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出去闖蕩的你,會懷念家鄉的美食嗎?懷念哪些美食?

樂談電競


提起家長的美食,也情不自禁的懷念家鄉的山水,家鄉的鄉親,家鄉的藍天白雲。家鄉的一草一木恍如昨天,讓人懷念和追憶。

我的家鄉是豫西邊陲的一個深山區,跟陝西省的洛南和商南縣接壤,山清水秀,空氣甜美,民風淳樸。因為老家山多地少,因此糧食作物只種一年一熟的小麥,玉米,大豆,另外還有少量的土豆和紅薯。

“清明前後,點瓜種豆”。老家的玉米是春玉米,生長期長,營養豐富,因此做成了糝子飯清香逸人,口感好,天天吃也吃不夠。用玉米麵做成的蛤蟆面魚圓滑勁道,百吃不厭。

老家最有名的是用大豆加工的漿豆腐,是豫西地區有名的地方特產,也就是現在遠近聞名的“官坡漿豆”。


舌尖上的天然


這些都是老家的特產,那些野果縣城都沒有暱,每年在外面就想吃。







贛B74111


雖然我不是出去工作,但是自己一個人在外面久了多多少少會想念自己的親人和家鄉的美食。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家住湖南和廣東的交界線上,現在在長沙讀大學,已經出來幾個月沒回過家了,因為從小就是外婆帶大我的,對我特別好,然後出來這麼久就會每隔幾天打電話給我,貼別關心我,“天冷了,要穿衣服,晚上別玩手機到深夜,錢夠不夠花?”每次聽到這些我都會很感動,然後今天是重陽節,跟外婆打了很久的電話。

說起我們家鄉的美食,當然是餈粑啦,我們那的餈粑是油炸的,外脆裡酥的,我特別喜歡吃,從小到大,都一直愛吃,而且不膩。在我的記憶裡:糯米餈粑的味道是酥香!酥香!酥香的!

如果大家來了我們南國郴州,一定要去嚐嚐,但是吃多了會上火哦。




王賺達人秀


在省內讀書,離家大概四五個小時,每次看到哪哪小吃都會想到家裡的,家鄉的小吃做的最好吃的就是媽媽做的了吧,每次放假回家都會纏著她做一堆吃的,然後帶到學校一起分享。





娛樂不是娛


我曾經是一個廚師,為了廚藝的提升,四海為家。在外闖蕩了很多年,當我學成歸來的時候,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廚師 自己會做很多菜,也創作了很多屬於自己的菜品。

上面這些,都是我在家做給自己家人和孩子做的菜,但不管怎麼吃我自己做的菜。但我還是想念媽媽的味道。我是一個標準的80後,經歷過一個月只吃四頓肉的生活,媽媽是一個標準的農村婦女,記得小時候,家裡吃粥還要加面塊(哪時窮啊),一碟媽媽炒的,摘自家地裡出產的小菜,吃著媽媽做的泡菜,哪時的生活,雖然沒有現在多姿多彩,但一家人吃的開開心心。過年,對於小孩子來說(有肉吃啦),是一個高興的事,自家殺一頭豬,做好臘肉可以吃好幾個月。

隨著,自己慢慢的長大,上大學。進入社會,四海為家,成家立業。家鄉是養育自己的地方,因為我母親在我18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在我手沒有受傷的時候,我是一個優秀的廚師,會做很多的菜,但我做不出來有媽媽味道的菜,最想念的是媽媽給我做了10多年的農家小菜。

我是四川成都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四川的農家婦女,多少都有一些川菜功力,農家小菜 回鍋肉 青椒炒嫩雞 酸菜魚 自家的老臘肉 香腸,都是滿滿的充滿媽媽的味道,普通家庭的菜品。

當回頭,我成年,學藝有成的時候,才發現,美食來源於民間,來源於普通的大眾菜品,都是菜品的精華。廚師只是昇華了這些來自民間的菜品。

我是一個廚師,我很自豪,很多年後,我相信,我的孩子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相信他會說,他最想念的菜品 是家裡的味道,是親人的味道。

而我,做為一個四川成都人,最想念的還是媽媽的味道,雖然媽媽沒有專業廚藝。但哪是一個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 親人,而烹飪的美食。

為天下的母親點一個贊,我愛你媽媽。


柒把刀


說起家鄉的美食,總讓人無比懷念,特別是小時候吃過的一些美食,總有一種情節,大家稱之為小時候的味道。

1,米粿。這個是我們廣西農村特有的,小時候一般只有到節日才會做,看起來像饅頭和湯圓,實際上卻是用糯米做的,裡面加入菜陷,非常美味。用糯米和大米按7:3的比例調配,浸泡6個小時以上,用石磨磨碎成米醬,用紗布瀝乾水分到可以搓揉不粘手為止,變成米團。米團拿出來反覆搓揉,像擀麵一樣,然後分成大小半個拳頭一樣大的小米團。


做陷,一般可以加入腐竹,豬肉,蝦仁,木瓜絲,蘿蔔絲,粉絲,青瓜絲等,根據自己喜歡搭配,將陷炒熟,放涼待用。將米團用手搞成一個碗狀的窩,把陷放滿,把陷密封起來,不能露餡了。然後放蒸籠裡面蒸熟就可以吃了。米香味非常濃,糯米軟糯香滑,搭配菜陷,非常美味。

2,黑橄欖。我們農村特有的一種美食,長得像水果,實際上卻是蔬菜。黑橄欖熟了,摘回來用它的葉子一起放水裡洗乾淨,用50°左右的熱水泡30分鐘,泡軟後把橄欖核去掉,放鹽,曬乾。吃的時候,將辣椒、薑絲、大蒜爆香,放入黑橄欖一起煮,吃粥非常美味,吃一個可以喝一碗粥,小時候就是吃這個過來的。初中的時候,每次週末老媽都會搞橄欖蒸肉,然後放一個罐裡面拿去學校吃,這個就是在學校裡的加菜了,整個寢室的人都喜歡吃。真的非常懷念那種味道。


鄉野網事


出去闖蕩肯定想念的是陝西的麵條了,下面列出九種!

陝西人愛吃麵是幾千年下來的習慣使然,估計當年雄才武略的唐太宗也會端著碗麵刨得稀里嘩啦吧。麵食製作簡單,頂飽耐飢,是陝西人的主要食物,陝西人吃了如此長時間的面以至於開發出了無數花樣翻新的吃法,所以來陝西你會驚歎於本地人面食的多樣性。

陝西大街上的麵館比飯館多,但到底陝西陝西面食有多少種呢?有人粗略的統計了下陝西面食大概有50種之多。陝西面食把每一種面都做的與眾不同,都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就像陝西的歷史一樣。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精心挑選了九大經典陝西面食,讓你的陝西之行充滿誘惑的味道!

褲帶面

  陝西藍田褲帶面,陝西八大怪之一的“麵條像褲帶”,俗稱“biang-biang”。正宗褲帶面,需要用關中麥子磨成的麵粉擀成,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越吃越美賽神仙。

岐山臊子面

  喝幾杯西鳳酒來此小坐,,吃兩碗臊子面不虛此行。陝西省臊子面歷史悠久,尤以寶雞市岐山縣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起源於商周,清代已經很馳名。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臊子面要求寬湯,即湯多面少,並突出酸辣味。所謂煎、汪即麵條要熱的燙嘴、油要多,才能體現此面的特色

油潑面

  油潑面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秦漢稱湯餅;隋唐叫長命面,下入鍋內久煮不斷;宋元稱水滑面。油潑面最早在案板街,炭市街經營,西安很普遍。手工擀制又粗又寬麵條,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面配料,撒厚厚的辣椒麵,頓時滿碗紅光。

戶縣軟面

  陝西的口頭禪裡就有“金周子銀戶縣”的說法,戶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極好的自然風水產出的麥子,穗大而厚實,磨出的麵粉精白而細膩,做出的麵食幽香而筋道。戶縣軟面面條,寬約兩指,長約兩寸,不薄不厚,冒著熱氣,散著幽香。這香味散發著天然的麥香味,幽幽的、純純的、Cuan Cuan的、油油的、酸酸的、脆脆的、有點辣辣的,總之是一種面香、菜香、肉香、豆腐香、料香混合到一起的濃郁香味!

楊凌蘸水面

  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麵分盆裝、越嚼口越香。楊凌蘸水面的面和湯是分開的,吃的時候從大面盆裡夾出寬厚且長的麵條拉到碗裡的湯中,然後夾著麵條一口一口地咬著吃。楊凌蘸水面講究個一青二白,青則可以是菠菜、苜蓿、豌豆苗等等,總之是要有那水草一般招搖的青綠於水,面是拉出來的,寬3-5釐米,長1.5-3米,厚2-3毫米,白白的盤繞於青綠之中。

擺湯麵


  面與臊子分開盛放,妙就妙在這一碗上好的臊子湯,湯中配有黃花、木耳、油豆腐丁、西紅柿、蒜苗、韭菜、蔥花、肉丁等。一碗溫湯細麵條,吃時挑一筷頭面條放入臊子湯中,來回擺動,讓其充分沾上調味汁子。面薄筋光,油汪湯煎,酸香適口,有人贊“薄如紙,細如線,下到鍋裡蓮花轉,撈到碗裡象條線,吃到嘴裡光又綿。”

禮泉烙面


  禮泉烙面早在秦朝時就有“大秦第一面”之稱,是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被譽為“世界面食之鼻祖”。可加湯食用,亦可幹吃。其特色吃法稱之為“泖(音:miao,一聲)”,即將面盛在碗中,反覆用開水澆之。然後調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調配比較獨特,用上等的豬油調和辣椒麵,配以蔥花、韭葉、鹽及當地釀造的香醋。

漿水面


  漿水面,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丞相蕭何在漢中所起,用時令青菜醃製出漿水,手擀細面,調入蒜辣子紅油,令人口味大開,醒酒解暈,清酸爽口。漢中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關中的漿水面類似於酸湯麵,是夏季常見小吃,漿水菜的菜多為芹菜。

菠菜面

  菠菜面,陝西的一種漢族特色麵食,是加入菠菜粉和麵做成的掛麵。菠菜面,不僅有菠菜的營養,也融合了石磨掛麵的營養。石磨在低速運轉的過程,不產生高溫,保留了小麥原有的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E的含量是普通麵粉的18倍,並且含有適量的麥麩和小麥胚芽油,是名不虛傳的綠色健康食品,傳統石磨凝集了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陝西小吃麵食的朋友可以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喲,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


唯典餐飲美食文化


答案都在每個人的心中,尤其是遊子,見到家鄉的美食就會有一種親切感,甚至會想起家鄉的很多事。

我是一個山東人,在天津當兵4年後調入石家莊,這兩座城市對於我意義非凡,這兩座城市都有非常多的美食。有一次我在一個小吃街看了我們家鄉特有的小吃,開心的不得了,立馬買了和戰友分享同時也想起了以前的很多的樂趣。




小榮z


上學到工作一直在外地,我是安徽安慶人,位於安徽南邊,長江邊上,家鄉的美食太多,每年回家父母都準備一堆的好吃的,走的時候還塞滿車子帶上;安慶口味有點偏鹹但不太辣,做菜喜歡保持原汁原味,調料也儘量少放的;家鄉是山粉圓,米麵,土雞,米粉大餃,安慶包子,油豆腐,紅燒魚,乾鍋花生芽等,說著口水都下來啦!


糖糖手作視頻


本人離家已經有八年了吧,但是每年回家的時候都會去吃一頓燒烤,就是在外地的時候偶爾也會想起家鄉的燒烤,哦,對了,我家是東北的,相信大家都知道燒烤最好吃的地方也就是新疆和我們大東北了吧

看看我們大東北這燒烤的色澤和賣相多好啊,味道方面更是不錯,在外面的燒烤比如說北京的他們大多都喜歡刷那種甜麵醬,吃起來甜不甜鹹不鹹的,個人來講不喜歡那個口味,在說廈門的燒烤,那小串雖然全是瘦肉的,但那也太小了,一口能擼個四五串,口味方面感覺它好像就是用豆油刷的,我們東北的都是用葷油在外面刷上一層烤,在撒上佐料的。

下圖就是廈門的小肉串,拍的近顯的大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