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文苑」沅水沧桑话故乡

沅 水 沧 桑 话 故 乡

乡情,一个魂牵梦绕的情结,一个永续缠绵的话题。年记大了,思想愈浓,感触愈深。

今年回到家乡,站在马料溪山巅之央,极目四顾,清山绿水尽收眼中:沅水躺在青山的怀抱里,静静的,柔柔的,象一个婴儿。满目清绿,湖山一色。水面浩淼,波光潾潾;倒影涟漪,流光溢彩。宛如一幅诺大的山水画。予人以雅静温柔,博大包容的美。

这幅超凡脱俗,清新靓丽的山水图拜她所赐,因她“高峡出平湖”,因她扬名国内外,她——就是闻名遐迩的五强溪水电站。

「五溪文苑」沅水沧桑话故乡

五强溪水电站,在我国水电、水利发展史上,曾经是一个瑰丽、震憾的梦。然历经曲折,几经沉浮。仅正式停、复工反复三度。由五二年勘测设计到最后一次启动,停滞、延宕三十四年。

1986年4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强大东风,武强溪电站再次列入国家“七五”建设计划,当年九月再次启动复工。值此,历经波折的武强溪电站建设终于披荆斩棘,破芽出土,步入快车道。九四年未,首台机组并网发电,九八年枢纽竣工验收,历时四十六年。

近半个世纪的坎坷磨砺、五十春秋艰苦奋战,人们跷首期盼的武强溪水电站终于冰霜化开百花春,雪梅含笑馨环宇。缅怀此情此景,谨赋诗一首《七律.沅水今朝》:沅水千年苦难重,欣瞧今日锁蛟龙。曾经妖孽凶方域,现在躬亲造富中。两岸青山连碧绿,一湖翠岛尽葱茏。 舟乘航运添新景,发电防洪万载功。

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凝望面前万顷碧湖,遐想它往昔历史,实在无法想象这平静的湖水下面,降服了多少狰狞怪石、恶水险难;淹没了多少名胜古迹、古居田园;存封了多少辛酸血泪、乡思羁愁、是非评说。

沅水位居湖南湘、资、沅、澧水系中第二位,然泾流最长,流域黔、渝、鄂、湘四省63个县市,总长1100余公里。进入怀化地区后,携巫、溆、辰、武、酉五大支流会聚沅陵,始于此,上则为沅水中、上游,下则为沅水下游。

沅水下游是沅水的黄金水道。史称“辰为上下咽喉”,而请浪滩则是“咽喉"中的"命脉"。自古被称为“清浪,沅水第一险滩也”。

清浪滩险恶,多名胜古迹,如今以悉存湖底。其文字记述、歌谣、谚语留传,幸存者甚少。可见的古人诗词有宋代黄庭坚的《经伏波庙祠》,清代唐效尧《清浪谒伏波庙》等。记述周祥的当属王为民著述的《沅陵县志.清浪滩险要备览》。

歌谣流传闻名的“沅陵有个河涨州,塔尖伸到天外头。湖南有个清浪滩,十船过路九船翻”。诗词描其状貌的:“亘古辰河滩险多,首推清浪名声恶。上仙担山留二寨,老将征苗叹一河。铜钉石乱夹鱼扁,偏口浪急留篙窝。烧纸铺外祷神鴉,十里两拜马伏波”。

代表性的古迹是对某事物最有力的注解。闻名遐迩的伏波王爷庙就是古往今来,清浪滩之险恶,过往船排之恐惧、之敬畏的历史物证了。五强溪蓄水淹没后,可叹伏波庙只有历史称谓了。

「五溪文苑」沅水沧桑话故乡

清浪滩伏波王爷廟

富有神话色彩的就是铜钉了。关于它的故事,比较可信的是我们家乡口耳相传的版夲。主人公的麻四公公是我们夲地人。据传早年到茅山学道法有成。某天看到一木排顺流而下,便开玩笑问哪排动否?答曰“动啊”!问再看,排已然不动了。忽见排上一人手提斧头和鸡公,将鸡头剁下跳入水中,一会,人起排动。麻四公见势不妙,知道自已的阴索已被割断,且道法高于自己,于是仓皇逃跑。棑上之人追至铜钉,倏忽不见人影,疑惑中看到一堆牛屎还是热的。便用树技截成七节扦入牛屎之上。麻四公带着伤痛回家,向妻诉说所以,并嘱将自已放入大蒸笼蒸七天后方可打开。其妻不耐七满,打开一看,见七颗铜钉大部分已出体外,只差一小截还在肉内。麻四公自知性命休矣。要妻子每天端一竹筛到铜钉哭夫,边哭边折竹筛。据传,竹筛折完,那肇事木棑亦被折成七零八落,排散人亡了。

这个传说看似荒诞不经。但不失为一个历史的缩影。折射出那个时代天灾中的人祸。

历史的请浪滩,也曾有过辉煌的篇章,据记载“1937年,长江航道遭日本侵略者封锁,急需开通沅水通道,经酉水往川、黔后方”。“1938年IO月,成立湖南省水利委员会沅陵段航道整治工程处。1939年,汉阳兵工厂等单位内迁沅陵,沅陵段运输一度繁忙(怀化地方志1244~1247面)。此段历史,笔者亦有亲历实物佐证:在庙角洄水枯时,家乡乡親时常会捡到兵工厂造子弹的铜板。我也在自家门囗检到一块。这些铜板既有原板,也有做过子弹后的回收板。可见当时汉阳兵工厂进出材料的运输链。

「五溪文苑」沅水沧桑话故乡

旧时沅水拉纤情景

沅水长期处于自然河流状态。各时期的政府逐步进行了沅水河道的整治。“清乾隆元年,沅陵县丞王源洙凿修清浪滩,险去三分之一”。卓有成效的是新中国时期,即1956——1958;1965——1966;1970——1973,这三次,常德至洪江段共计整治险滩136处,有65处水深达到1米以上。

整治后的清浪滩,因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和解读。

清浪滩,因其水流均经岩床流淌,岩床经千年冲磨。光滑缤纷,泾流其上"清"洁无比;流速湍急,"浪"花涟涟,故名清浪。堪有‘水性杨花’之妖美,水晶钻石之光彩。

清浪滩的危岩、暗礁因其为恶上千年,故谈及“猖鬼岩”、“阎王岩”、“河鹰岩”(神鸦吞食上下船抛饭祠供栖息之所),莫不毛骨悚然,谈之色变。然清浪滩岩礁之特别亦令人叹为观止,水流两岸均是“铜墙铁壁”。其绵亘状如黄河瀑布口段,特别是鳜鱼洞,河床岩层陡降,河水猛然跌落深潭,其声闻状况与黄河瀑布口几无二致。

最令人难已忘怀的是河鱼啦!

春夏两季是当地捕捞的黄金季节。春水泱泱,沿河两岸隨处可见“抄网‘舀鱼的场景。送饭的女人在岩窝里一边检鱼,一边哼着当地的歌谣:“三月里来桃花水,河水泱泱鱼儿肥,送饭送到河头边,检得鲜鱼满篓回”。夏秋之季则是集中捕捞的旺月。中柱岩、鳜鱼洞两岸蔚为壮观。打此集体上滩的鱼群更是了得,排着长长的方阵,黑压压的顶着激流鱼贯上溯。.此外,主要有高截滩和偏口两处。这儿的鱼群除了常规的“马镰刀鱼”外,还有身圆肉厚的“路鱼子(音译)”、鳜鱼等。这儿上滩的鱼又是另一番景象,同样排着大队伍,一边上溯一边翻着白肚皮,在五颜六声的河卵上,格外靓丽。欲捕稀罕鱼种,则在皓月当空时,村民们撑着小船攀滩到水急岩群簇拥的铜钉、三绞滩地带,荡舟撒网,颇有诗情画意。常能捕到青鱼、鲨鱼、肥坨鱼等珍稀鱼种。

「五溪文苑」沅水沧桑话故乡

沅水清浪滩旧貌

疏浚后的清浪滩,航运进入有序可控,相对繁盛时期。尤其是中水盛时,天刚放亮,下行船棑鱼贯而下,轻快地摇橹声,整齐的木排划桡声,常常把人们从酣梦中惊醒,下行船过后,泊在马料溪以下上行船,如遇南风,则蓬帆高张竞逐,百舸争流,一派蓬勃昂扬之气,波澜壮阔之景象,令人鼓午,催人奋发。

马料溪从属洞庭溪大队,统称洞庭溪人。是清浪滩上下四十里,唯一不种田也没田的人,解放初吃“皇粮”,后来吃“定销”。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是道地的“吃滩人”。因地理位置使然,马料溪专事水工,抢救“海事”,洞庭溪专事商铺、茶肆、攴宿。

解放前后,清浪滩的管事机构均设在马料溪,该地历史上曾因马援将军屯粮草于此得名,故区粮管站自解放初始便设在这里。

洞庭溪自古是沅水历史重镇,建国初即是区公所所在地,是仅次于沅陵县城的第二集镇。有全县唯一设施健全的全民公立制小学,唯一的公立正规的农村医院。县府及各商业主管机构派设的分支机构最为齐全。凑成了当地稳定的人流、物流。上、下行船只及下行竹木牌都停靠这里,人流、物流繁盛,商铺、茶肆,攴宿生意兴隆。全镇一条街,行栈店铺鳞次栉比,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当地村民几乎每家都有各自特色的谋生活计,由洞庭溪溪囗到马料溪庙角,沿途叫卖的烟贩、修补匠人、摇着货郎鼓的零担、卖发糕和糖人儿的等等,热闹非凡。构成一幅乡野水镇的“清朋上河图”。

六十年代,物资匱乏,吃肉一般是过年才有的稀罕物,而洞庭溪每月定期有二次以上的供肉日。因为除固定居民供应外,还有各公社上交的“任务指标猪”,在赶往洞庭溪食品站途中,有伤腿脚的,亦有“伤风感冒”不进食的。还有按上交比例留当地自用的,当地食品站将这些猪肉公开发卖,清早,附近及上下船买肉的人自觉站队候售。这在当时,是穷乡僻壤的国家干部及吃“皇粮”的居民们都艳羡不已的啦。

文娱饥渴也是当时特有现象。洞庭溪的享受也要强胜它地。每当新电影在县城首放后,县放映队下乡首站必是洞庭溪,“海报”一经贴出,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生产队因此破例提早收工,人们像“打牙祭”一样,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姑娘小伙有特别梳妆打扮的,早早买好情侣票翘首以待。七村八里的乡邻们像赶“庙会”般涌向区人民医院大球场,未买到票装不下的观众则攀墙爬房顶,把个偌大的球场围得水泄不通。电影散场时,人流四溢,把个桥沟石级路塞得满满的。走出街外,灯笼火把齐明,霎时,龙腾蛇舞,条条火龙游走沅水与洞庭溪两岸,喧声笑语,一路欢歌,回到家中、床上还在津津乐道,甜醉在方才的电影故事,物换星移,世道沧桑。洞庭溪终因所仰系的沅水乃至清浪滩的整治、筑埧发电和新的运输通道兴起。相应经历着嬗变和演化。一方面是劳作方式的,由从不务农到开始上后山垦荒种地,一段时期还千工万活地修山凿岩,几分地,几分田的积攒稼穑资本。另一方面,响应政府号召,椄受下放农村按排。始于五八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洞庭溪下放约五百人。七十年代后,水路一霸天下的光环逐渐消隐。又下放了约七百人。一九九三年,洞庭溪区政府及所属区机关逐步迁至麻洢洑公社,又经历了第三次更大的搬迁。据《怀化地方志》记载:“1996年底,搬迁完毕。(沅辰)累计11941户,10.017万人。”"洪江水电站水库淹没区10027人"。通过这次迁徏,洞庭溪几乎“楼去人空”,余乘者唯夲地土著,且大多属老弱病残。昔日繁华数百年的沅水重镇,逐步褪化成淡出人们视野的“落荒”小村。此外,无任何产出和独特的经济,其村级建制也被并入蜈蚣垭村,因其久负盛名,合并的新村仍采用洞庭溪村命名,但已是过去的“壳”而已。

遭此际遇的不仅仅是洞庭溪,素有“小南京”之称的洪江市,历代郡府治地沅陵县城;常桃一带的陬市、兴隆街、桃源县城等,均不是由过去同时代的翹首,现今落后于自已的近邻或同伴吗?

洞庭溪及其同类城镇的兴衰,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缩影 ,它们无不说明了,交通从来都是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古今中外概莫如斯!

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正经历着历史沧桑变化的“阵痛”。他们失去了父辈们先天地理交通的优势,但在国家库区移民政策的呵护下,在当地政府因地制宜的适时引领中,在后山微薄的林地里种植培育经济林,在河道港湾拦网养鱼,如今,经济林小有成果,喂养鱼也开始逐步销往外地。同时,享受着库区居民每月固定的生活补助,生活依然无忧。

他们守侯着祖辈的土地,渴望着交通的发展,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坚信“历史可能迟到,但决不会缺席。

遙想过去,感叹现在,难禁心潮澎湃。谨填词一首《念奴娇.五溪悦》:

五溪波敛,浪音悦,沅水如今通塞。大埧截流修电站,造福人民恩泽。高峡平湖,涟漪叠翠,万亩鱼场碧。水山辉映,令人心旷神奕!

遙想建设初年,国家时困弱,事情难克。改革春风花缀果,水患千年湮窒。故地神游,多情感慨,四十年名赫。山河如画,词章还寄家国。

备注:文中所引数据均取之《怀化地方志》

作者邓绍林 , 笔名林中魂,原怀化市第四届政协委员,怀化市退休干部,怀化市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通讯地址:怀化市市人大传达室,邮编418000,手机17378014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