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吉林:雪後閒聊吃鍋子的那些事兒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家鄉一片銀裝素裹。室外寒風凜冽,雪花亂飄,正是吃火鍋禦寒的時候!在早,東北人一般不說吃火鍋,而是說吃鍋子、下鍋子、涮鍋子。只是時代的發展,使得吃火鍋成為大眾接受的詞彙。而我今天要說的還是我記憶中吉林傳統火鍋(姑且用火鍋這個詞彙)。

吃在吉林:雪後閒聊吃鍋子的那些事兒

和時下流行的電磁爐上的川派鴛鴦鍋不同,老吉林城喜歡鹹鮮口兒而非麻辣口兒;與臺灣火鍋、日本關東煮火鍋也不同,在東北傳統飲食概念中,那些都屬於砂鍋燉菜。說到火鍋,必須用燃木炭的掛錫紫銅火鍋涮肉片才有東北味道!之所以火鍋要用紫銅的,是因為紫銅熔點高,導熱性好,易打理。而這種銅火鍋又必須在內壁掛錫,不掛錫,鍋底湯容易變色變味,影響視覺和口感,也不利於鍋體保養。

吃在吉林:雪後閒聊吃鍋子的那些事兒

傳統的木炭火鍋一般分為白肉火鍋和什錦火鍋。平常之日也就是白肉火鍋,酸菜、白肉、血腸而已;如若是相對正式一點的場合,一般都是什錦火鍋。

吃在吉林:雪後閒聊吃鍋子的那些事兒

白肉火鍋起源於滿族旗人的飲食習慣。滿族人自古飼豬,無論祭祀還是日常生活都以吃豬肉為主,而豬肉中又以清水煮肥肉最受喜愛。久而久之,被叫做白肉的豬肥肉成為滿族飲食的一個標誌性符號,甚至清代皇帝賜御宴的最高等級也是吃“晶飯”——水煮白肉。

白肉火鍋裡的肥豬肉首選五花肉片。選肥豬腰窩部位肥瘦相見、五花三層的肉,煮6、7分熟出鍋,一部分抽刀片成薄片;另一部分肉晾乾後,皮朝下在油鍋裡炸,製成豬皮金黃的老虎肉,然後也抽刀片成薄片。是不是有檔次,全在這白肉片上:肉片要儘可能的長,要薄厚均勻,肉片要薄如紙又不能斷、不能碎。有一種腐朽的剝削階級的老說法:大厚肉片子是給跑腿子勞匠(勞動人民、長工)解饞吃的!過去誰都能吃口白肉,但區別就在切肉片上,畢竟那年月不同於現在,現在有肉片機,過去純是人工刀切,沒有點真功夫還真沒法上臺面兒!

白肉備好後還要準備泡好的粉絲、切好的凍豆腐、榛蘑、黃蘑,片好的燈碗血腸,焯好的黃花菜分別碼放在盤裡備用,當然還有重要的角色——切得極細的酸菜絲。東北大白菜發酵醃漬的酸菜可以很好地中和五花肉的肥膩,並且產生出特殊的鮮味,堪稱白肉的絕配。

主料準備完了,就得準備湯頭。最好是熬豬棒骨和雞腿骨的湯,有不怕麻煩的會用肉末篦成高湯。湯是淡的,通常不會加鹽。白肉火鍋的鹹味是通過小料兒實現的:小蝶準備好芝麻醬、韭菜花、腐乳、香菜末、蔥末、蒜末、辣椒油……一眾小料兒調和後蘸食,一道白肉火鍋的味道才更豐富飽滿。

吃在吉林:雪後閒聊吃鍋子的那些事兒

以白肉火鍋為基礎,增加肉類、山珍、海產等涮料的品種,就是什錦火鍋:把生的豬裡脊肉、牛肉、羊肉、雞肉、野味、大蝦、水發海參片成薄片,分別在盤子裡碼放好與白肉一起端上桌兒。在我兒時,吉林地方野生動物保護意識還不高。我就“殘忍”地吃過鹿肉、狍子肉、野雞肉、飛龍肉等野味的肉片。鹿肉和狍子肉生肉卸開後要放在冷水裡泡出血水,否則肉味裡有很濃的土腥味;涮飛龍肉印象很深,那肉片涮出後是雪白的,與涮好後泛黃的家雞肉片很容易區分。

最值得一提的是什錦火鍋中不少海產,雖不是現在品種繁多的生猛海鮮,但所謂吃“全和兒”的火鍋一定要有劈成兩半的海蟹、蠣黃、水發海米仁。這種規矩的形成或許是因為在清代,吉林有自己漫長的海岸,《吉林外紀-物產》中就記錄了海參、海紅、海茄等不少“海中特產”。流行於吉林東部的古老滿族民謠《跑南海》(南海就是今天的日本海,是中國漁民對日本海局部海域的稱呼,時為中國領海。)中的第五段也有海產的唱詞:“打好魚來哎嗨,大馬哈來哎嗨,扠海參呀哎嗨,擰海菜啊哎嗨。”

吃在吉林:雪後閒聊吃鍋子的那些事兒

吃鍋子的正式規矩是先上油炸花生、翡翠綠蒜瓣、醬瓜、五花蘿蔔等圍碟小菜壓桌,美其名曰“嘎答牙兒”。接下來加炭火,上火鍋。火鍋在中央,上面說的那些備料羅列在桌子上。加湯後把蔥段、薑片投入,然後是蠣黃、蝦米仁、螃蟹入鍋,沸騰後即可涮肉片。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配蘸料。

個人覺得吉林傳統火鍋有兩樣東西是要慎重放的,一是青菜,二是血腸。青菜在過去的東北冬季是稀罕物,按物以希為貴的原則是可以用的,但實際上有了青菜也未必放,因為青菜裡的葉酸容易讓湯味變澀。東北火鍋的一大特點是最後鮮香的鍋底兒要下麵條和餃子,如果湯味變了,怎麼進行大會最後一項啊!不加血腸的原因是這東西一旦碎了,會把湯弄得變了顏色,黑糊塗一塊塊兒的,嚴重影響食慾。畢竟吉林鍋子的核心是把即有的食材,儘可能做細做精,讓整個操辦、審視、食用、回味的過程成為一種文化享受。

寫到這裡就有點饞了,試想在這嚴寒的冬季,或在家中或在小店,親朋好友圍桌就鍋而食,窗外朔風凜冽,室內熱氣縈身。眾人天南海北暢談見聞,縱古貫今評說典故,氣氛熱烈,其樂融融之際夾一箸酸菜白肉,涮就蘸料,趁熱入口,細嚼慢嚥,不失為一種帶有東北特徵的冬季生活啊。

本文圖片取自頭條號免費圖片庫,在此向原作者致以誠摯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