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蓋碗泡茶!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漢族茶具,早稱“三炮臺”又稱“三才碗”,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具有天地人和的寓意。據傳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發明的。因為原來的茶杯沒有襯底,常常燙著手,於是崔寧之女就想出用木盤子來承託茶杯,又為了防止喝茶時杯子傾倒,她設法用蠟將木盤中央環上一圈,使杯子便於固定。這便是最早的茶船即茶托。後來茶船改用漆環來代替蠟環,更加便利,而後環底做得越來越新穎,形狀百出。用蓋碗飲茶這種特有的飲茶方式逐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區傳播發展,後世就遍及於整個國家甚至世界。

聊聊蓋碗泡茶!


用蓋碗飲茶盛行於清和民國時期,當然現在也是很流行蓋碗泡茶,比如建盞蓋碗,紫砂蓋碗,汝窯蓋碗,青花瓷蓋碗等。使用蓋碗時既可以用來泡茶後分飲,也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飲茶用。

聊聊蓋碗泡茶!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用壺和杯子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茶湯濃淡的調節也不便利。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開水燜熟了,何來品茗之雅,只能算“豪飲”;而北方的大壺泡茶,茶溫冷卻快,茶泡久了香茶容易散,沒有品茶的樂趣,純粹為了解渴而喝。無論從品茗鑑賞,還是從養生保健方面來說,用壺和杯子泡茶的不足還是十分明顯的。

聊聊蓋碗泡茶!


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託,造型獨特,製作精巧。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用端著茶托就能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用揭蓋,只需半開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順暢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淡,可用茶蓋在水面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滾,輕刮則淡,重刮則濃,妙用無窮。


聊聊蓋碗泡茶!



我喝茶喜歡用建盞蓋碗泡茶,看見身邊用紫砂壺泡茶的朋友,也會忍不住建議用建盞蓋碗,不是說用紫砂壺泡茶不好,本人感覺使用建盞蓋碗才能泡出最佳的口感。身邊愛喝茶的朋友之所以不習慣用蓋碗的原因,多是因為用蓋碗泡茶燙手,控制不好就會打翻茶具,其實用久了還是很順手的。那麼我們應當選用什麼材質的蓋碗?

本人推薦建盞蓋碗,因為建盞蓋碗是鐵胎胎體厚重並且施厚釉,不容易燙手並且造型優美斑紋漂亮,用建盞泡茶久了還能養出七彩寶光。建盞蓋碗泡茶軟化水質提升茶香有利健康的功效還是不錯的,也能提現一個人的審美、性格和內涵!

聊聊蓋碗泡茶!


當你在茶臺上用蓋碗泡茶,頭茶經過茶濾倒入公道杯,用來餵養茶寵,之後如行雲流水般倒入主人杯品茗,茶霧瀰漫、茶香四溢心也彷彿醉了,正應了那句‘茶亦醉我何須酒’……

品茶品的是心境、人生和宇宙萬物,正所謂壺裡乾坤大,盞中日月長;一茶一世界,一盞一浮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