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二战真的是因为希特勒的一系列愚蠢决定才输的吗?

我也很绝望351


二战德国之所以输,是因为希特勒第一个决定就做错了,他开仗了。

俾斯麦之后的两个德国最高统治者,一个威廉二世,一个希特勒,这两个人都没有看清楚德国真正具备的力量。

换言之,威廉二世和希特勒这两个人根本没有俾斯麦这样优秀领袖的克制力和深邃的眼光。

希特勒并不愚蠢,他只是和拿破仑一样在用军事上的优势掩盖外交上的短板。

然而军事上的优势终究是短暂的。

希特勒的甚至都没有认真考虑过德国打下这些领土以后要花多久花多少力量来将这些领土吸收,并转化为德国的真正国力。

而这种问题如果是俾斯麦处理的话,根本不会出现计划外的情况。

即使按野史里的说法,苏联后来会主动进攻德国。

以没经过二战洗礼的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来讲,德国完全可以在防守的状态下打赢,并迫使主动进攻的苏联求和。

那些西方民主国家,没有人会帮助主动进攻德国的苏联的。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环境会好很多。

+

其实意外的并不是德国出现了希特勒和威廉二世这样的领袖,而是为什么德国这样一个注重陆军传统的国家,居然出现了俾斯麦这样优秀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该死的歌德


这个问题……真是一言难尽。

在先前的文章中,静夜史就曾经指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时势造英雄的几率要远远大于“英雄造时势

所以说希特勒一系列的愚蠢决定,导致德国最终输掉二战是不恰当的。

希特勒固然犯下很多错误,但是德国的失败却是必然的,就是希特勒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

关于希特勒和纳粹德国,静夜史认为这就和今天盛行的传销非常类似。作为传销头目,希特勒固然能力很强,但是这个传销组织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充满欺骗的,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组织。所以被历史的淘汰是必然的,即使希特勒再能演讲,再能忽悠,也无法挽回失败的命运。

这是希特勒的悲哀,也是纳粹德国的悲哀。而纳粹德国的失败,其根源在于饮鸩止渴的发展模式。

在很多人眼中,希特勒是真正的治国天才,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希特勒用了不到五年时间便将德国从凡尔赛体系的阴影下解救出来,使得德国的失业率迅速下降,经济获得飞速发展,为德国发动二战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就是:同样是遭受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的影响比德国更甚,但是经历了罗斯福新政的美国在失业率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罗斯福新政和希特勒的治国政策在很多方面极其相似,比如说修建大型工程,以工代赈等。但是美国的失业率并没有得到明显下降,相反美国的失业率下降发生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

也就是说希特勒的政策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以发动战争为代价,这一点从希特勒疯狂扩张军备上可以看出来。通过发动战争转移国内视线,并且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夺取大量的资源和市场,这是希特勒治国政策的重要一环。

但是我们知道,战争不可能屡战屡胜。这意味着以发动战争为发展方式的纳粹德国,在理论上根本就不可持续。

在纳粹德国上台之后,希特勒为了获取德国民众的支持,对德国民众许以高福利等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承诺,这使希特勒获得了无产阶级及中产阶级的支持。而希特勒想要兑现这些承诺,就必须要不断发动战争,通过战争掠夺来兑现自己的承诺。这在某种程度上和庞氏骗局十分相似。当战争失败无法为德国民众带来更多收益时,纳粹失去德国民众的支持也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发展模式本来就不可持续,因此希特勒不是输在战略上,而是输在最开始的模式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希特勒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改变纳粹德国失败的结局。

地基就是豆腐渣,如何能盖起高楼大厦?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纳粹德国非常接近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由于希特勒和赫尔曼戈林的一系列错误,德国再次与胜利失之交臂。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在二战爆发之前,希特勒有6年的时间重整军备。虽然再次期间,德国重建了空军部队、装甲部队。但是在海军领域仍然十分薄弱,在6年期间,哪怕多制造一些潜艇,都训练一些海军艇员,都有可能直接通过封锁在1941年迫使英国不战而降。

图为德国元首希特勒

而且,希特勒不应该给英国任何机会。虽然停止向敦刻尔克进军的指令是德军司令部一起商议下达的,但是希特勒仍然起到了诱导因素。希特勒过于借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泥泞道路和不良天气对部队作战所造成的影响,这直接导致了超过30万的联军部队撤回到了英国本土,为诺曼底登陆埋下了隐患。

古德里安表示:德国药丸

并且,在对苏战争期间,希特勒不应该以自己的角度理解东线战场的局势。希特勒要求攻击基辅的指令直接导致了古德里安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夺得莫斯科,这直接的导致了巴巴罗萨计划的最终失败。

爱因斯坦对美国曼哈顿计划有巨大帮助

除此之外,希特勒还驱逐了4名对德国军事发展至关重要的犹太人。也就是詹姆斯·弗兰克爵士、汉斯贝瑟、富克斯和爱因斯坦,这些人都参与主导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直接的导致了美国比德国更早拥有了原子弹,这可以完全归咎于希特勒排除犹太人,屠杀犹太人的政策。假如希特勒不搞种族政策,胜利的天平将在这一砝码的加持下,更有可能使德国获得二战的胜利。


军事新观察


谁不犯错?

我们也只能当当事后诸葛亮!

什么敦刻尔克之类的个人观点不会对战局有什么太大影响!

两个致命错误让德国必然战败!

第一,和日本结盟!很多人说意大利是猪队友,但是意大利好歹为轴心国做了点贡献,最多也就是让德国陷入非洲战场和希腊战场,但是打苏联意大利是出兵的,功过相抵应该是正数,虽然微乎其微!

但是日本就是负数了!日本在39年就和苏联在诺门罕爆发了战役,当时日本以为德国🇩🇪要帮他,结果苏德签订了合约瓜分波兰,德日关系跌入谷底!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意日签订了同盟关系,大概意思就是德意对中日战争保持中立,但是在亚洲中国以外的国家攻击日本,德意要帮助日本!日本对苏德战争保持中立,但是在欧洲苏联英国以外的国家攻击德国意大利,日本要援助!这条约看来有点像德意日报团防美国!

结果是日本去搞美国了,这时候德国就应该果断和日本划清界线!结果大家也知道了。

第二,也是我认为德国彻底失败的根源,不犯这个错误德国就算赢不了战争至少不会无条件投降吧,起码可以坐下来来谈谈怎么投降!

那就是对苏联人的高压政策!苏联人虽然在苏芬战争中表现很差,但是关系到自己全家人的生死会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德国应该像一战那样萝卜加大棒的和苏联打!列宁一掌权苏联就马上投降了。给人家一条活路!

二战初期很多苏联人是非常喜欢德国的,毕竟科技发达,国家富有,人民生活幸福!大批的苏联军队投降,结果德国以苏联没有签日内瓦条约为理由弄死了大批战俘!苏军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的话那宁愿和你拼了,军队被打散就和你打游击!

德国如果给予苏联人民和降军足够的优待,谁还和你这么玩命啊?毕竟德国的国家更富有,生活质量更好,谁不想过好日子?爱国心是有的,但是一边是只要投降自己和家人就有美好的生活,一边是拼个你死我活还要殃及家人的生死,我想大部分苏联人的抵抗意志都会被瓦解的!毕竟一战已经证明苏联人不是不会举国投降的!

结果就是傲慢的纳粹高层的高压政策把苏联人逼上绝路,人家和你拼了!

现在德国一些二战电影和书籍也在反思他们的对苏高压政策。不打敌人的弱点,反而用优秀的德国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德国军人去和苏联人堆人头血拼到底,输掉战争也就不奇怪了!

图片是比利时瓦隆人党卫军老兵讨论他的二战回忆!











qzuser208136142


我觉得二战希特勒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希特勒在面对欧洲战场上的变化时过于乐观!

为什么过于乐观

希特勒在二战开始的时候太顺利了,如果说一个月吞并波兰是在苏联的配合下做到的,那么一个月击败法国则完全得益于纳粹德国自己。

法国当时总共动员了500万人,还有英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加在一起,总兵员有700万之多,再加上又有马奇诺防线加成,理论上,德军至少要出兵1000万才有胜利的把握。

没想到,仅仅一个月时间法国就被希特勒完全打败。这一期间法军伤亡200多万人,德军的伤亡只有十几万。法国和德国的战损比远远超过中国和日本。

希特勒此后又和英国人进行了不列颠大空战,虽然没有将英国征服,但是在伦敦空战期间,希特勒派出的潜艇军队在面对优势英国海军的时候,以狼群战术几乎让英国瘫。最艰难的时候,英国的物资储备只剩下了不到半年。如果当时不是美国人帮忙,封锁英国加上空战对英军的消耗,再过几个月英国人就得跪了。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希特勒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方面是可圈可点,称得上雄才大略的战略家,如果对希特勒的某些失误进行挖苦职责,无异于狠狠的打美、英、法、波兰、荷兰、比利时等国的脸。

希特勒在1941年之前的胜利让他忘乎所以

在1941年之前,希特勒的胜利已经让他忘乎所以,一个人再牛B,当他膨胀的时候也会犯下愚蠢的错误。

希特勒认为只要4个月就可以征服苏联。这在今天看如同一个笑话,但在当时的德军看来并无不可。德军已经占领了欧洲几乎所有精华地区,而苏联刚刚经历大清洗。德军在战场上摧枯拉朽已经充分检验了闪电战的效果。所以,不光希特勒,就连很多德军高级将领也认为击败苏联轻而易举。

没想到,苏联人是打不倒的小强。他和同样坚韧的中国人民一起死死拖住了最强大的两个法西斯,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实,由于准备不充分,德军打到莫斯科的时候,已经成强弩之末。

这还不够,美国加入了

正当双方力量持平的时候,美国人参战了!

美国人帮英国人打通了大西洋航线,使英国得以续命。对苏联的帮助也很大,主要是物资上的帮助,随便举几个。

美国人共援助苏联炸药20多万吨;各种车辆超过50万辆;各种食品220万吨,而且主要为高热量的肉类、植食用油和奶酪。除此之外还援助了大量金属、汽油、轮胎等物资。给苏军反击提供了物资基础。

可见,希特勒的失败在于前期胜利导致的盲目自信和美国人的加入。


历史风暴


希特勒发动二战的所有战略决策都是正确的(战术决策不敢认同),但发动二战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二战从发起之日起,就注定了德国的失败。

很多的网友在就军事而军事的评价二战,这是错误的,战争只是最表面的体现,它背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还有人民意愿的综合作用结果,不单是军事。如果把这些都结合起来看,就很清楚地看到战略决策的原因了。

比如,无数军迷指出,希特勒在没有拿下英国前,冒然发动侵苏战争是错误的战略决策。如果回到当时德国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还真是最正确的决策。德国不想拿下英国吗?当然想!可德国受一战条约的限制,没有强大的,能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抗衡的海军力量,只能望着小小的英吉利海峡而兴叹了!这时,几乎没有受折损的德国陆军,士气正旺,如不趁机进攻苏联,让苏联再备战一两年,德国能是苏联的对手吗?要知道苏联是当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发达,资源众多而齐备。历史事实证明,就算希特勒提前动手,最后还是没打赢苏德之战,更不要说再过几年。

战争的发起容易,但战争结束却难。战争结束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一方彻底战胜另一方,另一个是交战各方不打了。苏德之间必有一战,希特勒和斯大林都心知肚明,不可能相安无事,德不打赢苏联,就不可能赢得欧战,结束不了战争。打赢了苏联,才可能让美国不参战,隔着大西洋相安无事,安安静静的消化欧洲,与美、日共谋统治世界,这才是希特勒的战略目标。

可是,希特勒发动了二战,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就算没有美国的参战与援助,他依然打不过已强大起来的苏联。美国之所以忙着在被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忙着先加入欧洲战场,之后不是顺着意大利一点点打上去而选择在法国登陆,就是看到德国终究不敌苏联而去抢成果的。





净月暖阳


并非如此,或者准确的说,“希特勒的一系列愚蠢决定”并不是德国二战失败的关键因素。

首先,德国的地缘环境非常不好。围棋术语中有句话说“金角银边草肚皮”,德国就位于草肚皮的位置。它的西线是欧洲老牌强国,陆军第一的法国,东线是与德国存在复杂的领土纠纷和历史恩怨的波兰以及共产主义的苏联。在二战初期,希特勒通过优秀的战略战术几乎扭转了两线作战的战略劣势,但是最终在不列颠空战中功亏一篑。就像一个人和两个人打架,他必须在第一时间干掉一个人,然后再和第二个人决战,否则就会陷入两线作战。

其次,德国崛起太晚。德国从1866年库尼西格雷泽会战之后才正式走向统一,全球的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拥有殖民地不仅仅意味着原材料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地,在战争中,殖民地还可以向宗主国提供兵员和经济上的支持。一战时,有高达近百万的印度士兵追随英国人作战。在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赔完了德国50亿法郎,它的殖民地在其中功不可没。

第三,德国未能及早宣布进入战时体制。二战初期纳粹德国过快的胜利,使德国领导阶层及人民盲目乐观,虽然纳粹虽然做了相当的动员准备,但它对战争的残酷性及长期性估计不足,导致它的动员不是很充分,在战争开始后有相当数量的工厂仍然用于民用物资消费品的生产。而且在德国人力匮乏的情况下,由于种族偏见,德国拒绝让妇女从事生产。

第四,时运太差。正好遇到了斯大林领导下的共产主义苏联以及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斯大林和罗斯福即使是从世界历史上看也是非常优秀的领导人。而且德国的国力与美苏两国相差较远。在二战爆发前,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的38.7%,苏联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7.6%,德国仅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3.2%。

总之,“不是国军不努力,奈何共军有高达”。当然,德国残酷的种族主义政策,导致大量的优秀科学家移居美国,增强了美国的实力。“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不仅不是助力反而是累赘等等都是纳粹德国失败的因素。


风雨的学习号


看了评论区的很多回答,发现都没说到点子上。德国不是因为单纯在战略上的失误而造成的失败,而是从发动战争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德国的失败。或者说的更明白点,德国完全是被自身的经济模式给拖死的。

首先来看看小胡子是怎么是德国经济复苏的:在前期大量修建基础设施以增加工作岗位,通过修建基础设施来刺激市场需求;通过控制物价,发放国债来使德国经济趋于稳定(这做法和罗斯福的新政差不多。)听起来是不是没毛病啊,但是你别忘了经济复苏产生的薄利最终还得为军队服务,也就是说德国必须通过向国内滥发国债和军火商打白条的方式来维持经济稳定,减少军队的财政输出,通过发动战争赚取的利润再还给军火商和买国债的民众,再从中获取薄利来维持经济;为了稳定经济就必须发动战争获取利润,这才是希特勒最大的愚蠢之处。

所以在干掉了法国波兰和挪威之后,希特勒才会决定攻打苏联;由于英国够不着,巴尔干国家,西班牙和芬兰是亲德派,非洲中东小胡子不感兴趣,所以也只能通过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来获取薄利,实数无奈之举。

接下来来说说不列颠空战和对苏战争,不列颠空战实际上只能削弱英国的实力,根本放不到英国,首先德国没有战略轰炸机,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德国没有钱造战略轰炸机)无法大面积的有效的摧毁英国的军事设施和工业体系,其次是战争成本太大,军火商飞机给你造了,白条给你打了,你却从英国那捞不到一点油水,再打下去,估计英国没凉,德国先被耗死了。

而对苏战争的胜利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就算德国提前俩月发动战争,攻占了莫斯科,但是以毛子的性格还能给你留点东西?别说利润了,连工厂和工业设施都给你炸了,那么大的伤亡和花销还来了一堆烂地方;暂且不说别的,首先德国就没发偿还军火商的白条和国债了,因为你耗了那么多金钱和国力不仅没赚到一点利润还拿到了一堆烂地,搞不好还要投钱管理。其次德国还会面临着国库亏空,马克贬值等事件,这必然会导致德国经济再度崩溃;恢复到一战结束后的水平。

所以即使德国侥幸在军事上战胜了对手,也会迟早被自己拖死。


二战吐槽君


我同意第三个回答!由五个错误导致的,其中最主要是不该进攻苏联!

不过,这不是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希特勒对于占领区的种族清洗,民族屠杀,激起了占领区人民反抗,这才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想当年,在经济大危机中,希特勒靠选举上台,依靠国家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类似计划经济那样的政策,帮助德国走出困境,实现德国人的重新就业。获得了德国人的拥护。在当时,全世界有苏联,美国釆取类似政策。这本来是德国人一大制度创新。如果希采取东联苏联,西和美国的政策,对欧洲持续施加影响,就象现在德国一样,首先整合欧洲大陆有可能。

但是希特勒在稳定内部之后,不但走上对外扩张的战争之路,而且疯狂杀害占领区人民,激起苏英等国的联手抵抗,占领区人民也奋起反抗,内外夹攻,只有战败。这是他最大错误。

当然,希特勒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己。因为这是由他所在的国度与阶级的决定。帝国主义国家一定要发动战争。争夺生存空间是由阶级本性决定的。


阳城导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