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私养兵马,对皇妃施暴都平安无事,为何收义子却被朱元璋杀掉?

苏沛锋


蓝玉为什么会死?简单来说,是因为朱标死了!

蓝玉的死为什么会汉人朱标的死联系上来,且听我细细道来。


蓝玉是大明的开国之后继徐达、常遇春之后的绝代名将,当年率15万明军远征漠北,于捕鱼儿大破北元,俘虏俘虏包括北元太子在内的北元核心团队3000多人。

不过,蓝玉此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为人有点骄纵,做出不少出格的事情。

在攻破北元的过程中,蓝玉垂涎元帝妃子的美貌,结果没忍住自己把妃子给强暴了,结果导致了这个北元妃子自尽。


这个也不算什么,一个敌国妃子而已,不过接下来蓝玉又干了一件更加出格的事情。

大破北元之后,蓝玉班师回朝。到了喜峰关时,已经是晚上了,守官的军官没有来得及开城门。蓝玉大怒,于是命令自己的士兵破关而入。

攻破自己的城门,这样的事情也就蓝玉做得出来。朱元璋得知后很是不高兴,不过也没有处罚蓝玉。

此后,蓝玉越发骄纵,就连军队中下级军官的任命都是蓝玉自己一手包办。这个性质就很严重了,相当于把大明的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军。

但即便是如此,朱元璋还是没有对蓝玉动手。原来这蓝玉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的。

蓝玉和太子朱标的关系不错。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蓝玉是常遇春老婆的弟弟,也就是说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是太子妃的舅父。不光如此,蓝玉还是铁杆的太子党,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而不惜与燕王朱棣交恶。

所以,蓝玉虽然骄纵,朱元璋也就是批评几句算了,因为到时候朱标当皇帝后还得靠蓝玉威慑各路藩王尤其是野心很大的燕王。

但是问题就来了,朱标福薄,没来得及继承皇位就去世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未来的接班人。


蓝玉是朱标的铁杆支持者,但对于朱标的儿子就没什么感觉了。而且朱允炆这个人性格是比较软弱的,对于蓝玉这样的刺头肯定是掌握不了的。

朱元璋也办法,他必须要为朱允炆除掉这个刺。所以朱标死后一年之后,朱元璋马上就对蓝玉动手了,也就是著名的蓝玉案,牵连一万五千多人,蓝玉本人也被朱元璋“剥皮填草”。

至于说蓝玉养义子,更加坚定了朱元璋要杀他决心。蓝玉养义子其实也就是虚荣心作祟,过过瘾罢了,但是在朱元璋眼中却完全不一样了。你一个30多岁的人,没事养义子干嘛。朱元璋当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是为了收买人心打天下,你蓝玉也想收买人心打天下?

不过就算蓝玉不养义子,朱元璋一样的不可能放过他吧!


胡史乱翔


蓝玉私养兵马,对元主的皇妃施暴,逼得人皇妃自尽。这些事情,朱元璋确实非常气恼,他甚至还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但是当时蓝玉刚刚立下战功。洪武十二年,蓝玉征讨西藩叛变大胜,元主和太子逃走之后,他将元主的妻儿全部虏获,一时得意忘形的他对元皇妃动手动脚,而这个时候朱元璋前脚才夸他是名将,是卫青,是李靖,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忍下了这口气,因为太子朱标身边缺一个能打仗的将领。他最终只是惩戒性地将他的封号“梁国公”改成了“凉国公”。

蓝玉此战大捷之后日益骄纵,蓄养了很多庄奴,还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在被御史追问的时候竟然恼怒不已,将御史赶走了。在喜峰关,因为时值深夜守门的官吏没有给他及时开门,他竟然率军直接冲了进去。这些嚣张跋扈之事,朱元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义子之事也算是让朱元璋下定狠心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蓝玉和朱标关系比较好,而且蓝玉也经常被常遇春提在嘴边,没有少在朱元璋面前夸赞过这位妻弟,朱元璋对他也算器重,认了他这个干儿子。朱元璋的义子不是乱认的,干儿子给干爹打天下更加卖力,而且也能减少他们日后变节的可能性。朱元璋一下子收了二十几个义子,里面不乏沐英、李文忠、何文辉这等能将,所以朱元璋对于义子忠诚之说一定是比较迷信的。

蓝玉此人想要效仿朱元璋,大肆收了一千义子。要知道当时的蓝玉不过才三十几岁,用电视剧里面皇帝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这是要反啊!蓝玉这些义子之中包括了自己的属下,还有诸多百户以上的将士。

朱元璋是喜欢收义子没错,但是突然冒出来的这么多“义孙”他可吃不消这个福气。洪武后期,蓝玉是朱元璋想要培养给自己的太子朱标的能臣。但是朱标早逝,蓝玉居功自傲,还没坐上多高的位置就已经收了这么多义子。他今天因为开门晚了不高兴,保不准哪天储君朱允炆一句话伤了他,他振臂一呼,朱家王朝岂不是要被他的义子们给淹没?

其实蓝玉到底有没有造反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问题在于朱元璋已经不想要再看见他,贪婪、骄纵、触犯王权……这都是朱元璋最讨厌的官员特征,他当然不想要将这枚定时炸弹埋在他柔弱的皇孙身边。


木剑温不胜


这也不单纯的是因为收义子的原因。

首先,朱元璋是疑心非常重的一个帝王。哪怕有一点点矛头,他都会无限放大。

看过电视剧《朱元璋》胡军版,朱元璋在视察城楼时,蓝雨跟着,后面又跟着几个他的义子。朱元璋本来想和蓝雨聊点私话,就想让那几个人退下,结果他们不听,蓝玉解释说这是他的义子,除了他自己的命令谁的都不听,这一句话,让朱元璋彻底对他寒心了,朱元璋说了一句,那以后你让他们杀我,他们也不会反对了。(大概意思,原话忘了)



当时看电视时,看到这里就替蓝玉捏了把汗,心想坏了,这哥们肯定活不久了。


朱元璋肯定想的更久远,太子朱标去世较早,孙子朱允炆肯定镇不住这些大将,自己在世还这么狂呢,更何况以后呢,所以我觉得朱元璋下决心杀他也是在此时了。朱元璋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威胁朱明王朝统治的了。


万里河山2017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所以最初的时候他一直在常遇春的账下效力,后来蓝玉凭借着自己的能力逐渐崭露头角。朱元璋后期常遇春和徐达等人相继去世后,蓝玉成为了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将领。



公元1388年,蓝玉北上伐元,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大破北元,从此蓝玉功成名就,朱元璋也因此把蓝玉比作了卫青和李靖一样的名将。

蓝玉在破元之后开始居功自傲,公然违抗朱元璋制定的国策,强行霸占了元朝的妃嫔。这件事让朱元璋很生气,不过朱元璋也没有过分谴责蓝玉,只是把梁国公改封为了凉国公作为提醒。然而蓝玉对于朱元璋的提醒却毫不上心,依然骄横跋扈的我行我素。



在随后的岁月中,蓝玉一次次的挑逗着朱元璋的神经。他公然侵占东昌民田,朝廷御史查问时竟然将御史赶走,之后还收养了大量的义子为之党羽。最严重的一次事件是蓝玉南征之后北返,守门官员接待不及时,蓝玉竟然纵容属下破关而入。

以上的事件发生后,朱元璋都选择了隐忍。因为朱元璋非常向往汉唐盛世,他希望明朝也能雄视天下,建立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所以他需要蓝玉这样的人才。




1392年,朱元璋已经是64岁高龄的老人,这一年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他培养多年的太子朱标去世。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于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被立为世子,其后一直作为朱元璋的接班人进行培养。而蓝玉等人也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政治资本,他希望朱标依靠蓝玉这样的人打下辉煌的大明江山。

太子朱标是常遇春的女婿,所以蓝玉是朱标的舅岳父,因此平时两个人的关系也非常要好。朱元璋认为,虽然蓝玉有些骄横跋扈,但朱标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是可以驾驭这个悍将的。但是朱标的暴毙让朱元璋乱了分寸,经过考虑之后朱标长子朱允炆被立为了皇太孙。



朱允炆这个皇太孙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他没有朱标的政治经验,根本没有任何能力驾驭蓝玉。而且朱允炆并非是常遇春之女的儿子,而是太子妃吕氏之子。种种的情况告诉朱元璋,他需要为朱允炆清理原来为朱标安排的政治班底,为朱允炆的继位以及政权的稳定铺平道路。

1393年二月,朱标去世还不到一年,新一轮的政治清洗到来。蓝玉的能力显然不是政治老手朱元璋的对手,最终被朱元璋剥皮实草,受到牵连的人达到了一万五千人之多。



纵观蓝玉案件整个过程,蓝玉死的不算冤枉。洪武时期朱元璋的义子都改回原来的姓氏,而蓝玉还在大肆收养义子,而且后期蓝玉提拔军中士卒、将官基本上都是越过朝廷自己封赏。这些事情朱元璋忍耐就是为了把他留给朱标做一些贡献,然而唯一能驾驭蓝玉的朱标死了,蓝玉活着必然成了一种威胁,那就只有跟随朱标一起去了。


我是越关


我觉得蓝玉收养义子被杀掉是刚好在错误的时间踩了了朱元璋的红线。


第一,错误的时间

蓝玉是太子妃的舅舅,相对来说也就是太子朱标的舅舅了。有这一层关系在,所以蓝玉一直都非常拥戴朱标,可以说是朱标的死忠派,甚至还有为了朱标得罪燕王也在所不惜。在洪武前中期的时候,蓝玉的嚣张跋扈,居功自傲就已经显露人前了,可是朱元璋仍然留着他,对他百般忍让,其实目的很简单,蓝玉是留给太子朱标的大将。可以说,只要朱标在,蓝玉之前犯的错都不是问题,甚至朱元璋可以在临死前玩一出贬责,朱标登基后抚慰的红白脸,彻底让蓝玉忠心。


可惜,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蓝玉失去了最大的保障,很明显的是,无论接下来的储君是谁,作为原太子的死党,这个人都会是新储君的绊脚石。那么为了帮储君扫清障碍,蓝玉等一系都必须死。

从蓝玉案牵连过万人就知道,这绝不仅仅是针对蓝玉一个人的,朱元璋除掉蓝玉只是引子,目的是要除掉威胁新储君稳坐天下的不利因素――朱元璋亲手为太子朱标打造的超强武将集团。没有办法,主弱臣强,想必朱元璋也是不情愿的,几十年到头来做了无用功不说,还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名声。

我相信,作为一手创立锦衣卫的皇帝,对于蓝玉收养义子的事情应该是早有所闻,只不过要杀蓝玉正好缺了这么一个借口而已。


第二,朱元璋的红线

看过明史的都知道,朱元璋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收过很多义子,这些义子里面不少都为朱元璋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李文忠,沐英,平安等。因为这个特殊的经历和原因,收养义子在朱元璋看来就是培植亲信,扩大势力的最佳方法,而且成本低廉。

蓝玉本来在之前就有跋扈之举,但是因为太子朱标,朱元璋都忍了。到了朱标去世,要为了新储君扫清障碍的时候,就必须要给蓝玉找一个一击必中,一中必死的借口来除掉他,这个借口就是谋反。可是要定一个谋反的大罪名,就必须要有让别人信服的借口,而收养义子正是这样一个借口,而且也很容易被人相信,因为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可以说这很容易被人认为是朱元璋的红线。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借口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借口,所以蓝玉死了。



总的说来,蓝玉死的不值,可是在朱元璋看来,蓝玉又不得不死。只能说,蓝玉押宝太早,太果决,又不给自己留后路,所有身家都放在朱标身上,可是天有不测风雨啊。


夜月下鸣蝉


古代历史,基本都属于开放性的问题,不喜勿喷

这个,说句诛心之论,蓝玉豢养庄奴,横行封邑,侮辱元妃,关门火并其实都并不构成朱元璋诛杀他的充分理由。按照封建时代统治者的权术观点,蓝玉这种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是缺点跟本事一样多,身上不干不净总有几条小辫子的高级官僚反而是统治者最爱用的人物——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就可以如臂使指地让他指哪打哪;身上总有几条可大可小,可大而化之可上纲上线的小辫子,就可以保证该收的时候他能收的回来,该制的时候能制得住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之前对蓝玉的使用原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蓝玉出击捕鱼儿海造成的侮辱元妃事件使得朱元璋预定封其为“梁国公”改为贬义的“凉国公”就是朱元璋对他的一次限制与警告。

蓝玉最后的结局是惨遭诛杀,剥皮实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子朱标的去世导致的中央政治格局急剧失衡。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后,明中央的政治格局是这样的,朱元璋的儿子较有实力与能力的还有三个: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这三子分别

驻防西安、太原、北京,掌握有战斗力最强的明北部边防军的主力。但是由于秦王朱樉深被朱元璋厌恶,事实上不可能补缺朱标的位置继承皇位,而跳过朱樉选择较为贤能的朱棡(后来也不幸早逝)与朱棣又会造成严重的继承权混乱(连续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与嫡长支继承制),给明王朝的政治传统留下严重隐患,因此皇位继承者事实上只能在朱标子孙一系中选择;当时的朱标子孙一系是这样的,嫡长子朱雄英(生母为鄂国公常遇春之女,朱标正妃常氏)已经早逝,剩下的还有接续的嫡长子朱允炆(生母朱标次妃吕氏),嫡次子朱允熥(生母同样为常氏)。按照宗法继承权原则,按理应当由朱允炆继承皇位,但由于朱允炆非常、蓝一系嫡出(生母系吕氏),待朱元璋去世后,原本作为朱标嫡系势力培植的蓝、常一系功臣就有可能迅速改为拥立朱允熥,而朱允熥当时尚且年幼,一旦出现主少国疑,大将拥立的格局,政治权力极易旁落入外戚之手。

朱元璋作为久经沙场、杀伐果断的权力野兽,怎么可能允许出现这种情况。在子辈无法再确立继承人、孙辈继承人可能受到蓝玉一系威胁的情况下,留给朱元璋的可选项本来就不多,因此朱元璋在朱标去世的第二年就大开杀戒,将蓝玉、常遇春一系功臣全部铲除;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在外藩王与在内功臣的联姻对朱允炆的继承权造成威胁,朱元璋连带着将存在此类联姻的傅友德、冯胜也一并赐死。顺带说一句,当时已在洪武十八年因病去世的魏国公徐达长女为燕王朱棣正妃,如果徐达能够活到洪武二十五年,估计也难逃此劫。总的来讲,蓝玉之死其实跟他的各种胡作非为并无必然联系,而是在朱元璋决定立朱允炆为继承人的时刻,决定了这批人的命运——你们这批人之前是左膀右臂,现在是绊脚石,只能死路一条。


军武次位面


主要是为皇孙朱允炆考虑,如果朱标不死,蓝玉也可能不会死,而且这个可能是借口。

1.多事积累并非一时杀心。

蓝玉1387年奇袭令辽东蒙古纳哈出二十多万人投降,因一点小事致使纳哈出受重伤,在前往南京路上死去,这很容易造成投降蒙古军队哗变,随后进攻北元上都对元妃施暴,归来时因为夜晚边城关门关闭,竟强令打破城门,上朝受封时竟嫌弃官小,令朱元璋群臣大跌眼镜,还对太子说朱棣谋反,被朱棣知道后告发朱元璋,插手皇族之事实在不应该。



2.皇孙年弱,恐难压蓝玉。

朱元璋想到自己活着蓝玉都这么嚣张,多件事积累起朱元璋对蓝玉的杀心,太子朱标又死了,自己的继承人朱允炆年纪小怎么压的住蓝玉,如果蓝玉活着必然恃功自傲更加不把新皇放在眼里,权臣扰乱朝纲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蓝玉必须死一旦找到个借口肯定会弄死蓝玉。 所以蓝玉肯定是要死的,如果功成身退回家养老倒是有可能活下来,但是碰见朱元璋也未可知,历史都是过去我们也不能忘记蓝玉是一代名将以及他辉煌的战绩,还是要铭记他带给我们的教训。


所以说收养义子被杀也许只是借口,他本人的性格和政治局势都要造就这个政治牺牲品,蓝玉被杀这样看来也是合理的。感谢各位看官们阅读手打不易,欢迎点赞评论如有不足还望指出,多多交流评论区很适合聊天。


非官方历史


蓝玉因“捕鱼儿海战役“走向人生颠峰,并因此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最高评价:"蓝玉就是我的仲卿、药师啊!"



了解捕鱼儿战役大捷取得的坚辛,相信都会对蓝玉的军事能力表示由衷赞叹与佩服。


十余万大军在蓝玉带领下深入沙漠不毛之地、在没有任何通讯设施的恶劣情况下,他靠着极其准确的判断力与毅志,把北元彻底打败,解除北元的威胁,让朱元璋从此高枕无忧。


做为开国功臣的蓝玉,为何最终他不但被杀还牵连甚广呢?真的只是因收义子的原因吗?如果只看问题表象,说明对于历史真相不甚了解。压死骆驼的固然是最后一根稻草,但一定有个积累过程,真正导致蓝玉被杀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书君认为主要有3点:


1、蓝玉的居功自傲


蓝玉自从捕鱼儿战役大捷后,任意妄这个词好象在他身上附体。首先违反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欺负元主的老婆,致使元主老婆自杀。这件事不但让人不齿,也是件极为掉价的事。


接着在搬师回朝到达喜峰关口时已是晚上。守关的人员都已休息,但他们听到有人叫关时,还是第一时间就跑来开门。结果蓝玉做了件令人匪夷的事,居然带领士兵打破城墙闯入,整得好象救火队出动一样。


这两件事让朱元璋大为光火,对蓝玉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但蓝玉依然不知悔改,居然开始插手军权,在军队里安插自已的亲信。这些哪能逃得过朱元璋锦衣卫的眼睛,他这是不知锦衣卫的历害,把他们当成摆设呀。一桩桩一件件不法的事让朱元璋忍耐到了极限。


2、性格缺馅


蓝玉是军事奇材,但也是个“粗人”。不要认为粗人就是没文化,这种理解未免太过片面。有种粗人是:不懂什么叫深思熟虑,没有以大局为重的概念,啥事干了再想。这种性格上的问题,捅娄子注定是迟早的事。


对蓝玉性格问题估摸八九不离十,在招降北元将领纳哈出的事上可一窥全貌。


投降仪式这种掉份的事,按说带几个主力将领参加就行,而纳哈出为体现重视带了几百人参加。蓝玉开始也给足纳哈出面子,只字不提“投降”之类的敏感字眼,盛情招待。


没有旁生枝节,这是场很圆满的宴会。结果纳哈出向蓝玉敬酒时,蓝玉一个看似普通的动作却打破了这种和谐。纳哈出给蓝玉敬酒,在酒桌上敬酒都会说些,你不喝就不是兄弟,看不起我之类的客套话。


蓝玉看纳哈出的衣服破旧,出于好心把自己的衣服给纳哈出穿。可是纳哈出是蒙古族,服饰着装完全不同。纳哈出觉得蓝玉这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显摆与高压,自然不会接受。


然后就陷入一个不穿,一个不喝的僵局。双方都是武将,脑袋不懂得转弯,简单的问题在他们俩僵持下,和谐的氛围被打破,闹得个翻脸的局面。


原来一言不合抄酒瓶往脑门上掼的酒桌文化老早就有。这还得了,双方打架事小,往大的发展将影响纳哈出20万兵力投降。好在有个劝架高手冯胜,好言相劝平息了这场即将越演越裂的争斗。胜利完成招抚纳哈出部队的工作。


这件事可看出蓝玉做事考虑不周,没有顾全大局的意识。人家都诚心投降,你就给足对方面子,还会有啥事,结果强硬死扛闹得差点陷入死局。


3、生不逢时


朱元璋最宠爱的长子朱标病亡,爱屋及乌缘故,所以朱元璋选择朱标尚年幼的儿子朱允炆继位。但是朱允炆不象自己父亲,经历过建国时期各种困难的考验,一个空降之人要驾驭这些开国功臣是难上加难。


朱元璋担心这些能谋善勇的功臣,无法老老实实听命于他年幼的孙子朱允炆。自己辛苦半辈子打下的江山,可能就会毁于一旦。


所以他要给他朱儿炆铺好通天大道,把这些劳苦功高、足智多谋的大臣清理掉。这样才能保证朱允炆位置的牢固。


朱标在世时曾反对朱元璋乱杀功臣之事,结果朱元璋对朱标说:"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木棍上的刺。"可见他明确的目的,要为他的子孙扫除一切治国的障碍。


蓝玉太不了解朱元璋了,一次次的挑战朱元璋的耐心与底限。在朱元璋眼皮下,敢如此放肆,这分明是找死的节奏。朱元璋要向蓝玉痛下杀手,杀掉一个开国功臣得要有个罪名呀。于是蓝玉被安了个谋反的罪名。一个没有什么根基的人,哪来的胆量造反呢?真是"欲加罪于人,何泛无词"。



接着蓝玉本人被灭族,既然被安得谋反罪,肯定还有同党呀,受他牵连的人也因此多达1万5千多人。一代名臣死在自己的狅妄与权力之下,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不朽功绩载入了史册,而让他千古流传。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蓝玉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将领,他英勇善战,有勇有谋,不管敌人多强大,但凡有他征战,从来没有不成功的。《明史》评价他“饶勇略,有将帅之才 ”。

(凉国公蓝玉剧照)

朱元璋也常把蓝玉比作卫青、李靖,说他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再加上他又是太子朱标的舅父,在朱元璋看来,这关起门来就是一家人,所以对他信任有加。

洪武二十年,蓝玉被任命为大将军,总管军事,驻扎在长城附近的蓟州。

当时已被赶到蒙古以北的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尔,心犹不甘,经常骚扰明朝边境。

蓝玉奉命率15万大军前往讨伐。他们深入漠北,借助风沙的掩护,突然出现在元军面前。

元军由于没有准备,只能仓促应战,结果大败。只有脱古思帖木尔和太子在十几名骑兵的掩护下逃走,余下嫔妃、公主及宗族子弟和一些属官,差不多8万人全部被俘。

蓝玉这一役算是把徐达他们未竟的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不过,他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居功自傲,竟无视朱元璋的禁令,把脱古思帖木尔的妃子侮辱了,结果导致妃子自尽。

在过喜峰关的时候,由于天黑,城内士兵没收到命令,不为蓝玉一行人开城。蓝玉又率将士毁关而入。

(朱元璋剧照)

本来朱元璋收到捷报后,非常高兴,准备封他做梁国公,得知他骄纵不法,心里颇为不快,为了警告他,就把他封为凉国公。

可惜蓝玉是个粗人,只知道自己被加官进爵,并未在意朱元璋的警告,依然我行我素。

蓝玉尚武,在府中豢养了一些武士,又纵容家奴在外面横行霸道,强占民田。被人告官后,不仅不知收敛,还把过问的官员狠狠捶打了一顿。

蓝玉的种种恶事,很快就传到朱元璋耳中。

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对蓝玉这种无法无天的行径非常不满。但考虑到蓝玉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又忠于他和朱标,所以忍下了这口气,只希望蓝玉日后能为朱标继位保驾护航。

洪武二十五年,正值壮年的朱标因病去世。

一时,朱棣等人精神一振,都想夺得太子之位。

朱元璋虽说悲痛难以自抑,却还是很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传位给其他儿子,势必会引起内乱,于是他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在他看来,朱允炆非常聪明,又会读书,且又是嫡长孙,让他继位再合适不过。

不过,多疑的朱元璋却心生忧虑。

(朱允炆剧照)

因为朱允炆才十几岁,现在自己尚且活着,蓝玉这样的老臣已经飞扬跋扈,到朱允炆继位的时候,难免不生出乱子来。

朱元璋的疑虑,蓝玉毫无察觉。

内心膨胀的蓝玉,一直视朱元璋为偶像。他见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就收了不少义子,于是也跟着偶像学习,学着收义子。 由于他位高权重,又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争着巴结他,喊他爹的人那更是多了去了。

蓝玉这些义子,不仅有朝中和地方上的官员,还有军中将士。蓝玉成天被这些人阿谀奉承着,更加趾高气扬,根本不把大明律法放在眼里。

有一次,朱元璋宴请群臣。蓝玉喝多了酒,在宴席上口出狂言,说军中将士的升降,全由他一人说了算。

又有一次,因蓝玉平定四川叛乱有功。朱元璋赏他“太子太傅”的头衔。结果蓝玉很不高兴,认为凭他之功,怎么能在别人之下呢,于是和朱元璋说,以我的功劳,做太师有何不可?

蓝玉这种骄纵无状,无君臣之分的行为,让朱元璋对他愈发不满。

再想到他广收义子,又在军队的管理上,一向不通报朝廷就私自处理。种种行为,都让朱元璋觉得蓝玉有谋反的重大嫌疑,对他也就愈发冷淡。

由于蓝玉以前和朱标亲近,对朱棣颇有防备,矛盾自然不少。

此时,朱棣见朱元璋冷落蓝玉,便向朱元璋进言说,现在朝中重臣,有些人恣意骄纵,只怕以后会影响皇位交接。朱棣这话,算是说到朱元璋的心坎上了。

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朱标去世的次年。因有人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便下令拘捕蓝玉及家人。 经过一夜审问后,第二日便将蓝玉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同时将他的家人一并处死。

至于蓝玉的义子和豢养的武士们,则统统被杀戮殆尽。 (参考史料:《明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蓝玉被杀,确实有收养义子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或者说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朱元璋作为皇帝,时局变化,他对于布局的调整,注定蓝玉要死。



蓝玉,明朝开国将领,在捕鱼儿海一战成名,大破北元,名震天下。后拜大将军,受封凉国公,是太子朱标的舅父,位极人臣。

但是,时局的变化意味着蓝玉必死无疑。本来,朱元璋为了太子朱标准备好了当时最一流的武将班底,为了继承大统,扫灭北元残余势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而皇太孙年幼,朱元璋只能为柔弱的孙子清除障碍,本来是助力的蓝玉等人,此时变成了绊脚石,最终被朱元璋屠戮干净。



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一万五千多人被牵连,其中不乏他的义子,史称“蓝玉案”。

私养兵马,对于朱元璋来说,尚且能够控制,毕竟解除兵权,切断后勤对于朱元璋来说很简单,毕竟自己打下天下,能力足够,甚至太子朱标也能够控制,不至于立马诛杀。


而对皇妃施暴,这个要看什么人了,朱元璋这样的枭雄肯定不会为了一个女子而自断臂膀的,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不然也不可能推翻元朝,坐上大明开国皇帝的宝座。

而收养义子,却真的有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为什么呢?朱元璋起事时,也是广收义子,对于他打天下,义子的作用很大。而蓝玉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相比差太多,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有一次,蓝玉回京述职,随身带有几个义子,朱元璋的命令他们不听,而蓝玉一个眼神他们就立马行动,这在朱元璋心里肯定有另一番滋味,虽然蓝玉解释说收养义子为了打仗顺利,战场上义子们在自己周围,冲锋陷阵,无往不利!

想一下,一个个骄兵悍将,像蓝玉这种人,身边再聚有一大堆不怕死的义子,那是多么危险的事。

有兵权不怕,就怕武将有自己的集团,作为政治老手,朱元璋心里自然有底,蓝玉的死是注定的。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我是颍州小史官,喜欢文史野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