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继北大硕士被阿里巴巴拒了后,清华的博士也被百度拒了这件事?

赵先森


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就一定会好,在求职市场上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凭借着自己的高学历、高学校声誉,能够在各大公司的竞聘中占据先天优势,可以很轻松容易地实现就业,获得很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



然而近年来屡屡出现名牌高校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受挫,经常会在大型公司的应聘中落败。其实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也不必过于关心或者担忧。不可否认,这些名牌院校深造或者高学历获得者,在学习上有非常高的造诣,绝大多数也有比较强的能力,但他们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否与应聘公司的要求相适应,也值得我们进行探究。如果只是想凭借自己的学历背景来充当门面,能有足够的能力,这显然也不会得到应聘公司的认可。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如今的企业已经改变了那种以学历为主要要件的人才招聘的政策。过往的企业招聘,往往比较专注于招聘高水平院校、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综合考虑应聘者的其他方面的能力,这种招聘也是唯学历、学校为标准的,显然是不符合当前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高学历、名牌院校毕业生的确有能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一定会比低水平院校的毕业生能力高,也是要具体毕业生具体对待的。

在笔者看来,我们没有必要将这种高学历、名牌院校毕业生在招聘中被拒的事情,进行过多的讨论,这毕竟只是一次简单的招聘而已,也不是决定该应聘者未来的唯一面试。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更多的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不要简单化地只是学历而已,毕竟社会在发展,企业要求也在变化,人才的标准也在变得多元化。


东爱雨小公


北大、清华毕业生应聘被拒,十分正常。我国社会必定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大学生要重视自己的能力培养。

谁说北大硕士、清华博士去某公司应聘,就一定会被录用?就连哈佛、MIT毕业生去应聘,不被录用,现在也十分正常。

首先,人们一直反对用人单位以学历识人,但内心深处,却一直有学历情结,总认为名校毕业的学生就比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力强,就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如果觉得北大、清华毕业生不被录用,十分奇怪,那是不是承认用人单位就按毕业学校身份录用人才呢?或者反过来,有的用人单位以连北大、清华博士都不用来体现自己的用人水准,这不照样有名校情结,“蹭名校”炒作吗?

名校毕业是一个学生的求职身份,但这并不能代表就有比其求职者有更高的能力。这提醒所有进入名校的学生,要在求学期间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能认为只要有名校身份,就在人才市场畅通无阻。同样,对于非名校毕业生,也不要因自己的学校“出身”就自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学历社会”最终会转变为能力社会,名校身份、海归身份现在都已经贬值,每个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生涯时,不能只想着改变自己的学历身份,而要想着怎样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其次,一名大学毕业生不被一个单位录取,并不说明他不优秀,而是适合不适合。这也是择业要双向选择的原因。用人单位要选适合的大学生,大学生也要选适合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聘用人才,要看人才本身是否胜任,哪怕毕业生很优秀,但这并不一定适合本单位,用人单位要考虑招聘人才和岗位的匹配度,包括稳定性。比如有用人单位担心名校毕业生择业期望太高,工作不稳定,因此,宁愿选择一些来自非名校的大学毕业生。而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也会投多家简历,被一家单位拒录,还有其他单位的机会,而其他单位的机会说不定更适合自己。因此,要理性地看待不被某家单位录用。这是人才市场中十分正常的双选选择现象。


熊丙奇看教育


很久以前曾经看过一篇武侠小说,里面的大反派是一个将军,武则天的后人,实力逆天,无数英雄豪杰都折在他手里。终于有一次,一群少年英雄经过种种努力得以和他对峙,问他:你这一生最怕的是什么?

明将军说,他最怕的有三件事物。前两件我都记不清了,反正和天下大势有关,而第三件,是一个女人。

小说里写:听了这话,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甚至觉得这传说中不可一世的厉害人物也亲近了起来。原来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北大曾经有一个毕业生选择卖猪肉,一时成为新闻。只因在大家心目中,北大清华毕业的人应该是人生赢家, 去左右时代风云,最不济也要进个世界五百强,怎么可以卖猪肉呢?听起来也太不美了。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这名毕业生甚至出来道歉,说自己对不起母校,给母校抹黑了。道歉之时,几度哽咽。

大家对北大清华的期望值也太高了,高到这里的毕业生必须去那些最光鲜的地方做最光鲜的事情,才不算丢脸;而如今,更有某些毕业生认为,哪个单位要是拒绝了自己,就是奇耻大辱。

北大硕士清华博士被拒有什么稀奇,这个世界上哪一条哪一款写着,只要你是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人家用人单位就必须倒履相迎?

进入一所好学校,并不代表你就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成为了优秀的人,也并不代表用人单位就需要你这个类型的。

比这个世界把你捧起来最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捧起来。

联合国秘书长也是会尿床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一时之间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完全是很正常的事情。

成绩越好的人,有时候越难接受人生的挫折,因为他已经优秀习惯了,所以才对这个世界的拒绝感到莫名惊诧。

而更多普通人,早就习惯了,努力,失败,成功,再失败,继续努力……周而复始。

比起来,当年那位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格局要高远多了。虽然没有成为人们心目中预想的那种“优等生”,但如今卖猪肉也卖出了名堂,身价已经过百亿。他的名字叫陆步轩。

北大毕业生可以成为国之栋梁,也可以卖猪肉,甚至还可以被一些知名企业拒绝录取……这完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只因在你证明自己的实力之前,你并不伟大,伟大的是你的母校。


吹上来的小动物


我们单位曾经来过一位清华的硕士。

招这么高学历的人,领导就是想提升单位形象,全面强化工作质量的。

结果,很不如人意。甚至有部门同事給出了:“要长相没长相,要能力没能力、要情商没情商”的评价。

这种评价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是确实是跟领导预期相差甚远。

曾经有其他同行跟我交流过这个问题,

其他同行认为:是公司的培训机制没跟上,没有老员工愿意帮扶带。

可是,换一种角度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别人无偿把你带会了,你抢了别人的饭碗,还不感激。

谁愿意啊?

或许这只是我片面的看法,不是每位都是这样的吧!


辛眼观世界


这个很好理解,清华北大学校大了,不是谁都优秀,不是谁都符合百度的用人标准。

清华北大有这种说法,一流的本科,二流了硕士,三流的博士。很多本科非211大学的学生最后成了北大硕士,清华博士。

我们这里就有个本科是河南农业大学的,最后成了清华博士。为什么说第一学历很重要呢?现在的用人但位都看你第一学历,本科考上清华,是你的能力。本科河南农大,博士上清华,这是你的努力。你先天的能力不如本科就考上清华的。

针对所提的问题,百度是个大公司,薪水高,待遇好,多少人都想挤破头皮,获得自己想要的offer。百度也是优中选优,清华某个博士再优秀,也总有比他更优秀的,总有不符合百度要求的。

最后想说,什么北大硕士,清华博士,只是你之前获得的某种头衔,也是过去,不代表你是全能,任何岗位都能胜任,不代表走入职场也依旧是胜者。


俊世科客


北大的硕士,被阿里巴巴签约,成为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这事不会成为新闻;



清华的博士,应聘百度,被百度录取了,这事也不会成为新闻。

大学生毕业以后回老家卖猪肉,这事其实也并不罕见。唯独那个北大毕业的学生回家去搞养殖业,成为了新闻。也亏得他能折腾,居然把养猪养成了年销售12亿的著名企业“壹号土猪”,总算没给北大掉价。



北大、清华毕业一定会成功吗?

显然不是的。凡事总有例外,而这些例外,就成为了关于名校的新闻。

相反,一个普通地方高校毕业的学生,去应聘百度、阿里巴巴,被拒绝了,这不会成为新闻。但如果他成功了,就有点新闻的意思了,他也将成为老师下一年去招生,给学弟学妹们讲述的榜样。

我们不能唯学历,也要重能力。但能力怎么体现呢?学历和名校是最直接的方式。现实生活中,最稳妥的成功方式还是去追求名校,追求高学历。



当你拿到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学位以后,大概率是能够进名企的,即使进不了,不也能成为一个新闻人物吗?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总有些人拿个案来满足自己的酸葡萄心理,下面摘一段清华大学官网上的文字:

清华大学平均每年毕业学生逾6500人,就业率一直保持高位,毕业生去向以国内升学、出国(境)留学和工作就业为主。2015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共7035人(不含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其中,本科生3113人,研究生3922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4%。其中,国内深造比例近三成,出国(境)留学比例不到20%,工作就业比例超过一半。
  2015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以企业单位为主,其中在国有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其次为高校、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再次为各级党政公共部门。
  根据2015~2016年度《泰晤士报》排名,2015年清华大学出国(境)深造的毕业生中,超六成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留学。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世界大学排名》(QS排名)是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之一。2015年,该排名首次专门发布《QS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排名》,清华大学被评为全球第九,亚洲第一。

应聘过程中被阿里、百度这样的顶尖企业拒掉,并不是什么反常、丢人的事情,企业要的是合适的人,不是学历最高学校最好的那个,这是稍微有点职业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的道理。

由博士被拒就去质疑博士的能力,由清华博士被拒就去质疑清华学生的能力,你们真的想多了。

那些说高分低能、智商高情商低的人,也可以歇歇了。你见过几个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要真这样,学校就关门了,这世界不就是一群低能儿的天下么?

知识经济时代,还在拿草莽当英雄,只能说诸位OUT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说着玩儿的,国家花大力气拿巨资搞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你看看那些进入计划的人都什么出身!

小草有它的价值,大树也会被砍倒,但你不能因为森林中有一两棵树倒了,就否定森林的价值。

我们多数人都不是北清毕业的,我也不是,但我们没有必要去看人家一两个学生的笑话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自己努力超过他们就好了!


HR那些事儿


北大清华毫无疑问是代表着中国目前最高等的知识学府,而能够在这两所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可以说绝对是广大企业所需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人们固有的思维中想必这样的学历出生可以说在任何所需岗位都可以畅通无阻吧。

但是最近继北大硕士被阿里巴巴拒了后,清华的博士也被百度拒了。按理说这两家纵横在我国当下最前沿领域的知名企业对人才的渴求程度比起其他公司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才是,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我们引用曾出任阿里巴巴CEO的卫哲先生的采访“阿里那时候,很少去清华招工程师。我去清华做校招,人家问我,卫哲你来干嘛,马云怎么不来,李彦宏都还来呢,觉得我去都不够格。那我跑到华中科技大学,一千多人场子,挤进来两千多人。阿里很多最优秀的工程师,都是武汉邮电,华中科技,并不是大家心目中,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清华北大,他永远有比阿里更好的职位。那你到了武汉邮电,到了华中科技,阿里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这就叫做跨级招聘人才,跨级选人才。”

卫哲先生曾经的招聘经历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学历有时候真的像“鸟翼上的黄金”一样,我们要知道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的马云先生本身是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比起北大清华可是真的天差地别。但即使本身不是名校学生他依旧靠着自身的努力得到了现在的一切。而现在很多北大清华的学生被强行冠以天之骄子的名号太久了,有些时候眼光上去了,格局却没有。

在这种优越感面前,阿里巴巴或是百度未必会在招聘时得到想要的人才重视,只会增加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即便高端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很珍贵但如果不是真正需要的也不必要。可以让其他重点大学毕业生做到的事情又何必非要提高待遇来让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来呢?企业的本质还是想要低成本高回报。实实在在的利润是远胜过一个名头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历就不重要或者说是清华北大出路就不如其他学校。只要本身拥有强大的实力,前面的路就一定宽阔而坦荡。


大三老学长


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企业招聘只招与岗位需求最匹配的员工。

拒绝清华北大的学生,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方面,就是岗位竞争确实激烈,说不定录取的人教育背景会更高;第二个原因就是也许候选人除了教育背景方面之外其它因素不尽如人意,比如团队精神,性格,眼界等等。

说一个我在招聘时的亲身经历,一个产品经理的岗位,两个候选人。A是有500人互联网公司一年的工作经历,211大学本科学历。B是本科北京大学、硕士海归。A有一年的岗位工作经验,B刚毕业,无工作经验。B的期望薪资比A低。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初级产品经理,所以从当下岗位匹配度来讲,我们选择了A。但这并不代表B不优秀,而是我们觉得A会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整理猫儿


如果是校招,清华北大硕士博士肯定不如清华北大本科,企业都看第一学历的,清华北大的本科,不管怎样人家都会给你个机会,除非所需岗位技术要求高,而你的专业严重不对口,或者特别需要社会资源,你没有。但本科毕竟年轻,很多没去找工作的人根本不懂就在这里瞎说,硕士博士学校再好也不能和本科比,通过高考脱颖而出的难度比考研读博大的多,本科学校才是智商的最好证明,你觉得企业不知道么?不点破而已,怕被说歧视,别鸡汤小朋友了,找工作就是看条件,除非背景逆天,否则学校不好可以不用投好公司,浪费时间,自我安慰,别天天说马云学校不好,人家是创业的,没上过学都不要紧,你让他打个工试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