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畸形高考產業鏈,必須堅持依法治校

安徽六安市毛坦廠中學是安徽省示範高中,更是全國聞名的“高考工廠”,每年都有上萬考生參加高考,聲勢浩大。但近日,部分家長向媒體反映,因為孩子中考成績不佳,花了高價想通過黃牛買學籍“曲線”進入毛中,不料今年政策收緊,此類借讀全部被拒。毛坦廠中學負責人認為,校外人員胡亂承諾與己無關。目前家長們已經向當地警方報警,大批買賣學籍的黃牛被抓。據悉,這批已交錢的孩子今年仍可以正常入學。從記者探訪來看,這所高考工廠的畸形產業鏈正逐步被打破。

治理畸形高考產業鏈,必須堅持依法治校

畸形高考產業鏈的存在,破壞了當地的教育生態。而形成這一條畸形產業鏈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嚴格做到依法治教。由於教育部門沒有嚴格執行相關規定,長期縱容學校違規招生、辦學,給違規運作的“黃牛”創造了商機,而希望通過違規途徑“曲線入學”的學生和家長,既是受害者,又是這條畸形產業鏈的一環。要治理圍繞高考加工廠的畸形產業鏈,讓當地教育恢復正常生態,必須嚴格依法治教。

這條高考產業鏈,至少存在三方面需要深究的問題。其一,“黃牛”是通過買學籍進入當地的普高和職高,那麼,為何可以買到學籍?因為按照規定,每所普高和中職學校,是要通過正規錄取程序建立學籍檔案的。允許沒有經過正規渠道錄取的學生,花錢獲得學籍,這顯然不可能靠學校一己之力實現,而很可能有地方政府教育部門撐腰,把賣學籍作為學校經營之道。按照國家規定,從2015年起,高中學校已經取消收擇校生,因此,普高和職高再收擇校生,是違規的。

治理畸形高考產業鏈,必須堅持依法治校

其二,買了學籍之後不在本校讀書,而運作借讀,從借讀規定看,目前的政策還允許學生借讀,但是,借讀必須按有關規定執行。早在2016年8月,六安市教育局就發過關於規範普高借讀的通知,嚴禁接收同城範圍內包括縣域內普通高中學生借讀,普通高中不得接收未被其他普通高中錄取的學生借讀。其中,禁止同城學生解讀,是為了維護中考招生秩序,禁止被中職錄取學生到普高借讀,是防止棄中職讀普高。據報道,之前“黃牛”運作借讀並沒有出問題,那麼,需要追問的是,為何有禁不止?

其三,毛坦廠中學和金安中學按《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規定,本應該完全獨立辦學,可現實卻是以“合作”為名一體化辦學,因此,黃牛就向家長宣傳:“毛坦廠中學與金安中學就是兩塊牌子,一套教學班子,金安中學是毛坦廠中學擁有股份的民辦校。”“兩所學校老師是一樣的,進入金安就相當於進毛坦廠中學。”由於公辦民辦不分辦學,這對規範公辦學校招生、辦學不利,也不利於民辦學校規範辦學,導致招生、辦學亂象紛呈。我國早在2008年就禁止公辦高中招收復讀學生,作為公辦學校的毛坦廠中學,根本就不應該有復讀學生,但現在每年幾千上萬的由金安中學招收的復讀生,都被媒體、社會輿論記在毛坦廠中學名上。對此,當地教育部門並沒有嚴格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理清毛坦廠中學和金安中學的關係。

治理畸形高考產業鏈,必須堅持依法治校

這種公辦民辦不分的辦學模式,在我國不少地區都存在,是打造超級中學的共同做法。教育部對此一直三令五申,嚴禁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混合招生、混合編班;嚴禁出現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學籍造假等現象,不得為違規跨區域招收的學生和違規轉學學生辦理學籍轉接;等等,但地方教育部門為追求升學政績,以及打造“高考經濟”,對公辦民辦不分辦學視而不見,由此助長了招生和辦學亂象。

基於這樣的教育環境,家長和一些“黃牛”,也就不把禁令當回事,覺得規定是一回事,運作是一回事,甚至以涉及人員越多越安全(教育部門即使要治理,也擔心引發矛盾、衝突)來操作,這就讓亂象尾大不掉。一些人甚至認為,這給學生接受“更好”教育提供了途徑,但其實,由於收費高,家庭的負擔加重,同時,辦學秩序被破壞,讓農村貧困學生接受好教育更難。

根本治理這一亂象,必須依法治教,嚴格落實教育法律法規,規範學校招生和學籍管理。只有依法治教,才能保障所有受教育者的合法權利和學校的辦學秩序,讓學生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而在依法治教基礎上,必須推進教育評價體系改革,破除唯分數論、唯升學論,引導地方政府部門扭轉升學政績觀和學校的辦學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