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女子監獄55名服刑人員犯罪涉家暴 警官建議別一味忍耐遷就

據不完全統計,在廣東省女子監獄,有55名服刑人員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殺死丈夫或同居情人,被判重刑。她們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身體和心理都遭受雙重摺磨,常年生活在恐懼中;她們也是故意殺人、傷害的施害人,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翻閱55名女性服刑人員的資料,記者發現這一群體普遍文化水平低,有22人僅讀了小學,有9人是文盲。犯罪時的年齡集中於30~50歲,戶籍地絕大多數為農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四成僅讀了小學,另有9人文盲。很多女性都是忍受了多年家暴,因某個事件的刺激而走向極端。女子監獄警官認為,忍耐和遷就並不能使婚姻苟延殘喘,在遭遇家暴時,要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他在家,我和孩子換著睡覺,互相保護”

41歲的阿燕因僱兇殺死同居11年的男子阿俊,被判處無期徒刑,2017年11月到省女子監獄服刑。

阿燕對阿俊的第一印象不錯,“鄉下人,樸實老實”。待阿燕懷孕七八個月時,才發現自己被騙了,阿俊坐過牢,賭博、吸毒,還隱瞞了已婚的事實。“我當時就想和他分手,躲了起來。”阿燕說,阿俊以其父母兄妹的安全相威脅,逼其就範。

2008年,第二個孩子出生後,阿燕狠下心,“打算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生活”。為將阿燕“綁”在身邊,阿俊開始打罵幼小的孩子,用孩子來控制阿燕。在這之後,只要阿俊在家,阿燕和孩子們夜裡都不敢睡覺,“兒子做作業,就讓我先睡,等他做完作業再叫醒我,我們換著睡,互相保護。”

10多年間,阿燕多次報警,“警察調解一下,阿俊會當著警察的面向我道歉。”阿燕一提分手,就會招致打罵,“他打我不厲害,知道我能忍著,他就打孩子,因為我最在乎孩子。”

2015年,阿燕把放暑假的孩子送到父母家躲一下,阿俊追到鄉下,逼著阿燕父親拿30萬元,說這樣就放阿燕走。“父親說沒有錢,他就拿出一瓶農藥,讓我父親喝下。”阿燕說,父親在醫院搶救了10多天,還是去世了。阿燕是家中最小的女兒,深受父母疼愛,她提到父親就淚流不止。誰知,不久後,阿俊威脅要殺了阿燕媽媽,以此逼迫阿燕和他結婚,阿燕徹底絕望,於是僱兇殺人。

但阿燕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兩個孩子目前寄養在姐姐家,“我不甘心為了這種人坐牢,最難過的就是沒辦法照顧小孩,擔心他們沒書讀”。讀初一的兒子每週都給阿燕寫一封信,“兒子在信中說,媽媽不要怕孤單,我會陪著你。”有一次,孩子們畫了一幅畫,母子三人手拉手,對面是一棟房子。

“想到孩子和這樣的父親生活,太可憐了”

因無法忍受丈夫長期家庭暴力,阿蘭與16歲的二兒子預謀殺害丈夫,犯故意殺人罪,獲刑15年,2017年1月到廣東省女子監獄服刑。

1996年,阿蘭與阿亮相親認識,在父母的做主下阿蘭嫁了過去。新婚不久,阿蘭因不適應回孃家住了幾天,阿亮接她回來的路上一邊開車一邊打她,“全身青一塊紫一塊”。

這一次,家人出面帶阿蘭回家,阿亮道歉還寫了保證書,保證以後不打。父母又把阿蘭勸回了阿亮家。

毆打不僅沒有停止,反而變本加厲。“動不動就為一點小事打我。”阿蘭說,因為打得不重,她怕家裡人擔心,就沒有同家裡人講。而阿亮看她不敢和家裡人說,就打得越來越重。即使在懷孕期間,家暴也沒有停止過,“他不會打肚子,就打手腳,用巴掌打臉”。

“我不是嫁給他,我是賣給了他。”阿蘭告訴記者,阿亮限制她的自由,即使和女性朋友打電話聊天,阿亮也會生氣把手機摔壞,和鄰居說話被看見了會招致打罵。

阿亮不僅不做事,還有吸毒的惡習,被強制戒毒。“聽說爸爸要從戒毒所回來,6歲的兒子問我,為什麼不關久一點,為什麼這麼快放出來。”阿蘭說,她想過一走了之,但是想到孩子們要和這樣的父親一起生活,太可憐了。

持續了20年的家暴,積攢了20年的怨恨,以剝奪對方生命、自己失去自由結束。

“很後悔,現在沒辦法和孩子在一起,還害了二兒子。”阿蘭流著淚說。

此前一直做夢,夢到被打,即使服刑後,阿蘭也常做這樣的夢。管教警官告訴記者,阿蘭積極改造,已有3個表揚,明年2月份就可以提請減刑。

遭遇家暴如何自我保護?

2016年3月1日起實施的《反家庭暴力法》規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後,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受害人還可向公安機關求助。“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後應當及時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關規定調查取證,協助受害人就醫、鑑定傷情;若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受害人還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向法律援助機構尋求法律援助。 遭遇家庭暴力後要及時保存證據,包括證人證言、報警記錄、告誡書(公安機關出具,記錄實施家暴的事實陳述,以及不得再實施家暴的警告等)、驗傷報告(法醫鑑定或醫院診斷證明、病例等)、書證、視聽資料、悔過書(施暴者寫的保證書、懺悔書、承諾書)等。

廣東省女子監獄針對家暴受害者受暴後的心理創傷,運用個體諮詢、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結合家庭治療、音樂治療、舞動治療等技術和方法幫助她們療愈創傷、恢復愛的能力,學會愛自己愛家人。

心理矯治辦公室的心理諮詢師告訴記者,以阿燕為例,她對父親的去世極度愧疚,認為是自己間接殺害了父親,阿燕入監以後出現抑鬱、失眠、焦慮的心理問題,有輕生的念頭。

心理諮詢師表示,對阿燕這種情況,要先引導她處理好過去的創傷以及對父親的內疚,才能緩解其內心痛苦直至祛除軀體化症狀,最後鼓勵阿燕勇敢面對現實,接受親人給予的關心與愛,獲取情感上的支撐和依賴,逐漸減輕負罪感。經過半年的教育矯治,阿燕的情緒、思想已較穩定。(注:文中所涉服刑人員及被害人均為化名)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麗娜 通訊員 尹華飛、闞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