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来临,你的工作还好吗?

11月24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最大的装配商富士康传出了削减开支及裁员的消息,富士康在公司的内部备忘录中表示,2019年将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一年,开支将会在今年的基础上削减200亿元(约29亿美元),其中的60亿元会在iPhone业务,并且还计划裁减10%的非技术人员。

事件引发了外界对其业务方面的担忧。随后,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董事长郭台铭接受采访,否认了公司裁员的消息,并称公司业务增长的势头至少会持续到明年1月份之前。

“裁员潮”来临,你的工作还好吗?

但根据29日彭博社的报道,对“富士康在美裁员”一事,鸿海精密已经予以证实。按照此前的报道,美国公司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裁撤155名员工,包括装配工人、办公室职员等,但不涉及技术人员。公司还称,此次重组并不会影响到工厂的正常运营,以及其他下属公司。

市场普遍认为,富士康此轮裁员与苹果出货量下降有直接关系,因为富士康掌控着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受到市场饱和、消费者需求放缓和竞争加剧的影响,苹果决定在11月和12月减少600万部iPhone XS和iPhone XR的产量,其中iPhone XR减产200万部。

实际上,裁员不仅限于富士康,今年随着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不少行业也出现了成规模的裁员浪潮。

截至今年年中,多家互联网金融(P2P)公司“爆雷”,10月,P2P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跌破2000家,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基本在5000家上下。这意味着,P2P大部分玩家或者已经出局,或者选择大规模裁员自保。

“裁员潮”来临,你的工作还好吗?

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出现了裁员。8月21日,美图公布的上半年度财报显示,美图营收能力下降,于是宣布裁员,并表示“对内部人员进行优化、重组,是为了匹配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提高组织效率”。招聘网站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成为公司实际管理者后,公司发生了频繁的人员流动,从中高层到基层,据估算离职人数在200人左右。

今年包括京东、阿里、腾讯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巨头,也传出了“停止社招”和“裁员”的流言,尽管当事公司都宣称这是谣言,但在一些行业从业者看来,在房产和P2P行业洗牌后,互联网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合伙人说,裁员和缩减编制,是应对经济环境变化最直接的方法。

现在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这种“裁员潮”会持续吗?

实际上,如果我们对这些行业做一个回顾,绝大部分如今处在裁员阶段的行业,都是前两年在中国狂飙突进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一个“正向冲击”去推动。比如在互联网创业上,这个推动就是资本。资本进入哪个行业,所有的资源都向那里集中,这些行业往往能够吸引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获得高度关注。

然而资本最基本的诉求就是回报,为了缩短回报周期,它对企业的要求就是要快。但速度一上去,其他方面也就难免跟不上,然后行业的问题集中爆发,负面舆论四起,监管趋严,投资者的投资预期发生转变,最后资本撤出。可以看出,原生状态下,资本推动的产业都会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从O2O、外卖到民营幼儿园等等,基本上都是如此。

“裁员潮”来临,你的工作还好吗?

资本撤场之后,行业开始清算,流动性强的人力资源就会率先被处置。这个时候行业内一片狼藉,但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被挖掘出来了,行业基础设施齐全了,大家最后发现,只有头部企业活下来了,慢慢再用现有的资源去修复这个市场,最后实现健康发展,这也是一种规律。

还有一种“正向冲击”是“量”带来的红利。比如对于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带来的是流量,对于鸿海这种装配制造业,手机出货量越大,装配制造就越繁荣,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本质上也是一种量的红利。但是互联网流量的红利也好、制造业的量的红利也好,都慢慢到了天花板,怎么办?

所以,在流量红利和资本凶猛这两个情况都消失之后,市场会逐渐回归理性,这也是“历史的进程”。实际上,这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只要市场还需要时间去完成这个进程,裁员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那么,哪些人容易受到裁员的影响呢?实际上,在这种进程之下你会发现,不努力会被裁员,努力了也不一定就不会被裁员,很多情况下劳动者的努力与否,也不是被裁员或者留下的依据了,而是人选择了什么行业,现在行业的形式怎么样,是否需要这么多的劳动者。换句话说,是行业选择了你,不是你选择了行业。所以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有道理的。

“裁员潮”来临,你的工作还好吗?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选行业?过去两年狂飙突进的行业,特别是资金推动起来的行业、量堆出的行业,要特别小心。如果还没想清楚盈利模式的,那要小心上再加小心。如果以上都满足,而且还不是行业内的头部企业,那就很危险了。

作为个人来说,如果人的可替代性很强,那么这种人也比较危险。比如像富士康的装配工人,这次就首先遭遇了裁员,而技术人员就能够得以幸免。

所以,“裁员潮”只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如果拉长时间线去看,环境是一定会变化的,有些事情看上去复杂,但本质并没有太大差别,一个人培养自己的能力,就好像做投资,短期的波动与长期的收益总不矛盾,只需要考虑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是不是一直都能做好准备,就足够了。

“裁员潮”来临,你的工作还好吗?

精彩回顾

“裁员潮”来临,你的工作还好吗?

戳这里,抢年终盛典门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