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寒门难出贵子”?

user5741366470648


现在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寒门难出贵子。学校有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分,出身寒门的孩子没有钱读私立学校,只能读公立学校,公立学校一味地要求减轻学业负担,小学到初中阶段也不上晚自习,而且好的培训机构收费很高,一年下来几万元不等,寒门子弟也上不起。反之,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上私立学校,从小学开始住校,上晚自习,学习时间得到充分的保障,节假日还要上优质的补习班,成绩自然要好很多,考上重点高中的也多。到了高中大家一样住校,但节假日寒门子弟家长没时间没能力管教,孩子只能自生自灭,而有钱人家的孩子又在有针对性地请家教,上补习班,自然又胜出一筹。高考时,寒门学子一旦失误只得将就,有钱人家的孩子可出国可复读,自然又高出一等。大学毕业,寒门学子一般尽快找一份工作养家,有钱人家的孩子大都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二者的学识、视野、眼界又相差甚远。以上种种,都是导致寒门学子难出贵子的重要原因。


都市草帽


"寒门难出贵子”,这是这几年人们常谈的话题,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都有了重视,但是到了什么时候,父母是孩子背后的有力支撑,这是不容质疑的事,一个良好的家庭背景,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有力支援,使孩子在很小时就接受不一样的影响,使孩子各方面都会有不同的教育资源,从近几年的高考状元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而高考状元中,来至贫困山区的孩子少之又少,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寒门难出贵子”这件事。

我也看过关于高考状元的数据:

 多个国家重点大学,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至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由此可见农村孩子相对于家庭优越的孩子要想逆袭是多么难,其实这也对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教育应该如何改革?

农村地区的孩子从各方面都相对于城镇孩子要落后许多,从高考状元中可以看出百分之八十五的状元来至城镇,而百分之十五来至于农村,这就说明个问题:难道农村孩子笨吗?其实不是,是由于他们的背景。

但是农村孩子也不要由此而丧失信心,不是也有百分之十五吗?这说明我们还有逆袭的机会,凡事不是绝对的,也有可以向命运抗争的,最后成功比那些城市孩子更让人兴奋,生命本身就是一次对命运的搏击,当你超越了自己,超越了出生,那是令人兴奋的,希望农村的孩子,出生与泥土,但有搏击命运的勇气。


沃土芳华666


大家一定要明白了,不要跟风。

寒门出贵子,实际上是一句励志的话,是千百年来的心灵鸡汤。

实际上,寒门难出贵子才是正确的说法。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要能成为贵子,必须读书。正所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千百年来,寒门能够养活自己的孩子就不错了,要想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非常奢侈的事情。以前要让小孩读书就像现在想在北京上海买房子一样。

现在又怎么样呢?让我们感到很痛心的是,越是生活好的人家,越想让小孩读书。越是贫穷的人家,越是没有文化气息的人家,越不想让小孩读书。有一些家族,有一些村子,自从恢复高考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相反,有一些家族和村子从来都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

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样我们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物质寒门会通往心灵的寒门。有一些村子住着1000多人,现在在读初中的都很少。不是说他们没有能力去读初中和高中,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想读书了。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在一个村子里面,要找到一支钢笔都很难,那绝对不是编的。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寒门的孩子真正想学习了,但是要想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没有钱呢。寒门的孩子,如果有一科是缺腿的,如果他足够机灵,他可以找老师和同学帮忙。如果他比较内向,没能够开这个口,又没有钱去找家教。那他这一科就缺下去了,他要想成为高考的贵子那就很难了。

上面说的是一般的情况。凡事都有例外。在很多的普通人家,也就是我们说的寒门之中,也会有出贵子的机会的。这是相当励志的事情。我们也感到欣慰。

祝愿大家富贵荣华,早出贵子。



逃出许愿城英汉教学群


寒门是指拥有较少社会资源的群体,贵子是指拥有较多社会资源的人。两者是在符合社会认知下的相对概念。社会资源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主要包括:经济,威望,权力。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整体。“再”指的是“现状的继续保持”。现在处于寒门这种阶层的人仍然难以突破自己的阶层,流动到贵子所在的阶层,这一情况使得寒门再难出贵子。

数据表明,企业负责人的世袭率2000 年为2. 1% ,2010 年提高到 8. 2% 。并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体力劳动者的世袭率高达40% - 45% 。阶层固化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并且有继续巩固的趋势。以改革开放为例,初期带来的巨大变迁使得不同阶层的流动性很强,但在新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经济发展已经有一个稳定轨道的时候,这种稳定的发展使得社会阶层逐渐趋向固化。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阶层固化是如何使得寒门继续难以突破自己的阶层,流动到贵子所在的阶层呢,有以下几个想法。

第一,处于社会较高位的阶层对下层具有排他性,缩减了寒门的上升空间。

一方面,人们会出现利益分化、利益结盟,有相同诉求的权势上层,从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立场出发,强强联合划定利益边界,在边界内实现着对优质资源的瓜分和享有。2010年6月,江西某县部分事业招考只允许本县科级干部子女或家属报考。2010年12月,湖南某市区人事局要求应聘者必须符合“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等(区所属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纯村民,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中央、省、市单位工作)条件之一。

另一方面,高位阶层内部有着强烈的认同感,阶层内部形成了有相同特征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具体包括门当户对的婚姻关系,环境相当的朋友圈等。如子承父业的传承关系,也体现了阶层排他的加剧。2012年中国家族企业子嗣完成接班父母达10%(《福布斯 2012 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 2012年后,中国企业家族成员中处于首要地位以将近 4 成的比例由父子的关系取代兄弟关系),甚至2014年上市企业中占比也近10%(人民大学商学院数据)。

第二,处于社会较低位的阶层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源,日益被圈化,上升受阻。

在教育资源方面,低位阶层本身拥有的基础教育资源就相对较少,同时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更少,甚至观念上也有局限。由于城乡差距举例,即使出台了扶助政策,但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达40%,“中国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比例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 级农村生源仅占 17%”。高位阶层除了更好的基础教育还能提供给子女更多教育资源,试想若试图通过弹钢琴来上升,但若连钢琴都没有连“器”都没有何谈善其事呢。(艺术、基金投资、交际礼仪等)

另外社会环境的确为寒门提供了支援但寒门可使用资源仍然偏少,进入通道受阻。西南交大农村单招学子除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外还在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上有着竞争对比,能因此进入交大的比例为10:1。就业方面。2009年农民、农民工子女,服务员工子女中分别有35%和25%的毕业生未能就业,远高出管理阶层子女15%的比例。(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就业形势紧张的现在,就业竞争考量的不只是个人素质而是综合实力,包括社会资源量如:人脉、社会评价等,都直接影响了他改变自身阶层地位的就业机会,有的人只能通过自身素质就业但并不能成为贵子。(即使是创业也是一样,改革开放初期存在的“白手起家”式低成本创业模式渐渐消失。)所以,寒门有些难出贵子。


喵推电影


就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校园+补习的培育孩子的模式,“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并不为过。为什么这样说?我的解释如下:中国的学生决大数出在农村,家的父母基本为农民,靠土地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开销,是农村的都知道:微薄的收入很难满足补习的昂贵费用。这也就是说跟本就不在一个起平线上!各位看官我相信结果就不言而喻吧!!!


逍遥客2927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缺少尊重知识的思想观念,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农村地区会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家庭的孩子大多数会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成绩好,也许,其中的原因就在此。

父母缺少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让孩子在一片麻将声中成长,在一片吵吵闹闹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缺少正能量的滋养,孩子学习也势必会受到影响,由此造就寒门难出贵子。


博128


目前来说,有钱人家的孩子有能力有资源获得更好的教育,包括可以上教师团队比较好的学校、可以接受质量好的补习班,也可以去更多的课外兴趣班,而普通或者家庭条件差的“寒门”的孩子这些可选择的内容很少,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去接受相应的知识学习,机会少,视野小,接收的信息少,能力提升的也慢。


枝蔓T


努力,勤奋,学习,毕业,奋斗,奋斗,在奋斗,几年后,终于升职加薪,在奋斗奋斗奋斗奋斗,终于付了首付,成了家,还一辈子的房贷,却不及豪门的一顿饭,一辆车,一条狗。


书生正气哟


这是封建的说法。血统论。


zd149


因为教育资源问题啊!有钱人的孩子都基本上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农村孩子教育资源能和发达地区或者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吗!这个是最基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