派的县令去治理此地,此举首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先河。在秦统一中国后郡县制延续了两千余年,事实上我们今天的地方省区治理模式依然是郡县制的变种。遗憾的是楚武王委派的县令斗缗却并不甘心当一名县令,他和其他贵族一样把自己当成了当地的土皇帝,后来居然占据权县而叛变楚国,楚武王派兵包围权县并杀死斗缗,再将权县的百姓迁到那处(在今湖北沙洋县),改派阎敖治理那处。

楚武王三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蔡国和郑国在邓地会见,当时蔡、郑二国虽然距离楚国较远,但因楚国的势力扩张,蔡、郑二国便从此时起开始畏惧楚国。楚武王三十五年(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随国,先派薳章去求和,把军队驻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国在汉水东边不能达到目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害怕因而共同来对付我们,所以就难于离间。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小国离心,对楚国有利。少师这个人很骄傲,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让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长他的骄傲。”熊率且比说:“有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因为少师可以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军容弄得疲疲塌塌来接待少师。少师回去后,请求追逐楚军。随侯将要答应,季梁劝阻随侯,随侯害怕,从而修明政治,楚武王没有敢来攻打,而是强求随侯替楚国要挟周天子,楚武王说:“我们是蛮夷,现在中原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夺。我也有一支不像样的队伍,想因此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号。”随侯畏惧楚国的兵威,照办不误,派遣使者向周天子进言,请求尊封楚国国君名号,但周天子没有同意。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楚武王闻讯大怒说:“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举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让他住在楚地,蛮夷部族都顺服于楚国,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国爵位,我就只好自称尊号。”于是当即自称王号,称为“楚武王”。楚武王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当时周王室衰微,对楚国无可奈何。

当时普天之下只有周天子称王,各国国君都只能接受周天子册封的爵位,依爵位大小依次称公、侯、伯、子、男。楚武王是天下诸侯中率先公然称王的,并公然自称蛮夷(其实楚人也是华夏民族炎黄后裔,只是长期生活在汉水流域,同当地苗蛮部族日渐同化,所以被中原诸侯蔑称为蛮夷,现在楚武王索性自称蛮夷)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周王室对楚国擅自称王一事无可奈何,但在整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的典籍中一直称楚国君主为楚子(周王室册封的子爵)而非楚王。楚武王才不管别人怎么称呼他,他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非虚名,于是他又踏上了征服别国的道路: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春天斗伯比因少师受到随侯的宠信,于是对楚武王说:“现在可以攻打随国,随国内部产生裂痕,不可以失掉机会。”同年夏天楚武王在沈鹿(湖北钟祥县东)会合诸侯的军队,只有黄、随两国不参加会见。楚武王于是先派薳章前去责备黄国,然后亲自率军讨伐随国,军队驻扎在汉水、淮水之间。随国的季梁建议随侯向楚军表示投降,说:“等他们不肯,然后作战,这样就可以激怒我军而使敌军懈怠。”少师对随侯说:“必须速战,不这样,就会丢失战胜楚军的机会。”随侯率军抵御楚军。远望楚国的军队,季梁说:“楚人以左为尊,国君一定在左军之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姑且攻击他的右军。右军没有好指挥官,必然失败。他们的偏军一败,大众就会离散。”少师说:“不与楚王正面作战,这就表示我们和他不能对等。”随侯没有听从季梁的话。在速杞与楚军交战,楚军大败随军。随侯逃走,斗丹俘获随侯的战车和车右少师。同年秋天,随国要同楚国讲和。楚武王本来不同意。斗伯比说:“上天已经铲除他们讨厌的少师,但随国还不可能战胜。”于是让随侯在表示愿意侮改之后,再和随国订立盟约而回国。 从此随国再不敢得罪于楚国。

楚武王三十八年(鲁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春天巴国派遣韩服向楚国报告,请求和邓国友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带领巴国的使者到邓国访问。邓国南部边境的鄾地人攻击他们,并掠夺财礼,杀死道朔和巴国的使者。楚武王派遣薳章责备邓国,邓国人拒不接受。同年夏天,楚国派遣斗廉率领楚军和巴军包围鄾地。邓国的养甥、聃甥率领邓军救援鄾地。邓军三次向巴军发起冲锋,不能得胜。斗廉率军在巴军之中列为横阵,当与邓军交战时,假装败逃。邓军追逐楚军,巴军就处于他们背后。楚、巴两军夹攻邓军,邓军大败。鄾地人黄昏后溃散。楚武王四十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国的莫敖(官名)屈瑕打算和贰、轸两国结盟。郧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准备和随、绞、州、蓼四国一起进攻楚国军队。莫敖担心此事。斗廉说:“郧国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郊区,一定缺乏警戒,并且天天盼望四国军队的来到。您驻在郊郢来抵御这四国,我们用精锐部队夜里进攻郧国。郧国一心盼望四国军队,而且依仗城郭坚固,没有人再有战斗意志。如果打败郧军,四国一定离散。”莫敖说:“何不向君王请求增兵?”斗廉回答说:“军队能够获胜,在于团结一致,不在于人多。商朝敌不过周朝,这是您所知道的。整顿军队而出兵,还要增什么兵呢?”莫敖说:“占卜一下?”斗廉回答说:“占卜是为决断疑惑,没有疑惑,为什么占卜?”于是就在蒲骚打败郧国军队,终于和贰、轸两国订立盟约回国。楚武王四十一年(鲁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打绞国,军队驻扎在南门。屈瑕说:“绞国地小而人轻浮,轻浮就缺少主意。请对砍柴的人不设保卫,用这引诱他们。”楚武王听从屈瑕的意见。绞军俘获三十个砍柴人。第二天绞军争着出城,把楚国的砍柴人赶到山里。楚军坐等在北门,同时在山下设伏兵,大败绞军,强迫绞国订立城下之盟而回国。在进攻绞国的这次战役中,楚军分兵渡过彭水。罗国准备攻打楚军,派遣伯嘉前去侦探,三次遍数楚军的人数。楚武王四十二年(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军攻打罗国,斗伯比为他送行。回来时对他的御者说:“屈瑕一定失败。走路把脚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稳定。”于是进见楚武王说:“一定要增派军队!”楚武王拒绝他,回宫告诉夫人邓曼。邓曼说:“大夫斗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数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诚信来镇抚百姓,以德义来训诫官员,而以刑法来使屈瑕畏惧。屈瑕已经满足于蒲骚这一次战功,他会自以为是,必然轻视罗国。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于不设防范吗!斗伯比所说的请君王训诫百姓而好好地安抚督察他们,召集官员们而勉之以美德,见到屈瑕而告诉他上天对他的过错是不会宽恕的。不是这样,斗伯比难道不知道楚国军队已经全部出发?”楚武王派赖国人追赶屈瑕,但没有追上。屈瑕派人在军中通告:“敢于进谏的人要受刑罚!”到达鄢水,楚军由于渡河而次序大乱。全军乱七八糟毫无秩序,而且还不设防。到达罗国,罗国和卢戎的军队从两边夹攻楚军,把楚军打得大败。屈瑕吊死在荒谷,其他将领们被囚禁在冶父,等待处罚。楚武王并没文过饰非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是说:“这是我的罪过。”于是把将领们全都赦免。

楚国与汉水流域诸国征战不休,可除了权国之外几乎再没灭过的国家,如今又遭遇败仗,楚武王担心楚国的国力会被旷日持久的战争拖垮。权衡利弊后他决定集中全力先消灭汉水流域最大的随国,随国是汉水流域反抗楚国的诸小国中实力相对最强的,灭了随国其它小国不在话下,甚至可能自动归附,况且随国拥有天下最大的青铜矿山,当时的兵器主要用青铜打造,获得随国的矿山意味着楚国可以打造出更多精良的兵器。楚武王五十一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三月楚武王派兵大举攻打随国,此时的楚武王年事已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临行前他告诉夫人邓曼:“我心神动荡不安。”邓曼何许人也?从攻打罗国前她对楚武王的进言不难看出这是一位有勇有谋充满女子力的巾帼丈夫,她回复楚武王道:“君王的福禄已尽。满了就会动荡,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所以面临作战,将要发布征伐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大王此去可能会死于征途,可如果大王不去您会死不瞑目。如果国家和军队没有什么损失,而君王死在行军途中,这就是国家社稷之福、百姓之福。”楚武王丝毫不觉得这是在诅咒自己,他只是叮嘱邓曼:如果自己有何不测以太后身份辅佐新君执政,随后就义无反顾踏上征途。楚军还没踏上随国的土地,楚武王就病发身亡,楚军将领秘不发丧,率领楚军攻下随国。当凯旋而还的楚军将士回到家乡和家人重逢时他们发现太后邓曼早已出城恭候他们,他们就这样用马车载着他们的君王马革裹尸魂归故里。也许此时这些从死人堆里杀回来的战士都在心中感叹:有这样的君王、这样的太后,楚国不强天理不容!

楚文王熊赀是楚武王熊彻和王后邓曼之子,熊彻是响当当的英雄豪杰,邓曼也是有勇有谋的巾帼丈夫,他们从小就对熊赀进行狼性教育,熊赀从没沾染其他贵族子弟娇生惯养的陋习。熊彻认为身为天下霸主必须文武双全,武功武略方面自己可以传授熊赀,至于文化方面嘛他特意请来了洋家教:申国人葆申。申国在今陕西一带,早些年也是少数民族部落,后来与周王室通婚,从而摆脱二等公民的境地。因此申国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其受中原文化熏陶已久,在楚武王眼里也算是先进性文化的代表。葆申不仅是熊赀的老师,也是熊赀日后成就霸业的领路人。

话说楚文王熊赀继位后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就用它们到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葆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一年不上朝听政。您的罪应该施以鞭刑。”楚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列位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葆申说;“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让我废弃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于您,也不能获罪于先王。”楚文王说:“遵命。”于是葆申拉过席子,楚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对楚文王说:“请您起来吧!”楚文王说:“同样是有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葆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内觉得疼痛。如果让他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觉得疼痛又有什么用处?”葆申说完,快步离开朝廷,自行流放到澡渊边上,请求楚文王治自己死罪。楚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于是改弦更张,召回葆申,杀死茹黄之狗,折断宛路之箭,打发走丹地美女,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上,数年时间兼并三十九个国家,扩大楚国的疆土,使楚国日益强盛。

在疆域扩大的同时楚文王迁都郢城,郢都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兼有水陆之便,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战略地位重要,从此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楚国的发展与强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楚文王定都于郢后表明楚国已牢固地控制江汉地区。为承继楚武王“欲观中国之政”的意愿,立即全力北进。当时汉东道路已被打通,楚文王的主攻方向是在汉北,以直接叩开北通中原的大门。此时楚文王已在楚国全境大力推行楚武王创立的郡县制,严格意义上说楚武王只是创建了权县这一个县城,放眼楚国全境依然充斥着大大小小的贵族封地,而到了楚文王时期郡县制作为一项制度真正在楚国全面推行开来。此时楚文王北上中原参与争霸的最大障碍就是自己老师和母亲的母国申国和邓国。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领兵攻申。攻申必经邓。邓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是楚文王的母舅之国(楚武王夫人邓曼是邓人。)但它与楚近邻,当时征服邓更有直接意义。邓人对此是有警觉的,如骓甥、聃甥、养甥等三位大臣就力主乘机杀掉楚文王,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楚文王此举固然是争霸事业的需要,但也使他个人背负骂名——对信奉周礼的中原各国而言楚文王以外甥的身份灭掉舅舅的国家是有违礼教的,况且邓国热心款待你,结果你小子扮猪吃老虎恩将仇报。事实上楚文王并非一个六亲不认之人,恰恰相反这哥们还是一代情种,只可惜在政治利益面前个人的情感是那么苍白无力。

我为什么说楚文王是一代情种呢?这还得从他发动的一场战争说起。打仗就像打架总得有个理由,古往今来开战的理由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而楚文王发动的这场战争源自于一场三角恋——导致这场战争的女主角名叫息妫,她是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息妫的姐姐嫁给了蔡国,息妫归宁探亲时(一说出嫁时)借道蔡国,却被姐夫蔡侯纠缠戏弄。息侯得知身为连襟的蔡侯给自己送了一顶绿帽子就想报复蔡侯,可蔡国的实力强于息国,息侯一气之下就去勾搭楚文王。息侯向楚文王建议:“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楚文王听从息侯的计策。同年九月楚军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县境)击败蔡军,俘虏蔡哀侯。

按息侯设计的剧本故事至此结束:自己报了辱妻之仇,楚国建立了灭蔡的战功,双方皆大欢喜。可历史的走向没按他设计的来:战败被俘的蔡哀侯心怀怨恨,便设计报复息侯,在楚文王面前称赞息夫人的容貌极美。楚文王听到蔡哀侯之言不禁动起了心思,于是以巡游为名来到息国。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见息夫人果然容貌极美。次日楚文王设宴招待息侯,乘机以武力俘虏息侯,灭亡息国,并让息侯担任守卫城门的士兵。息侯这才知道自己召唤出来了一个大boss,本来以为自己才是这出三角恋戏剧的主角,结果人家大boss分分钟秒了自己。息夫人闻讯后想投井自杀,这时楚文王拿出他老爹当年在周天子面前耍流氓的派头威胁要处决息侯。后经大臣斗丹劝阻息夫人以保全息侯的性命为条件嫁给楚文王。

息夫人以一己之身保护了息侯和息国百姓免遭兵革之灾,她进入楚宫三年,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从未主动说过一句话,楚王问她是什么缘故,息夫人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话可说的?”在那个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用尽各种手段争取君王宠爱的后宫中偏偏就有这么一个拒绝以色侍人、倡导女性自立的另类。令那些削尖了脑袋用尽各种手段争取君王宠爱的妃子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楚文王始终钟情于这个从不主动和自己说话的女人,楚文王很清楚自己之前的行为已经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也许是为了把自己摘干净,他自欺欺人地把所有事都算在蔡哀侯头上,于是再次派兵攻打蔡国,把蔡哀侯抓回楚国蹲班房。楚文王本来是打算杀了蔡哀侯的,但心地善良的息夫人阻止了他这样做,此刻的息妫完全无法预料自己仍将继续一段坎坷的命运。

鲁庄公十九年(前675年)楚文王去世,息夫人长子楚堵敖继位。本来嫡长子继位完全名正言顺,不过楚国不像中原国家:楚武王杀死侄子夺取君位,邓曼以女流之身掌控朝政辅佐新君,严格意义上这些都是不合周礼的行为,但楚人只看重现实的实力,才不去管虚无缥缈的礼法。也许是楚堵敖的弟弟熊恽表现得太出色了吧,楚堵敖把自己这位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视为对自己的最大威胁。鲁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年)楚堵敖想杀死自己的弟弟楚成王。楚成王逃到随国,然后联合随国将楚堵敖杀死,自立为君。当时楚成王年幼,军国大权落入楚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手中。就这样当年被迫侍奉两位夫君的息夫人如今又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二儿子杀死了大儿子。

子元因贪恋嫂嫂息夫人的美色,想要诱惑息夫人,便在她的宫室旁边造一座房舍,在里边摇铃铎边跳万舞。息夫人听到后哭着说:“先君让人跳这个舞蹈,是用来演习战备的。现在令尹不用于仇敌而用于一个寡妇的旁边,这不是很奇怪吗?”侍者告诉子元。子元惭愧地说道:“女人尚不忘国仇家恨,我反倒忘了。”鲁庄公三十年(前664年)当时子元变本加厉,公然住进王宫,企图挑逗息夫人。若敖氏的斗射师找到子元,痛斥他的无道,结果反遭子元囚禁。若敖氏一族本就对子元的嚣张跋扈隐忍太久,子元又做出此等有辱尊卑伦常之事,还囚禁谏阻的斗射师,更是怒不可遏。事已至此,若敖氏当机立断,时任申公的斗班率众闯入宫中,怒杀子元,平息持续八年的子元之乱。

此后息夫人倾力辅佐太子熊恽,除逆安邦,重外交、选贤才、赦天下、劝农桑,大胆改革,最后还政于君,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础。息夫人有着拒绝以色侍人、倡导女性自立的鲜明个性,促进中原与楚地两种文化的交融,她独有与蔡侯、息侯、楚王虚实相映的三段感情,她建立一身赴难、劝课农桑、推崇新政、辅幼称霸的四项功勋。这个女人年轻时被迫侍奉两位夫君、亲眼目睹过自己的孩子自相残杀、被小叔子调戏过,命运不可谓不坎坷,但她却始终坚持着活出了属于她自己的精彩。相比她的婆母邓曼:邓曼是刚烈如火的铁娘子,而她看似柔弱似水,不禁令人生出同情之心,可在看似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楚武王、楚文王、邓曼、葆申、息妫他们前仆后继为楚国的霸业添砖加瓦,或许此时连上天也开始眷顾楚国了吧。

楚成王熊恽在母亲息夫人辅佐下渐渐稳固了自己的王位,随即沿着武王、文王的既定路线北进中原,参与到争霸天下的大业中。回首刚建国时的楚国不过只是今天湖北秭归一带的偏远小国,受封子爵,经武王、文王两代先君励精图治,又有邓曼、息妫这样的贤内助扶持,此时的楚国已是地跨今日的鄂、湘、皖、赣、豫等数省的大国,以疆域而论楚国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国(不仅在东方华夏诸国中如此,此时西方的古希腊由一个个小城邦组成,而伟大的罗马帝国大致要到秦汉时期才诞生)。拥有辽阔疆域的楚国却一直被中原诸侯视为来自城乡结合部的暴发户土老帽,本来早已称王,却被中原诸国称为楚子。为改变楚国备受歧视的状况楚武王聘请外教葆申教育自己的太子,也许正因为如此文王相比自己的父亲在武功武略上相差无几,而文化素养则高出其父,这或许正是这位一生都在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君王却得到“文”这个谥号的原因。也许是受到来自中原的母亲影响成王的情商超过了祖父武王和父亲文王:他继位后先是安抚百姓,然后和诸侯们都取得了良好的关系,最后又主动向周天子送上了贡品。那会已经没有多少国家把周天子当回事了,看到楚国来给自己捧场,周天子一高兴就把祭祀祖宗的肉赏给了楚成王(这是很高规格的赏赐了),还给楚成王下令:以后你就好好镇守南方,南方的少数民族要是不老实,你可以去征讨,只要不北上扰乱中原就行了。楚成王这招能屈能伸玩得漂亮:以名义上的尊奉周天子缓和自己和周王室以及中原诸国之间的矛盾,自己趁机大力在南方扩张,更何况自己现在是奉天子之命征讨蛮夷可谓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本来周天子的话是没有多少人听的,楚成王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开始代替天子行使起了讨伐的职责,虽然不能往北打,可在南边那块他是没少折腾,这楚国的国土面积一下子就扩大了几千里,楚国也一跃成为强国。此时的南方并没什么大国,很多甚至还是未开化的原始部落,楚人拿着青铜打制的兵器(成王应该感谢他的祖父为他夺得了天下最大的铜矿山)追逐拿着木器、石器、骨器当兵器用的原始部落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在这一扩张过程中楚成王始终坚持布施仁德恩惠,同中原诸侯保持良好关系,避免他们干涉楚国在南方的扩张。当楚国完成在南方的扩张后腾出手来的楚成王开始大举北进中原。后世的史书大多侧重于记录楚国北上参与中原争霸,尤其是与晋国争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却忽略了楚人自始至终都未曾停息的南平百越之战。事实上站在整个华夏民族的立场上参与中原争霸是中华民族内部事务,而南平百越却是实实在在将华夏文明播散到了今天的两广地区乃至越南北部。

因为生存的缘故,楚国从立国之初就面临南方蛮族的严峻威胁。灭三苗、平山越,楚国的国土以汉水平原为中心向广阔的中国南方各省扩张开来。当楚人在与南方蛮族进行着一次次血与火的征战时也日渐接受了中原的华夏文明洗礼,这个与蛮夷混居,被中原人视为半蛮夷的部族逐步过渡成为一个文明国家。公元前740年楚文王建都于郢,楚成王时期又获得周天子的祭肉,这仅仅只是楚国强大的开始。在此后几百年中楚国一面北进中原,参与群雄逐鹿的争霸斗争;另一方面继续向南扩张。北上中原为楚国赢得了大国的荣耀,南平百越则为楚国提供了广袤的国土,为楚国的强盛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与人口资本。楚国历代君王都把南进作为国家生存的根本。楚国全盛时期的疆域北抵黄河,东至江南,南达两广,总面积高达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地跨南方七省。楚国对南方地区的经营开发为秦统一后华夏文明融合南方各少数民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在南方扩张获得大量土地、人口和经济自由为依托楚成王开始大举北进中原。当时郑国地处中原腹地,是当时齐国和楚国两国争夺的焦点。自从楚成王六年(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楚国子元伐郑失败后楚成王和斗子文相继在楚成王十三年(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 、楚成王十四年(鲁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楚成王十五年(鲁僖公三年,公元前 657年)连续攻打郑国,郑国招架不住,郑国国君郑文公想与楚国求和,但遭郑国大夫孔叔劝阻。 因此齐、楚两国关系极其紧张。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国力正盛,于是亲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南下攻打称臣于楚国的蔡国,以此警告楚成王。楚成王派屈完与八国诸侯在召陵订立盟约。但这丝毫没影响到楚成王继续北上东进,与齐国争霸,只不过手段上做得更加高明——避免与齐国正面冲突,选择伺机而动。楚成王十七年(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秋天齐桓公在首止(今河南睢县东)会见诸侯,以定周朝太子之位,因此遭致周惠王不满,周惠王派周公宰孔召见郑文公,说:“我安抚你去跟随楚国,又让晋国辅助你,这就可以稍稍安定。”郑文公对周惠王的命令感到高兴,亦对没有朝见齐国感到惧怕,所以打算逃走回国而不参加盟誓。孔叔劝阻郑文公,但郑文公不听,于是离开军队潜逃回国。斗子文趁机灭亡弦国(今河南息县、潢川间),弦国国君逃亡到黄国。当时江、黄、道、柏四国和齐国友好,这些国家都和弦国有婚姻关系。弦国国君仗着这些关系而不去事奉楚国,也不设置防备,所以被楚国所灭。

楚成王十八年(鲁僖公六年,公元前654年)夏天齐桓公率领齐、鲁、宋等国军队攻打郑国,包围郑国的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以惩罚郑国不参加首止,而与国楚亲近。同年秋天楚成王亲自率军北上围攻齐国的盟国许国(今河南许昌)以救援郑国。由于诸侯出兵救援许国,楚成王于是撤军回国。但他并未回到郢都,而是驻军在武城(今河南南阳北),观察动静。同年冬天,许国国君许僖公由于畏惧楚军,于是在蔡国国君蔡穆侯的带领下,前往武城去见楚成王。许僖公两手反绑,嘴里衔着璧玉,大夫穿着孝服,士抬着棺材。楚成王询问逢伯。逢伯回答说:“从前周武王打败商朝,微子启就是这样做的。周武王亲自解开他的捆绑,接受他的璧玉而举行扫除凶恶之礼,烧掉他的棺材,给以礼遇而命令他,让他回到原地原位去。”楚成王接受逢伯的建议。面对楚成王咄咄逼人之势,齐桓公于是全力进攻郑国,以阻止楚国北上。郑国在齐国等中原国家的打击下,只得向齐国请和。楚成王二十一年(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诸侯在葵丘会盟,郑国、许国都被迫参加盟会。在此形势下楚成王并不急于和齐桓公正面争夺,而是继续东略,迂回打从,避免与齐桓公正面冲突,以此来争取东进的时间。楚成王二十三年(鲁僖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冬天楚成王因黄国(今河南潢川西北)不向楚国进贡品,于是出兵攻打黄国。楚成王二十四年(鲁僖公十二年,公元前648年)楚成王攻打江国(今河南息县西)。同年夏天,楚军灭亡黄国。面对楚成王的攻伐,齐桓公也未救援黄国。灭亡黄国之后楚成王继续东进。楚成王二十六年(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灭亡英国(今安徽金寨东南)。至此楚国势力已推进到淮河中游一带。楚成王二十七年(鲁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春天楚成王由于徐国(今江苏泗洪南)依靠中原诸侯的缘故,于是出兵攻打徐国。同年三月齐桓公与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国在牡丘(今山东聊城东北,当时属齐地)结盟,决定救援徐国。各国国君在匡地(今河南睢县西)等待,由鲁国大夫孟穆伯率领各国军队前往援救徐国。 各国国君是被迫前来抗楚救徐,自己却不敢亲临前线。正面抗楚不利,同年秋天齐国等国军队攻打楚国的同盟国厉国(今湖北随州东北),企图抄袭楚国后方,以解除徐国之围。同年冬天宋国趁曹国军队远出,袭击曹国。楚国于是乘机大举进攻,在娄林(今安徽泗县东北)打败徐国。齐桓公以八国之众不敌长驱直入之一的楚国,足见楚成王大胆果断。但齐桓公此时已经年迈多病,体力大不如前,同年,管仲也去世了。此后两年齐桓公虽曾讨伐厉国、英国,以报“娄林之役”的失败,企图挽回在淮泗地区的败势,但他自己也已经步入了晚年最昏庸的时代。

楚成王二十九年(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后继无人,霸势转衰。楚成王与齐桓公争霸历时十余年,结果楚国取得辉煌的成果。其原因除客观上因管仲先死、齐桓公力竭,齐国已力不从心、明显地走下坡路外,主要是因为齐桓公后继无人,齐桓公晚年,宁戚、王子成父、宾须无、管仲、隰朋等一大批老一辈的功臣良将,皆先后离世,齐国人才匮乏,导致齐国自齐桓公死后齐国便一蹶不振。但从主观上来讲则是楚成王、斗子文审时度势,谨慎谋划、奋发进取的结果。楚、齐争雄的历程也充分地显示楚国后来居上、生机蓬勃、人才辈出的趋势。此后楚军又在泓水之战中打败了意图争霸的宋襄公,至此楚国经历武王、文王、成王三代君王前仆后继励精图治筚路蓝缕终于成为泱泱大国。眼看楚国三代君王为之奋斗的霸业即将唾手可得时楚国命中的克星横空出世,把眼瞅着就快被楚国收入囊中的霸业夺走了,此后楚国和这个对手相爱相杀百余年——这个对手就是春秋时代当之无愧的霸主晋国。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古代国家不以领土面积论强弱。可以说南方那些基本都还是荒地,地广人稀,只要中原王国愿意,随时可以攻占。楚国也是因为无法往北发展才行此下策。战国时期交通 通讯极其落后,特别是南方多山多江河湖海地形,辖区的广大,虽然有其优势,但劣势是难以短时间集中优势兵力 人才和政治经济优势。楚国充其量不过荆扬两州的实力

最近头条太多这样关于领土的垃圾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