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慈禧沒有效仿武則天當女皇帝?

黃乃林


慈禧是中國封建王朝時代最後一個極權女人,其權力慾望也是相當強烈的。那麼,為什麼她沒有效仿武則天,臨朝稱制,當女皇帝呢?

(慈禧劇照)

我覺得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慈禧沒有必要當女皇帝。

比較一下武則天的情況。

武則天為什麼一定要當女皇帝?因為武則天的權力一直受到約束。這種約束有來自大臣的,有來自兒子的,有來自宗室的。畢竟武則天的兒子已經成年,又非常多,而且據史料記載,還比較賢明。當李治去世以後,朝野上下,都在強烈呼籲武則天把權力還給兒子,退到幕後。武則天已經因此讓兩個兒子“不幸”去世了,但是她還有兩個兒子,總不能讓另外兩個兒子也“不幸”去世吧?再說了,就算他的兒子們都“不幸”去世了,李治還有另外的兒子啊。

所以,為了權力不受威脅,為了權力不受約束,武則天只能稱帝。只要稱帝了,天下就由她一個人說了算,再也沒人在一邊說三道四了。

慈禧的情況不一樣。當她發動政變掌控權力以後,她的權力此後基本上就沒有受到過威脅。兩宮太后中,慈安沒有權力慾,另一個與她合謀發動政變的大臣奕訢,和她也能融洽相處。最重要的是,他的兒子同治年紀尚幼。等同治差不多長到要親政的時候,又不幸去世了,讓慈禧又扶持光緒這樣一個小皇帝繼位。而光緒也一直被她挾持著,就算成年了,也在她的掌控之下。

總之,在慈禧太后掌控權力的那段時間裡,她的權力都一直沒受到什麼約束,因此,她根本就不需要當女皇帝。

(光緒劇照)

第二,慈禧沒有機會當女皇帝。

慈禧掌控著權力的那段時間裡,整個大清王朝一直動亂不斷。先是太平天國運動氣勢磅礴地發展起來,瞬間就佔領了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而清朝自身的八旗軍又江河日下,完全不能打仗。不得不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地主武裝,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終於把太平天國運動給破滅下去。但是還沒有完,捻軍等農民起義軍又死灰復燃,慈禧太后又得忙著撲火。

等農民起義運動終於被撲滅以後,外國列強又大舉入侵。英國過了法國,法國過了俄國,西洋人過了東洋人,最後是八國聯軍,所有的列強都把中國當成一塊肥肉,誰都想來啃一口,割一塊去。慈禧太后整天都處在擔驚受怕,忙亂不堪中,哪還有機會稱帝呢?

(太平軍起義)

第三,慈禧沒有可能當女皇帝。

慈禧如果要當女皇帝,她會很快就失敗。

首先,滿清皇室會反對。原本努爾哈赤就對葉赫部落說過狠話,要求後代不準娶這個家族。如果慈禧要想稱帝,滿清皇室必然要以此為藉口反對她。同時,奕訢也是對咸豐得了皇位非常不滿,這樣一來,他正好有藉口。

其次,一眾大臣會反對。武則天稱帝,這是有前車之鑑的,武則天雖然並沒有毀滅大唐王朝,但是她犯下了無盡的殺戮,攪起一場腥風血雨。而且,武則天最後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把江山傳給李唐。所以,一眾大臣必然要以這個歷史教訓來阻止慈禧。

再次,農民起義軍將以此為藉口造反。太平天國運動最終沒有成功,很大一個原因是他們造反的藉口沒有選好,用違背儒家傳統的教會組織來造反,一開始就在社會上得不到認可。這樣,太平天國運動,實際上並沒有起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如果慈禧稱帝,那麼,太平天國完全可以用這個當藉口,那時候,可能就不只是農民運動,同時也會出現諸侯割據的局面,那樣一來,真正是天下大亂了。

最後,外國列強會找到藉口。外國列強,其實一直在尋找一個更好的代理人。當然了,慈禧其實已經不錯了,她的反抗極為有限。但是一旦她要稱帝,她必然要態度強硬。同時,畢竟這是逆潮流而動的事情,因此,外國列強必然要尋找新的代理人。那樣一來,清朝會滅亡得更快,滑入殖民地的可能性更大。

由此可見,慈禧是不能學武則天稱帝的。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問題小編之前也回答過,其實慈禧在某種程度上,權力比武則天還大。她使用的壽山石“慈禧太后御覽之寶”印璽,直接將象徵皇權的麒麟包裹在鳳凰的羽翼之下,這足以看出慈禧的權利已經凌駕於皇帝之上。



而慈禧與武則天政治地位的區別,其實不過是缺少了個帝號而已。所以,慈禧是“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

然而,慈禧卻始終還是無法染指帝位,即便在囚禁光緒,彈壓戊戌變法後,慈禧還是沒有僭越,學武則天那樣稱帝。



其實,最根本原因是受到固化的封建文化所制約!

我們先看看武則天所處時代,那是封建時代最繁榮的隋唐時期,當時中國的文化和政治氛圍非常好。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並沒有固化,反而很開放。

在隋唐時期,女性不但能改嫁,還能參與政治。這使得隋唐時期湧現出了不少女性政治人物,比如獨孤伽羅、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韋后等。



這些偉大的女性政治人物,不僅在後宮別院中發揮影響力,而且紛紛走到了政治舞臺的前端,深深的影響著歷史發展的軌跡。而這些正是當時政治和思想氛圍開明的一個象徵。

然自兩宋以來,封建制度就開始走下坡路。而在這過程中,男尊女卑的思想開始不斷深化,女性在政治上的地位開始被不斷弱化和閹割。



到明代,女性基本上就成了幕後人物。即便是明太祖那位賢惠能幹的馬皇后,儘管處處影響著自己的丈夫,但自始至終都沒有走到政治舞臺的前面,而是端坐於後宮之中。

明代女性的地位降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那時候即便是明朝公主也不能隨意改嫁,藩王妃嬪更是要殉葬。而且這些病態的守節行為,反而得到社會的褒獎和稱讚!



這也是為什麼明代以後。就再沒有多少女性政治人物的根本原因。到清代,雖然滿清是外族政權,但是卻深受漢家文化的影響。對於女性干政的態度,自然繼承了明朝一樣的傳統。因此,即便後期皇權式微,但是慈禧也始終無法僭越帝位。

而這個固化的封建思想,始終正是慈禧一面無法跨越的牆!


這些歷史要讀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是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的懿貴妃,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的生母,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的伯母兼姨母,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武則天則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開創武周王朝。

慈禧太后比武則天晚生了1200多年,作為一名女政治家,她當然知道武則天的厲害,但沒能成為武則天第二,悅史君認為是情勢所致,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兩人身份不同

武則天是唐高宗的第二任皇后,在唐高宗時期就開始積極參政,與唐高宗並稱“二聖”。

慈禧太后則是咸豐帝的懿貴妃,在她之上還有皇后鈕祜祿氏,基本沒有參與朝政的機會。

第二,丈夫去世後地位不同

唐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駕崩,留下一紙遺詔讓武則天參與朝政。

唐中宗李顯即位後,尊母后武則天為皇太后,武則天話語權非常大。

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病重,冊立慈禧太后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淳為皇太子,命愛新覺羅·載垣、愛新覺羅·肅順等八大臣贊襄政務。

咸豐帝去世後,皇太子愛新覺羅·載淳即位,慈禧太后與皇后鈕祜祿氏並尊為皇太后,顧命八大臣掌握著極大的權力。

慈禧太后作為聖母皇太后,地位在慈安太后之下,發言權並不大。

第三,第一次權力鬥爭的結果

唐朝嗣聖元年(684年),即位還不到兩個月的唐中宗,被武則天廢黜為廬陵王,隨後,武則天擁立自己的第四子豫王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武則天在臺前臨朝稱制,一切朝政由自己把控。

清朝咸豐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不滿顧命八大臣專權,拉攏慈安太后一起,與咸豐帝六弟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等親貴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顧命八大臣。

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被封為議政王,總理朝政,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垂簾聽政。

但慈禧太后雖然垂簾聽政,但內有慈安太后一起,朝堂上有議政王愛新覺羅·奕訢等人主持,沒法一手遮天。

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親政,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捲簾歸政,權力進一步縮小。

第四,第二次權力鬥爭的結果

唐朝垂拱四年(688年),琅邪王李衝,越王李貞先後起兵,反對武則天,但很快敗死,武則天趁機將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等人逼殺,權力更加穩固。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5年),同治帝去世,慈禧太后選擇侄子兼外甥愛新覺羅·載湉即位,她與慈安太后再度垂簾聽政。

清朝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去世,慈禧太后開始一個人垂簾聽政。

清朝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免去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一切職務,權力進一步增大。

清朝光緒十五年(1889年),光緒帝親政,慈禧太后的權力受到制約。

第五,第三次權力鬥爭的結果

唐朝載初元年(690年),在六萬多人請願,唐睿宗也上表請求改武姓後,武則天宣佈改唐為周,建立武周王朝。

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推行戊戌變法,慈禧太后很快發動政變,將光緒帝囚禁。

但這時慈禧太后除了朝堂上的阻力,還有外國人的干涉,為了安撫國內立憲派,打擊革命黨,她宣佈預備立憲,後又頒佈《欽定憲法大綱》,但也只是勉強維持統治。

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愛新覺羅·溥儀為帝,由和碩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為攝政王。

兩天後,慈禧太后去世,至死也沒有稱帝的機會和主張。

到這裡,大家應該看到很清楚了,悅史君再總結一句,比起武則天受到丈夫唐高宗的臨終囑託,唐中宗、唐睿宗兩個兒子被她控制的情況,慈禧太后不僅前期受到等顧命八大臣,慈安太后,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等人的分權,後期還有和碩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光緒帝、外國人、立憲派、革命黨等阻力,根本不具備稱帝的條件。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慈禧為什麼不敢效仿武則天當女皇帝,其實與北宋以後,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所發生的變化之大背景有關。

在中國古代,有外戚干政、宗室掌權、宦官專權的現象,但是,自北宋以後,就沒有外戚干政和宗室掌權的現象了,各種職官制度的安排也都是旨在預防外戚和宗室干政,皇后實際上不掌權,只有當了太后才有可能掌權,但一般都不會在公開場合露面,她的權力也是通過控制自己的兒子來實現的,兒子之所以不敢反對太后,一是因為自己年幼,勢力單薄,二是出於孝道的原因,要尊敬太后,但是,皇上的身邊的皇后、妃嬪們則絕無干政的機會了。

(慈禧太后)

在北宋以後,由於科舉制度已經成為了選拔官員的主要方式,中國已經沒有貴族階層了,憑藉軍功、裙帶、捐納等方式獲得的官位往往受到鄙視,只有通過科舉正途獲得的官位才受到大家的尊敬,明清時期,皇親國戚往往只管吃喝玩樂,不問政事,即使是做了官,也是虛銜,或者不會擔任要職,比如明清時期的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很少有來自於皇親國戚這個階層的,因為沒有了貴族階層,所以,皇后、嬪妃則無法憑藉其母家的權勢而掌權,即使是當了太后,也往往因其母家權勢的低微,不敢在公開場合露面,比如明英宗朱祁鎮即位時,年僅9歲,身為太皇太后的張太后,地位尊崇,本有機會垂簾聽政,但是,她並沒有直接操控朝政,而是重用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內閣輔臣,把政事交給他們去處理,萬曆皇帝即位時,年僅10歲,李太后也有機會垂簾聽政,但因為她出身卑微,不情願在公開場合露面,而是將軍國大事交由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等人處理。

外戚的勢力在朝廷中樞權力中越來越示弱,這是慈禧太后不敢當皇帝的一個大背景,而且慈禧的父親惠徵的官位也不高,惠徵擔任的最高品階的官職,是正四品的道臺大人,慈禧母家的權勢並不顯赫,這與呂后、武則天家族的權勢是無法比擬的,呂后是劉邦的正妻,跟隨劉邦一起打天下,有一批功臣宿將的支持,武則天出身於武家,他的父親武士彠的官職雖然不高,但是,漢唐時期的社會,畢竟還是有貴族的,唐朝初年,有一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唐朝皇室經常與武家、韋家、楊家聯姻,形成了一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

武家作為外戚不僅有一定的權勢,而且武則天本人在當皇后的時候已經掌權了,660年至683年,武則天是以唐高宗的皇后的身份臨朝稱制的,683至690年,則是以唐中宗、唐睿宗的母親的身份,即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的,690年至705年,才正式稱帝,當上了武周的皇帝。

慈禧太后的根基則要淺很多,咸豐皇帝在世的時候,慈禧作為咸豐皇帝的嬪妃根本無法干政,甚至他的父親惠徵在太平軍進攻蕪湖的時候,因臨陣脫逃而受到咸豐皇帝的查辦,惠徵得知自己的罪行之後,竟然恐懼萬分,一病不起,不久以後就去世了,想想看,慈禧母家的權勢低微到什麼程度?這與武則天的武家是根本無法相比擬的。

(咸豐皇帝畫像)

咸豐皇帝去世之前,並沒有把權力交給慈禧和慈安,而是建立了“顧命八大臣”輔政的中樞權力體制,後來,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動政變,扳倒了“顧命八大臣”,形成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恭親王奕訢議政的中樞權力體制,但是,垂簾聽政是兩位太后垂簾,而不是慈禧一人垂簾,而且慈安作為咸豐皇帝皇后的身份,地位要比慈禧尊崇,並且在此時,兩宮皇太后的權力,還受到領班軍機大臣恭親王奕訢的牽制。

慈禧後來好不容易真正掌權了,但是,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地方上的封疆大吏紛紛崛起,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實際掌握了地方上的大權,清朝的中央權力實際上已經開始示微了,這個時候,慈禧太后不僅不可能通過進一步加強自身權力的方式來當女皇帝,而且還面臨著同治皇帝成年以後,需要還政的問題,慈禧太后的權力受到了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以及地方上封疆大吏們的牽制,沒有做到獨霸天下。

(奕訢)

在同治皇帝、光緒皇帝親政之後,慈禧不得不交出了權力,退居幕後,這就是為形勢所迫,她自身的權力還沒有達到能夠破壞清朝的祖宗家法,不顧及群臣的反對意見的地步。相比之下,武則天就不一樣了,武則天不僅沒有交出權力,而且還直接對唐中宗、唐睿宗行廢立之事,鎮壓了李唐宗室的反抗,大肆屠戮自己的政敵,“盡誅皇室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通過製造所謂的謀反大案,李唐宗室諸王以及公卿被殺者達數百家,以李唐皇室為首的關隴集團在武則天的打擊之下,迅速走向沒落,但是,武則天在打擊以李唐皇室為首的關隴集團的同時,也通過科舉制度扶持新興的庶族官僚,武周政權還是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的。

武則天是對唐朝的統治集團做了大的動作之後,樹立了自己的權威,才敢稱帝的,而慈禧太后在地方督撫權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以及面對鴉片戰爭以後所面臨的“大變局”的新形勢下,是不可能對清朝的統治集團做大動作的,任何對皇室、公卿的屠戮行為,都會遭到各方面的反對,事實上,在發動辛酉政變的時候,慈禧和奕訢就非常謹慎了,只打擊了“顧命八大臣”,而不敢通過興大獄,誅連與八大臣相關的人員的方式來清除異己,樹立權威。

另外,在晚清時期,慈禧太后作出一些重要決策,還是要考慮到西方列強的態度,比如慈禧太后曾一度想立溥儁為大阿哥,迫使光緒皇帝讓位,但此舉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一致反對而恨恨作罷,這在歷史上被稱為“乙亥建儲”。

與此同時,“乙亥建儲”還遭到國內的一些知識分子和地方官員的強烈反對,慈禧連廢掉光緒皇帝的權力都沒有,自己親自來當皇帝,談何容易!


騰飛說史


慈禧為什麼沒有仿效武則天稱帝?這時當時的綜合局勢所造成的,且來看看當時的局勢如何。

最大對手

武則天能一路扶搖直上,是因為聯合李治在打壓李治對手得以上位,而且武則天也藉機消滅了她的一些潛在的最大對手,剩下的只有身體不好的李治,之後李治一亡,就再無人可以鉗制武則天了。所以最後武則天稱帝成功。

慈禧的情況和武則天則是不一樣,咸豐死後留下來八大臣還有慈安都是慈禧的最大對手,所以慈禧就聯合慈安先消滅掉了人多的那幫子。之後就是慈禧和慈安的暗鬥時間了。直到1881年慈安的不明死亡,慈禧這時候才真正的獨攬大權於已身,這時候再去稱帝顯然不太可能了。



兩種極端

武則天所處的是盛唐時期,這時候中國國內是太平盛世,對外是征討他人。這時候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內憂外患而言,所以武則天可以放心的稱帝。

而慈禧所處的則是清朝的落幕時期,這時候外受列強屈辱喪權辱國,內部局勢也是事情不斷。即使最大對手慈安先走了一步。慈禧這時候還是不能稱帝。因為稱帝造成的結果就是加速清朝的滅亡,因為這時候的清朝的內憂外患把清朝已經變得強弩之末,這時候再去稱帝,不管改不改國號的問題,慈禧都沒有好下場。




總之武則天能成功的稱帝,主要還是和當時的形勢有關。當時的各方面條件都允許武則天稱帝,所以武則天就跨越了歷史性的一步。

而這時候的清朝如果沒有內憂外患,即使明清時期三綱五常到了鼎盛又如何?慈禧說不定還是會仿效武則天的。但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慈禧也不會作死的去稱帝,還不如好好的當她的幕後“皇帝”,這樣好的多。


淡看天上月


慈禧沒有做皇帝,罪魁禍首就是朱熹!

日慕鄉關這麼說許多人肯定覺得我是在胡說八道,大家別急,聽我細細道來。

武則天雖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卻是唯一一個掌握實權的女皇,她一步一個腳印,從底層的才人爬到皇帝的寶座,既有她個人能力的原因,也有時代背景的因素。

在此之前,中原政權經歷長時間的胡化,女性地位空前提高,唐朝女性在各個領域都有建樹,例如女丞相上官婉兒,女舞蹈家公孫大娘,女詩人薛濤,女歌手張紅紅、劉採春等等。

女性死了老公再嫁也說不上什麼稀罕事,據《古今圖書集成》記載:古代女子列入“閨節”“閨烈”的烈女節婦,唐朝最少,僅51人。這說明,唐朝女子還沒有大規模地淪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因此,武則天以女皇帝的姿態出現在唐朝,至少在道德文化觀念上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而唐朝以後形式就完全變了,宋朝推崇所謂的“程朱理學”,什麼狗屁“存天理滅人慾”,滅來滅去滅到女人頭上,尤其是朱熹,一個扒灰的老流氓,卻滿口仁義道德,成了中原文化的代言人,正是在他一通歪理邪說蠱惑下,女人的地位無限下降,無論是三從四德,還是裹小腳,都是從此開始繁盛,再以《古今圖書集成》為例,烈女節婦在宋朝為267人,明朝卻達到了空前的36000人。

至此:女子無才便是德已經深入人心,女人就是男人的私產,所以縱然有野心也早早被封建禮教摧毀。

慈禧雖是滿人,但早已被漢人禮教文化荼毒,清朝入關以後,為了彰顯自己是中原王朝的繼承者,也大力旌表“節婦”“烈婦”。到1749年的康熙年間,清朝旌表的“節婦”總數就達32521人,年平均2323人。所以慈禧縱然大權在握,權謀厚黑,卻沒有動過做皇帝的心思,不能不說,洗腦的威力太大,連慈禧都抵抗不了。

還有一點,慈禧當政的年代,正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皇位是個燙手的山藥,遠不如垂簾聽政隱於幕後來的實在,所以一來二去,慈禧也就安於現狀,做她的皇太后。



日慕鄉關


慈禧,這個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女人。為什麼到死都沒有效仿武則天那樣稱帝,而是躲在簾子後面操縱著同治,光緒兩代帝王?

這要從慈禧和武則天所處的歷史環境來看,在唐朝,女子的社會地位與清朝那是不可同日而語。在唐朝女性的社會地位很高,不僅可以與男子一樣可以讀書識字,甚至還可以當官,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一些歷史文化名人,比如上官婉兒,女詩人薛濤,舞蹈家公孫大娘等。

到了清朝就不行了,自宋以後女子的社會地位每況愈下,到清朝女子完全要聽從丈夫的,遵循三從四德,就連姓氏都要跟隨夫姓完全成為男子的附庸,完全失去了自由,即使丈夫死後要改嫁那都是不允許的,要從一而終。

清朝女子基本沒有活動空間,除了伺候丈夫,孝敬公婆外,沒有其他的活動,更不用說拋頭露面了。讀書,做官想都不用想,女子無才便是德已經根深蒂固,更別提還當女皇帝了。

慈禧的才幹不在武則天之下,但是受到祖宗家法及那尊女卑思想的束縛使她很難越雷池半步,但是慈禧是相當聰明,既然男尊女卑的社會很難改變,索性那就暗地操縱皇帝。這樣利用皇帝滿足自己的私慾,大臣們也只能忍氣吞聲了,這才是慈禧的高明之處。

退一步來講假如慈禧非要當這個皇帝,他所面臨的是大清的祖宗家法及保皇派的壓力,如果處理不好,本來得到的也可能雞飛蛋打一場空。更有丟掉性命的可能,權衡利弊,還不如操縱皇帝玩的痛快,瀟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