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在刘邦废立太子的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伤心望帝


高祖十一年(前196),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

英布原本是楚将,能征惯战,项羽封他为九江王。楚汉相争时,英布据有今湖南、江西、安徽数省地方。他被刘邦说动,背楚降汉,共击项羽。项羽败灭后,刘邦封他为淮南王。

当时刘邦正生病,想派太子刘盈领兵去征讨。刘盈从来没有领兵打过仗,现在要他去对付强敌,实在是他所不能胜任的。这时“商山四皓”为太子出主意,说太子将兵,有功不能提高地位,无功恐怕要受过。不如请吕后劝说刘邦亲征。就说英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而我们的领兵大将都是和皇上一起起事的老臣宿将,要年轻的太子去统领他们,无异以羊御狼。这样一来给英布知道,会使英布轻视,反促使他引兵西进,影响大局。皇上虽然有病,但只要能亲自去,哪怕是躺在战车上指挥,众将领也不敢不卖力气。刘邦在听了吕后的学舌后,只好答应,带病去征讨英布。

第二年,刘邦消灭英布回朝,病情加重,重提废太子事。

在这岌岌可危的时侯,有一天,朝中举行宴会,吕后就让“商山四皓”去给刘邦问安。刘邦看见太子身边这四位须眉皓白宽衣博带的老者,不知是什么人,奇怪地加以询问。四皓各报姓名。刘邦说:“我以前请你们,你们不出山却逃避我,现在何以反而乐于追随我儿?”四皓说:“皇上一向轻侮儒士,又喜欢骂人,我们义不受辱,所以逃走。现在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士子引颈相从,所以我们都自愿追随太子。”之后,四皓随太子身后缓步离去。

刘邦目送四人,召戚夫人前来,指给她看,说:“我本想废太子,但太子有这四个高士辅佐,名望日隆,羽翼已成,难以再动了。”刘盈因此得以保住太子地位。

“商山四皓”之所以敢于与刘邦抗争,刘邦对他们最后也不能不退让三分,说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势力的强大。它表明,预立太子,立嫡立长制在汉高祖时已建立起来,而且已成为一种公认的皇位承继原则。

刘盈保住了太子位。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刘邦病死。刘盈即帝位,是为惠帝,尊其母吕后为皇太后。


古道犀风


首先“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的四位信奉黄老学的著名隐士,他们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如果单单只是隐士的话,自然是品德高而已,说话分量自然不会很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才能非凡,他们是秦始皇时期另选的70位博士(此处的博士是一种官职,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员,并不是现在的一种学位而已)。

汉朝初期是以黄老来治天下,讲究无为而治,汉文帝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汉太祖刘邦曾经就去请过“商山四皓”出山来辅助自己,可惜他们不为所动直接拒绝了。

汉太祖刘邦登基后,对于戚夫人和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甚是宠爱,另外也越来越发现嫡长子刘盈生性懦弱,才华平庸,不太像自己和刘如意一般聪明过人。是人都会偏心,况且是自己最宠爱的姬妾和儿子呢?于是有了废长立幼的主张,这倒是急坏了吕后和吕后的家人(如吕释之)。

焦头烂额的吕氏家人只好找到了留侯张良,张良深知功成名遂身退之理,本不想参与这样的事情,但是吕释之千求万恳请张良出主意,最后张良就推出来“商山四皓”。也不知道吕氏家人用了什么办法竟然真的请来了四位大隐士,丸子猜想肯定是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他们才无奈出山,如果知道吕后当政时戚夫人下场如此之惨还会出山么?

刘邦本就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对于自己的老子被项羽抓走了准备被烹的时候还能说出分一杯羹之人,废掉个儿子自然也不会心疼。不过有一天他看到太子刘盈身旁突然多了四位皓发白首的高人,追问之下才知道是自己曾经多次寻访的“商山四皓”。居然纳闷的问为何会出现在太子身旁。

四皓代表回答说:“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商山四皓的这一回答无疑是刘盈稳住了太子之位的根本。如果细细推敲,刘邦此时已经深知吕家的权势之大和手段之强,就是换刘如意当太子,凭借戚夫人的智商肯定也不会长久的,还可能弄得天下大乱。于是刘邦只得悻悻的说让他们好好辅助太子,甚至还作诗““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来表达自己的无奈之情。

所以刘盈稳住太子之位主要还是吕家的势力所趋,商山四皓的出现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而已,刘邦为了大局观只得屈服。刘盈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也确实做到了仁。

刘盈死后的谥号为孝惠皇帝,“惠”谥号其实并不是恶谥,谥法中惠为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柔质爱课曰惠;柔质受谏曰惠;施勤无私曰惠;慈仁好与曰惠;爱民好学曰惠;宽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远识曰惠;能绥四方曰惠;子爱困穷曰惠;俭以厚下曰惠;淑质受谏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宽裕不苛曰惠;遗爱在民曰惠;分人以财曰惠;利而不费曰惠;抚字心殷曰惠;兴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怀曰惠;泽及万世曰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广被曰惠 。

基本上可知,惠在汉朝时并不坏,况且和圣展获的谥号就是柳下惠,秦始皇的老祖宗叫秦惠王,只不过惠谥被晋惠帝给糟蹋了!


最爱肉丸子先生


刘邦晚年因宠爱戚夫人,想废掉原来的太子(即他与吕雉的儿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

郁闷而惶恐的吕后跑去找留侯张良。张良的自知之明在于,他知道自己在刘邦心目中的重要性,只有在战争环境下才能得到体现。现在天下安定,若说不可或缺,自己当然敌不过那位能歌舞侍寝的戚夫人了。

不过张良还是给他们支了一招。张良说,如果你们愿意牺牲些金玉璧帛,让太子放低姿态亲自写信,派位能说会道的辩士去请,四人应该会下山,说不定对太子倒有帮助。

吕氏按照张良的建议去做了,果然请到了这四位高人。《史记》这样描述刘邦第一次看到这四人时的情景:

司马迁先用简洁有力的文字描写四人的外貌:“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如果不知道此言出自司马迁笔下,有些读者大概会误以为这是《西游记》里的文字吧。“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岂不酷似太白金星或太上老君的形象!八十多岁的年龄,在今天稀松平常,但在人均寿命三十岁还不到的汉初,却堪称罕见。何况这一来就是来四个,自然引起刘邦和一班功臣们的诧异。

此时的刘邦,就像一个在得知心爱的姑娘委身他人的年轻人。他刨根问底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跟皇帝做官,却跟太子玩到了一块?四老的回答也直爽:你刘邦是个没有文化且言语粗鲁的人,太子就不然。四人用六个字评价了刘盈:仁孝、恭敬、爱士。末了还来一句“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把太子的形象抬到无以复加。

于是深感无奈的刘邦只能说,那以后就麻烦你们好好调教我这个儿子了。接着他把戚夫人叫到身边,指着四人的背影对她说:你看,太子羽翼已经丰满,废是废不掉了。于是为了安慰哭泣悲伤的戚夫人,刘邦让戚夫人再次舒展起曼妙的舞姿,并亲自为她和唱带有浓厚乡音的歌曲。舞罢歌尽,刘邦在闷闷不乐之中结束了这次庆功宴会,最终竟没有换太子。

“商山四皓”在短短几分钟出场时间里,就挫败了刘邦废太子的计划。


浦江县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三子刘如意越来越大,汉高祖刘邦就越来越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刘邦给出的理由是「孝惠仁弱,不类我,如意类我」。

汉十二年,刘邦平英布归来,易太子之心愈发强烈,甚至达到了谁劝谏都不肯真听的地步,但也正是这一年,刘邦闲下来喝酒时,看到太子刘盈身边跟着商山四皓时,才彻底放弃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那么,商山四皓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够深刻地影响到太子废立的大事?

历史记载中,商山四皓只献过一计,该计的目的只有个,即领太子刘盈免于征讨英布。商山四皓认为,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

在商山四皓看来,太子已经是太子,法定的接班人,征讨英布,若是成功,也没有任何用处,若是不成功,则是祸事一桩。

商山四皓进一步指出,能够负责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军,都是跟着刘邦出生入死平定天下的枭将,定然不会对太子刘盈言听计从,因此,太子挂帅出征,征讨英布,一定是失败而还。

你们感受一下,商山四皓说得有没有道理?

平心而论,商山四皓的顾虑,是有几分道理的,尤其对无功而返的预测,很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但商山四皓的谋划,于太子刘盈来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如果到战场上,跟高皇帝打天下的老臣不听指挥,等到太子继位为帝,这些老臣就会听刘盈的话吗?

显然,阳奉阴违不停指挥的可能性很大,到那时,刘盈当如何自处,如何应对?

如果说商山四皓的顾虑成真,那商山四皓的顾虑早晚得发生,刘盈早晚都得面对,早晚都得想办法去解决。商山四皓预测到可能存在的问题,但给出的解决方案竟然是如何暂时性地躲过这个问题,而非如何从容地解决这个问题。

四个只知道帮太子躲避问题和苦难的人,于太子于国家,是有益的吗?我们常常会提到一个词,叫「积重难返」,这个词的意思是说,如果问题长时间地堆积下来,得不到解决,最终受到拖累的,当是自己。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商山四皓的思维跟他们在避世之举是一致的,他们只知道躲避,独善其身,这样的人,根本不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或许他们自己也明白自己的斤两,所以面对刘邦三番五次地相请,都避而不来。

既然商山四皓并没有解决问题的真本事,为什么还能影响到太子的废立呢?

其实,影响到太子废立的,并不是商山四皓,而是刘邦对国家和政权的认识。打沛县起事起,刘邦就一直网罗人才,刘邦对人才的高度认可,体现在对萧何、张良和韩信的高度评价上,体现在「功狗论」上。

在刘邦看来,楚汉之争中,项负刘胜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项羽不会用人而自己会用人。

若是会用人,得先网罗住人,之后才能去谈人尽其才。

但刘邦即皇帝位以后,对田横许了大则封王小则封侯的承诺后,田横依旧选择了自杀,数次三番地招商山四皓前来,商山四皓就是不来,这让刘邦有些恐慌,他认为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不能把人才都吸引过来。

因此,当他看到太子刘盈吸引到商山四皓后,认为太子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认为由刘盈继承皇帝之位,能够为国家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政权将会更加稳固,这才是刘邦改变主意的根本原因。

至于商山四皓的本事大不大,那是另一个问题,如果连商山四皓都吸引不来,又怎么能知道他们有没有本事,本事有多大呢?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留侯世家》、《史记·萧相国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