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七小,两江之间,上海拟打造崭新“大都市圈”

一大七小,两江之间,上海拟打造崭新“大都市圈”

今年1月公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提出,“上海要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自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赋予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后,上海积极落实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一任务。

继上周发布《上海市临港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行动方案》后,本周上海又宣布正连同江苏、浙江两省酝酿出台《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此次共有7个城市入围上海大都市圈,其中包括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南通,浙江省的嘉兴、湖州、舟山和宁波。陆域面积4.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500万人。

《规划》的出台主要源于两方面背景因素:一方面是新型城镇化进入新阶段,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以围绕着核心城市的城市群为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对于一线城市的扩容难题已经不再局限于行政区划的调整手段,而是倾向于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一大七小,两江之间,上海拟打造崭新“大都市圈”

目前编制工作方案基本稳定,规划拟提出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政基础设施统筹、绿色网络、蓝网纵横、文化魅力域旅游提升、产业协调发展、合作机制保障与创新等八大系统行动。

尽管本次《规划》小于长三角区域规划,并不涉及安徽省,也排除了南京、杭州等区域核心城市,但并不妨碍其现实意义。它意味着“上海大都市圈”即将正式诞生,也实现了上海的实质性扩容。更重要的是,此类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的出现,显示出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上的转变。

不同于“城市群”概念,“都市圈”是在地理上跟上海相邻、更接近的一些城市。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都市圈一般由1-3个特大城市作为整个区域城市体系的核心与枢纽,圈内的大中小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基本呈圈层状布局,圈内以密集的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支撑系统,并已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外延伸。圈与圈之间的经济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圈内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非常密切,并且产业结构呈现综合、多元和开放的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世界著名都市圈如纽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等均具有以上特征。

一大七小,两江之间,上海拟打造崭新“大都市圈”

本次《规划》中的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一个“Σ”形区域。上海正好位于长江口与钱塘江口之间,以上海为龙头,通过苏州、无锡和南通,以及嘉兴、湖州、舟山和宁波两个方向的经济带形成两翼,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资本、人才、技术、商业与货物在此集聚。

上海都市圈的最大优势在于经济腹地非常广阔,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创新走在前列,通过上海都市圈的建设,能够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甚至能够以此为翘板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形成辐射全球的经济增长极。

随着上海大都市圈的确立与发展,上海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将正式步入快车道。未来,应重点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近沪地区(90分钟通勤范围)及周边同城化都市圈的协同发展,积极完善区域功能网络,加强基础设施统筹,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形成多维度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通过大都市圈促进长三角区域联通,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个城市群的能级。

文 丨 张雨陶(民生银行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