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說科學家在基礎科學上已經走到了盡頭?大家怎麼看?

何時明月光


說盡頭的就有點胡扯了,但寒冬倒像是真的。現階段的物理學發展特別像18世紀末19世紀初那段時間一樣,牛頓力學已經發展完善了,物理學家做做零碎的修補工作,淘汰一點舊的理論這個樣子。現在呢,也像是如此。

投資接近100億美金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除了前些年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最近就沒有什麼新東西出現了,沒有新的東西出現,沒有新的物理現象出現,物理學就無法進步。

當時19世紀初物理學大廈已經建成,但是遠方的天空上依舊飄著兩朵烏雲,由此發展出了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可謂是物理學又一次大放異彩的時間段。

現在也是在做修修補補的工作,沒有新的物理現象出現,能做的就是檢驗廣相,淘汰或完善之前的理論,讓大廈更堅固一些。如今,量子力學與相對論還不相容,人們苦苦追求的大統一理論還未呈雛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盡頭還早著呢。

另外一直被束之高閣的弦理論,由於無法進行實驗,也一直被放在高閣之中。

人類的科學僅僅是冰山一角,距離所謂的“盡頭”不知道差著多少個孫悟空的筋斗,盡頭並不存在,因為科學永無止境。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本回答由一枚遊戲科幻迷原創,感謝點贊關注,我們一起科幻想象、暢遊宇宙!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一枚遊戲科幻迷




說走到盡頭有點誇張,說走進一條小衚衕,越走越窄,走得有點艱難,倒是真的。

這麼舉例吧!如果薛定諤現在活了過來,要他理解現在的物理學,是一點障礙都沒有的。甚至讓他去大學當個教授,教量子物理,也沒有任何問題。畢竟大家還是在用他的波動方程麼,你說能有什麼問題呢?

要知道薛定諤是1961年去世的,距今已經半個多世紀過去了。



有沒有想到什麼?《三體》裡面的丁儀在接觸水滴前說的話:

“孩子們,你們知道我這些年都在幹什麼嗎?在大學裡教物理,還帶博士生。”他遙望著外面的星河,臉上露出莫測的笑容,軍官們發現,那笑容竟有些悽慘,“孩子們啊,我這兩個世紀前的人了,現在居然還能在大學裡教物理。”他說完,轉身離去。

現代物理學越走越艱難的原因,是幾十年來基礎理論上沒有重大突破。看看這些年物理學家的重大成就:發現了宇宙背景輻射、提出了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概念、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對了,還發現了一大堆奇奇怪怪的粒子,總共有400多種,物理學家都抱怨自己快成生物學家了。



這些都不是基礎理論層面的,要麼是驗證了舊理論,要麼就是小修小補。

被寄予厚望的弦論,由於很難實驗驗證,現在也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能夠調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用同一組方程描述所有粒子和力的“大統一理論”,現在也只存在於人們的腦海和科幻片中。

量子力學本身的問題也不少,很多東西大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記得以前有位科學家說過:現在的物理學家都有點鴕鳥心態,量子力學很好用,這樣就夠了。至於背後深層次的、本質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大家並不關心(也可能是關心不了。)

物理學現在就是這麼一個現狀,有點像是走進一條窄衚衕。不過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種事在物理學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現代物理學是一門合作科學,一兩個天才力挽狂瀾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那麼多優秀的頭腦團結協作,雖不敢說前途一片光明,但也不至於暗淡無光。


丹讀


淨胡扯,人類科學才幾百年,遠沒到盡頭,或者說科學沒有盡頭,人類認識到的規律可能還不到宇宙規律的0.1%,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意識是什麼?意識怎樣形成和作用的?夢又是如何形成的?暗物質是什麼?暗能量又是什麼?人類只測量到宇宙5%左右的物質,其餘的是什麼?暗物質暗能量對宇宙運行的影響是怎樣的?真的存在宇宙常數嗎?宇宙到底有多大?生命的起源到底是怎樣的?宇宙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形式?質子自旋危機尚未解決…

這樣的可以列出來幾百個,都是人類科學發展面臨的問題,科學又怎麼到盡頭了呢?科學是發展的,目前基礎科學麵臨困境,但同時也有非常大的機遇。

基礎科學的發展來源於人類對宇宙規律的認識,受觀測水平和經濟水平的影響,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限制,雖然現代人類的觀測手段已經很多,但是依舊無法觀測宇宙的所有規律,只能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去逐步發現。

不過慶幸的是,人類已經走上了科學發展的正軌,不再純粹依靠思辯的方式解釋宇宙,而更多地依靠實證和歸納總結推測,所以人類的科技發展才在近百年來迅速地發展。

科學沒有終點,反正在現在看來的確是如此,人類有這麼多的科學問題還沒有搞清楚,有的科學家就認為目前人類正站在一個節點上,一旦一項關鍵的科學發現出現,或者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會使得人類科技迎來又一個爆發期。


來看世界呀


原創思想,科學家們現在的確是走到了物質研究的盡頭,自所謂的夸克以來,他們就一直乏善可陳,分數電荷的夸克至今仍未顯身,宣稱找到的希格斯粒子荒謬到沒有引力質量,兩朵烏雲:暗物質和暗能量更是一籌莫展,至於所謂的萬物之理,終極的宇宙法則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可以說前沿科學的研究,早已捉襟見肘。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其一,科學的一畝三分地上,視野過於狹隘,其二,科學家們的思想至今仍被囚禁在物質的囚籠之中。故真正能夠擔負起新物理革命的大任者,唯有中國的民科而已,其原因很簡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物理革命必須從物理之外發動。


孤猴78345271


我是民間科學哲學土匪,主動登門拜訪。所謂基礎科學研究走到盡頭,那是西方人的觀點,因為面對當今前沿科學領域的研究現狀,他們已經束手無策,無能為力了,根本就收不了這個場!然而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科學家的隊伍幾乎不斷擴大,已經形成了規模化,堪稱世界第一。而且也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各個科學領域的研究項目,全面展開,已經有許多研究成果令世人矚目,真是碩果累累,舉不勝舉。過去西方人一統天下的科學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前途是光明的,目標是明確的,近代科學技術這座高樓大廈,基礎是牢固的,結構是穩固的。我們今後的任務,就是添磚加瓦,讓它不斷的節節升高,直通雲霄……雖然這座高樓大廈在基礎建造中,我們中國人的貢獻幾乎等於空白,但是它的上層建築工程,今後我們全包了,也該輪到我們中國人了。如果有人想讓它封頂收尾完工,結束這段工程,甚至還要推翻重建,開闢一個科學技術發展新紀元。那是白日做夢,我們決不能答應,就是西方人也不行,讓他們都靠邊站。因為這座科學技術大廈的基礎,是萬能的,是牢不可破的,也是世代永存的。這一點,我們以當今教科書為例,可以看到。如果沒有近代科學做基礎,高樓萬丈能平地起嗎?


偉松12


這個問題我們人類現在還沒有到近頭呢,現在也是剛剛進入了近頭點點,古語說的,人尖地薄是貨都抽條,,看現在人都是沒有過去的人熱情啦,地打糧食都很少的,,沒有辦法上了各種費料,濃藥,要不人都得怪病啦,,古語說了,人賽壺馬賽兔,就是說人好比小酒壺那麼大,馬好比兔子那麼大,,過去的人,膀寬三尺,身高丈二,現在呢,人的個頭越來越小了,到啦近頭就是人向小酒壺那麼高,馬向兔子那麼大,不多說了,


qiang9e強哥


這個問題需要先回答人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從目前人類科技水平和認識來看,當前我們人類的地球是受外在力量保護的,這個保護力量是外星生物還是人類的運氣?相信科學家早已有答案了。

在瞭解了人類從哪裡來之後,人類的命運和未來也就確定了。現在人類科技停滯不前或許正是保護力量的限制,如果突破了這個限制,人類估計哪也去不了了!


手機用戶52161755973


很有道理。其實個人感覺一切科學建立在生活中。一切科學進步在想象為最佳的導因,科學如果只侷限於基礎那麼何談進步,也許會有很多彎路要走,有很多的失敗。但是人類應該放開思想!或許戰爭也是最快的科學革命!但是代價太大了!宇宙的探索科學家還沒有動畫片的畫家敢於想象。戰爭雖然是殘酷的但是也是科學的飛躍,比如,德國的科技,飛碟都敢製造!現在的科學家敢想麼?諸多問題,我覺得對於宇宙我認為分出等級與界面之分是有可以探索的希望的!也許對也許錯。人的基因改變也許也該嘗試一下,克隆人只是開始,難道人的基因不可以嘗試嫁接別的生物或者別的物質進行嘗試?也許有一天世界殭屍遍地,造成嚴重後果。也比以後被機器人統治要好的多,強化人類的基因,總比強化機器人要好的多吧😄個人觀點,也許特扯淡!特無知!但是敢想哈哈見笑了!


何時明月光


人的探索會有瓶頸,但就算有盡頭也是在人類消失以後吧。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完全的回答人類所有的問題,正因如此,所以人們對基礎科學的探索是沒有盡頭的,但是,在這條路上總有超乎想象的另一面,既然是超乎想象,那就是瓶頸了。同時瓶頸和盡頭是完全兩個概念,一個是波動,一個是終止。


一念之差in


文章說得清楚,科學家在基礎科學上走到了盡頭,並不是基礎科學走到了盡頭,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基礎科學一定會煥發青春,繼續闊步前進,不可阻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