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航空维修专业者,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样的飞机新鲜事!

本文转自:看航空

如果将航空制造史上每一次重大事件视作一次石破天惊的“星辰爆炸”,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想象,爆炸本身仅仅是一声巨响,但由它迸发的火光和掀起的烟雾却会对整个航空制造史造成长远而又深刻的影响。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11月27日,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宣布完成对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的收购,同时UTC也宣布将拆分为三家独立公司,分别是UTC、Otis和Carrier。而此次收购总额高达300亿美元,更是创造了航空史上最大的收购案!收购完成后,罗克韦尔柯林斯与UTC的航空系统业务合并,组成Collins Aerospace Systems,提供航空产业的电气、机械和零部件解决方案。标志着罗克韦尔柯林斯这个航电领域排名第一的金字招牌将完全消失。

在那些航空巨头的分分合合之中,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或烟消云散,亦或起死回生,今天大喵就带你来回顾一下曾经声名显赫,而如今却湮没在星辰大海之中的那些“巨星”……

1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回光返照亦无情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原本作为民机巨头的道格拉斯受DC-8和DC-9两个无底洞项目拖累,现金流出现了断裂,为了保证公司正常运行,麦克唐纳开始考虑与当时现金流充足的军机巨头麦克唐纳合并,双方最终谈判成功并正式合并成立麦道飞机公司。在军机领域麦道最得意的作品当属F-15战斗机和F/A-18战斗机,麦道公司一度成为了航空制造业领域的显贵角色。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随着七十年代末开始并且愈演愈烈的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麦道再一次走向了下坡路。1997年波音公司以130亿美元的股票一举将麦道公司整体收购,在随后几年里,由于波音和空客两家的产品已经让市场接近饱和,麦道公司原本就所剩无几产品也最终被波音停产……

2

费尔柴尔德——犯人者人恒反之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费尔柴尔德公司在这一阶段的历史堪称一部“大杀四方”的兼并史:1964年费尔柴尔德收购席勒直升机并将其更名为费尔柴尔德席勒、1965年费尔柴尔德收购了共和航空、1996年费尔柴尔德收购了道尼尔公司并将其更名为费尔柴尔德·道尼尔……

费尔柴尔德之所以敢如此大手笔进行收购与其先后推出的C-123“供应者”运输机、AT-21“机枪手”双发飞机、A-10“雷电”攻击机为它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有关,但强弩也有乏力的那一天,出于种种复杂原因,曾经大肆兼并其他公司的费尔柴尔德最终在2003年也难逃被M7航空航天集团收购的命运……如果说费尔柴尔德来世上一遭留下了什么,恐怕人们想起来的也只要它兼并其他公司的血泪史和由它所制造的A-10“雷电”攻击机在中东地区的狂轰滥炸吧。

3

梅赛施密特——傍完胳膊傍大腿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梅赛施密特作为的过空军最主要的飞机供应商,堪称二战德国的宠儿,它为战时的德国提供了诸如BF109战斗机、BF110战斗机、ME262喷气式战斗机等一大批空中主干力量。二战结束后梅赛施密特公司直接被禁止制造航空器,本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原则,梅赛施密特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闷头造车”的历史后时来运转。

在1968年与伯尔科航空公司合并并于同年五月买下了汉堡飞机制造厂……又经过近二三十年时间的运作,梅赛施密特在2000年成功将自己绑上了空客集团的巨无霸战车,从此以后虽然失去了独立的牌子,但可以说是洗白了曾经的黑历史,最终踏上了新征程……

4

道尼尔——被国运反复调侃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道尼尔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以制造大型全金属飞船和陆基客机而闻名航空制造业,而提起它真正被人们所熟知的原因时我们不能不想起那架因巨大的体积和重量而创下世界纪录的DO-X水上飞机。

战后的德国再一次被禁止生产飞行器,道尼尔的工厂再一次被安置到了国外,直到1954年才被允许回国设厂生产,这一连串的折腾让即便是在两次战争中大发血泪财的道尼尔也感到无法承受,道尼尔不得不靠变卖自家飞机的生产许可权勉强维持生存。强弩之末的道尼尔最终在1996年被上文提到的费尔柴尔德公司收购并改名为费尔柴尔德·道尼尔,并随着2003年费尔柴尔德的没落而彻底丧失了话语权。

5

法国航空航天——滚雪球一样发展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法国航空航天最早是由法国国有南方飞机公司、北方飞机公司以及弹道导弹研究与实践公司合并而成的一家“国字头”企业,在几十年的历史中主导了了诸如AS332“超级美洲狮”直升机、“协和”式超声速客机等一系列“名机”的研发制造,同时它还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从导弹到卫星无一放过都被它搞了一遍,公司规模越做越大的同时也逐步从国企走向私人化。

最终法国航空航天公司于2000年与西班牙航空建造公司、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航空航天公司一举合并成立了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也就是现在人尽皆知的空客集团的前身,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唯二能够生产大型宽体客机的航空制造商,与美国波音共同主导了全球近九成的民用航空器市场,可谓是“花国家的钱,为国争光的同时还不忘赚自个儿的钱”!

6

英国飞机公司——老绅士有条不紊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英国飞机公司(BAC)的发展没经历什么大风大浪,如同英国人的性格发展地不紧不慢却又井井有条:作为老牌航空强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英国政府的主导下,英国电气飞机公司、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布里托斯飞机公司和汉廷飞机公司通过合并共同成立了英国飞机公司,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1977年英国工党政府又为其并入了毫克·西德利和苏格兰航空公司,同时改名英国宇航公司(BAE),使其规模进一步扩大

八十年代英国保守党政府通过两次“非国有化”政策使该公司成为一家完全的私营企业,为公司的发展脱去了议会的束缚,使其成为目前西欧数一数二的航空制造企业,本年度范堡罗航展期间由该公司率先推出的“暴风”概念战斗机,再一次让世人看到了它的活力


航空界的“消亡史”:那些已不存在的金字招牌


经过几十年的洗牌,航空制造业领域的格局由最初的“满天星斗”变成了如今的“巨星闪耀”,这些群星有的冉冉上升,有的中途陨落走向黯淡。

尽管结局不尽相同,但不可置否的是它们都为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都在百年航空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