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新生儿交流很重要,如何跟新生儿交流?

丨楠泽


宝宝出生后除了睡就是吃,很多人认为新生儿只要吃饱睡好就行了,其实宝宝出生后,已经能感受外界的东西了,所以父母要学会和新生儿进行交流。

如何和新生儿进行交流:

1、眼神交流

宝宝虽小,但是对周围事物依然能够感知,父母多和他们进行眼神交流能让他们感知到爸爸妈妈的存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为他们建立安全感。

2、观察宝宝

由于宝宝的想法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就需要父母多观察宝宝,通过他们的情绪变化和肢体语言,“读”懂他们的想法。比如宝宝突然做出使劲的表情,可能是在放屁或者大便。

3、抚触宝宝

温柔的抚摸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种爱的关怀,不仅能帮宝宝克服焦虑、恐慌情绪,增强安全,还能增强大脑发育。宝宝哭闹的时候父母将他们抱起便会停止哭泣,也是产生安全感的表现。

4、手势交流

新生儿虽然动作行为表达较少,但是父母可以有意识的去培养。比如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时,父母可以把宝宝的小手指向那个玩具,教他们去表达喜欢。还可以让宝宝学会理解父母向他们张开双手,是表达要抱他们的意思。

5、语言交流

宝宝刚出生后不会说话,但是有听力,妈妈可以和宝宝进行对话。比如“妈妈要给宝宝换尿布了呦”、“妈妈要给宝宝喂奶啦”,久而久之,宝宝接受语言输入的多,开口说话也会比较早。而且宝宝还会咿咿呀呀的会对妈妈的话语做出回应,早早的开发了语言能力。

对于新生儿哭声的理解:

新生儿的哭声是和父母的第一次交流,以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哭声,家长要学会区分哭声。有的哭声是表达“需求”,比如饥饿、口渴;有的是表达不舒服,比如冷热不适、肚子疼或者睡姿不舒服等。


哭声区分方法:

①饥饿时:哭声比较短,且有节奏,嘴巴还会有吮吸的动作,要是一直吃不到奶,哭声就会变大。

②身体不适:哭声不断,且有小动作,躁动不安,可能是尿布湿了、被褥不平整、冷热不舒服等。

③求安抚时:宝宝也会有小情绪,当睡醒后没人关注、或者是想让妈咪抱时,就会委屈的哭起来,这时只要父母将他们抱起来,便会立刻停止哭泣。

④困倦时:哭声急躁且不耐烦,还会伴随打哈欠、揉眼睛等小动作。

跟新生儿交流的好处:

新生儿心灵纯洁,对新鲜事物反应积极,虽不会说话,但依然充满喜怒哀乐。和他们交流时,他们大脑会存储这些记忆,能提高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还能点亮他们的生活。所以家长要多和宝宝们进行交流。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可以收藏文章、关注我哦!会为大家持续更新关于新生儿的知识。


善卡优妈妈帮


正所谓理论归理论,操作归操作。

一顿操作猛如虎,做为一个超级奶爸,反正我是野路子,我都是这么跟我儿子交流的。

新生儿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很脆弱也特别没有安全感。

我就发现了,我儿子,抱在怀里睡的挺安稳,一放下就会醒,我想他在怀里就比较有安全感。

必须要抱抱。一定要抱抱。不然等他大了,就抱不动了。

摸摸小手啦,偶尔摸摸头啦。带他出去晃荡啦,推着他晒太阳啊。

我很怀疑他能不能听的懂我说话,我想大概是不懂的。差不多等于自言自语。

做为一个钢铁闷骚直男,我都会用叠词了,什么坐车车,睡觉觉,吃奶奶。这些话如果不是对我儿子说,我特么分分钟想砍自己几刀。

有儿子,真好,都让我变的温柔了。

我觉得一定要去回应他,比如他哭的时候,一定要回应他,让他有安全感。他发出某种声音的时候,也要回应他。不管有没有用,说不定就有用了呢。

儿砸儿砸,你啥时候才会说话啊,啥时候才会叫爸爸啊,你爸爸我这么能编故事,空有吹牛逼的本事都无处安放啊,什么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这些你爸爸我一样都不会。

但你爸爸我能跟你说数理化,能跟你讲历史,上下五千年,有二千五年还是有一点了解的。

坐等你长大。

(昨晚我抱着他,突然傻傻的对我笑,然后对着我嗯~了一声,我也嗯~回去了,他又笑着跟我嗯~我俩就这么嗯来嗯去。哈哈~)

(给自己打个小广告,每次回答完,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是对我有好感的,对,说的就是你,不要左看右看了,请不要吝啬你的好感了,点个关注。毕竟像我这样清晰脱俗的闷骚界的泥石流已经不多了,我的回答就像我本人一样奔放。另外,本人主页有很多好看的视频,各种经典,经典中的经典,总有你喜欢的。谢谢,再次感谢)

谢谢,mua~


毛豆配叉烧


新生儿的表达方式比较简单:

1、哭

刚出生的宝宝饿了,拉了,尿了,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哭。

2、面部表情

宝宝满足、快乐、不舒服、害怕等都可以通过他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来。

3、身体接触

宝宝喜欢依偎在妈妈怀抱里很自在,很享受和妈妈一起的美好时光。反之,他挣扎着要离开,就是不喜欢和你在一起。

那么,怎样跟宝宝交流呢?

一、仔细观察

在各正种不同情况下,仔细观察孩子的不同反应。你会慢慢了解他表达情绪的方式。

二、说出你对他的诠释

跟他重复说“你是不是饿啦 ”,“你是不是想起来啊”之类的话。这也有助于宝宝语言的发育。

三、有效的倾听与沟通

作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需要全神贯注,包括眼神的接触,散发出“我在听”的讯息。沟通要用开放式的反应,比如通过一个微笑,皱眉等。

你给宝宝的回应越多,表示你越了解他。多用“眼睛”倾听宝宝的声音,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的世界也不是那么的难以理解。


佳奇宝贝


与新生儿的交流其实很简单,我不是学医也不会科学,但我亲力亲为带大了一双儿女!新生儿出生时睁开眼睛就是一副好奇样子!不断转动眼睛观察周围一切,为什么看完之后会哭,因为新生儿看到不喜欢的表情或环境!言归正传!与新生儿交流首先注重的是表情,母亲身上有奶香味,所以新生儿会认定亲切的人,但某些父亲爷爷奶奶等亲人第一次见新生儿,宝宝会哭,是见到了他们的表情!所以样子丑也会吓到宝宝!其次就是环境,新生儿接触的环境很主要,灯光不能刺眼,墙壁不能有凶恶或大气磅礴的挂画,因为新生儿睁开眼的同时,脑细胞开始想象!也会受到惊吓!空气流通也会造成新生儿哭喊!最后是身体接触,与新生儿交流最多的是身体接触,有很多人都曾经试过,为什么抱一抱宝宝就哭,很简单,因为你的手粗糙衣服太硬或身体过热满身大汗的,新生儿皮肤很嫩,感应能力很强!说到这里,很多父母大人都该明白了吧!所以希望各位父母亲在新生儿出生头一个月,母亲的月子里多陪陪宝宝,别顾着自己坐月子,也应该更细心照顾新生儿,离开母体新生儿哭闹更厉害!现代新母亲月子里休息不够或产后抑郁都以为是宝宝哭闹所致,都想着把宝宝放远一点就能睡好觉!其实不是,母子连心!把宝宝放开,新妈妈睡觉都会惊醒,而且很心挂!所以新生儿交流身体接触很重要!乱说一通,不喜别喷谢谢!





呆萌娃傻菇凉


那从宝宝呱呱坠地起,可就要开始随时切换频道,学会讲“婴语”对话了。婴语对话就是宝宝只会用哭来表达,但是妈妈只要熟悉宝宝,就会知道他每一个哭声里代表着的意思,而妈妈需要用很温柔很温柔的声音来回应……

依稀记得:刚生完,还在医院的时候,在我床头,他乖乖地躺在襁褓里,像个安琪儿那么美好,我悄悄地对他说:宝贝,在妈妈的肚子里呆腻了吧?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

我虽然感觉对他还有点陌生(毕竟初次见面嘛),但是好歹也积攒了九个多月的孕期,脐带连脐带、心连心的母子情感。生产时的一起奋战了十几个小时的患难战友情感。

那时的他,也很累,一直呼呼大睡,眼睛眯成一条线,似乎这个世界的亮光对他来说太刺眼。偶尔睁开眼,小眼睛亮晶晶的,像在笑。我拿了个红心白底的小手帕放在他的额头,挡住光线刺激他的眼睛。

希望初次能感觉到这个世界待你温柔一些。

第一次回家:

后来出院了,回到家,我抱着他在卧室转了一圈,又悄悄地对他说:宝贝,欢迎回家,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啦,这里是卧室,我们即将天天睡觉的地方,希望你能喜欢这里。虽然现在还有点冷,但我会让你一直感觉暖和的。

我知道他还听不懂,也没有睁开眼睛,但是我知道,他在我怀里,是感觉安全的。不哭也不闹。真乖。


哭因之一:饿了

宝宝习惯了吸吮,但是因为奶水不多,所以有时候吸不到他总是呱呱大哭,我知道他吃不饱,也十分内愧。赶紧冲备好的奶粉给他:“好好好,知道你饿了,好吧,妈妈也没奶了,给你冲奶粉吧”。他不肯喝,但饿极了也顾不得了。

完了赶紧让婆婆帮忙煮多点下奶汤。后来听人说XX中药草开奶,附近却买不到,最后只好拖娘家人在老家买了寄过来。味道难喝得很,但为了开奶,也是拼了。

母乳和奶粉结果的结果,一开始有点消化不良,导致家庭医生上门的时候,断定说宝宝体重不够。身高体重都不达标。

深深愧疚。

后来就拼命地喂他喝,怕他吃不饱,总算有奶了。但过度喂养的结果,几个月大的时候有点肉嘟嘟的,超重了都。

所以医生的话只能听一半唉。

喂奶时间:

1~3天的宝宝,按需哺乳,每次喂10~15分钟(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4~14天的宝宝,每4小时喂奶一次,每次喂15~20分钟,每次喂30~9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15~30天的宝宝,每隔3小时喂奶一次,每次15~20分钟。 喂奶时间可安排在早上6、9、12时;下午3、6、9时及夜间12时、后半夜3时,每次喂奶70~10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哭因之二:尿了:

宝宝除了饿了哭,尿了拉了也会哭,因为会感觉到不舒服。用哭声来引起妈妈的注意。

所以赶紧给他换尿不湿:好了好了,尿尿了是吧,屁股不舒服是吧?妈妈马上给你换,别急别急。换完尿不湿,洗完屁股,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就会顺便逗逗他。他手舞足蹈的,看着就心花怒放。

尿不湿要记得及时换,不要太久太满,会容易红屁股。基本上尿不湿满了会显示超过红线,就要换了。或者摸得鼓了就换。3-4个小时一般。

哭因之三:夜啼(不舒服)

所以当宝宝哭了的时候,首先想想他是不是饿了,或者检查一下是不是尿了。还是哪里不舒服。

如果都排除这些原因。又是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夜啼。这是一种睡眠障碍。

是小家伙脾寒、心热、惊骇、食积,上火或者环境不适等生病的原因。

喂宝宝喝水。通通室内空气流通,或者抱起来靠近窗户边转一转。

或者放一首他熟悉的胎教音乐听一听,哄一哄,很快就睡着了

好了,又到璃璃推荐好书的时候了。

《婴语的秘密》,想读懂你家宝宝的婴语,就看它:

希望能帮助到你,觉得有帮助的话请点个赞哦!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儿,绘本阅读指导师,国际知名IP绘本作者,编辑,早期教育研究会会员。分享国际前沿育儿理念。欢迎关注。


琉璃巧育儿


用哭来表达诉求:

在宝宝开口发声前,能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就是哭,哭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肚子饿了哭、尿布湿了哭、困了累了哭、冷了热了哭、需要抱需要安抚的时候还是哭。

除了表达生理需求外,宝宝的哭也有“抗议”的意思。如果宝宝所处的环境过于吵闹、光线过于刺眼,宝宝也会哭闹。嘈杂的声音、刺眼的光线对宝宝来说都是“刺激”,当这些“刺激”超过宝宝的负荷时,宝宝就会用哭闹来表示抗议。


分辨宝宝的哭声:

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新手爸妈们还听不懂宝宝哭声之间的区别,不知道什么样的哭声代表什么样的需求。

领会自己宝宝的哭声需要技巧,也需要经验的积累。

杏妈在这里向爸爸妈妈们介绍几点分辨技巧,比如:宝宝在饿的时候,哭声一般是短且延续、音调较低的;宝宝在难受的时候,哭声一般是尖锐刺耳的;宝宝在感觉到尿布湿了的时候,哭的同时还会扭动身体。

其它交流方式:

哭是宝宝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不过宝宝还有其它方式与您交流,这些方式会隐蔽些,爸爸妈妈们需要仔细观察体会。

宝宝在出生时就能分辨声音的差异,如果您经常跟宝宝说话,她会很快认识您的声音。所以,在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或做抚触的时候,您记得跟宝宝说话,看看她对您的声音做出的表情和动作,这也是“交流”。

新生宝宝的视听能力无法很好的协调,但是当您在她旁边温柔的跟她说话时,她即使看着远处,也会仔细听着您的声音,在“听讲时”宝宝的面部还会带表情,甚至移动手臂或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幸运的话,在宝宝满月前,您就可能看到宝宝的第一个微笑啦!

宝宝的“语言”有哭、有表情、有动作,细心的爸爸妈妈一定能从宝宝的这些变化中体会到宝宝的“小心思”。


儿科医生鲍秀兰


导语:新生儿说,不要因为我不会说话就不理我,我懂得的事情其实还是挺多的。

新生儿是指多大的孩子?

从出生到1岁是婴儿,而其中最初的第1个月,是叫新生儿。新生儿是指出生第1个月,4周内,即28天之内的孩子。这个算法和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算法是一样的,足月40周实际上是只有9个月10天,我们经常说的“怀胎10月”只能算是“怀胎9月”。

为什么说跟新生儿交流很重要

交流得越多,孩子就能更好地学习语言。孩子学习语言是要有环境的,狼孩听力没有问题,但是因为没有人的环境,他也不会人的语言,只会狼的语言表达。
有朋友家孩子听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因为是给爷爷带的,爷爷不爱说话,错过了培养孩子说话的最好时机,6岁了还说不太好,有自闭症的倾向。

而从情感上,孩子天生是敏感的,能够感知到他的出生是不是受欢迎的,有人及时回应,他情绪才会稳定,有安全感。

如何跟新生儿交流?

第一要做到,在视觉上与孩子的交流。

新生的婴儿一生下来刚开始对光线就有反应,但是视角只有40度。有一种少见的病是孕妈妈缺维生素A引起的孩子小眼角的病,视角就更小了。所以新生儿视线是很模糊的,只能看得清楚15-20厘米内的东西。然后视力会一天天发展,会看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远。2周时可以看清半米的距离。3周时可以看较大的东西,视线还能追着走,会分辨颜色了。
一个月以后才会注视抱着的家人,能看到一米以外的地方了。3个月以后才有180度的视角。4个月以上才有立体视觉。

所以在新生儿时期,因为孩子只能看得抱着他的家人,抱着婴儿的家人可以温柔地多对孩子多微笑,用眼神与孩子交流。特别是陪伴孩子最多的妈妈。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受重视的,是安全的。

第二要做到,在听力上与孩子的交流。

听觉是从胎儿4个月开始就有形成的,所以胎教从4个月就可以开始了。新生儿一出生就会有听力的,因为出生3天后就会对他作听力测试。

如果从出生开始,妈妈就经常叫他名字,和他说话,5-8天他就会对妈妈的声音产生反应。8-30天听力就会慢慢发育成熟,新生的婴儿要到一个月以后才会分辨不同人的声音。
1.新生儿只记得妈妈的声音,所以妈妈可以多和宝宝说说话,你做的一举一动都告诉孩子,鼓励孩子发音,慢慢孩子就会有反应了。而孩子一有发音,妈妈也要第一时间回应。
比如说早上起来和孩子说"早上好啊,宝宝,晚上睡得好吗“,
换尿布时说”妈妈给宝宝换尿布了喔“,
抱起孩子给孩子喂奶时说”肚子饿了吧,现在给宝宝喂奶了喔,“
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受重视的,是安全的,也时时在锻炼孩子的听力,这也是剌激孩子的左右脑。。

2.平时抱孩子,最好用左手抱,让孩子听到妈妈的心跳声,和他在妈妈肚子里听到的声音一样,会让孩子有熟悉的感觉,增强安全感。

第三要做到,在肢体语言上与孩子的交流,
新生儿不会说话,但是有很多肢体语言和妈妈交流的。
比如会皱眉头,嘴里嘟囔着,那就是心情不好了,需要妈妈哄一哄。
饿了,会扁着嘴,哭得悲悲戚戚的。要是再不理他,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感动天地。
吃饱了,会咧开嘴笑得很开心。
吃撑了,会边吐奶边蹬脚表示抗议。
妈妈走过来,孩子就笑,以为妈妈要抱他了,如果妈妈没抱,孩子就不笑了,甚至有可能会哭出来。
想睡觉时,目光呆滞,打哈欠,不理妈妈。等等,每个孩子个性不同,习惯性肢体动作可能会稍有些不同。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要在眼神上,听力上,肢体语言上和新生儿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将决定孩子安全感,情商,语言学习能力等重要方面。
今日话题:你会和新生儿好好沟通吗?欢迎留言讨论。


格格巫育儿日记


其实,除了哦哦、嗤笑,还有很多与宝宝交流互动的方式!

生小崽子那会儿,我感觉宝宝的互动性比我这个木讷的妈妈还多,可是随着进入母婴行业,接触宝妈多了,才知道,和新生儿交流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小手握握

在宝宝生命最初的几周,他的小手会处于握拳状,当我们用手指触摸宝宝掌心时,他的小手会立即出现这样的反射——紧紧握住我们的手。

被这样一只软软的小手握住,这样的亲子交流,带来世间所有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同时,这样也可以以训练宝宝的握持能力,锻炼宝宝人际交往能力。

捋捋耳朵

喂奶的时候,除了和宝宝眼神交流,我还习惯用食指去捋捋宝宝的耳朵。刚生下来的宝宝,耳朵多是紧贴脑袋的,多捋捋可以帮助宝宝而且尽快与脑袋隔开。

同时多透透气,紧贴的异味也会少很多。而且,我发现小崽子很享受妈妈边喂奶边给捋耳朵。


看黑白卡

尽管新生儿视力可能只有19厘米的范围,但是依然不妨碍我们准备不同形状的黑白色卡,每个图形让宝宝看一分钟,观察宝宝的反应。

这样可以刺激宝宝视力和记忆力,训练宝宝对图形、颜色的感知,开发宝宝形象思维、空间感知能力。

转圈圈

横抱着宝宝,向不同方向转动,转圈时一手托住宝宝背和屁屁,一手托住宝宝头,让宝宝脸朝上,配合宝宝喜欢的音乐和歌谣,更佳!

每次胖子帮着小崽子转圈,嘴里哼唱他自己都听不懂的歌曲,小崽子就满脸堆笑的回应。

这个游戏让宝宝接触不同角度的视野领域,发展宝宝手眼配合的灵敏度和平衡感,为爬行和行走做铺垫。

即使是月宝宝,对世界也是充满了好奇,转圈圈可以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哦!但是,注意转圈速度缓慢一些,以防宝宝眩晕。

互动一下,一开始,你是怎么和宝宝交流的?


邬家二小


很多父母在宝宝出生前就会跟腹中的胎儿经常的交流,因为这是一种胎教。但是在宝宝出生以后,由胎儿变成新生儿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如何搞定他的吃喝拉撒睡,却忽略了跟新生儿的交流。也有的父母可能会想,现在孩子只会哭,等到孩子长大了在跟孩子交流也不迟。事实上,新生儿的交流不是语言,而是其他的方式。

为什么要跟新生儿交流

与正常的成人交谈相比,婴儿对谈话更关注,反应更积极。如果父母的声音带有戏谑的夸张和高音调,那么更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点亮了孩子的心灵。

一个人大脑80%的生理发育都发生在头3年。随着她的大脑越来越大,它也形成了思考、学习和处理信息所需的联系。这些被称为突触的连接以超快的速度形成,在最初的几年里大约每秒700次。

和宝宝说话时,大脑中负责语言的部分会产生一些重要的突触。她听到的词越多,这些心理联系就越紧密。这个过程可以增强孩子将来的语言技能和整体学习能力。

等到宝宝以后会说话的时候,他之前听到过的话,在脑中的记忆都会被反射出来,因此它听到的越多说话的词汇量就越多。

新生儿的交流方式

1.哭声是新生儿的第一次交流

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告诉你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它叫做哭。

哭是婴儿让你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或需要什么——请多抱抱,不要再抱了,太饿了,不够饿了,太累了,不够累了,感觉太冷了,感觉太温暖了。

哭是新生儿所掌握的如何向你传达他的需求的唯一方式。你的宝宝不是为了惹你生气而哭的——世上根本就没有淘气的新生儿。当你的孩子哭的时候,你要知道如何去回应他。回应最快速的方式当然应该是语言,在跟新生儿说这话的同时,我们可以去准备奶他换尿布。

2.除了哭,宝宝还会用眼神和你交流,专注地听你说的每一个字和声音。宝宝可能会盯着你的脸看你的嘴。

听和看你说话帮助你的宝宝了解交流的基本知识。事实上,你的宝宝从出生起就吸收了大量关于语言的信息。

在7-8周大的时候,你的宝宝会发现一些很棒的东西——一个声音。在这个阶段,你的宝宝会开始用咕咕声和简单的声音为你唱小夜曲。

3.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开始发出更多的声音,微笑,挥动手臂和脚。他们有了交谈的想法想告诉你各种有趣的事情。如果你倾听并回应宝宝的低语声,宝宝很可能会咕咕哝哝,咯咯作响。

许多成年人在婴儿周围使用的唱歌的声音被称为“父母语”。这听起来有点像这样:“喂,宝贝,你是谁?”“与正常的成年人交谈相比,婴儿更喜欢这种交谈。”

因此跟新生儿交流,不仅限于语言,还包括抚触,眼神,肢体接触等等。我们这里主要探讨如何给新生儿进行语言交流。


家长如何跟新生儿交流

很多父母都觉得和一个不顶嘴的婴儿说话有点傻。但是谈论你所看到的和正在做的事情真的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成长。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爱和温暖的感觉。

你和宝宝说的越多,事情就变得越容易——你会得到宝宝的回应。

我们可以和宝宝说些什么呢

1.你们现在要做的事情。

例如,“我们现在要给你洗个热水澡。”你喜欢洗澡,是吗?用任何语言交谈,或者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转换。这些都能帮助你的宝宝学习语言和说话。

2.唱歌和押韵。

这是一种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宝宝的语言技能发展。在车里,在浴室里,在睡觉的时候——即使它不响。宝宝会喜欢歌词的节奏,会被你的声音抚慰。如果你需要帮助记住歌词和押韵,看看我们的宝贝卡拉ok。

3.从你的孩子出生开始,阅读书籍,给他讲故事。

几周后,你的宝宝就会知道这是你们一起享受安静、特别时光的时候。你的宝宝会开始识别单词并学会听别人说话。如果你的宝宝在你阅读的时候哭或者扭来扭去,你可能想过会儿再试一次。我们的想法是在一起有特别的时间,所以没有必要强迫它。

4.倾听宝宝的第一次尝试,然后回应

在轮到宝宝说话的时候留个空隙。这能让你的宝宝了解谈话的模式。如果你的宝宝现在没有转身,或者对聊天不感兴趣,再试一次。让宝宝的兴趣和反应来引导你。

5.给你周围的玩具和物品命名。

例如,“看,这些是你的袜子。”我们要把它们放在你的脚上,不是吗?

和你的宝宝说话的最好方式可能是最自然的方式:我们很多人对婴儿说话的那种唱歌一样的方式——“你好吗?!”“你想要巴巴多斯?”这是婴儿语言,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除了新生儿以外,在宝宝会说话以前,父母是一直有必要跟孩子要沟通交流的,下面我们把如何跟一岁以前的小宝宝进行交流的方法总结一下。

如何跟婴儿进行语言交流?

1到3个月

  1. 你的婴儿通过咕咕叫,发出咯咯的声音,当然还有哭泣来和你交流。她也在听你说话——当你以某种方式和她说话时,她可能会微笑,会移动她的胳膊和腿,或者是低声说话。

  2. 和你的孩子说话,唱歌,咕咕,叽叽喳喳,玩躲猫猫。

  3. 叙述你的活动。在洗澡、吃饭或玩耍的时候,告诉她你在做什么,她在看什么。

  4. 给你的宝宝朗读并谈论你看到的图片。

  5. 当她发出声音和微笑时,要庆祝、微笑、表现得兴奋。


  6. 在大约两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开始发出元音(“ah-ah”或“oh-oh”)。模仿这些声音,并混入一些真实的单词。

  7. 当她发出声音时,你也应该发出声音,然后等待她的回应。这将教会她如何交谈。

4到7个月

  1. 宝宝会开始模仿她听到的声音。你会注意到她在探索自己的声音和音调变化。当她试图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她甚至可能提高或降低声音。

  2. 用她发出的鼓励话语的声音。如果她说“呸”,就说“瓶子”或“书”。


  3. 扩大你的谈话。当说话时,慢慢地说,并开始强调某些词。例如,拿着一个球说:“你想要一个球吗?”这是你的球。”然后保持沉默,鼓励她做出回应。

  4. 给宝宝介绍不同的物品。当她看着某样东西时,指出它并告诉她它是什么。

  5. 每天给孩子读书,尤其是彩色图画书和杂志。说出你看到的照片,当你的宝宝和你一起读的时候,赞美她。

8到12个月

  1. 她会开始理解某些单词(比如“不”),也会说一些(比如“妈妈”或“爸爸”)。到她一岁的时候,她也会明白一些指令,比如“挥手再见”。


  2. 继续谈论你和你的宝宝在做什么,看着什么,指着什么。如果她指着一辆车说“车”,就说“是的,那是辆红色的车。”

  3. 说出你孩子接触到的每一样东西的名字——玩具、勺子、牛奶等等。也开始指着身体的各个部位——指着她的胳膊说,“胳膊”,指着你的胳膊说,“爸爸(或妈妈)的胳膊。”

  4. 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她的感受。

  5. 用积极的话语来引导她的行为。与其说“别站着”,不如说“该坐下了”。

  6. 当你需要阻止孩子做某事时,坚定地说“不”。不要大喊大叫,也不要长篇大论。

  7. 唱一些有动作的歌,比如“小蜘蛛”。和孩子一起表演这首歌,玩得开心。


我是J妈,创建了宝妈自媒体创业营,带领全营宝妈实现经济独立!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J妈学堂的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教学课程已经上线啦!关注即可免费获得!


J妈学堂


T:跟新生儿交流很重要,如何跟新生儿交流?

“婴儿什么都不懂,就知道睡,没必要交流”,这是很多新手爸妈都存在的误区。

事实上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具备了听、看、触觉、味觉、运动等等很多能力了!

据研究表明,坚持每天和婴儿交流半个小时对孩子以后的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跟新生儿交流?

1、肌肤交流

相信很多宝妈在分娩完胎儿的时候,医护人员往往都会让宝宝贴贴宝妈脸蛋,这是在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体温,也让他有安全感。

所以在哺乳的时候,宝妈可以轻轻抚摸婴儿的小手,能让婴儿感受到皮肤的触觉同时更有利于他们的抓握反射,提高婴儿的灵敏度。

2、日常交流

每次给婴儿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婴儿谈话,增进母子间的交流。所以妈妈和爸爸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

3、表情交流

婴婴儿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对于爸爸妈妈丰富的表情,婴儿们也会尽自己的所能来模仿。父母和婴儿的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婴儿的模仿能力,婴儿更会通过模仿这一能力,学会更多的东西。  

和婴儿交流,不仅仅是妈妈的工作,作为爸妈爸也要尽可能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这样不仅能促进父子间的感情,也能增进和宝宝之间的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