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陕西人,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

斐波那契8888


问问从山东菏泽,从江苏盐城,从河南洛阳,从安徽淮河以北,再问问从四川,从甘肃,顺陇海线,宝成线来到关中大地,來到明城墙之根,及沿线的市县逃荒落户的人就知道陕西人是怎样的人!

再走访到陕西工作,学习,升迁的人就知道陕西人是怎样的人!

再从陕西凤鸣山的根地出发以西安为十字东西至咸阳,渭南,南北榆林,延安,汉中商洛,寻根问祖就知道陕西人是怎样的人!

是先人,是仁厚,德善,包容,硬给你一个好心肠,而不给你一个好模样的大(do)人,是有着象柳青,路遥,陈忠实一样纯朴,乐于民间的圣人,是有一说一有二说公正,开明,眼里不容沙子的直人,更是不怕天,不怕地,不如弄(糊弄)人的人!!!!


三里屯路一号的老杨树


谢悟空!作为一个陕西人,我谈谈我对陕西人的看法和印象。



一是说话象吵架。陕西人说话没有阴阳顿挫,全部是一个声调,比较愣 ,好象跟人吵架一样。我有许多外省朋友,他们都跟我讲,说他们刚对我的印象不好,说话没有一点友好的气氛,顶声椤起,让人难以接受,后来时间长了,才知道陕西人说话就是这个样子和习惯,心里并没有什么恶意。



二是为人重豪气。陕西人具有西北人粗犷好客的特点,有啥事情从不藏着掖着,有话说在当面,做人比较大方仗仪,敢于为朋友抱打不平和两肋插刀,做人从不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三是做事讲认真。只要是陕西人答应要干的事情,没有食言的,即是办不到,也会对你讲明原因和说声抱歉,绝不会出尔反尔,误人大事。陕西人做事爱较真,见不得满口说谎、只说不做之人。陕西人认事不认人,对同事和上级,只要有问题和错误,从不给面子,当面敢于批评和顶嘴。



陕西位于中国中间位置,是连接西北和内地及沿海省市的咽喉要道和桥头堡,这就决定了陕西人既有西北人的粗犷和豪爽,又有内地人的智慧和强干。陕西过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以陕西人也特别有自豪感和荣耀感。陕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地的朴实和纯厚造就了陕西人纯朴善良的个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陕西是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诞生地,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地,是中国红色革命的摇蓝和圣地,所以陕西人也比较自信和优越。


知未是也


嗯,我是河南人,介意不介意我说两句。

总体来说,大部分没什么接触,不敢妄谈。

顺便说一下,我是汤阴人,我家这里两个最著名的景点,一文一武,一是岳飞庙,第二个就是文王庙了,文王庙这里叫羑里城,纣王囚禁文王的地方,在这里,文王演绎八卦,著易经。

文王是陕西人,我也是很敬佩的。

因此,对于大部分陕西来说,我也是很敬仰的。

我只是有点看不惯西安的某些流量小生。(不针对西安全部人)

也不知道挣这点钱值得不。

居然有人认为这些人引经据典,不过是些断章取义的文化流氓。

有的时间长了,记不得太清了,某流量小生引经据典了一段大概是“商灭周生,文化流长”的话,居然说成周是文化起源的说法,分明就是朝代更替,文化不灭的意思嘛!

我再自曝一点,我祖上是从山西大榕树过来的,虽然我很认同我现在的河南人身份,但我从来没有说过所谓“祖宗”的言论,我觉得很无知,但同时,我也觉得这群流量小生同样也很无知。一类人,不分彼此。

尊重历史很难么?

我的观点是,单论城市,西安的文化很牛,要论省份,河南文化牛。

说完了。

ps:即兴用手机说了几句,实在排不好版,配图直接扔下边了,谅解。





寒冬尽


陕西人出门到广东沿海打工,老板一听陕西人二话不说就招聘了,可见陕西人在工作中是多么踏实,陕西人给人踏实能干,不善言语,没有湖北四川人那么精明,属于老黄牛的这种。


风云际会54396036


我只去过陕西一次,是约定去山西收购西瓜,当时山西运城西瓜不太熟,我们就不想要,拿出铁棒和棍子,山西人就说不要算了,河对面陕西大力县也有西瓜,我们就开上货车去了河对面大力县,卧槽,我们不装西瓜,老娘们都拿棍子打我们,我们司机刚拿出铁棒,被大力县一群男女乱棍打的钻车底下没出来。后来就装了一车西瓜,由着他们随意装,我们出了西瓜费、装车费、过磅费,运回湖北卖完,赔了1800元。


中华大元帅


我是关中人,说说关中人,因为关中人基本上代表了陕西,比如西安在关中,外省的人来了多数在西安,陕南陕北的人也往西安涌。印象中的陕西很大程度上就是印象中的关中。

关中,特别是关中的中西部,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少有地震,没水灾,泥失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吃穿基本不存在啥问题,使得关中道人变得已常的安居乐业,贪家,守家,不愿离家,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因而关中道这几年的变代,没有别的地方变化大。还有关中人比较屈强,生冷,嘴笨,一根经,不灵活不精明,脾气暴性子直,语言不多,认死理,一条道走到黑,缺少大团队精神。其实这些都是小问题。

陕西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能接纳一切比自己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当年刘子丹谢子长接纳了中央红军,黄河大决口,接纳了河南人,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甘肃闹饥荒,甘肃人一群一群在关中讨饭,陕西人没有拒之门外。

所以说陕西人虽有毛病,但微不足道。可以说陕西人有黄河长江一样宽阔的胸怀,他们纯朴,忠厚,善良,是难能可贵的,一般外地人是比不上的。


风雨同舟1960


我是地地道道的陕西关中人,我谈谈对三秦大地上父老乡亲的印象。

陕西地形比较奇特,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地形,近似于一个站着的人。在我的意识里,陕北地区是人的脑袋,关中地区是人的五脏六腑,是核心地带,陕南是人的双腿,三个地方共同组成了陕西地形的形貌,缺一不可。

由于南北狭长,构成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地域环境和生活习俗,陕北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地,近现代又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关中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发祥地,陕南是巴蜀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三地人的性格,以及给外界的印象完全是不同的。

陕北高原属于高寒地区,这里的人喜欢喝白酒御寒,因此,酒量好是陕北人最重要的标签之一。陕北人说话鼻音重,是由于这里风沙大的缘故。

另外,陕北人性格中有一种粗犷、憨直、勇猛的个性,这也是为什么陕北容易出大将的原因,像韩世忠,李自成,张献忠,刘志丹,谢子长等猛将处在陕北的原因。

但陕北人的最大缺点是脾气暴躁,说话嗓门大,气势咄咄逼人,三言两语不合容易动手。

再说关中人,笔者是关中人,对关中人爱恨交加。

关中因为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因此,受传统观念影响极深,无论这里的男女老女做事都喜欢中庸,以不得罪人为原则。这里的男人比较恋家,不喜欢外出打拼,喜欢在家门口找个工作干。

陕西有句俗语:两亩地一对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陕西关中人遵循的生活状态。

关中自古帝王度。关中人还有一大缺点就是不思进取,容易产生满足感,老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依靠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到处炫耀,这一点确实让人反感。

但关中人的骨子里,韧性极强,轻易不承诺,若承诺了,做起事来非常靠谱,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架势。并且,非常大气,包容心很强。

在地域特征上,秦岭以南看作是南方,陕南人也就具有明显的南方人特性,跟关中、陕北两地的人完全不同。陕南距离巴蜀一带很近,因此,被巴蜀文化影响极深,到现在,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都跟四川、重庆一带的人基本相同。

陕南人的性格中,灵秀、泼辣、豪爽的个性兼而有之。


鸿鹄迎罡


还是那句话:真正的陕西人没见过几个,不做评论。就在网络上的陕西人来讲,个人觉得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不怎么样、缺乏担当。为了历史可以不顾事实,虚假宣传、攻击别人的手段卑劣、下作,令人不齿。从不尊重历史到恶意攻击别人,确实是让陕西大地很难堪。

注意:本人只是针对网络上一部分陕西“网妖”。常浏览头条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尤其擅长地域抹黑、歪曲历史、颠覆三观。

另外,据说某网站有这么一篇文章,不知是否属实?

陕西关中汉人是地地道道汉化不过一、二百年的胡人!

文章主贴及赞成观点的跟贴是这样论述的:清同治陕甘回乱,汉人基本被杀光,现在的关中人基本上都是一、二百年前从关外迁移到关中的胡人以及其他地方汉化的游牧民族组成的,已经与秦始皇朝代的人没有任何关系。其依据如下:

一、在关中找不到一处一、二百年的庙宇来,也没有任何祭祖的习惯,家族也不像南方人那样有祠堂(其实不光南方,还有北方呢,只要是汉人家庭基本都有祠堂,小编注)。

二、不会做任何菜,爱吃臊子面、肉夹馍、锅盔、桨水、羊肉泡馍、荞面饸烙……这些都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不是汉人的食品。

三、现在陕西的方言也是胡人的语言和陕西地方语言混杂后的语言。比如:下图中的发音,小编就偷个懒不码字了。大家自己看看。(细思极恐,不知在关中一带的祠堂、饮食、语言是否和文中表述的一样?)


T问道T


如果不上头条,我对陕西人印象还不错,毕竟去过陕西多次,亲戚朋友同事好多都是那边的,淳朴善良,比较包容,也有的比较懒多,倔强,性格比较直,但总体印象很好。但自从上了今日头条,发觉陕西出了很多专门地域黑的大神、对陕西人的总体印象陡然下降。随意骂人,恶意攻击的人很多,至于是谁就一一不列举了。这反应了一部分陕西人心胸狭隘,不自信,盲目乐观,保守自大,素质确实有待提升。如果把这帮渣子败类都忽略的话,多数老陕们还是很不错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知乎责耶


这又是那个鬼儿子开始策划埋汰陕西人,前几年一直在诬蔑河南人。大家要注意呢,这是别有用心的傢伙在挑拨、摸黑国人,渙散民族凝聚力!要知道,咱们的领䄂就是陕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