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烟台福山内外夹河之间,有个地方叫“大沙埠”

夹河,是流经烟台市区的一条大河,其源流有二,一条源于栖霞,一条源于海阳。

组图:烟台福山内外夹河之间,有个地方叫“大沙埠”

从栖霞发源的那条河,在上游称白洋河,流到福山境内称清洋河,因为这条河距离老福山县城相对较近,因此也叫内夹河。

从海阳发源的那条河,在历史典籍当中常称作“大沽河”(大姑河),流经海阳、牟平、栖霞、福山、莱山、芝罘,又进入福山境内,直至和清洋河汇合。其距离老福山县城较远,因此又称外夹河。

组图:烟台福山内外夹河之间,有个地方叫“大沙埠”

原本在老福山县志当中,清洋河和大沽河,是这两条河的书面名称,而内外夹河只是通俗的叫法。不过,因为清洋河和大沽河都有重名(栖霞和海阳都有清洋河,莱西有大沽河),内外夹河逐渐成为两者的正式名称。而这两条河的总称,一般称之为夹河,有时书面称呼也写作“大沽夹河”。

组图:烟台福山内外夹河之间,有个地方叫“大沙埠”

这两条河一南一北,中间最远的地方大概相距有六七十里的样子(从栖霞桃村到中桥),此后慢慢贴近,直到福山城郊汇合。在两条河的交汇处,有一个村庄,名叫大沙埠。因此,就位置而言,这也算是福山一个很有地理标志意义的村庄。

组图:烟台福山内外夹河之间,有个地方叫“大沙埠”

从大沙埠村名中的“沙”字,就能看出这里的地形特点。这里最早应该是内外夹河之间的一片三角形的沙洲。所谓沙洲,在宽阔的长江中比较常见,一般就是沙质的小岛。不过,一方面夹河水量无法与长江相比,另一方面,大沙埠村南接芝阳(附近有芝山),因此未形成完整的岛屿状沙洲,而只是一个小半岛的形状。

组图:烟台福山内外夹河之间,有个地方叫“大沙埠”

(远处就是内外夹河交汇处)

根据村志记载,明嘉靖年间,王姓由河南省固始县移居于此建村,因位于夹河埠头沙丘上,故名沙埠。后吕姓、鹿姓、安姓相继迁入。再后来,外夹河东岸建立了一个小沙埠村(现属芝罘区),原来的沙埠村就改名为大沙埠。

组图:烟台福山内外夹河之间,有个地方叫“大沙埠”

关于大小沙埠村,当地民间老辈有个说法叫:“大沙埠不大,小沙埠不小。”实际上,就人口规模而言,小沙埠村虽然略大,但大沙埠村也并不小。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应该与古代的田地规模有关。小沙埠村位于外夹河东岸,向东一片开阔;而大沙埠夹在两河之间,空间相对有限。

根据史料记载,在大沙埠以北,更靠近两河交汇点的位置,古代应该还有村庄,只不过因为地势较低,且交通不便,后来都逐渐消失。大沙埠村也就成为最靠近两河交汇处的村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