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创新须“去伪存真”

在日前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金融与发展·外滩沙龙”上,与会专家在探讨国内外金融科技发展现状、趋势时指出,即便用较为宽泛的标准,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也就仅仅5年左右的时间,还没有形成比较明确并被广泛接受的业务模式,创新仍在继续。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创新应当沿着金融需求、服务对象、法律关系和竞争关系四条路径进行,而非“伪创新”、“跛脚创新”和“沙滩创新”。

金融科技创新须“去伪存真”

创新问题仍存

与会人士指出,从行业比较来看,中国的金融科技是全球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但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行业也存在“伪创新”、“跛脚创新”和“沙滩创新”问题。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关于“伪创新”的判断标准是“与实体经济无关”。京东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文尧天表示,“伪创新”更全面的定义是不遵循金融科技的创新路径,并且不在金融科技的创新谱系之中的“创新”。最典型的金融科技“伪创新”是ICO。

“跛脚创新”是指前台创新与中后台创新不平衡。目前金融科技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能够直接带来客户、产生现金流、最终获取收益的前台产品创新,在中后台的风控、合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创新明显薄弱——既缺乏意识,也缺乏动力。“沙滩创新”则是指模式创新背后缺乏科技创新支撑。金融科技的产生和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其中,大数据助推金融业务精细化运作;云计算促进金融服务集约化发展;人工智能推动智慧金融创新发展;密码技术支撑金融信用背书技术化;移动互联技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撑,金融科技的创新只能说是“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风吹浪打。

金融科技创新须“去伪存真”

供图 今日头条

出路何在

金融科技的出路在哪里?杨文尧天表示:“首先,应当围绕现实路径打造真正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是围绕金融需求的创新,是优化竞争格局的创新,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是符合法律规范的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必须以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便利融资、提高投资收益、促进风险控制为标准展开;其次,应当用长远眼光布局平衡的创新。平衡的创新,需把后台的数据支撑、风控系统的创新和前台的业务创新放到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从前台走向后台,不仅是金融科技良性发展的要求,也将为金融科技带来新的业务发展空间;最后,应当以科技为支撑铸造牢固的创新。没有底层科技进步支撑的单纯商业模式的创新,很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长期保持优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指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对新兴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渗透融合,对现有金融业态进行重构、对金融场景丰富度进行提升,以及对金融业务覆盖对象进行扩充。他表示,底层核心技术是金融科技长期发展与抢占制高点的关键,应结合技术成熟度和应用广泛度进行规划布局。例如,大数据、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成熟,建议短期内大力发展,推进相关技术应用的快速落地实施。而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且应用场景有限,短期内建议观望,待技术实现跨越性突破后或应用领域拓展后,再行判断。就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而言,成熟度尚属早期,但潜力巨大,未来应用前景广泛,建议紧盯业界趋势,长期储备,择机进入相关科技领域。

记者 周轩千

【延伸阅读】

上海金融科技发展亟待补短板

本报讯 (记者 周轩千)根据GFHF与德勤联合编制的全球FinTech 中心指数,上海在2016年全球20个FinTech中心中仅排第11名,2017年更是在44个FinTech中心排名中骤降到第25名,甚至逊于欧洲非传统金融中心城市,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严重不符。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近日在“金融与发展·外滩沙龙”会上发布,课题中提出了上海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课题指出,上海发展金融科技的优势包括人才优势、需求优势、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不足之处包括六个方面:首先,金融科技发展定位不够清晰,战略定力不足;其次,传统金融人才较多,但金融科技人才欠缺;第三,金融科技供给需求上,传统金融发达,金融科技发展不足;第四,金融科技的资本环境总量有限、集中度高、利用率低;第五,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第六,金融监管环境比较严格,导致创新不足。课题认为,上海市政府应从宏观政策上重视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制定相应措施,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包括:完善金融科技法律、政策的有效供给;设立政府主导的创投种子基金和引导基金,助推金融科技的股权投资;推进金融科技银行的设立,或者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化,助推金融科技的债权融资;加强与科技研究机构以及高校之间的合作,打造适应上海区域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科技孵化器。

对于上海发展金融科技,课题具体提出了十大建议:结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优化金融科技战略发展空间;优化顶层设计,具有发展金融科技产业的清晰战略发展蓝图;金融科技政策要稳定良好,争取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的先试先行权,助推金融创新;鼓励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研发,培养高端人才;助力新兴金融科技公司成长,打造金融科技公司赋能平台;不断丰富与完善上海金融科技资本环境;举办“世界金融科技大会”,搭建国际合作“金融科技桥”;建立上海市金融科技公共研发平台;完善上海市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金融科技行业组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