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现在已悄然变了样!

地处沿河自治县南部的甘溪镇,距县城20多公里。这个极不起眼、贫困发生率为8.2%的山区贫困镇,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当好“领头雁” 扶贫路上带你行

11月20日,来到该镇射香村,山间雨雾蒙蒙,仿佛步入人间仙境。

驻村第一书记龙岗正带领着包村干部、村干部和群众热火朝天地为贫困户何廷阶拆除房屋,他们有的在房顶上揭瓦、有的在楼梯上递瓦,有的在地面上接瓦,一片忙碌景象。

曾经,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现在已悄然变了样!

“天气这么冷还下着雨,不休息一下吗?”

“等不及了,新开挖的1.8公里通组路马上要经过这里。”龙岗一边飞速地从包村干部张金卓手中接过瓦片放到地上,一边告诉笔者。

一年前,射香村还是“软弱涣散”村,村四职干部凝聚力不强,党员示范引领差,集体经济为零,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2017年,时任沿河地方税务局督查室主任的龙岗,观看了电视剧《索玛花开》和电影《十八洞村》后感触颇深,主动向组织递交了驻村申请书,今年3月被组织任命为射香村驻村第一书记。

曾经,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现在已悄然变了样!

驻村第一天,看到村里的状况,龙岗意识到自己的驻村扶贫工作不会轻松。他深知,要解决村里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班子队伍一盘散沙问题,必须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龙岗借鉴原单位制定的“二五”工作学习法,定期组织村干部和党员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驻村以来,龙岗共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会5次,十九大精神宣讲8次,道德讲堂5次,院坝会10次,脱贫攻坚培训会5次,党员大会12次,群众会5次,村两委会20次。

在龙岗的带领下,射香村党支部高度重视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通过“抓住一个关键、发挥两个作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村两委以精诚团结、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全村已有75%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3%,新建成的村委会更是成为该镇党建扶贫示范点。

“在全部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近年来,我镇坚持务实与创新并重,不断强化班子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坚持抓‘民心党建’助推脱贫攻坚,按照‘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十颗心’工作法,切实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指挥员和战斗员作用,为全镇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该镇党委书记张洪斌如是说。

做好“调度手” 扶贫扶到心坎上

每天,当芭蕉村村委会办公室大门一打开,就陆续有村民来找驻村第一书记肖华说事、反映情况……

“肖书记,现在天冷了,崽崽些都还差棉被,你看能不能帮我想点办法?”这是贫困户郭财昌向肖华反映的情况。

曾经,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现在已悄然变了样!

“好,这个我来想办法。”肖华听了他的反映后,立马与镇民政办对接,协助郭财昌写了申请书交到镇民政办。

芭蕉村村民都喜欢找肖书记,在他们眼中,肖书记为人谦和、乐于助人且总是能耐心的和他们拉家常。

“肖书记,我一分钱都没得,危改补助的3.5万元资金未到账,我真的修不好房子。”贫困户杨昌占向肖华反映。

杨昌占家庭人口5人,妻子和小孩都在广州打零工,但因缺技术和智力先天不足,收入仅够家庭基本生活开支,居住的房屋破烂不堪,属于危房。

肖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芭蕉村危房改造村民评议大会提名,杨昌占被评议为2018年危改对象户,解决资金3.5万元。然而他却说没有启动资金,不愿意修建。

为这事肖华带领着包村干部、村两委跑了十几趟找杨昌占做动员工作,并找到他的亲戚朋友帮忙,他的两个堂哥被肖华的行为所感动,主动借了2万元帮助他先启动房屋建设。

目前,杨昌占已搬进了新居。他逢人便说:“要是没有肖书记,我这辈子哪里修得起房子哟!”

曾经,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现在已悄然变了样!

9月30日,贫困户杨书昌在广州南方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全家人为筹集医疗资金急得团团转。

肖华与包村干部、帮扶干部、村两委多次走访安慰,并协助杨书昌将他的基本情况在社会扶贫APP平台上发布,向爱心人士寻求救助资金,仅1天时间就筹集到5067元医疗救助资金。目前,杨书昌已收到该笔救助金。

驻村以来,肖华先后办理好事、实事50件,化解矛盾纠纷15起,带领群众发展150亩辣椒,新修建6公里产业路。她真情驻村,带领群众谋发展,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辛勤的付出,芭蕉村容村貌得以改善,村民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

肖华常说道:“既然组织把我安排到了这个村,也是我与这个地方的缘分,我定将在这片热土上倾力倾情,不辜负组织对我寄予的厚望!”

脱贫攻坚,帮扶是外力,自身是关键。今年以来,该镇始终以党建扶贫为引领,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各村开展文艺演出30余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100余次、道德讲堂80余次,积极推选优秀村民讲述自己孝行事迹,以典型带动发展,“智志”双扶,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当好“急先锋” 扶贫产业夯基石

“村支部本来就有书记,镇里派来包村干部,县里又派来驻村第一书记,真的能干成事?”

“能不能干成事,就看能不能带领群众脱贫增收。”

曾经,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现在已悄然变了样!

2016年4月,该县发改局干部何平被组织下派到桂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当他与包村干部进驻时,村民纷纷议论,给他们带来不小压力。

桂林村全村有12个村民组,524户2534人,精准扶贫户131户596人,尚有23户75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2.3%。

驻村伊始,何平用一个月的时间,起早贪黑走访了全村群众,书写民情日志500余篇。

接下来的日子,何平奔忙于村里、镇政府以及县直各部门,积极跑对接,每到一处都会递交各种申请书,一心想着早日为村里寻到一条发展的路子。

皇天不负有心人。2016年该村成立桂林六合油茶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00万元,用于油茶基地建设和深加工。通过“支部+公司+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263户农户与公司签订林地流转合同,群众从此有了林地租金、务工薪金和股金分红收入。

“现争取到县发改局石漠化治理项目资金54万元,对初具规模的2000亩油茶实施管护,从11月中旬开始,正积极组织群众在油茶基地里套种太子参100亩,实现长短结合,解决了贫困户就近就业,为2019年出列打好坚实基础。”何平信心满满地介绍道。

为了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该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通过以短养长方式,在油茶基地里套种了150亩西瓜。今年西瓜收成不错,解决了58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务工总收入可达20万元,其中贫困户务工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何平积极与县财政局小康办对接,申请到太阳能路灯131盏,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争取资金修建了2.1公里产业硬化路和7公里产业步道路。

如今,桂林村村民腰包鼓了,脸上挂满了笑容。

近几年,该镇积极探索“全产业链”党建模式,构建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协同”模式,引领带动20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彭玲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