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得天獨厚,卻發展緩慢,到底是什麼因素阻礙了安徽經濟的騰飛?

靜夜史


全國經濟排名,江蘇和山東位居全國前三,而安徽則是十名開外。而安徽和江蘇本來就是一個省(江南省),清朝才被拆分開。

河南也是如此,安徽、河南和山東、江蘇,正好是南北向的鄰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山東、江蘇沿海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定位不同。安徽和河南一直被定位為農業省,而山東和江蘇則是工業省,安徽的各種大型工業投資都是遠遠落後於江蘇。


皖南、蘇南和皖北、蘇北,語言、文化、習俗等等都是一樣,可以說是同一片水土養育的兩個省份,根本不至於有如此大的差距。安徽的GDP只有江蘇的三分之一,蘇州(17319億)加上南京(11715億),兩個城市就能超過安徽全省的GDP(27518億)。

這也是清朝拆分時的不合理,把江南省最發達的南京、蘇州、常州、徐州、揚州,全部都劃分給了江蘇,而南京和徐州本應該劃分給安徽。可以說,在清朝拆分江南省的時候,就基本確定了安徽落後於江蘇的格局。


我國的經濟發展是政策導向型,建國初期全國前十的城市,東北就佔據了四個,現在已經衰落;漁村深圳建立特區,短短几十年就能成一線城市。這所有經濟現象的背後,都離不開政策和定位,可以說只要願意,任何一個省份都能發展起來,只不過是資源平衡的問題。

安徽人傑地靈,從來都是人才大省,自古就有“皖人治國”的美譽,全國富豪榜有大批安徽籍人士,只不過大都外出經商。例如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祖籍安徽天長,卻在南京創立了江蘇民營企業第一的蘇寧集團。

當年的安慶,是長江五虎之一,實力可以媲美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當年的蕪湖,被譽為“長江巨埠”,是清帝國四大米市之首;當年的徽商是全國第一大商幫,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其實力居於所有商幫之首。


但現在那一切的輝煌都成為了歷史,安徽的經濟目前只居於全國中等水平。落後于山東、江蘇、浙江、廣東情有可原,但不應該落後於四川、湖北這些內陸省份。所以,安徽的目標應該是十年左右,超過全國所有內陸省份,接近於全國前五的河南(但目標人均GDP遠超河南)。


堅果旅行


安徽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重要省份,經濟發展的條件確實挺好的,但是談不上什麼得天獨厚,至於發展的緩慢還是快速,也要看和誰對比。作為安徽人,希望家鄉發展的越來越快,越來越好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僅僅是怨天尤人的抱怨卻無濟於事。

安徽地形

首先,安徽發展經濟的條件總的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不過要說得天獨厚就過於誇張了。

安徽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北部為華北平原,中部為江淮丘陵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和西部多山區、丘陵。總的來說,安徽發展經濟的條件還可以,無論是農業基礎還是工業基礎,都還是不錯的。沿淮和江淮地區,平原為主,人口也眾多,農業基礎雄厚,城市化進程也非常快。沿江的各個城市,都是工業基礎比較好的,如果組團發展,完全可以形成連接南京和武漢的城市群。皖南和皖西的山區,無論是旅遊,還是茶葉種植,都已經形成品牌,底子也不差。若是好好的利用區位優勢,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發展出一片新天地。

十多年前的安徽鐵路(幹線沒有一條穿過省會)

但是要說得天獨厚,那就略顯誇張了。與沿海的江、浙、滬相比,安徽沒有出海口,當然,沒有好好的利用長江,白瞎了黃金水道就是後話了。與中部的湖北、江西、河南等省相比,安徽過去的交通一直都比較差,不過最近多年來,安徽的交通發展有了本質的提升,安徽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就明顯加快了。

建設中的合肥米字型高鐵樞紐

其次,要說安徽發展的緩慢,希望家鄉越來越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不過安徽確實在加速發展之中。

近幾年來,隨著安徽多數地區交通的改善,以及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影響,安徽各地級市應該說發展速度都是比較快的,當然了,區位相對較好的皖東地區尤其要快一點,佔盡優勢的省會總體上要好一點,皖北到皖西,以及皖西南相對緩慢,這是客觀存在。與此同時,安徽絕大多數的城市和縣城,經濟的主要拉力還是低端的製造業和房地產。上至二線大城市的省會,下至不入流的小縣城,街道上最多的商鋪就是房產中介。整天手機裡接到的最多的電話,就是某某大城市這個新區的商鋪,地鐵幾號線邊上的房子。領頭羊尚且如此,就別說其他的城市了,所以說安徽經濟發展的水平確實不高,亟需有本質的提升。

安徽省會合肥

最後,安徽要想在經濟上發展的更好,有本質的提升,火車頭必須提速,帶領全省一起向前衝。

未來的安徽,要想發展的越來越好,合肥必須要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什麼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是發展目標還是僅僅是吹牛並不重要,外界怎麼評價合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身的態度,重要的是能否承擔起自身的責任。至於現在做的好不好,就不評價太多了。

蚌埠為中心的淮河流域能否加快發展?

除此之外,安徽發展要重視沿淮和長江。過去的沿淮,並非沒有自己的中心,淮南和蚌埠,本來都有很好的基礎,但是幾十年過去了,雖說兩個城市也並非在吃老本,但是確實沒有很好的引領淮河流域的發展。而長江沿線的城市就更不用說了,雖說蕪湖和馬鞍山整體上似乎還可以,銅陵的人均產值更是讓自己驕傲了很多年,但是總體上還是沒有充分的利用黃金水道。至於為什麼發展的還不夠好,這個就不用解釋太多了。

皖江城市帶真的利用好長江了嗎?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抱怨誰在吸血,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意義。實際上除了一些沿海的省份,絕大多數的中西部省份都是優先發展省會的,這點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毛病。但是問題在於優先發展省會的目的是為了吸引人才,還是為了賣房子?強化省會的向心力,留住本省的人才,提升安徽製造向安徽創造,這是大勢所趨,也是處於長三角和大武漢之間的安徽必須選擇的道路。但是如果又是挖運河,又是修地鐵,又是米字型樞紐,集全省的資源於一城,為的就是更好的賣商鋪和炒樓盤,那就另當別論了。希望安徽的未來能發展的越來越好,早日實現本質的飛躍!


徽南城意


安徽是內陸山多不靠海,地理位置並不算優越,要說條件得天獨厚的,要數沿江的安慶 池州 銅陵 蕪湖 馬鞍山五城市。阻礙安徽經濟騰飛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但是根源在省會北遷合肥。

沿江五市有經濟基礎,加上文化底蘊深厚的徽州(現黃山)和宣城,構成了經濟比較發達的皖南地區。但是你很難想象這些城市怎麼去省會合肥!結果蕪湖 馬鞍山 包括江北的滁州和江南的宣城被迫融入南京經濟圈。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由於省會在皖北,滬漢蓉南沿江高鐵從南京過江改道江北,撇開了長江五虎。直到2008年年底,南京經濟圈成形,寧蕪鐵路改造遙遙無期,才開工建設南京至安慶的250公里時速寧安城際鐵路,2015年終於建成運行,這時的蘇南沿江五城市早已是飛黃騰達了!安徽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機會。

亡羊補牢 為時不晚,近幾年安徽開始重視沿江經濟發展,合肥合併巢湖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同時南京經濟圈也在加快一體化建設,寧滁、寧馬、寧蕪城際輕軌已規劃完畢,寧宣城際輕軌已升級為350公里時速的寧宣黃高鐵,即將開工。杭黃高鐵也將運行。皖南地區大規模的鐵路交通建設,會給安徽帶來飛躍發展。





漂飄12


一、地處華東地區內陸的兩個內陸省份為安徽、江西。兩省是離海最近的省份,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省份。安徽省面積14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059萬人,居全國第6位。常駐人口6255萬人,居全國第七位,是中國人口流出大省與農業大省。安微下轄14個地級市,GDP產值27518.7億元,居全國31個省市區第13位。人均GDP(常駐)44206元,居全國第25位,明顯低於全國人均GDP59819元的水平。安徽省人均收入21863元,居全國第16位,也低於全國人均收入25974元的水平。

二、應該說,安徽地處長江金三角腹地,地理條件明顯好於其他內地省市區。但由於中國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京廣鐵路途徑河北及貫穿整個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後抵達廣東廣州,因此上述中國中部三省"近水樓臺先得月"而獲得優先發展的先機,工業基礎、GDP產值規模等都始終強於其東部的安徽與江西。△安徽近年來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而不斷加快發展的步伐。而中部的河南GDP產值居全國第五位。湖北居第七位、湖南居第九位,這些省份也同樣在改善投資環境,在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因此GDP產值居13位的安徽省,欲趕超上述中部省份,難度相當大,任重而道遠…


留研


1.經濟大體上是什麼水平絕對是國家方針,是上層謀劃。安徽是這麼多沿海省市的鄰居,就註定在前期是為他們提供服務的。是註定!

2.安徽人才不少,教育質量不差,但是被江浙滬虹吸太嚴重。只是被吸還好,關鍵是腦子裡都覺得自己不是安徽人了,所謂精神南京人,精神江浙滬人,靠近南京及皖南的部分人民尤甚。

3.可能大部分人要說,合肥那個辣雞省會那個樣我們沒辦法去發展去落戶。合肥市近十年才重點發展的,之前交通不如蚌埠,經濟不如蕪湖,而十年前省裡重點發展的也是蕪湖馬鞍山等沿江和靠近南京的城市。然而並沒有卵用,南京太近,該怎麼吸就怎麼吸,投入越多吸的越多。所以近年來才反應過來要發展自己省內的城市成為大城市。合肥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只是還沒完全爆發就個個罵他吸血,那是因為還不夠強大。北上廣深吸全國人民的血,現在也沒一個人提起吧,其他省會成都武漢長沙都是吸血高手

4.安徽是農業大省,加上洩洪保下游。

5.皖北人民樸實無華,可能做生意不算很精,而皖南人民自古多才,經商,但又人口少,還有不少背井離鄉落戶江浙滬。

總之我覺得安徽人才不少,可是需要慢慢發展一個大城市吸引人才迴流,讓安徽的優秀青年有用武之地,有平臺施展。如今是合肥發展的大好時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產業結構合理,質量算上乘,主要產業都是未來發展的前沿陣地。只要安徽老鄉能同心協力,安徽發展起來只是時間問題。十年為期,且看後續吧

最後,希望大家有機會參觀一下合肥濱湖區的安徽名人館,政務區的安徽省博物院。


羨長江之無窮yy


說安徽條件得天獨厚都是腦殘,安徽橫跨南北,模過江淮分水嶺,每年不是水災就是汗災。地處內陸,交通,信息,都不靈便,要知道以前從合肥做火車到!上海都要走蚌埠繞。雖然有八百里皖江,但是以前就沒有一個象樣的深水碼頭,並且毎到長江汛期,為了上保武漢,下保南京,犧牲的都是安徽,還有建國以來,國家就將安徽定位為農業大省,在工業上根本就沒有在安徽建什麼象成飛,一汽,西飛,……那樣的大型的國營企業。總的來說:自古以來安徽就是多災多難的,發展成現在的樣子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有的人老是拿安徽和沿海發達地方比。我可以說這沒有可比性。其實安徽人是非常聰明勤勞的。看看中國的富豪榜,是安徽人的富豪不比任何發達地區少。


一點半幸福


安徽其實也有自己的強項,江蘇也有自己的弱項,比如汽車製造,安徽後發,奇瑞、江淮都搞得不錯,而南京的躍進,還算是老資格呢,現在只能成為上汽和依維柯的打工仔。這說明條件是人創造的,就看你怎樣做了。小崗村名聲在外,但實際上經濟沒有大起色,透過小崗村就知道安徽農村是什麼樣子了。農村一拖後腿,工業也發展不好。你們自己看,是不是這樣?


金鈴鈴2


說真的,,我是滁州的,在武漢讀大學,我家離南京50多公里,離合肥100多公里,我工作或定居會捨近求遠?而且我家又沒親戚在合肥,我們這邊看病都到南京玩啥的,都去南京,。不是我不想去合肥,而是很多因素制約我去江浙滬對自己的跟方面都更好


唯牽的誓言


首先要問問你是安徽人嗎?如果是,作為安徽人你夠不夠自信?自信是做任何事情的精神脊樑,排除一切艱難險阻的風向標。我倒不覺得家鄉這幾年發展緩慢,每次回家我都要到蕪湖的大街小巷去走一走,長江邊去看一看,中江橋的改善,長江二橋的在建,軌道交通的快建等等等等都是反映出家鄉的日夜發展變化。

雖然蕪湖的發展不能代表安徽的全面發展真實寫照,省內的經濟建設依然不平衡,但只要大家共同團結努力,發展的前景就一定會一片光明。

如果你不是安徽人,你提出這種問題的真正的目的是什麼?當然也許你是真心的幫助我們查找問題,我們會虛心接受。如果不是,此時我也不想你給我正面的回答,由你自己捫心自問。安徽歡迎積極友善的所有好朋友,其他……。


天門山6863439266


江浙皖現同屬長三角,人的價值觀念不太相同,總體上多年來蘇人是從二產到三產,浙人從三產到二產,然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皖人是到江浙滬打工的較多,或者到人家的“平臺”上當老闆謀發展,我有好多皖友,三地的村上江浙的某家發了,其他人或給配套或努力趕超,皖人會“使絆”,急功近利也不可取,同樣是“農家樂”浙江長興已成規模,產業成“鏈”,安徽還“各自為政”,網上皖人指點行政區劃拼撤的點子最多,其實草根管好自巳的一畝三分田巳經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