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滯銷問題一直是一大難題,有什麼可行有效的辦法解決呢?

紅城大別山


農產品滯銷問題由來已久,對於農民及種植者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

西北地區的包菜、番茄、洋蔥、土豆等,浙江的甜瓜、青花菜等,近年來都有滯銷的情況發生,一些農戶由於種植面積大,一旦遇到此類情況發生,所遭遇和承受的壓力也是非常大,很多種植面積比較大的農戶或者企業,由於種子、農藥、化肥、機械、人工等方面的壓力,有些人也存在無法承擔經濟上的責任,跑人走路的情況。進而導致整個產業鏈條的運行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



在農村從事農資等經營的人非常明白這一點!農業種植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在農村大多存在著賒賬欠款的情況,一旦這個環節的最後一環出現問題,也就意味著,一些欠款無法及時回攏,會對農資經營者造成影響。

農戶都期望來年能有好的改變,但大多情況並不能如人意,有時候持續幾年都會出現滯銷。如何才能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或者說我們做為種植者,有沒有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來預防或者降低此類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打擊呢?個人依據近些年發生在身邊的事,談談個人的看法。

1、搶早,物以稀為貴,在任何一個作物上市初期,一般價格都有很大的優勢,銷售也不成問題,基本都會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很多人以此作為突破口,但同時搶早也意味著更好更快的安排生產,要有更關鍵的技術、優勢的品種等,在這方面,有經驗的生產者,是在此方面不但有豐富的經驗,而且有較好的農業生產基礎。



2、省工,在以前多年的農業生產中,勞動力並不短缺,但現在,很多地區都缺乏勞動力,勞動力價格也是逐年增加。在江蘇及周邊地區,家庭式的生產,面積小、用工基本以家庭成員為主,一般每年以種植早熟的草莓為例,單個大棚的收益基本在5-8萬元。而大量僱傭工人的規模化種植,其效益就要減半甚至更低,一旦市場出現價格過低或者滯銷,就要賠本了。



3、不做無計劃的生產,大規模的種植,一定是建立在種植、運輸、市場三者缺一不可的基礎之上的,只有讓每個環節都能有一定的經濟收益,這個鏈條才能正常的運轉。因此農民自己成立的合作社、農協等組織,就要合理的安排,比如一些訂單農業,雖然收益並不是很高,但有一定的銷售渠道,生產者不單只是生產,並及時瞭解各地種植面積和上市時間等方面的預測,這樣才能避免市場競爭的問題。



4、調控,談到這個問題,其實是很難,但卻很有效。當一個產品在市場上出現銷售火爆的局面,第二年必然有很多人跟風,不但與其相關的農資漲價,而且面積也是劇烈的上升,一旦遇到風調雨順,產量激增,上市時間集中,其結果可想而知,往往調控就是要在當年生產結束後,要蒐集信息,瞭解市場信息,不能盲目跟風,合理的安排下年度生產,避開風險隱患。



其他因素,水果、蔬菜生產和糧食生產,有很大的不同,糧食大豐收,可以多年貯存,而很多農產品,園藝、養殖等產品卻無法長時間存放。風調雨順對一些種植業簡直就是噩夢,而惡劣的天氣或者一些突發災害性天氣,對於整個產業無序膨脹發展就是一個槓桿。很多情況下對於一些產品而言,依靠信息網絡等宣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多數情況下,是杯水車薪、無能為力。

從生產到市場消費,是必需遵循市場規律和供求關係的,只有保持一定的平衡關係,“大家才都有肉吃”,不然牛奶只好往河裡倒了。


瓜農之友馬博士


這應該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一方面,很多地區特有的農產品無法銷售。一方面,城市裡面的 人卻在高成本的消費著我們這些最初級的農產品。每年都出出現比比皆是的,農戶的蔬菜,水 果等農產品,爛在地裡的事情!\r

\r

我發表下我的看法吧\r

\r

以前,我們缺少渠道,缺少媒體宣傳。試想如果有權威媒體介入,給予宣傳,還有會賣不出的 農產品嗎?城市裡的人哪一個不想買到原生態的農產品?\r

\r

現在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不再是那個辛辛苦苦也找不到宣傳途徑的時代了!網絡已經走 向了農村,多元化的自媒體宣傳方式相信會迅速的把自己的農產品宣傳出去!比如咱們的今日 頭條,抖音視頻,西瓜視頻,再加上你的朋友圈。稍加用心,賣掉自家農產品應該不是問題! 畢竟這是一個剛需,城市的人;瞭解到你,只要你的產品足夠好,還用發愁賣不出去嗎?








膠東大嫚兒


農產品滯銷,對農民的經營積極性打擊非常大。如何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通過這些年的基礎實踐經驗,需要處理好以下問題:

不盲目跟風熱門行業

盲目跟風暴利品類,不注意瞭解行業動態,極易陷入產業過剩的漩渦之中。對熱門行業、暴利行業,要深入調研,瞭解其發展趨勢,在行業產品過剩前能實現轉型升級。


形成品牌及產業集聚效應

品質+口碑,形成品牌效應。提煉產品的優勢賣點,從顏值外觀、口感口味、安全綠色到營養健康都可以作為包裝要點。

一類農產品,形成區域優勢,易產生產業集聚效應,一旦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對於農產品的外銷也將形成十分巨大的推動力。

在宣傳推廣上舍得投入

好酒也怕巷子深。宣傳上舍不得投入金錢與精力,對農產品的傳播銷售是極為不利的。無論是官媒還是自媒,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需要研究並投入,讓具有品質、品牌的好產品聲名遠揚,客戶盈門、供不應求的情況很容易發生。

對於品質、品牌無優勢的農產品,若已經產生滯銷,可與媒體扶貧項目對接。

在深加工等產業鏈延伸上做文章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三產融合是大趨勢,農產品在生產之初,就應考慮與下游的對接。如批發商、加工廠及餐飲連鎖等。


龍蝦餐謀


農產品滯銷是因為農村很多地方農產品通過經紀人、中間商來收購銷售,定價權、話語權被經紀人、中間商壟斷了,以前還有國有糧站收購,農民有多渠道銷售,可現在,中間商、經紀人成了農產品收購的“一枝獨秀”了。



一、盤活國有糧站閒置資產。

農村鄉鎮糧站隨著免農業稅,免交公糧開始閒置了,常年關門歇業了,如果繼續託市收購、代理深加工企業收購,既能盤活國有資產,又能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限制中間商、經紀人壟斷農產品市場行為,緩解農產品滯銷問題,起到農產品市場調節作用。


二、引導農民進入市場。

農民眼裡只有種植,只有耕地,不會做買賣,不懂市場風險、規律、信息。每年農產品收穫後,都眼巴巴地等待收購商上門收購,價格由收購商說了算,沒有討價還價餘地,農民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錯過了中間商、經紀人上門機會,有可能農產品賣不出去的,甚至價格下降劇烈的時候,象賣“狗屎”一樣,賒銷出去!因此,農村基層組織、基層政府要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利用電商平臺,或直接與深加工企業聯繫銷售農產品。讓農民自己找市場,上市場瞭解市場行情,把握市場規律,規避市場風險,做好市場預測,拓寬市場銷售渠道!


三、政府部門要出臺政策,確保農產品收購。

政府部門要繼續加大收購農產品企業補貼,積極鼓勵深加工企業收購農民手中的農產品。對進口農產品要繼續利用世貿規則,進行限制,抵制外國農產品低價傾銷,確保國民利益不受衝擊,農產品國家標準要與歐盟標準一致,實行嚴苛地國家執行標準,使我們的農產品也能銷售世界各國。


農產品滯銷,農民必須提高農產品質量、口感,以質量求生存,以品質找銷路,不能盲目種植,跟風種植,市場供大於求了,飽和了,我們就應該改種其他作物。農村要興辦農產品深加工企業,鼓勵資本下鄉,企業下鄉收購加工,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滯銷“老大難”問題!


長江老農


有的。

可以藉助新媒體,搭上網絡的大船。

傳統的農產品銷路就是種好,收成等人收。那如果市場不景氣,或者供大於求,這樣下來,可能就會造成農產品掉價,或者農產品滯銷的問題。

“訂單農業”

“訂單農業”,這不是一個新詞,“訂單'再各個基礎行業都是有的,比圖說服裝廠,提前有人要定做衣服,款式是什麼樣的,定多少件,提前付定金籤合約,到時候來取貨。這樣就不是先生產,然後再拿去賣,風險大大的降低,滯銷的風險就很小了。

訂單農業也是這樣,把農場主的農場想象成一個工廠,提前聯繫資源來進行訂單的定製,比如說提前以固定的價格,品種來生產,這樣既能很好的控制成本,也能很好的降低產品的滯銷風險,對企業來說能提供給他們穩定的農產品輸出,還有穩定的價格輸出,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就能很好的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不要跟風種植

還有就是儘量不要跟風種植,比如去年種什麼大火,今年村裡都跟這種,這種情況就要小心了,因為根據市場的規律,市場需求總量就這麼大,種的少了,肯定賣的就貴,種的多了,供過於求,肯定就是市場消化不了,造成產品跌價甚至滯銷。

所以可以規避農產品滯銷有挺多方法的,提前做好功課,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以上是我的個人簡介,關注我,瞭解更多接地氣三農知識。


農聯社


首先,農產品自身要符合市場需求,而且要是市場需求量大的產品,剛剛看了一個視頻一些地方的辣椒滯銷,農戶把它們倒在田間地頭,批發市場,一年的勞作白白浪費,看著很痛心難受!我個人認為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辣椒是不辣的品種!這種品種在市場上本來就銷路不大,他們的產量又很多,造成價格下跌大,人工採摘成本又高,採摘越多虧損越大,所以農戶無奈之下選擇倒掉!再有就是採購商控制進貨量,沒有大量投入市場,導致普通老百姓在購買渠道買不到便宜優質的產品!現在物流交通,燃油費等成本也越來越高!其次,早期宣傳介紹沒渠道,導致農戶沒有保障性生產,現在通過自媒體可以更廣泛的介紹到我們廣大的網友,廣大的一個消費群體,直接發貨到網友手上,減去中間商環節,相信未來可以更好的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




金麥村小羅


我們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所實行的是市場經濟。既然是市場經濟,就要以市場規律為準繩,按市場規律辦事。違背市場規律就要受到市場規律的懲罰。

為什麼會造成農業產品滯銷或當垃圾一樣倒掉呢?現在不是農業產品沒有銷路而是農民自己砸自己的飯碗。主要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有一下幾方面:

A、一窩蜂式的種植觀念。農民說種什麼都種什麼,缺乏對市場判斷分析。

B、盲目無目的種植思想。自己對自己所種農產品都不瞭解。更何況銷售市場又知多少呢?

C、隨大流思想嚴重。別人能種的東西自己也能種。將來滯銷都滯銷,天光給咱頭上下雨。

D、有些農戶就不指望田地收入。地閒也閒著,隨大家種吧。

由於這些不遵循市場規律的行為導致某種產品過剩,由買方市場變為售方市場。產品硬往顧客手裡低價,甚至賠本銷售。賣不完當垃圾倒掉。比如這兩年我們這裡的蘋果苗子,三年就該出售的苗子,已五年了還沒人收購。農戶又不忍心挖掉燒柴等。

要解決農產品的滯銷問題,一方面政府宏觀加以引導外,主要還是農民自己多動惱筋,要養成錯位種植的觀念。什麼東西種的人越多,就不能繼續跟風。相反什麼東西種的人少,並有市場缺口,就據市場而種,就賺錢。總之要種植高品質的農產品才能得到市場青睞。


康麥平


農產品滯銷成了農民兄弟們的一塊心病,到底該如何解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分析下農產品為什麼會滯銷,都與哪些因素有關

1種植結構不合理,一個產區種植品種單一,導致過於集中

2不對市場研判調查,盲目跟風,種植業門檻低大家看到哪樣東西賺錢都蜂擁進來,農產品屬於時令產品,在收穫的季節易集中上市,導致供大於求,價格驟降

3農產品保存週期短,易腐爛,流通不暢,運輸成本高,利潤低導致收購商積極性不高

4農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種植技術不完善,傳統的種植和銷售特點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5農產品供應鏈過長,中間環節層層加價,導致客戶無法買到廉價產品,影響銷量

6隨著農資價格飛漲,導致種植成本提高,加上收購商壓價,導致收購商收不到產品,而農戶又不肯賣的滯銷局面

要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不單單是農業問題,也不只是經濟市場的問題,與上下游和物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這就需要國家政策的指引,引導一批有實力,社會責任心的企業進來開拓農產品市場,健全物流體系,降低運輸成本,打通農業發展最後一公里。

作為個人層面來講,1學習掌握先進種植技術,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產品品質,畢竟同品質的農產品價格低的,競爭力就強,2種植之前瞭解市場供求信息,學會錯位看市場,做到心中有數,研判分析後儘量選擇獨特、稀少品種,不至於盲目跟風,保障自家產品競爭力,3可以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設穩固直通的農產品銷售渠道,4也可以參加國家或地方舉辦的農業會展,推介自己的品牌和產品,5反季節銷售,通過科學手段,使農產品提前或推後銷售,搶佔市場6學習下網絡知識,利用互聯網 自媒體銷售農產品,使農產品直接與消費者對接,省去中間層層加價,使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我的回答,幫忙評論點贊十轉發,謝謝!!!


新農人阿標


農產品滯銷呢,也不是一年兩年,一種兩種,它是年年都在滯銷,一年也有多種農產品滯銷。滯銷的原因呢,也是多種多樣,本人不才列舉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產地集中種植,有很多地方它適宜種什麼農產品,他就幾乎的人都去種;

2.盲目跟風,今年什麼好賣,明年多半滯銷;

3.信息不靈通,農村信息不靈通,有些好東西卻沒銷路;

4.交通,交通不便,客商收購,運費成本肯定增加不少;

5.銷售環節:這是挺重要的,從收穫,包裝,運費,零售,這幾個環節下來比農產品自身價格高了許多。這樣農民賣不出,消費者買不起就顯現出來了。


兆順鹽源土特


農產品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滯銷:

農產品是非標準化生產出來的非標產品,在不集中規模化生產的情況下,不同的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種植技術不同,就會產出不同品質的產品,可以說一個農戶一個品質,就算這一片的總體規模還行,但是它還是很難賣出去。柿子哥哥房後山上有兩個國家級核桃基地,散戶管理,卻並不能統一品質,並不能實現較好的銷售途徑,打響品牌。

生產地交通條件落後,快遞成本高,導致貨物運不出去,用快遞的話,成本高昂,往往造成農產品還沒有快遞費貴。在很多鄉鎮還有快遞代辦點層層盤剝。

農民不懂互聯網工具的運用,農村大部分是老年人,不會運用互聯網推廣和售賣自己的產品,也不利於農產品銷售。

部分農民以次充好(摻假)也是一大現實問題。為了能賣上好價錢,很多人以次充好,甚至摻假。覺得城裡人或收購販子就該被坑,我在做了一年的農產品電商創業中,這是一個深刻的感受。尤其是土蜂蜜,很多人偷偷地喂白糖,喂花粉,在本地土蜂蜜產量極差的年成,他們可以產出數十倍的蜜。個別的在蜂蜜裡摻玉米麵、摻熬的糖汁,或者外地購意蜂蜜運回本地當本地蜜賣。在我們本地,真正的土蜂蜜不夠賣,而摻了東西的蜜有陳貨。所以說以賣不出去也是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