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89年,清朝268年,都没超过300年,为何周朝却能存活800年呢?


在我国历代朝代里,唐朝和清朝谈得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可是这两个朝代均没有超过300年,反而是超级久远的周朝可以存活800年之久,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看为何唐朝清朝没有超过三百年。

我国著名的爱国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提起过一个概念,叫做“历史周期律”,这条历史定律具备三种现象,一是周期性,二是普遍性,三是迅疾性。就是说,历史周期律是一条周而复始的历史定律,一个朝代灭亡就有一个朝代兴盛,循环不已;古代如此多的朝代,没有一个跳出历史周期律,而且大多数都是迅速兴起迅速灭亡。

历史上的朝代,在快速的兴起之后进入鼎盛时期,然后通过种种手段,让社会达到相对的公平,紧跟着,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不公开始加剧,百姓在无法忍受极端的不公之后开始起义,推翻这个朝代,建立新的朝代,再达成新一轮的公平。

唐朝和清朝能赢得200年以上的统治时间,就已经是很长了,但是依旧没有跳出历史周期律。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漫长的五千年中有一个奇葩,那就是周朝。周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最长的朝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周朝的统治并不像秦朝以后的朝代一样中央集权,而是采用了分封制,也就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的亲戚之土。商周时期都是这样,将天下分封给自己亲戚,功臣。
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地享有极高的自主权,除了军事支援外,每年只要纳贡就可以了,统治者就相当于整个王朝的精神领袖,除了“天下共主”的名头外,其实也就没啥了。

周朝其实也并没有跳出历史周期律,虽然靠着分权延续了统治时长,但是其剩下的五百年严格意义上天子就是废的,除了名头,没有诸侯愿意听从天子的命令,楚国甚至直接可以问鼎,但是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甚至还承认自己的诸侯身份。

周朝最后的灭亡,原因还是离不开人地矛盾。前期人口少,大家可以和睦相处,后期人口增加之后,诸侯国原有土地并不能满足需求,导致诸侯国不得不扩张,在数百年战争后摧毁了周王朝,建立起了新王朝。

所以,周朝存活近八百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分封制。

参考资料:《两西周和两东周》、《周朝的故事》、《中国历史周期律》


我们爱历史


先简单概括一下大一统王朝历朝历代的国祚(zuo),按长短排个序:

第1名周(前1046年—前256年)790年国祚;

第2名商(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554年国祚;

第3名宋(960-1276年)316年国祚;

第4名唐(618-907年)289年国祚(含武周690-705);

第5名明(1368-1644年)276年国祚;

第6名清(1644-1912年)268年国祚;

第7名西汉(前202-公元8年)209年国祚;

第8名东汉(25-220年)195年国祚;

第9名晋(265-420年)155年国祚;

第10名元(1271-1368年)97年国祚;

第11名隋(581-618年)37年国祚;

第12名秦 (前221-前206年)15年国祚;

第13名新 (8-23年)15年国祚;

其实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原形成了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之后,国祚明显缩短,其中两汉因为中间的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所以是分开计算的。

产生这么差别的原因在于商、周实行的“封邦建国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封建制;而自秦朝之后各朝代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具体来说,商、周的时候,天下是由统治者分封给自己的亲戚、功臣的,这些人就是封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诸侯。被分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地是享有非常高的自主权的,除了军事支援以外,只要每年向中央朝拜、缴纳岁贡就行。其他的都是高度自治,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就是整个王朝的精神领袖,被尊为“天下共主”,统治者就是天子。

天子真正管辖的地盘跟诸侯相比差不了多少,不过名气却要响的多,军队被称为“王军”,守卫的封地被称为“王城”。天子要做的除了管理自己的王城之外,就是互相权衡各诸侯的势力。只要有哪个诸侯国对天子有不臣之心,想要做大,天子就会号召全国的诸侯去讨伐他,谁不服就打谁。各诸侯国一方面畏于天子的权威,另一方面也不想看到其他跟自己平级的诸侯做大,所以也会积极派兵,不过一般打不起来,都是排排队形就散了。

所以这个天下共主的权威还是很高的,虽然周朝后期有能力的诸侯相继称霸,却也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推翻周王朝的地位。但是周朝后半段统治者实际上早就只有天子名没有天子权了。

而秦朝以后,推行郡县制,中央管辖地方,高度集权。这样虽然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可是也有很大的弊端,一旦权力落入其他人手中就会造成威胁。比如外戚专权——西汉王莽篡权;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党锢之争;封疆大吏专权——唐朝安史之乱等等。所以缩短了王朝的国祚。

再一个原因就是人们的思想会变的越来越先进,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就犹如历史的发展总是要前进的,自然更新换代的频率就要高很多,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不做任何参考。

我是笑笑生,喜欢笑侃历史,关注我,每天都有新观点!


k笑笑生


传说,姜子牙让周文王拉车,周文王拉了800步,累坏了停下来。姜子牙说,你拉我一步,我保你周朝一年,今你拉了我800步,我就保你周朝800年。周文王一听赶紧说,那我再接着往下拉吧。姜子牙说没用了。所以姜子牙保周天下800年。

哈哈,当然这只是传说。

其实周朝天下能维持800年,是和他当时的制度有关。周朝实行的是宗法制,礼乐制,诸侯分封制。各诸侯之间没有一家独大,不管是财力,人力,还是兵力,都不足以和中央集团制衡。所以就维持了安定。

还有那时候的民心淳朴,生产力低下,民众把周文王当成神一样的来膜拜。自然不敢生出一丝不诚之心。而且严格的来说,周朝也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朝代的。周朝的800年,也是两个朝代的时间加起来算。西周275年,东周500年,这样看来,也没有比其他朝代统治的多久。


泠泠1113


告诉你们一个民间传说,你就明白了。当年,姜子牙渭水直钩垂钩,周文王前去拜见,邀其保朝。姜子牙提出条件:要文王将其坐“撵”让姜子牙坐,还要文王亲自拉车,随从百官推车。文武百官均反对,但文王求贤若渴,同意了姜子牙的条件。由干文武百官都不愿推。拉了一段路,文王实在拉不动了,就停下车,对姜子牙说:“我实在拉不动了,你不保我我也法子了”。于是姜子牙下车,重新请文王上车。跪悟\拜后说:“大王,臣将保周朝八百年江山”。文王大惊:“何以此说”。“大王刚才拉了我八百步”。文王立即下车,说我再拉。萎子牙说:“天机不可泄漏,现在拉不管用了”。文王说:“先生能活八百年吗?”“不能,我死后将我的棺材吊在全銮殿上,哪方起乱,就将棺材的大头对那方,就能平叛”。现在,口语中常抱怨“你总把大头对着我”,就出于此。


牦牛84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规律。黄炎培所说的历史周期律,便是这个道理。但中国有一个朝代,却时间长达八百年。这个朝代就是周朝。周朝为什么能存活八百年呢?它与唐朝、清朝等朝代有什么区别呢?

周朝实行的统治制度,与唐朝、清朝等朝代是不同的,这是周朝能存活八百年的主要原因。自秦汉以来,国家都实行的是郡县制,国家集权。这种制度实行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许多问题,一是节度使坐大,成为一方诸侯,挑战中央秩序。比如汉朝的七王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等。当中央政权没有能力接受地方势力的挑战时,就有亡国之危;第二,外戚专权,外戚专权也是国家败亡的重要原因;第三,宦官专权,宦官挑战皇权势力,也是国家败亡的重要原因。第四,外部侵略,比如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蒙古,明朝亡于满清。第五,农民起义,比如秦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等。一个朝代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国家统治开始腐朽,必定引发各方势力的无情竟争。

周朝实行的不是郡县制,而是宗法制、井田制、封建制与礼乐制。周天子对于诸侯们并没有实际上的统治权,地方诸侯们基本上完全自立,只是形式上服从周天子的统治。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任何一个诸侯国无力挑战中央权威。而且如果一个诸侯挑战,必然会遭到其他诸侯的反对,所以形成均衡。这种均衡长达八百年,一直到最后才被战国七雄打破,周朝被秦所灭。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首先我个人先提一个异议啊。

周朝本来就是分成西周和东周的吧,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灭亡于前771年,共经历了275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建立东周,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共515年,这800年其实是这么算的。



而西周本身只有275年,并未超过唐朝和清朝的享国。东周和西周已经关系不大了,属于重建,就跟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一样。东周享国500余年,国祚绵延最久,但却始终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其间一直面临着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和诸侯混战,跟唐、明、清等统一王朝有显著区别。

但夏、商、周三代的国祚确实很长,统治根基也比较稳固。究其原因,这跟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有关系。由于夏商周三代人口死亡率相对比较高,平均寿命比较低,导致人口压力很难突破资源和环境的承载量。而自秦朝以后,任何一个王朝都难以熬过300年,归根到底是由尖锐的人口与资源矛盾导致的。



一般来说,一个王朝初建时,由于前朝灭亡后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大量无主荒地无人耕种,国家就会率先安置人民,分配土地,这样就出现了大量安于本业的自耕农。自耕农辛勤耕作,为国家上缴赋税,国势蒸蒸日上,国家随之进入盛世期。而进入盛世之后,人口会暴涨,进而超过资源的承载量,而盛世之主往往会因大兴土木、发动战争而空耗国力,大量的贵族、功臣、高官、绅富随之产生,他们不仅腐败堕落,而且还开始频繁进行土地兼并,这使得为国家贡献赋税的自耕农大量锐减,人地矛盾尖锐,国家的收入逐渐变少。而大量破产的自耕农一部分成为雇农,一部分则成为了流民,失去生活来源,并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而在国家政治层面也会出现足以架空皇权的权臣或利益共同体,王朝往往会在这种内忧外患中走向终结,然后进入新的轮回。



另外,周朝实行严格的宗法制,总得说来还是比较遵循血亲和嫡庶的观念,这也能有效限制贵族企图取代天子的非分之想。


达摩说


唐朝289年,清朝268年,都没有超过300年,是因为有一个王朝周期律的存在,即封建时代土地兼并的周期律,这个周期律按照经济学家的测算,就是300年左右。王朝建立初期,无主荒地比较多,因此百姓都能各安其安,政治也比较清平,一般一代两代积累就会出现盛世。而到了王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社会上下流动减少,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暴乱,朝廷收不上税,百姓不堪其扰,既得利益集团尾大不掉。底层优秀的人没有上升空间,这个时候就会出来造反。

周朝之所以存在800年,还有楚国800年,主要是因为那个时期人口比较稀少,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所以人地矛盾没有那么尖锐。同时因为周公之道,以德治国,分封制,协和万邦,所以短期内倒也是相安无事。只是到周朝后期,随着生产力技术的革新,贫富强弱分化加速,上层建筑的割据随之改变。


青年史学家


在中国古代时间最长的政权就是周王朝,将近八百年的时间,后世的王朝都无法望其项背。

不过,这里首先要说一点,周王朝和后世的王朝在性质上是有所不同的。自周以后的政权,都是大一统的王朝,整个国家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而在这样的大一统王朝之中,只有一个政权。一旦这个政权出现了危机,或者说它的中央政府被人推翻了,这个王朝很快也就灭亡了。翻盘的机会并不大。而在周朝,从西周初年开始所建立的分封体系,使得周王朝更像是一个政治联盟。除了最高的统治者周王以外,还有各级的贵族,包括众多的诸侯以及诸侯国内的卿大夫,形成了一个分封的体系。这使得周王朝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一旦中央政府遇到危机,可以得到诸侯的护卫。而且即便是如同西周末年,犬戎之乱周幽王被杀,中央政府被推翻,不过在诸侯的支持下,周平王东迁以后很快就稳定下来。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比如你砍掉一头猪的脑袋,这个猪肯定死了。而你剁掉一条蚯蚓的脑袋,它很快就可以再生出脑袋来。对于周王朝,除非你有能力消灭所有的诸侯国,否则你无法推翻周王朝。

周公画像

其次,整个周王朝都不存在着很强大的王权,王权要受到各级贵族的限制。而各诸侯国君在其国内也要受到卿大夫等贵族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周王以及诸侯国君不可能为所欲为,不大可能出现昏君。而后世的专制王朝之中,皇权超越一切权力,皇权基本不受制约,出昏君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即便不是昏君,皇帝为所欲为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都增大的亡国的概率。八百年里,也就周厉王、周幽王两个算是比较出名昏君,其他好像没有什么著名的昏君。

再次,从西周初年进行分封的时候开始,就是将宗法制度贯穿到整个分封体系之中,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合一。周王不仅是天下的共主,而且也是天下姬姓诸侯的宗主。而各诸侯国君也都是其国内的君主和宗主。虽说进入春秋以后这套体系开始崩溃,但这种观念却是深入人心的。在数百年中,没有人可以撼动周天子大家长的地位。即便是到了战国时期,宗法体系已经彻底崩溃,但是攻打周王室依然是很犯忌讳的事情。比如战国时期秦国大将司马错就曾经说过:“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他还说:“周,天下之宗室也。”

平王东迁示意图

第四,周王朝的八百年间,外患并不是很严重。虽说有犬戎之乱,但那是因为有申侯做内应。而且后来犬戎也被秦人所灭。春秋时期号称“难以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但和后来的清军入关、蒙古人南下相比,还只能算是骚扰、侵袭而已。换句话说,周边并不存在着比周王朝更为强大的政权。楚国虽然一度到周王室边上去问鼎。但楚人并没有否认自己依然是周王朝的诸侯。


野叟杂谈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周朝延续了八百年,之后的朝代基本上也就300年左右,大汉王朝算是比较长的了,延续四百年,然后就是大宋延续了三百多年,其余的朝代基本上没有超过300年的。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姬昌给姜子牙拉长时候只拉了八百步,所以只能延续八百年。哈哈,当然是开玩笑的。

周朝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兴也分封,亡也分封。其实要说周王朝延续八百年但是真正有实权的还只是在西周,只有300年左右以,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之后平王东迁进入东周之后也就进入了春秋战国,这个时候周王室的权利日益减少,最后基本上没有人会在乎周王室了。

周王室能够兴盛也主要是因为分封制,各个分封的诸侯国拱卫王室,这些国家有大有小,有姬姓的自家人,也有立功的外姓人,还有一些之前的先贤的后人。这些国家互相制衡,而且这些国家都需要周王室的认可。这些国家有很大的自主权,在自己的国家完全不受周王室的制约。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整个周朝不管是领土,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等各个方面发展的是最快的,而且也是最活跃的的时代。

在商周时期对于神是非常敬畏的,我们可以看到甲骨文,金文这些现在留下来的基本上记载的全部都是占卜之说,这也反映了当时的人对于神话是非常相信的。这个时候周王室也是为了迷惑大众,就说自己是天子,上天之子,代表了神来统治老百姓的。所以这个时候周朝确立的礼乐制度也是非常受人尊重的,就连打仗都是非常有礼貌的,在战国之前我们都知道打仗先是双方派出使者说我要打你了,为什么要打你,然后约定一个时间地点,吃饱饭了再去打仗,而且打仗一般就是半天,不会超过一天。所以人人都遵循礼乐制度,都相信周天子就是上天之子。也没有人敢反。

而且这个时候周王室对于工艺方面限制的是非常严格的,这个时候最高的工艺全部都集中在中央,甚至一些诸侯国都是没有的,而且还把这些手艺也神化了,老百姓是没有权利掌握的。老百姓没有这些技术,也就相当于管控了所有的武器,别说老百姓了就是诸侯国也没有实力反周王室啊。


小伍讲历史


的确是这个样子,自武王姬发灭商纣缔造周朝到周幽王逸豫亡国,这个历史过程将近八百年,也创造了历史上王朝存活时间最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那么机智的网友们肯定会问,那么为啥周王朝能存活那么久,甚至国祚比唐、清多那么多年?我来谈谈我的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博学的朋友们来补充。

首先是王朝性质上的差异。西周的封建制也称为分封制,就是周武王在灭商朝后把天下的地盘和功臣、贵族、古帝王后代共享,周王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共主是氏族社会遗留的领袖模式。诸侯国只需要给周王进贡就可以了,周王给了这些诸侯很大的地方自治权利,基本上是不过问地方军政事务的。



根据历史经验,地方诸侯有了实力理应取而代之周王,但为啥近八百年都没取而代之周王呢?

这里宗法制当然功不可没,而且分封制的根基也就是宗法制。以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的确高明,嫡长子代代相扣,小宗围绕大宗,诸侯、卿、大夫、士紧紧相关,全社会就相当于构成了一大张血缘关系网,直到现在咱中国都讲人情社会,宗法制影响之大可见一斑啊。



除此之外,生产力落后也是个重要原因。西周王朝还没脱离奴隶制呢,而且信息传播较慢,民智尚未开化,阶级固化严重,尤其分封的主体还是周王家的亲戚。周王朝的政治宣传工作也做的不错,周礼有条不紊的推行,当然像后世王朝那些弑父杀兄的狗血剧情在当时是严重违背社会观念共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