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癌前病變?怎樣正確對待?

糖尿病康復之路


癌前病變指的是某些可能會發生癌變的病變,也就是說癌前病變並不是癌,但是如果放任其繼續發展,就有可能變成癌。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大腸腺瘤性息肉,粘膜白斑,宮頸上皮內瘤變,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醫學上面已經沒有宮頸糜爛這個診斷了,宮頸糜爛是某些不正規的醫院用來欺騙患者,哄騙患者去做一些所謂的高科技治療,那都是騙人的。

現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宮頸癌前病變,指的是宮頸上皮內瘤變。


需要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癌前病變並不是癌,而是有可能變成癌。從上面的圖,我們可以看出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為宮頸上皮內瘤變(CIN),CIN分為三級,一級是比較輕微的,只有10%左右會發展為宮頸癌,只需要密切觀察就可以。二級和三級發生癌變的概率比較高,需要積極的治療,例如宮頸環形電切除術。

所以,癌前病變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可怕,需要先搞清楚診斷,然後諮詢專業的醫生,選擇最恰當的治療方案。


普外科曾醫生


癌前病變是可能發展成癌症的一系列良性疾病,它不一定會發展成癌,但如果不及時治療致癌風險很大。哪些病症屬於癌前病變,該怎麼應對?本期,“問上醫”為您詳細介紹。


一、 癌前病變有哪些?

癌前病變多是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

1、肝硬化

它是由肝臟炎症、飲酒、膽汁淤積等引起的肝結構破壞或假小葉形成,可能會發展成肝癌。早期時患者無明顯症狀,後期會出現肝功能損害、門脈高壓等症狀。

2、慢性萎縮性胃炎

患者會感到上腹部脹痛、食慾不振,這與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導致的胃黏膜變薄有關。多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吸菸、飲酒等引起,可能會發展成胃癌。

3、息肉

息肉多是胃腸道粘膜病變,包括腺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其中癌變可能大的就是腺瘤,它容易發展成大腸癌。

4、粘膜白斑

它好發於口腔和外陰,控制不好的話會發展成口腔癌或外陰癌,病變部位的顏色為白色或灰白色、觸感粗糙,可能與糖尿病和內分泌紊亂有關。

5、宮頸重度糜爛、不典型增生

患者可能會出現白帶增多、腰骶部疼痛或會陰墜脹等症狀,主要是由子宮頸鱗狀上皮不正常的增生引起,可能會發展成宮頸癌。


二、 怎麼應對?

免疫系統不能有效控制、殺滅炎症細胞,才會形成慢性炎症,也就是常說的“殺不死我的終究使我更強大”。

這些炎症細胞適應力更強也更難控制,目前有效的應對方法就是做好體檢。一旦發現有癌前病變就要遵遺囑配合治療,並養成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注射相應的防癌疫苗。如目前宮頸疫苗已經進入我國市場,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選擇相應的疫苗種類,預防癌症發生。


以上內容由“問上醫”為您編輯整理,想了解更多防癌知識,歡迎您點擊查看《全方位科學防癌寶典:家庭必備!》專欄。



癌前病變是指繼續發展下去具有癌變可能的某些病變,例如: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縮性胃炎,子宮頸重度糜爛,結直腸的多發性腺瘤性息肉,肝硬化,某些良性腫瘤等。癌前病變與“癌”字掛鉤,在這個談癌色變的社會,很多人非常擔心查出癌前病變遲早會發展為癌症。其實過度擔心是沒必要的。

癌前病變雖可能與癌症相關,但它們從癌前病變演化成癌卻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且是否會沿這段路走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癌前病變和癌症並不能劃上等號,我們熟知的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腸息肉等等,這些都與胃癌相關,但它們真正演化為癌的可能性卻只有2%-3%。如果說癌症是個窮兇極惡的大壞蛋,那麼癌前病變最多算是個熊孩子,因為大多數癌前病變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當病原體或者其他刺激因素導致炎症持續存在時,炎症微環境中的氧化應激引起炎症細胞和細胞因子出現,可導致慢性炎症局部的細胞DNA損傷並抑制其修復,逐漸轉變為異性細胞,並可能發展為癌症。

另外,不能把癌前病變擴大化,比如腸道息肉,並非所有的腸道息肉都是癌前病變,如果是炎症性息肉或是腺瘤樣增生,大可不必緊張。但如果是屬於腺瘤性息肉,則有可能往惡性腫瘤的方向發展,臨床上應該積極干預治療。所以,在息肉大於5毫米時,就有必要活檢以確認其病理特徵,而當其大於8毫米甚至1公分時,則建議鏡下直接切除。

部分癌前病變是可以逆轉的,發展過程中可能自行退縮;部分病變生長極其緩慢,甚至在一生中,都發展不到需要醫療干預的地步;部分癌前病變通過積極治療可將病變終止在某一狀態,使其不會往惡性腫瘤的方向發展。所以即便是確診為癌前病變,也並非都需要馬上處理。比如宮頸癌前病變,只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才需要採取積極的治療。

事實上,癌前病變一個癌細胞都沒有,和癌症早期徵兆也非同一概念。癌前病變是一個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具有不穩定性。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杞人憂天,也不諱疾忌醫,定期的體檢。年齡大於40歲以上、有癌症家族史或是來自癌症高發地區的人群,及某些經常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等等應針對性地予以單病種癌查。一般的防癌檢查包括腫瘤標誌物、胸部低劑量螺旋CT、胃鏡、腸鏡、乳腺彈性B超或鉬靶、宮頸TCT及高危HPV檢測等,這些不僅能查出癌症,也能查出良性病變。


胡洋


  由於醫學技術侷限,目前大部分癌症還沒有非常有效的治療辦法,所以人們總是“談癌色變”,那麼癌前病變又是什麼疾病呢?

  所謂癌前病變,是指一些與一般病變比較,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發生癌變的疾病,也就是說,在癌前病變的基礎上,演變成癌的概率比較大。但是如果某些疾病,醫生告訴你是癌前病變時,一定要先弄明白,癌前病變並不是癌,也不是癌的初期,任何癌前病變,病理檢查時查不出癌細胞,所以還屬於良性病變範疇。

  另外,癌前病變僅其中的小部分可能演變為癌症,並不是說,現在患有癌前病變,未來肯定會成為癌症!目前臨床上認為以下疾病屬於癌前病變:肝硬化,可能發展為肝癌;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會發展為胃癌;腸道腺瘤、多發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容易發展成大腸癌;宮頸糜爛伴有上皮內瘤變、局部不典型增生等,可能發展為宮頸癌。那應該如何對待癌前病變呢?

  癌前病變有潛在的癌變風險,所以面對癌前病變,要引起足夠警惕,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目前的疾病。癌症在發生發展過程中經歷癌前病變、原位癌以及浸潤癌三個階段,做好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對於大部分的癌前病變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預防和早期治療,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發展為癌。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如今大家都是“談癌色變”。癌前病變大家在臨床上也經常聽說,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它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又應如何對待它。

首先,大家要對癌前病變要有理性認識:癌前病變並不是癌,不可以將兩者進行等同;並不是所有的癌前病變都會演變成癌症,僅僅是其中的部分可能會進行演變。癌症在發生發展的過程中要經歷癌前病變、原位癌以及浸潤癌三個階段。很多疾病如若在癌前病變階段加以重視及積極治療是不會進展為癌症的,其發生與一些慢性反覆發作的疾病以及自身不良習慣有關,可見癌前病變是一種可逆轉的狀態。

鑑於您提到朋友的妻子宮頸糜爛較重,我們今天就只對其進行具體闡述。宮頸糜爛又被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宮頸的生理變化之一,與機體的激素水平相關。目前醫學界主張無症狀的宮頸糜爛是無需治療的,僅作為篩查項之一。既然您這位朋友較為嚴重,肯定已經出現了相關的臨床症狀,此時她需要做的就是要查明是否有病原體存在,進行常規分泌物的檢查,尤其是要檢查是否有人乳頭狀瘤病毒的感染,多數嚴重患者是由該病毒引起的。要告訴她不必慌張,積極進行抗感染,同時輔助與理療治療,定期複查進行病情監測。

積極治療癌前病變階段也是阻止腫瘤發生的重要手段,平素我們要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對於一些較嚴重的癌前病變(如不典型增生)可早期切除。最重要的是要擺正心態,及時和醫生溝通,定期進行相關檢查。

本期答主:王倩倩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所謂癌前病變,是指一些與一般病變比較,簡單或可能發生癌變的病變,也就是在這些病變的基礎上,較簡單演變成癌,故咱們有必要弄清三個模糊認識:一,癌前病變並不是癌,也不是癌的初期,它們與癌有質的差異,任何癌前病變都查不出癌細胞,因而,不應將癌前病變與癌同等起來。二,癌前病變僅是其間的小部分可能演變為癌症,癌前病變的概念僅僅引發人們對癌的高度警覺,加強防備。三,因為誤解,癌前病變已被擴大化,許多非癌前病變也被作為癌前病變了。如一般的皮膚痣、疣、一般的消化性潰瘍和緩慢胃炎等,都不能抽象地列為癌前病變,你愛人所患的宮頸潰爛,也不能列為癌前病變。發現癌前病變不要不知所措,而應採納正確的情緒,活躍醫治,定時複查,不用憂心如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