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斩李密,射杀王伯当,是唐朝开国功臣,为何被李渊处死?

泛滥的文字


此人就是盛彦师,伟人在读古籍(《旧唐书》)批语中就有"盛彦师名将,冤死。"的内容。

有人认为盛彦师之死是因为他被徐圆朗俘虏,引发李世民的不满,进而认为:

唐太宗要发泄对盛彦师的不满,倒不如说是为了推脱自身责任,掩盖自己的失误。——网文《唐太宗推卸责任,赐死了凌烟阁功臣盛彦师!》

这完全是错的,盛彦师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李渊的决策——补充一点,盛彦师也不是凌烟阁功臣。

这里有几个人物关系。

第一是盛彦师本人。《旧唐书·盛彦师传》记载

盛彦师者,宋州虞城人。大业中,为澄城长。义师至汾阴,率宾客千余人济河上谒,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从平京城。与史万宝镇宜阳
以拒东寇。及李密之叛,将出山南,史万宝惧密威名,不敢拒……

无论是从平京城还是与史万宝镇宜阳都说明盛彦师所立军功、所处位置都比较次要,其崭露头角,完全在于斩杀李密、王伯当。

盛彦师以此功封葛国公,拜武卫将军,当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时候,从军事部署看,他和原先的上司史万宝至少是平级的,可见擢升之速,间接说明斩杀李密之功甚大。

(李密丧命的地点被成为断密涧)

(京剧《断密涧》剧照,李密是净,王伯当是老生)

但是盛彦师本人性格有很大问题,狙击李密时他对上司史万宝说“军法尚诈,不可为公说之”,绝口不说自己的军事部署,史万宝估计一脸黑线"EXO我也算路道粗遇到这样的下级",后来成功斩杀李密反正一俊遮百丑了;而讨平王世充后,他被任命为宋州总管衣锦还乡,把得罪过自己老家亲属的王世充宋州刺史陈宝遇和所谓"平生所恶数十家"杀了个干干净净,快意恩仇之余,恐怕对新建立的唐王朝的安抚人心不利。

这一性格缺陷后来进一步放大,下面再说。

第二是李义满。李义满也是一方豪强,投唐后被任命为潭州(在山东,并非湖南省长沙市)刺史,盛彦师带领王薄的军队进攻须昌的叛军时向潭州征调军粮,李义满与王薄有旧怨,拒不服从,盛彦师遂将李义满逮捕置齐州监狱中。唐高祖下诏释放李义满,不料使者未至,李义满已忧愤而死。等王薄返回路过潭州时,李义满的侄儿李武意杀死王薄报仇。

第三是王薄。王薄是隋未农民起义军领袖,在隋末他率先起兵发难,揭开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之后多有反复,先后投奔宇文化及、窦建德,投唐后担任齐州主管,后来之事见上述。

这些忧愤而死和杀戮报仇的事情虽然不能说责任全在盛彦师,但身为安抚大使,他显然没有将安抚工作做得很好,没有协调好关系反而激化了矛盾。

谈古论金猜测,站在李渊的立场,李义满旧部和王薄旧部都是降人新附集团,发生这样的互相杀戮,必须要安抚平衡,这时只能牺牲所谓的“自己人”才能让大家没话说,而盛彦师就是这样一个“自己人”——一个实际在嫡系外围的情商不高人际关系不好的将领。

李渊处死盛彦师是追究间接致死李义满以及引发内部争斗的责任,对盛彦师不太公平,也反映出帝王心术的残酷无情。史书用:

贼平,彦师
以罪赐死。

表达了隐约的不满。


谈古论金


此人是唐朝开国功臣,斩杀瓦岗寨的李密、王伯当,而被封为国公。但是他却因为自己逮捕了一个小吏,就被唐高祖李渊处死。为何他贵为国公就因为自己逮捕了一个人,就被李渊处死了呢?

他就是唐朝的将领盛彦师,他本是隋朝陕西澄城的小县长,当唐高宗李渊起兵后,他就带着自己的1000多人的队伍,来投靠李渊。李渊很高兴,就任命他为行军总管,跟着唐军一起攻打长安,就此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李密成了盛彦师人生的垫脚石,一战成名,建功立业。公元618年,李密的瓦岗寨军在不断地征战中彻底败亡,走投无路的李密只好投靠了李渊。李渊好心收留了他,但是这个李密贼心不死,为了东山再起,他与亲信王伯当企图反叛唐朝,去河南召集旧部。李渊知道后,很生气,下令缉拿李密等人。

当公文到了宜阳的时候,当时宜阳的老大史万宝与副手盛彦师商讨缉拿李密的方案,史万宝认为李密兵强马壮,锐不可当。但盛彦师则不这么认为,他夸下海口只要几千人就能斩杀李密。盛彦师未卜先知,猜到了李密必然会去汝州投奔旧部张善相。于是,他带领部下埋伏在去汝州的必经之路熊耳山的溪谷边。果不其然,李密真的是要去汝州,当他带着部下在溪谷渡河的时候,盛彦师一声令下,万箭齐发,李密大败。在此战中,盛彦师斩杀李密和王伯当。盛彦师立此大功,受封为葛国公,风光无限。



后来,盛彦师成为宋州总管,在与叛唐的鲁国公徐圆朗作战时,不幸被俘。他在被俘后,宁死不屈,徐圆朗敬佩他的忠义而没有杀他,一直被关着,直到徐圆朗被灭后,他才得以释放。他仍担任宋州总管,并且继续镇压散余叛军。当他率领齐州总管王薄的兵马围攻山东东平,在向潭州征调军粮的时候,由于王薄与潭州刺史李义满不和,李义满拒不给军粮。等到唐军攻破东平后,盛彦师下令逮捕了李义满,关在监牢中。唐高祖李渊得知后,下令释放李义满,但没想到这个李义满性格刚烈,不久就忧愤而死。而王薄也在路过潭州的时候被李义满的侄子李武意杀害。事后,李渊追究责任,竟然下令处死了盛彦师。



按理说,李义满的死并非大事,虽然盛彦师有一定的责任,但他屡立战功,按理说罪不至死。李渊绝非单单因为此事而要处死盛彦师,而是唐高祖李渊早就不信任他,想要杀掉他,只是找了这个借口而已。兔死狗烹,古代帝王铲除开国功臣的事情太习以为常了。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李密和王伯当的被杀让盛彦师跻身大唐开国功臣之列,但王薄和李义满的死亡却要了盛彦师的命。说起来,盛彦师被李渊处死确实有些冤枉,但也不是特别冤枉。

盛彦师是宋州人,在隋末做澄城长,李渊在太原起兵后,盛彦师就带着自己的一千余名宾客跑来响应李渊。后跟随李渊攻进长安城。618年,盛彦师和史万宝镇守宜阳以对抗王世充,当时瓦岗已经土崩瓦解,大部分瓦岗将领被王世充俘虏,而李密则带着王伯当投了李渊。李渊虽然欢迎李密的来降,却不敢重用他反而处处提防着李密,毕竟李密曾经是瓦岗寨的首领,曾领导着隋末最剽悍的一支义军。而李密也不甘久居人下,两人彼此猜忌,面上却还是老哥老弟的叫着。不久,李渊让李密带着本部去黎阳安抚旧部。

在李密走到半路上的时候,李渊传令让李密回京,忍无可忍的李密决定反唐。说干就干,李密带着王伯当等人趁机偷袭了附近的桃林县,掠夺了一些物资准备前往襄阳,但是李密对外放出话去说要去洛阳。李渊知道李密反唐后,自然是下令让各州府的官员赶紧捉拿李密。镇守宜阳的史万宝对捉拿李密很没有信心,所以想着消极对待,但是其副手盛彦师却从中看到了机会,于是主动请缨,说:"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史万宝很好奇,就问盛彦师有什么对策,但是盛彦师却想独吞这份功劳,并没有告诉史万宝。史万宝没再继续问,只是给了盛彦师几千人马,只等好消息传来。

盛彦师认定李密一定会去襄阳,而不是所谓的洛阳,于是带着人马在熊耳山南边的溪谷边设下埋伏,果然,不久,李密带着自己的队伍经过熊耳山,然后被埋伏在此处的盛彦师被杀死了,王伯当也被杀。盛彦师因功被封为武卫将军,爵位是葛国公。其后参与灭王世充之战,成为宋州总管。

窦建德被杀后,其余部以刘黑闼为首领叛乱,而已经降唐的徐圆朗也起兵响应刘黑闼而叛唐,李渊任命盛彦师为安抚大使,平定徐圆朗叛乱,却被徐圆朗俘虏,盛彦师宁死不降,倒也被徐圆朗敬重,虽然一直被徐圆朗扣押着但并没有被虐待。后来盛彦师找到机会逃了回来,继续做他的宋州总管。

622年三月,齐州总管王薄跟随盛彦师攻打须昌,向潭州征收粮食,但潭州刺史李义满和王薄有旧怨,不肯给粮食。须昌打下来之后,盛彦师就把李义满关进了齐州的监狱。李渊知道后,就让使者去齐州下达释放李义满的旨意。但是很不幸的,在使者还没有到达齐州的时候,李义满就在狱中去世了。没过几天,王薄在经过潭州的时候,李义满的侄子又杀死了王薄,当事人一下子死了两个,然后李渊下令处死盛彦师。

那么,盛彦师在这件事中有责任吗?四姑娘认为责任并不大,至少还没到应该被处斩的地步。但是李渊就是让盛彦师死了。只能认为是李渊早就想杀盛彦师了。或许从盛彦师在徐圆朗那里做了一段时间俘虏才逃回来之时起,李渊就想处斩盛彦师了。这个确实不好说,不过盛彦师的性格确实有些阴狠毒辣。当初盛彦师一战成名后回到家乡,把曾经没有礼遇盛家的前宋州刺史给杀了,又把曾有过矛盾的十几家人全部杀了。可以说是相当的残忍。


萧晓四姑娘


“飞鸟尽,良弓藏”。唐高祖李渊在反隋创业之际,招降纳叛,广结天下豪杰。及称帝后,开始变得偏听偏信,独断专行,对一些开国功臣动辄即开杀戒。譬如刘文静,李渊太原起事的谋划者之一,及李渊登基官至宰相。后因与裴寂结怨,被裴寂进谗谋反,被高祖李渊于武德二年(619)诛杀,虽有李世民力保也无济于事。再有一位就是斩杀“第一反贼”李密、王伯当,为李渊除掉心腹大患的盛彦师。盛彦师因斩首李密、王伯当而成名,被李渊封公授将军 。但最终却被高祖李渊借故诛杀,其罪与其刑并不相当。



盛彦师是今河南虞城人,隋大业年间当上了陕西澄城的父母官。盛县长官不大,可很有眼光。他敏锐地察觉到大隋气数已尽,李渊是人中之龙。遂在李渊队伍抵达今山西万荣时,率手下一千来个人马投奔李渊帐下。李渊用人之际,不胜欣喜,委盛彦师为银青光禄大夫,这虽为无实际职务的荣誉称号,可也是从三品,再说李渊还授给他一个实职――行军总管。 于是,盛总管就跟随唐军一路浩浩荡荡杀向长安。

唐武德元年(618),王世充在邙山脚下大破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李密帐下将领程咬金、单雄信等人转投王世充。李密走投无路,携王伯当逃向长安,委身于李渊。李密降唐后,官拜光禄卿。虽位列十二卿,但只是个掌管宫廷供御事务的差使。李密一代枭雄,心高气傲,心想降唐后怎么也得弄个宰辅大臣干干。可李渊也不是吃素的,虽然为示恩宠,把自己舅舅家的老妹独孤氏都赐给了李密作为妻室,表面上和李密称兄道弟,心里却防着他一招,不敢放权与他。和李密同时投唐的王伯当官拜左武卫将军,亦心生不满。两人一拍即合,密谋离去。

武德元年年底,李密请愿李渊回黎阳招抚旧部为唐效力。李渊准许,李密揩王伯当、贾闰甫离去。朝中群臣皆言李密此去必反。起初李渊不以为然,后越想越不对劲,就下旨命李密速回京,再从长计议。已行至稠桑驿的李密接旨心慌不已,担心叛意已泄,遂干脆干掉了信使,撕毁诏书,决定叛乱。他占领了桃林一带后,他的襄城旧部张善相放言李密将赴洛阳。

得知李密叛乱,李渊下令各地武装迅速缉拿叛首李密。此时,盛彦师与上司、唐将右翊卫将军史万宝镇守河南宜阳。史、盛两人接到通缉令后,布置缉拿方案。史万宝慑于李密、王伯当的威名,心生惧意。而盛彦师却不为然,称只需几千人马,便可擒拿李密。史万宝不得其解,盛彦师却秘而不宣。

于是盛彦师率人马到熊耳山南溪谷设伏,高处设弓弩手,低处设刀斧手。随从质疑李密是否会必经此处?盛彦师这才道出布案原由:兵不厌诈,李密这招使的声东击西。他对外称此去洛阳,实际是要去襄城投奔旧部张善相。而去襄城,必取道此处。果然,事如盛彦师所料,不一会,李密率部出现。待李密部半渡时,盛彦师一声令下,弓弩齐发,箭如雨下。李密的千来人身中乱箭,大举溃败,李密、王伯当被斩首,首级传送京城。盛彦师一战成名,赐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名头不小,可依旧镇守熊州。随后,盛彦师随李世民征战王世充,平定王世充后任宋州总管。



武德四年(621),窦建德死后,徐圆朗与窦建德旧部共推刘黑闼举兵反唐。盛彦师出任安抚大使出征徐圆朗,被徐俘获。面对重金劝降,盛不失气节,不为所动,赢得徐圆朗敬佩,幸得不杀。及徐圆朗被平,盛彦师始得归唐,复任宋州总管,镇压叛军。因齐州总管王薄与潭州刺史李义满不睦,在盛彦师率王薄的队伍攻打须昌的时候,盛彦师向李义满调集粮草,而李义满强硬不听征令。在攻下须昌后,李义满被盛彦师逮捕入狱。李渊闻讯,令盛释放李义满。而就在这节骨眼上,信使未至,李义满却在狱中又气又急,一命呜呼。接下来,李义满的侄子又在潭州杀死了王薄。在这连环案中,一环扣一环,盛彥师的运气也够背的。而盛彦师最终也为这连环案送上了命,被李渊诛杀。

盛彦师在这连环案中,纵然处事失当,罪不至死。据载盛彦师此人心胸狭隘,智商很高,情商却不敢恭维,人际关系极差。而原宋州刺使陈宝遇因为对他盛的家人不够友好,就被盛彦师后来干掉了,连同平时盛彦师平时看着不顺眼的几十家一并干掉,此事在宋州引起震动。加之盛彦师又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朝中大臣对盛生厌者有之,李渊耳根子又软,所以借机斩杀盛彦师也就不难理解了。


岁月是一条河流


此人应该指的是大唐名将盛彦师,其实他当时被李渊处死颇有一种“莫须有”的味道。

盛彦师本是隋朝的澄城县长,李渊反隋后,他前来投奔李渊,自此成为李唐帐下一大将。盛彦师这个人不简单,早期在跟随李世民、李建成攻长安、抵拒王世充中就曾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不过他最值得让人谈论的资本就是曾斩杀了李密、王伯当这两个当时的“大咖”了。

当时的瓦岗军李密由于被王世充击败,带着他忠实的“小跟班”王伯当前来投奔李渊。但大家都知道李密是个枭雄,他是不可能长期屈居于李渊之下的。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自己歇够了,时机也成熟了,可以东山再起了,于是带上“小弟”王伯当往东逃窜,企图召集旧部再起事。

李渊对于李密还是很忌惮的,他怎么可能让李密有再搞事情的机会呢?

于是立马下令各州缉拿围剿李密,命令发出去了,但没多少人敢上,因为李密和王伯当还是有来头的,都是一世英雄,没人敢花心思去堵截他们。

这个时候盛彦师站了出来,他自告奋勇率几千人去围剿李密,并在熊耳山南的溪谷边设下埋伏,等候李密到来。盛彦师认为李密虽然表面看上去是想逃到襄阳,但实际上是想投奔老部下张善相,在此处设伏李密肯定凉凉。

没过多久,李密果然从这里经过了,李密部众立马被射成了刺猬,而李密与王伯当也被盛彦师所斩杀。

杀了李密与王伯当后,盛彦师名声大噪,毕竟这不仅突出了他的勇气,更彰显了他的料敌如神。很多人拿盛彦师与擒关羽的马忠相比,其实不然,盛彦师远不是马忠能比,毕竟当时的关二哥已经差不多了,逃路也很好料到。

此后,他跟随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由于他绝了王世充南方的归路,导致王世充没法子,只能选择投降。

消灭王世充后,盛彦师可以说是走上了他的人生巅峰。

但他走向神坛快,离开的也快。在王世充被灭后的第三年,他被任命为安抚大使,讨伐反唐的徐圆朗,但他却在战斗中不幸被徐圆朗俘虏。徐圆朗劝他投降,盛彦师誓死不降,徐圆朗很佩服盛彦师的气节,于是还挺厚待他这个俘虏的。此后一直到徐圆朗被灭,失盛彦师才回归大唐。因为被俘,他的形象受损了不少,毕竟他誓死不降的事迹没啥人知道。


盛彦师的死是因为在他归唐后发生了一件事,其实只能说一件小事。

归唐后,他率领齐州总管王薄的军队围攻须昌,因粮不够,于是向潭州李义满征粮,而由于李义满与王薄不和,李义满居然不给。于是打完仗后,盛彦师逮捕了不给粮的李义满,将其下狱。

唐高祖下诏释放他,但使者未至,李义满刚好忧愤而死了。而王薄返回路过潭州时,李义满的侄儿又将王薄杀害。于是李渊追究责任,竟将盛彦师处死。



先不说这事其实不怪人家盛彦师,即使他有责任,但毕竟是开国功臣,不应该受到直接被处死这么重的惩罚。

可能盛彦师早就被李渊所忌讳了,这个处死理由不过是个幌子、借口罢了。或许在先前与徐圆朗作战时被俘,让李渊对他没有好感,毕竟他誓死不降的事迹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很多人只知道他被捕了,而且待遇还不错,认为他可能当时投降了李圆朗。


夏目历史君


你说的是盛彦师

盛彦师是大唐开国名将,平王世充,为大唐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后有在李渊授意下,杀了归顺唐朝的前瓦岗寨首领李密,后被封为葛国公,兼领武魏将军,后在平定徐元朗后,因征粮引发李义满和王博的死亡,被李渊处死。

个人认为,李密乃诸侯王,不杀又怕谋反,杀了又会另其他归顺大唐的人,心惊胆战。李渊只好借盛彦师的手杀了李密,这样李密的死就能和自己撇清关系。但盛彦师一天不死,这个秘密就有可能被他人知晓,所以借李义满等人的死,除掉了盛彦师,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这个秘密了


流洛之家


此人为盛彦师。



河南虞城人,因斩李密有功,封葛国公,授武卫将军。

致使他被处死的直接原因是盛彦师率领齐州总管王簿在平叛的时候向潭州刺史李义满征调兵粮,李义满因与王簿不和,未服从命令给粮。等战事结束,盛彦师就逮捕了李义满。而李渊得知此事后,下诏释放李义满,但诏书还没到,李义满就死了。李渊追究此事,杀了盛彦师。



而背后的原因,则是在于他的性格,他心胸不够宽广,容易得罪人。所以有很多人向李渊尽谗言。而李渊又比较喜欢听信别人的谗言所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如鱼得水8


有个词大家应该听的比较多,"兔死狗烹",这句话用在很多皇帝的身上再合适不过。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干过这种过河拆桥的事情。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的,也是一个非常忠心的臣子,他在敌军的阵营里宁死不屈,但是却在回到皇帝身边之后,被皇帝赐死,他就是盛彦师。

隋朝末年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早已黑暗不堪,不少有志之士都开始另寻出路,有能力的人干脆割据一方。当时唐国公李渊同样也是雄心勃勃,尤其是他的儿子李世民,经常劝他说隋朝的气数已尽,让自己的父亲抓紧时间起兵,成就宏图霸业。

当时的盛彦师只是一个小小的县长,他在听说了李渊的名声之后,就带着自己的宾客去拜见李渊,随后就跟着李渊一起行军,担任行军总管的职位。在京城平定之后,他被委派到宜阳驻守。李密刚开始的时候是归降了李渊,不过李渊没有重用他,李密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于是就和王伯当一起准备反叛。当时知道内情的盛彦师的搭档史万宝,不敢去向李渊告密。但是没想到,他将事情告诉盛彦师之后,盛彦师却说自己只需要几千兵马,就可以割下李密以及王伯当的人头。

盛彦师说到做到,他在打探到确切的消息之后,先带兵在熊耳山埋伏,指挥兵将等敌军到了河中间的时候再行动。其实那个时候李密表面上说要去洛州,但是实际是要去和张善相汇合。这一点,是盛彦师早就打探好的。李密没想到盛彦师会早早的在这里埋伏,没有防备就中了埋伏。当时盛彦师指挥士兵万箭齐发,李密和王伯当身死当场。

后来徐圆朗反叛,李密又派了盛彦师作安抚大臣,想让他招降徐圆朗。但是盛彦师此人性子比较刚烈,不善于谈判,所以就直接和徐圆朗开战了,被徐圆朗抓到了军营里面。盛彦师在做俘虏的时候,徐圆朗待他很好。徐让盛彦师给弟弟写信,劝他投降。但是盛彦师却在信中写道,自己辜负了皇帝的信任,让弟弟好好照顾母亲,他准备以死赎罪。徐圆朗看完之后很气愤,但是盛彦师却很镇定。徐圆朗怒极反笑,说盛彦师是有气节之人,不应该被杀,此后依然盛待盛彦师。没想到唐军在降服徐圆朗之后,李渊竟然为了以防万一,竟然赐死了盛彦师。

一代忠臣良将,在敌军的阵营中宁死不屈,连敌人都感动了,最后却被自己一心效忠的皇帝给杀了,不知道盛彦师在死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估计挺悲凉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