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曾經有一種東西放在我的面前,而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

那就是

“應屆畢業生”的身份!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眾人:阿熊又逗我???信不信我把你竹子都扔了!



阿熊表示委屈,因為應屆生的身份在求職時真的很金貴,足以秒殺那些所謂的經驗豐富的人。

如果你表示迷惑,那就對了,看看以下的內容就知道啦!

官方(國家)規定的應屆畢業生是指:國家統一招生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和在擇業期內(國家規定擇業期為二年,有些地方延長至三年)未落實工作單位,

其戶口、檔案、組織關係保留在原畢業學校或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如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畢業生,可按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待。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好像有點繞,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官方說法的應屆生並不單純指當年畢業的學生,而是包含“暫緩就業”的學生。

(暫緩就業指:每年5月底高校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上報畢業生就業計劃時,部分畢業生未落實就業單位,

又不願把戶口、人事關係遷回原生源地,將人事關係暫寄存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將戶口暫留學校的一種辦法。

暫緩就業協議是畢業生與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簽訂的,暫緩期為兩年。

在暫緩就業期間,如能落實就業單位者,可按照有關就業程序辦理就業報到手續,逾期未落實就業單位者,其戶口和檔案轉回生源地自謀職業。

暫緩就業期間不能辦理出國、結婚、勞務證等手續等。)

選擇暫緩就業的學生,主要是考慮暫緩就業可以保留的“應屆生”身份,在“考研、考公、考教師”時具有優勢。

比如考公考教師裡有不少崗位是要求只有“應屆生”才可報考,擁有這個身份,就讓你擁有更多的選擇。

但是大家有沒有留意,很多企業的校招都會提及到一點:只面向XX屆畢業生,但這裡的應屆畢業生可和暫緩就業兩年擁有的應屆生身份大不一樣哦!

不管是銀行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還是互聯網企業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有的甚至還會標明畢業時間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很明顯地可以看到,用人單位對於應屆生的定義和官方(國家)是不同的。

雖然很無奈,但是現實情況就是不管是國企、銀行還是企業,校園招聘的面向人群都界定了XXXX屆畢業生(如2018年舉辦的秋招面向的是2019屆的應屆畢業生)。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阿熊,這個和我找工作有什麼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啦,來來來繼續往下看

“考研失敗的我就這樣和校招擦肩而過......”

“公務員沒考上,結果校招也沒戲了!”

“不是2019屆的,我連簡歷都投不出去了......”

“第二次考研失敗,只能參加社招,拿到的薪資還不如剛畢業的”

用人單位對於應屆畢業生存在著和國家不一樣的標準,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相中的那批“應屆畢業生”具備了以下的特質:

1、 年輕無極限

年齡歧視鏈在職場一直存在,還記得之前網絡上很火的“你可以罵中年員工但是不要罵年輕員工”的微博吧,就是這麼殘酷。

當年畢業的學生年輕無極限,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張嶄新的白紙,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對比之下,那些暫緩了兩年就業的學生首先在年齡上就失去了絕對優勢。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舉個例子,按照正常入學就讀年齡,考研的時間應該是在你22、23歲這個階段,如果你是考研失敗甚至是考研二戰失敗後再來就業。

那麼也就是25、26歲才決定踏出求職的第一步,比起其他同屆的同學已經遲了一兩年的時間了。

這個一兩年可不簡單,不僅僅期望的學歷沒達到,而且年齡還失去了優勢,那個時候用人單位錄用你時不僅會考慮你的能力學歷,還會考慮你的年紀。

對於女性甚至還會考慮婚假育兒假等等的因素,自然而然,這批“應屆畢業生”就成為了就業歧視鏈的底層了 。

2、 就業心態

對工作的熱情最重要。

應屆畢業生剛走出大學校園,大部分都是充滿激情的,熱血青年嘛。

大家還沒經歷太多的磨鍊和挫折,對第一份工作還保留著極高的熱情和創新的想法,對未來有憧憬,對生活有追求,工作態度就會更加積極。

再來看看經歷各種考試的暫緩就業生,比如考研。

據統計,2018年考研報考人數為238萬人,較2017年增加37萬人(據說2019年要280萬了,又有兩百萬炮灰要上線)。


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免試保研的,空前熱烈。

但成功上岸的總是少數,還是有大量考研失敗的學生選擇就業或者再戰,當然考公隊伍也一樣。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有一部分學生選擇考研,並非出於對學術的興趣,也不是想依靠碩士學歷將來覓個好工作。

而是對工作與走上社會本身充滿恐懼,想把自己人生的重大選擇推遲到兩三年之後,存在逃避的心態。

從用人單位的角度出發,當然就會考慮到這批學生的求職狀態啦,最初的熱情滿滿在各種考試失利中被磨平,自然選擇當年畢業的學生從心態上無疑更加保險。

3、 國家關注和社會責任

每年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都是個很頭疼的事情,因為這可關係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所以央企國企們和各行業大廠往往要承擔為國家吸納應屆畢業生的職責。

大家每年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今年是最難就業的一年!”,這樣的報導幾乎年年出現,但這真的不是誇張,而是就業難度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大。

企業作為就業市場的主體之一,在賺錢的同時㛑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所以這些企業,為了幫助提升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往往會大量的招收應屆畢業生作為儲備人才。

“這和國家規定的完全不一樣啊,那我考研失敗再找工作就沒優勢了嗎?”

“難道為了考公辦理了暫緩就業的我只好抱緊自己,瑟瑟發抖?”

......

也不是啦,很多同學為了爭取學歷加成、制霸人生,努力備戰考研考公考教師,這都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阿熊建議你在備考的同時,也需要積極找工作,做好兩手準備。

而對於考研考公二戰失敗的學生,在應聘時怎麼樣才能不是應屆畢業生卻勝似他們呢?來看本熊的暖心貼士:

1、心理防線不能崩

首先要有充足的心理建設:過不了簡歷關,後續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舉個例子:今年網易的校招系統就設置了僅面向2019屆畢業生招聘的門檻,那麼2018屆畢業但是辦理了暫緩就業的這批“應屆畢業生”,如果向網易招聘官網投遞簡歷,就會被系統自動篩選掉。

就算你經歷牛逼,才識過人,也沒有辦法得到筆試和麵試的機會,只能等待之後社招了。

這個時候屢屢碰壁,可能會對大家求職心態產生影響,但大家一定要保持主動積極的心態,認清形勢及時改變求職策略。

2、 不是必要不必說

之前也有同學問阿熊,我要不要為了說明簡歷裡那部分空缺的時間,把考研考公的這段經歷寫到簡歷上或者在面試的時候進行簡述呢?

阿熊建議你不要主動寫在簡歷或在面試時主動提及。

畢竟面試是要展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只要把自己的過人之處,與崗位匹配的特質展現出來就足夠了。

3、 多展示積極一面

如果面試的時候,HR對你這段經歷進行了提問又該怎麼辦捏,?可以儘量多展示積極的一面,例如:

Q:你覺得考研二戰失敗這段經歷對你來說有什麼影響嗎?

A:對於很多人來說,畢業之後準備再次考研的生活狀態,因為沒有人監督,其實比在大學有課程任務要輕鬆得多。

但我並沒有這種想法,還是朝著考研的目標努力學習,嚴於律己,雖然最後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但還是鍛鍊了我的自律性和時間規劃能力。

另外,我相信我在經歷失敗後,情緒管理和自我調節上是更勝一籌的。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說了那麼多,阿熊就是想讓大家對“應屆畢業生”(即當年畢業的)這個身份有所瞭解,提醒大家這個身份的“金貴”。

如果你已經錯了秋招,那就不應該錯過接下來學生時期的最後求職機會——春招,如果你在積極備考,也需要兩手準備,不要只是一頭紮在考試上。

錯過校招,進入社招,“應屆生”這個身份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了。

2018年畢業的你,已經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