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南風暖暖


時間管理的其中一個要素就是,先完成重要的事情,即

要事第一。所以首先,您要跟孩子一起聊聊要事和玩哪個更重要,讓孩子瞭解事情的重要程度

其次,和孩子一起做計劃表

一個作息計劃表,最終的目的是能夠執行,而執行人是孩子自己。所以您千萬不要不跟孩子商量,直接自己制定,這樣制定出的時間表孩子是不會願意遵守的,即使遵守也會感到束縛,無法長期堅持。

和孩子一起商量著來做計劃表,從時間到具體事情都和孩子一起確定,當然大方向還是由您掌握,但要讓孩子願意去遵守。這樣一來,孩子會對這個時間表有遵守的意願和動力。

時間表制定的時候,一定要合理,要張弛有度,有學有玩,並且寫出結束時間(睡覺時間)。

最後執行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計劃表上的時間、事件去走。如果到了休息時間,就一定要去睡覺,不要因為計劃沒有完成而往後延長(包括寫作業)。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對自己、孩子以及這份計劃予以尊重,並且可以讓孩子學到約定的重要性。當然,您如果想做到這點,就要在製作計劃表時,合理規劃。


如果您有的相關問題,歡迎在評論區提出或討論哦!瞭解更多更科學系的育兒知識,請關注“積木育兒”頭條號或微信號。


積木育兒


你好,我家的寶寶今年5歲啦,我結合我自己身的情況來分享一下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首先你必須要有時間觀念,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方法,在孩子會語言表達自己的時候就要漸漸給她樹立時間觀念,讓她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相應的事情,比如寶寶小的時候,我會在晚上規定是8:00上床睡覺,會在7:40讓她上衛生間進行洗漱,當然你必須指著表來告訴她現在是什麼時間,要在多長時間內完成,完成時表上的指針應該指在哪。讓她有概念,才能在後期更好的合理分配時間,

其次,寶寶一點點長大,她會有獨立的思維,在你規定的時間要做某件事時,會說一些“我不XXX,我想XXX,我要XXX”,你不要強迫讓她必須按照你規定的時間來做,這樣後期孩子大部分會有逆反心理,你可以商量,比如現在要寫作業了,有些孩子肯定會說,再等一會,再玩一會,你可以引導她,你可以提前提配她,我們快要去做這件事了,如果她說我要再玩會,我等一會再做,你就要告訴她,最多再玩5分鐘,你看錶,現在是幾點,再玩5分種指針在哪裡,等表上的指針指到這裡了,我們就得去學習了,有商量的餘地,孩子就不會太排斥了。

最後,從小開始,一點一點滲透規定時間,讓她有按排時間的概念,知道到這個時間就應該是做這件事了。最最主要的就是家長千萬不要朝令夕改,今天安排這個時間做這個,明天就變了,孩子會分不清,不明白,所以讓孩子更好的管理時間就要先培養她的時間觀念。


每日自觀點


1、讓孩子明白時間是自己的,發展孩子的自主性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首先就需要讓孩子明白“時間是自己的”、“管理時間是自己的事”,發展孩子的自主性,同時還要讓孩子自己承擔沒有管理好時間的後果和責任。當然,我們在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味地催促孩子“快點!”、“快做!”,而是從小就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時間自己管”,並建立自己的“時間規則和意識”。

2、讓孩子體會和感受時間,增強對時間的感覺

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和感受時間,讓孩子逐漸增強對時間的感覺。

把時間跟生活相聯繫,就可以讓孩子增強對時間的感覺。當孩子還不會認識鐘錶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生活中的時間節點,經常告訴孩子“馬上就是X點鐘了,你該睡覺啦”,或者指著時鐘對孩子說“當這根短針走到8的時候,我們就該上學去了”。

當我們外出的時候,同樣可以把跟時間相關的事物進行關聯,比如根據太陽的位置、月亮和星星的出現、早中晚吃飯等推測時間的變化。如果我們把時間和生活經常聯繫起來,並有意識地告訴孩子,他們就能逐漸在生活中增強對時間的感覺。

我們還可以通過把孩子的一個行動與具體的時間進行互相對應,讓孩子在行動過程中去體會和感受時間的長短。比如,早上起床和穿衣服需要五分鐘,吃飯需要半個小時,外出玩了兩個小時,每天在幼兒園待了八個小時等等。

3、讓孩子學會合理分配時間,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

當孩子的時間得到合理分配的時候,他們就會在計劃好的時間範圍內,聚精會神地去做他該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該吃飯時就吃飯、該寫作業時就寫作業、該玩時就玩、該睡覺時就睡覺等等。

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他們都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提高自己分配時間的能力。比如遇到考試的時候,能否分配好自己的時間,往往就決定了是否可以取得好成績。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一些分配時間的小技巧,比如答題時先易後難、遇到不會做的地方趕緊跳過,從而讓孩子慢慢學會在學習和考試的時候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時間。

4、採用限時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限時法,應該算得上是一種可以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可以通過給孩子設立時間限制,來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並培養時間觀念的。比如從小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長時間就要回家,到點就按照約定執行;吃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約定一頓飯最長可以吃多久,一到時間就收走所有飯菜。


付小平


首先要幫助孩子明確時間管理的目標:搞定一切還能玩兒。

有一個媽媽說:“我家有一個八歲的孩子,把自己收拾利索上學需要40分鐘,什麼事都是磨磨蹭蹭。但是如果學校組織郊遊,他10分鐘就能收拾好出門。”

從這個案例當中,大家看到了什麼?如果孩子時間管理的目標是搞定一切還能玩兒,他是不是就會馬上想把現在的事情做完?所以,目標一定謹記於心,這樣在陪伴孩子做時間管理的時候,才不會走偏。

1.合理的制定時間表

有的媽媽說:“我們家不是沒有時間表,是孩子對這個時間比較有抵抗情緒,而且做事效率太低。規定了時間,可是到時他就是不做。”

還有的媽媽給我列了特別詳細的時間表,問我:“果媽,這個時間表沒問題,我覺得挺好的。可是每次執行完了都困得不行了,尤其到最後一項的時候啊,就感覺他有點招架不過來了。”

我們都知道在時間管理中,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就是制定時間表。可是每個孩子生來不同,如果不瞭解孩子,只是單方面制定這樣的時間表,孩子就會產生壓力。


看時間表制定的是否合理的根據,是目標的合理性、有沒有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是否有孩子自主的時間,是否能夠達成“搞定一切還能玩兒”的目標。

2.用計時工具幫助孩子深入瞭解時間概念

七歲以前的孩子並不太理解時間的概念。因此,對於七歲以前的孩子,不能著急時間管理的訓練,因為孩子本身對時間的概念還不夠清晰。

我的孩子果果現在五歲多,對於時間的認知也很模糊。他只知道一分鐘和十分鐘比,是十分鐘長。但當如果換到一個小時的比較,他有時就會比較混亂,他會認為一個小時也挺短的。他知道10比1大,但是他不知道小時和分鐘的概念。

家長可以使用沙漏、計時器,這些都是把抽象的時間概念具象化的很好的工具。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跟孩子用這樣的東西來識別時間。


3.放下方法技巧,先培養親子關係

孩子很聰明,他能感覺到你在用方法控制他,就會叛逆、不聽話。作為母親,我們有著本能的愛。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孩子只要健康就好。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開始不斷地發展自我的意識,我們可能情緒出現,感覺無法控制。

所以作為母親,在學習育兒技巧的同時,不要忘記了激發我們媽媽本真的愛。我們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無法管理時間,但是可以從內心生髮出愛。 技巧都是外在,放下功利心,好好的愛孩子。

世界是公平的,每個人的時間不多一分,也不少一秒。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是讓他學會管理自己,而不單單是管理時間。讓他能夠在一段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安排自己該做的事情,讓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充實、快樂。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果媽閱讀


其實,自從2016年接觸時間管理以來,收穫巨大。那針對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我從以下幾點給出一些建議,供參考。


1⃣️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分解過程中的任務,限定完成時間,從而提高孩子的自覺性,增強孩子的自律意識!

2⃣️教給孩子一些方法,比如做事時分清主次,物品擺放整齊有秩序。現實生活中太多人把時間都浪費在找東西上了。特別是對於孩子對於主次沒有概念,放學回家後先玩兒,然後到七八點了才想起來去寫作業,磨磨蹭蹭到半夜。總讓家長誤以為老師佈置了太多作業。


3⃣️鼓勵法:孩子完成任務,給予一定的獎賞,讓孩子更加有動力去做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或做事,孩子效率高,父母看著也開心,親子感情也更好!


4⃣️教會孩子學會列待辦事項清單。這一點大人也適用。我有寫晨間日記的習慣已很久,早上列一天要完成的重要的幾個事,中午自我跟進和調整,晚上總結。

那針對孩子,可根據不同的時間段來調整。節假日,早上列全天需完成事項清單。工作日,每天下午放學列需完成作業清單。


5⃣️孩子晚上作業可以用清單+蕃茄工作法。

清單:作業清單。每門功課都有哪些作業要完成。

蕃茄工作法(這個概念相信大家都知道):針對低年級孩子,可以十分鐘休息一下,那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就可以專注25分鐘再休息5分鐘。

6⃣️切記:家長在培養孩子時間管理能力時,一定要安排每天的親子游戲或其它高效陪伴時間,避免孩子因為困難而無法堅持,中途懈怠而無法長期堅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全職寶媽育兒歷險


很多爸爸媽媽遇到類似這樣頭疼的問題:寶寶吃飯不認真,慢吞吞的,十分鐘可以搞定的事情拖拖拉拉半個小時;早上不起來,總是懶床;去幼兒園上學老是遲到···

有些家長也不在意,覺得小孩子自我的管理能力差沒啥影響,長大了就好了;其實不然,孩童時期是孩子處事態度形成的關鍵階段,說不好拖延症就是小時候時間管理觀念不強導致的。

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的時間管理能力,比如就不會錯過電視裡的動畫片,不會錯過每一頓飯後的甜點···這些說明了孩子有自己的管理秩序,只是比較混亂。如果是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的時候往往就是拖拖拉拉。

那我們怎麼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呢,今天小編就來拋磚引玉哦~

父母要做好守時的榜樣

都說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爸爸媽媽就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做事不能拖拉,要按時完成。比如做家務要計劃時間;娛樂時間看電視也要有時間計劃,不能沒完沒了;到了睡覺時間就要按時休息···而且對寶寶說,比如說:電視說它已經累了,它也想休息一下,我們今天就看到這裡讓電視也休息休息吧!

如果確實因為有別的事情耽誤了原來計劃,那麼就可以給孩子說明原因。每件時間都有條理的安排,並按計劃的實施,就給了孩子一個時間管理的概念,讓寶寶懂得每件事都應該有始有終,有時間結點。

定時間計劃,設立獎懲機制

父母要做好自己,那麼映射到了寶寶身上,我們可以把關於寶寶的每件事都規劃好,並強調時間點,制定好計劃,對寶寶做的結果給予獎懲哦。

1.多給寶寶鼓勵

寶寶做事兒墨跡的時候,很多父母都喜歡督促,大喊;這無形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有可能做的更不好,那麼父母就更生氣了,這是個惡性循環。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發現孩子做事速度快的時候,我們要給予對應的表揚很獎勵。

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物質獎勵,比如買喜歡的玩具,可以去遊樂場等等。有了表揚獎賞,孩子的內心有了成就感,才能促進孩子變得勤快的性格。但也不是說所有的事件是越快越好的,比如吃飯就要講究細嚼慢嚥,不能太磨蹭,但是也不能太快。

2.給予拖延症懲罰

只有讓孩子體會到拖延磨蹭帶來損失了,有了代價他才可能牢記,才會變得勤快起來。所以讓寶寶承擔磨成的後果,也算是一種改掉壞習慣的方法。

比如孩子睡懶覺不按時起床,上學遲到了,被老師批評,在其他孩子面前出醜;或者不按時完成作業,那麼就不能看喜歡的動畫片。這樣親身的體會讓孩子承擔後果,孩子才更好的懂得守時的重要性,自然就激發孩子時間的觀念了。

3.參加計時的遊戲

除了生活中的多計劃,給予獎懲來鞭策孩子,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跟時間相關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體會時間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參加一些計時的競賽,帶有沙漏計時規則的積木遊戲;計時的記憶遊戲;還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塊比賽,這樣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競爭性,積極性。

營造專注的環境

剛剛說的都是方法,但要是讓孩子快速的完成某一件事兒,其實更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好專注力。那麼環境就特別的重要了,我們要營造好環境,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

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玩具都收起來,其他人的聲音都要小一些,不要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吃飯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聊今天的食物,儘量不要發散別的話題,不然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帶跑偏了。

時間管理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是會影響到人的一生的行為習慣。還孩童時期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如此才會受用一生哦~

爸爸媽媽們歡迎來討論,你們是怎麼對付孩子“磨蹭”的問題的呢?


厲害了word娃


關注微信號:kxjzg1,和十萬家長一起學習

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能力,說白了就是培養一個習慣,而培養習慣的步驟則是這樣的:

第一步,提高認識。

習慣培養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這樣才能在培養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對某個習慣產生興趣,慢慢變得認同,產生信心。

在提高認識的時候,尤其要注意的就是習慣的重要性。如果沒有認識到習慣的重要性,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第二步,明確規範。

這裡的明確規範主要指行為規範,因為習慣是一個人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在培養習慣的時候,一定要把具體的行為習慣標準說的清清楚楚。

明確規範最常用的形式就是立規矩,比如家規和班規。立規矩是培養習慣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說是量身打造的,而讓孩子主動參與到制定家規或者班規中,無疑更有利於習慣的培養。

在孩子參與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建立習慣培養目標,與孩子共同協商,經過三個月或者半年就可以養成一個良好習慣。

第三步,榜樣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父母的好習慣會傳遞到孩子身上。

為什麼父母的一些習慣會傳到孩子身上?因為父母是孩子學習和模仿最常見的對象。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不能習慣性的講道理和要求,而要用自身的好習慣去影響孩子,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第四步,持久訓練。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一個好習慣初步培養起來至少需要21天,而要讓一個好習慣穩定起來需要90天左右。

這個研究說明,一個好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和不斷的訓練。

習慣就是人的行為,行為必然要通過訓練才可以持久。

雖然習慣需要長期訓練,但並非是像軍訓中練習踢正步那樣,而是儘量人格化一點,儘量減少技能化的形式。

一個好習慣要經過分析、評估、引導、訓練等環節。

第五步,及時評估。

在孩子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孩子及時的反饋,什麼樣的行為是對,什麼樣的行為是錯的,要獎懲分明。

做的對就要好好表揚和鼓勵,做的不對就要有懲罰和批評。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在體驗中成功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六步,形成環境。

良好穩定的環境對孩子的習慣培養至關重要。

父母、同學、兄弟姐妹等身邊人對孩子的影響是明顯的,因為孩子所處的環境就是由人構成的。

父母的影響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同學的影響就是學校環境的影響。

知道了習慣培養的步驟,接下來就要了解如何如何通過培養習慣來形成時間管理的能力。

1、別想把所有事情都最好,而要做最重要的那件事
學生的學習壓力一般都很大,很容易手忙腳亂,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列出清單,標註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在對應的時間把對應的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就好,這樣的話,學生就不會因為後面的事情而擾亂心智。
2、放棄那些看似有用但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
比如做難題,就是很浪費時間的事情,這也是很多孩子無法拿到好成績的原因之一。
想要學生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必須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這樣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
所以,對於剛開始制定學習計劃的學生來講,一定要把計劃定得適度而不要過高要求自己。
3、根據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安排時間
這點很容易理解,什麼科目適合什麼方法學習,這些是學生務必要掌握的,也就是所謂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平時,學生一定要多跟老師請教對應科目的學習方法,瞭解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讓自己的學習更加有效率,當然,最好自己能夠總結出一套。
4、學會休息和執行
有些勤奮的孩子喜歡熬夜,這是不可取的,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學習的時候學習,一定要分清和分開,況且熬夜是對身體有害的,必須保證身體的健康,這是學習好的基礎。
除了休息,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執行,執行不到位或者不執行,計劃在漂亮完美也無濟於事,因為計劃只是一個藍圖,只有執行了才能變成現實,這是每個孩子都要有清醒認識的。
所以,孩子要自我督促,家長要嚴格監督,並且要給孩子加油鼓勁,讓孩子時刻牢記計劃實施的重要性,以此做到持之以恆。

科學家長觀


這個問題,我很重視,首先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吃飯時,不能邊吃邊看電視或則手機,作為家長不要上班三天兩頭請假,不要動不動因為一點小事讓孩子請假,動不動就請假的孩子,就會認為上學也可以經常請假,對時間觀念就沒那麼強了,放學一件事應該做作業,做完作業才可以玩,好喜歡從小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