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三马”指的是哪三马?

河湟笛韵




西北姓马的人很多,但在中国近代,最出名的是这三个人: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外界统称为“西北三马”。

西北三马各有特点,各管一个区域,各自影响了一方百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马。

“甘肃王”马鸿宾



马鸿宾放到最前面说,是因为马鸿宾年龄居长,大事面前不糊涂,最后有个好归宿。

马鸿宾是甘肃临夏人,16岁时父亲马福禄离世了,于是开始跟着叔叔马福祥。这个叔叔很厉害,在甘肃有着数一数二的武装实力。

由于马鸿宾作战勇敢,深得马福祥的认可,迅速成为了马福祥军中的二号人物。

1915年,发生绥远兵变,马鸿宾表现非常突出。1920年,发生直奉战争,马福祥是支持直系的,当最后直系胜利后,马福祥成为绥远都统,而马鸿宾成为了宁夏镇守使。

1924年,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成了西北地区的领导者,冯对自己辖区内的八个镇守使有各种评价,对马鸿宾得评价就是“面黑如漆,骁勇善战”。

也许正是因为这几个字的评价,让马鸿宾对冯玉祥支持颇深,直到中原大战,冯玉祥等败北,马鸿宾才接受了蒋介石的安抚,并在1931年成为了甘肃省主席。当年8月25日,发生雷马事变,马鸿宾被扣押进了大牢。不久,吴佩孚经过甘肃,经调解,马鸿宾被释放,回了宁夏。



在1935年秋,马鸿宾数次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让其阻击长征的红军。马鸿宾阻击了,但效果不理想,几次硬碰硬后,马鸿宾发现红军很厉害,不仅是作战能力,还有军队风貌,也是非常出色。这些给马鸿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抗战时期,马鸿宾响应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号召,在绥远西边顽强阻击日军,而且任务完成不错,在包头附近成功击退敌军,在傅作义赶来接手绥远西部防务前,马鸿宾打出了血性。也因此,马鸿宾被傅作义深深赞许。

解放战争后期,马鸿宾审时度势,并和傅作义做了交流后,和平起义。解放后,担任过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副主席、甘肃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60年农历九月初二,马鸿宾病逝于兰州,享年76岁。

“宁夏王”马鸿逵




如果说,叫马鸿宾为“甘肃王”有些牵强(因为在甘肃时间还是短),那么马鸿逵是名副其实的“宁夏王”。

马鸿逵是马福祥的儿子,是马鸿宾的堂弟,他比马鸿宾小八岁。正因为小,所以早期马福祥最得力的助手成了马鸿宾而不是他。

但,出生在这么一个家庭,父亲又是和袁世凯、黎元洪、冯玉祥能搭上话的人,马鸿逵的道路可谓是非常顺利。

早年间,马鸿逵先后任了袁世凯、黎元洪的侍从武官,直奉战争时跟着父亲一同和直系在一起。

马鸿逵和马鸿宾完全不同,在看到军阀没有多大前途时,果断地加入了蒋介石阵营。

1933年,马鸿逵被任命为宁夏省主席,这一任就是近十七年,是名副其实的“宁夏王”。

马鸿逵是个很很奸滑的将军,比较会明哲保身。抗战前线,三马当中,除了马鸿宾亲临前线外,马鸿逵和马步芳都没有前去,而是派了两个骑兵旅前去。



在上任宁夏主席前,那是1932年,蒋介石命令马鸿逵在河南信阳“剿红军”,可是马鸿逵并没有卖力去战,让红军轻易击败了。蒋介石很生气,准备收拾马鸿逵,在马家老爷子马福祥的多方奔走下,马鸿逵躲过一劫。

1935年9月,蒋介石让马鸿逵阻击长征的红军,但是马鸿逵的队伍很不禁打,一打就败,一冲就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马鸿逵不想惹翻红军,战前动员时,马鸿逵就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样的话都说了,谁愿意拼命呢?

马鸿逵既不想失去国民党的支持,也不想完全得罪共产党,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

终其一生,马鸿逵与红军有不少对抗,但从来没有认真打过一仗,最多就是骚扰骚扰,仅此而已。

但要说马鸿逵对共产党有多亲近,其实也没有,只是不愿意得罪。

马鸿逵在宁夏任主席期间,是个务实主义者,横征暴敛,中饱私囊,但对于当地百姓又没有百般欺凌,不能说是个好官,但也绝对不能算个“坏官”。

1949年,马鸿宾邀请马鸿逵一起起义时,马鸿逵有些犹豫,最后去了台湾,然后去了美国。

1970年,马鸿逵病逝在美国。

青海王马步芳



马步芳和马鸿逵、马鸿宾一样,也是甘肃临夏人。出生日期在1903年,相对马鸿宾而言,年轻了19岁。

但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问岁数。马步芳年龄没有另外二马大,但手段绝对比另两位狠多了。

首先,父亲过世后,马步芳为了却得更大的权利,把叔叔马麟玩弄于股掌之间,不仅将叔叔很多钱财派人盗了,而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叔叔任青海省主席时,制造了很多的混乱。

马麟一度压力太大,只得休息在家。马步芳作为青海省代理主席走上了政治舞台,这一上任就是十三年,马麟后面没有了任何机会,1947年,马麟在忧郁中病逝。

其次,马步芳狠杀我红军西路军,那是长征后,我西路军准备西进新疆,可是遇到了马步芳强烈的阻击,最后,我西路军两万多人几乎全军覆没,只剩四百人到了星星峡。

对待我军俘虏时,马步芳也是残酷无比,刑罚无所不用其极。解放前,我军最高统帅毛泽东批示:坚决不允许马步芳投诚。

大家想一想,马步芳如果做的不过分,会有这样的“待遇”吗?



第三,马步芳在抗战时期,派了8000人的骑兵师(下辖三个旅)出战,这三个旅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彩,最后几乎全部阵亡,但在和敌人的对战过程中,数次给予日军重创。

但这个骑兵师并不等于马步芳,因为这些英雄都是从民间征召的,马步芳的主力部队,基本没有去。

第四,

马步芳在辖区内横征暴敛,淫乱无比。横征暴敛,我们就不说了,这样的人很多。但对于女性的摧残,马步芳做的非常过。

据说,只要是马步芳看上的,没有能逃出其手掌心的。姨太太娶了很多房,但还是不满足。据传,马步芳欺凌过的女人至少有5000人。这个可能有些夸张,但几十上百人,是一点都不冤枉他的。

1949年,马步芳去了台湾,感觉日子并不好过,于是先到了香港,后飞了埃及,最后在1975年7月病逝在沙特阿拉伯。

西北三马,政治觉悟最高的是马鸿宾,最过圆滑的是马鸿逵,而最过阴毒狠辣的就是马步芳。


蓝风破晓


民国的西北大地,何止三马?马家军那么大势力,除了三马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之外,还有很多马家军势力不容忘记。

1,悍马——马步芳。



马步芳是清末回族将领马海晏的长孙,父亲马麒去世后,先后担任新二军军长,青海省主席,是名副其实的“青海王”。

马步芳在青海犯下了很多令人发指的罪行,后来台湾政府被派到埃及沙特等国当外交官,还是欺男霸女,一度引起外交风波。据说马步芳强奸过的女子达到5000人,实在令人震惊。

2,滑马——马鸿逵。

如果说马步芳是青海王,马鸿逵就是宁夏王,与马步芳的残忍嗜杀不同,马鸿逵更擅长左右逢源。马鸿逵是清末回族将领马千龄的孙子,马鸿逵父亲马福祥死后,马鸿逵继承“宁马”势力,担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之久,宁夏人民饱受摧残。

马鸿逵败退台湾后,再度被马步芳排挤,晚年寓居洛杉矶,十分凄凉。

3,马鸿宾。

马鸿宾是和马鸿逵一样都是清末回族将领马千龄的孙子,是堂兄弟。只不过,马鸿宾的父亲马福禄在抵御八国联军侵华时战死正阳门,所以马鸿宾的实力稍逊色与马鸿逵。

马鸿宾在解放前夕,主动起义接受改编,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4,马步青。

马步青是马步芳的亲哥哥,马麒的长子,马步青主要驻扎在甘肃河西走廊,势力范围接近陕西,所以力量没有青海的马步芳势力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把马步青调离河西走廊,让他去青海屯垦,和弟弟马步青争地盘,到抗战末期,马步青就只能担任一些名誉职务了。所以,西北三马里面没有马步青。

5,马仲英。

马仲英的死对头盛世才
马仲英是马海宴弟弟马海清的孙子,算起来也是马步芳的堂弟。和其他马家军不一样,马仲英是少年英才,白手起家。

1928年,马仲英父亲马宝被国民党诱杀,16岁的马仲英带亲信连夜逃走,回河州老家拉起2万人队伍,自号“黑虎吸冯军”,自称司令。

马仲英先后在甘肃宁夏掀起很大风浪,失败后在新疆北部站稳脚跟。在与盛世才争夺新疆的过程中,马仲英被苏联人暗算,兵败后流亡苏联,人间蒸发,多半是被苏联暗算。

6,马廷勷。

论起血统纯正,谁也比不上马廷骧。马廷骧是马占鳌的孙子,而马步芳马步青的爷爷马海宴,马鸿逵马鸿宾的爷爷马千龄,都是马占鳌的部下。

马廷骧1928年组成“西北回民联军”辖3个军,势力一度超过了西北三马,可是因为马廷骧及其父亲马安良在甘肃太显赫,也因此最先被冯玉祥和蒋介石打压。

为什么这些回族人大都姓马?原因可能和伊斯兰教有关。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穆字在西北方言中和马字相似,于是很多回民就姓了马。

以上这些人都是反动军阀,其实回民中也有抗日英雄,那就是马本斋。

马本斋是河北人,回民,38年入党,属于三八式干部。1939年7月,马本斋担任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转战于冀中和冀鲁豫平原,是八路军敌后抗战的重要力量。

我第一次知道马本斋是连环画《回民支队》,你看过吗?


历史知事


西北三马是指甘肃的马鸿宾,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奎。

马鸿奎宁夏人叫他马屎肚子。传说马鸿奎肚子很大,走路把肚子用网兜兜起来,防止肚子拖在地上。(这说法是有的,因为肚子大,马鸿奎是不系裤带的,穿背带裤,人们不了解背带裤,以为是网兜)。

马鸿奎是宁夏省主席,统兵号称十万,其实只有三分之一的士兵有枪,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人称讨吃兵。

马鸿奎有九个姨太太。老蒋指挥不动马鸿奎,马鸿奎也不敢到南京开会,只能派他的三姨太去。

马鸿奎毕竟是国民党地方军阀,作了很多坏事,对人民犯下滔天罪行,解放时逃到香港,死在了香港。

这都是小时候听老人讲的。


大漠甘露5


马步芳(1903年-1975年7月31日),字子香,经名胡赛尼,中国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马步青是其兄长。

马鸿逵(1892年3月9日-1970年1月14日),字少云,但其本人认为回族是汉族的一部分,拒绝承认自己的回族身份,但生于甘肃兰州府河州。国军中将。加上将衔。民国初期宁夏的控制者,宁夏马家军领袖。他继承其父马福祥统率宁夏新军,人称“宁夏王”。

马鸿逵奉回教,但不承认“回族”。据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写于民国二十八年即1939年2月9日,发表于同月13日昆明《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可恨一般野心分子想把回教徒曲解为回民族,以作他们独树一帜的张本。怪不得宁夏主席马鸿逵先生驳斥他们道:“要是回教徒可以唤为回民族,那么中国信佛教的人为什么不叫做印度民族,信基督教的人为什么不叫作犹太民族呢?”顾颉刚是马鸿逵同时代人。此外尚有多种文献证明马鸿逵曾有此言。

马鸿宾(1884年9月14日-1960年10月21日),字子寅,中国甘肃河州人,马家军主要将领之一,国军陆军上将。马鸿宾与马步芳、马鸿逵合称西北三马。

=======================================================================================================

此报告说明:该单倍体属东亚黄种人O1a类型,祖先来自汉人的苏南、浙北地区。回民祖先大都是历史上汉人改信伊斯兰的,占比最大的是O2(旧O3)类型的。真正来自于中东的很少,大概只有两三成。

青海、甘肃马氏回回系明初由南京迁徙而至青海,青海回回家谱多在。宁夏马回多系青海马回迁过去的。某些回民介绍,他们祖先是从南京迁去的,明初所谓从南京移民,实际是指江南移民迁徙去的。果真是汉穆。该检测结果系复旦大学分子人类学中心,根据青宁马氏族人血样分析结果所得。

从复旦大学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宁马、青马的单倍体匹配结果是:与浙江宁波马氏匹配,另外与无锡的部分顾姓匹配。O1的故乡在浙北、苏南地区,属百越人后裔。马步芳、马鸿逵家族属汉穆已板上钉钉,与波斯、阿拉伯、突厥、唐古特人毫无瓜葛,非色目人后代毫无疑问。

根据马鸿逵自己的发言,他也不承认回族是一个民族,只是一个信了回教的群体。


基因看历史


西北可不止三马,仅民国时期,割据一方的马家军阀就有马麒、马福祥、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马鸿逵、马仲英、马安良等人,那么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字有何关系?他们的渊源那可是相当深了,待本人从头细说之。

事情要从满清同治年间陕甘那场民变开始讲,在那场大变乱中,来自河州的马占鳌是一只回族变民军首领。1872年,马占鳌在部将马千龄和马海晏支持下投降左宗棠,并隶属于董福祥的甘军。庚子国难时,马家军跟随董福祥抵抗侵略,其中马千龄之子马福禄为国捐躯,马海晏也病死军中,马革裹尸。民国初年,马家军基本形成了马安良(马占鳌之子)、马麒(马海晏之子)、马福祥(马千龄之子)三股势力。

马安良是民初马家军实力最强的军阀,但最先退出历史舞台的亦是他。1917年,马安良在与甘肃督军张广建角逐中失利,被迫下野。后来其子马廷镶、马廷贤不甘失败,先后起兵均被镇压,马廷贤更是于抗战中出任伪职,沦为汉奸。马麒去世后,其子马步芳马步青架空时任青海省主席的马麟,掌握了军政大权,解放战争时期被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击败,马步芳逃往台湾。

马福祥因为哥哥马福禄英年早逝的缘故,对马福禄之子马鴻宾百般栽培,但马福祥之子马鸿逵显然更有才干,马福祥去世后,马鸿逵逐渐掌握了军权。他这支马家军长期盘踞宁夏,解放战争时,被马鸿逵长期不满的马鴻宾率军起义,而马鸿逵则逃亡台湾,马家军的历史遂告结束。

马仲英是马步芳的堂弟,十六岁时马仲英聚众起兵突袭河州,击溃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的赵席聘,一时威名远扬。后来马仲英被冯玉祥部下吉鸿昌击败被迫流亡。1931年,马仲英在新疆再次起兵,将新疆王盛世才揍的灰头土脸,在苏联人干预下,马仲英再次失败,马仲英后来人间蒸发,后半生再没出现过,成为民国时期一大悬案。


林屋公子


西北三马,即青海王马步芳,宁夏王马鸿逵,甘肃王马鸿宾,三个回族军阀,盘踞西北数十年土皇帝,最终马步芳和马鸿逵被我军团灭,马鸿宾起义归降。

清末民国时期,中央势力衰微,军阀割据混战,远在西北的回回们也不寂寞,他们利用复杂的民宗关系,盘踞甘肃、宁夏、青海地区,俗称“西北诸马”,也就是一大堆不听话的马。

“西北诸马”既互相依赖,又彼此争斗,到20世纪30、40年代,逐渐形成分别以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为首的三个最具实力的军阀集团,人称“西北三马”,他们分别盘踞在青海、甘肃、宁夏三地,表面服从中央,实则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

分裂割据终究抵不住统一潮流,随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西北三省也迎来了解放和统一,“西北三马”也有了各自不同的结局。

马步芳——上山的老虎下山的狼,凶不过青海的马步芳

字子香,甘肃临夏人。早年随父马麒投靠西北军,后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100师师长,1933至1934年,联合弟弟马步青、马鸿宾、马鸿逵等三马,彻底击溃奉蒋介石之名前来进剿的孙殿英部(史称四马拒孙),后代理青海省政府主席,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

1936至1937年,红四方面军组成西路军西征,与马步芳的“青马军”爆发一系列战斗,结果西路军遭遇惨败,战死者7000多人,失踪者4500人,被俘后惨遭杀害者5600人。

马步芳的“青马军”残暴无比,他们大肆虐待、屠杀手无寸铁的红军战士,女战士更是遭遇惨绝人寰的非人待遇,为此欠下累累血债,后来马步芳虽派兵参与抗日战争,为抗战做出一定贡献,但部分马家军战士的英勇,无比洗脱马步芳大肆屠杀我革命战士的滔天罪行。

马步芳极富心计,颇具权谋水平,他思虑周密,处事果决,统驭宗亲恩威并重,对外交往善于周旋,故能大权独揽,但阴险狡诈,凶狠残忍,荒淫好色是其主要性格,在他的高压统治下,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受到抑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49年,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元帅指挥下,向马步芳发动进攻。毛泽东批示:对马步芳,只可消灭,不接受投降!不可一世的“青马”集团,在强大攻势下灰飞烟灭,马步芳如丧家之犬,先是逃往台湾,后又跑到埃及开罗避难,1975年死于他心中的圣地麦加。

马鸿逵——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

字少云,甘肃临夏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袁世凯、黎元洪侍从武官。军阀混战期间,先后依附冯玉祥、蒋介石,靠着祖宗在宁夏打下的基业,牢牢控制着宁夏地区,他担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在宁夏说一不二,人称宁夏“ 土皇帝”。

马鸿逵盘踞宁夏期间,治理宁夏的基本原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因此一切活动均以“抓兵”、“抓权”、“刮钱”为目的展开的,依附蒋介石后参加过围剿红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人抗日战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等职务。

马鸿逵和马步芳矛盾很深,马鸿逵自知实力不及,一直以养兵自保为原则,无论任何对外战争都不尽全力,一门心思在宁夏当自己的土皇帝,但他的好日子很快到头了。

1949年10月,国民党倒台,马鸿逵也逃到台湾,结果被撤职查办。心灰意冷的马鸿逵,以看病为借口,逃到美国后长居洛杉矶,1970年1月在洛杉矶病逝。

马鸿宾——识时务者俊杰,维护民族团结

字子寅,甘肃临夏人。早年追随叔父马福祥,依附西北军阀冯玉祥,参加军阀混战,冯倒蒋失败后又依附蒋介石,参加过围剿红军战争,1931年被任命为甘肃省政府主席。

马鸿宾政治、军事上的能力均不如马步芳、马鸿逵,在甘肃的统治很不稳固,军力也比较弱,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才逐渐壮大,因此不像马步芳和马鸿逵那么独裁专制。

1947年,蒋介石曾计划成立“陕甘宁边区剿匪总司令部”,以马鸿宾为总司令,马鸿逵、马步芳为副总司令,但马鸿宾自知能力不足,其他二马不甘居其之下,便放弃就职。1949年,马鸿宾及所属部队国民党81军起义,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

马鸿宾在解放前后,致力于民族团结,受到人们称赞。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60年10月30日,因胃癌在兰州逝世,享年76岁。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历史大潮,不可抵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就是西北三马的兴衰留给我们的教训。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西北不止为三马,应该是四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

马步芳:(1903—1975),字子香,回族,甘肃河州人。14岁加入自己的家族武装“宁海军”,25岁升任团长。中原大战时叛冯投蒋,其在青海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蒋介石的承认。1932年担任青海政府委员并兼任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1933年东陵大盗孙殿英奉命进入青海,并率大军进攻宁夏,从而吞并西北。马步芳联络另外三马与孙殿英血战,这就是历史上的“四马拒孙”,最终孙殿英败下阵来。1936年马步芳积极围堵西路军,并残忍地杀害了红军,其中活埋2600多人,枪杀575人,用火烧死56人,扒心、割舌27人,马步芳对西路军的所作所为真的是罄竹难书。1937年8月,马步芳派了1个师参加抗战,该师在马步芳“相机应变”的指示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解放战争时,马步芳的马家军被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全歼,马步芳逃到了埃及当寓公,后来又去了沙特阿拉伯。

马鸿宾:(1884—1960),字子寅,甘肃临夏人。其父亲为马福禄,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阵亡,后来由其叔叔马福祥抚养。马鸿宾从小习武,并师从马良读书。1910年担任宁夏昭武军骑兵营营长。北洋政府时期担任昭武军统领、宁夏镇守使。后来投靠冯玉祥,担任第24军军长,中原大战之后,马鸿宾跟随叔叔一起投靠了蒋介石,被蒋介石任命为甘肃省主席,所部被改编为第35师,马鸿宾担任师长。马鸿宾也围堵过红25军和中央红军但均遭失败。抗战时,所部扩编为第81军,马任军长兼第17集团军副总司令,并率宁夏子弟与日军血战。1949年解放军兵临城下时,马鸿宾见大势已去,决定率部队起义。起义的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独立第2军,由其儿子担任军长,1960年在兰州病逝。

马鸿逵:(1892—1970),字少云,甘肃河州人。其父亲为马福祥,堂哥为马鸿宾,自幼读书习武,毕业于兰州路军学校,历任师长、军长、司令、集团军司令、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是西北军阀“四马”之一。曾经掌握宁夏的权力长达17年之久,被称为宁夏的土皇帝,参加过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原大战、四马拒孙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逃到台湾。由于在台湾受到排挤,马鸿逵又去了美国洛杉矶定居,并在这里养马,1970年在洛杉矶病逝。


历史军魂


先来说说回族人的马姓,民间多有“十回九马”之说,可见马姓是回族当之无愧的最大姓。回族人民为什么多姓马呢?

“我教之马,则多为阿拉伯人名之译音。首音,均可以马字译也。”具体来说,就是取的穆罕默德(阿拉伯语:محمّد‎,拉丁语:Muḥammad)的首字节音译,是圣名穆罕默德的汉化版,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是伊斯兰先知,真主安拉派往人间的最后一位使者,信奉伊斯兰教的都喜欢取这个名字。还有一些叫穆萨的、叫乌马儿、亦思马因、哲马鲁丁、默里马合麻的,久居中华,很多人都抠出一个马字,改为马姓。

由于历史原因,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人民的最大聚集地,青海、甘肃、宁夏、新疆一带尤为众多。历史上的“西北三马”,指的就是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三大军阀,分别是甘肃马鸿宾、宁夏马鸿逵、青海马步芳三人。

甘肃马鸿宾

马鸿宾是甘肃省临夏县韩家集人,父亲马福禄,三叔马福寿,四叔马福祥,这三人(此三人最初也被称作西北三马)都是晚清少数民族爱国名将,抵抗过八国联军,父亲马福禄更是战死在正阳门。马福祥和马福寿在民国都崛起成为西北响当当的领袖人物,马福祥更是当上了军事委员会委员和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寿也曾任宁夏省政府代主席,被民国北京政府授陆军中将衔。

马鸿宾在父亲死后,跟随马福祥从军,前程一帆风顺,1912年任宁夏新军管带,后任甘肃新军司令(辖骑兵5个营),1916年被北洋政府授予陆军少将衔,1920年授陆军中将衔。由于西北地区独特的民族情况,在军阀混战的时期,马鸿宾成为被拉拢的对象;抗战时期,多次抗击日寇,立下很多战功,解放后,被任命为宁夏人民政府副主席。

宁夏马鸿逵

马鸿逵是马福祥之子,马鸿宾的堂弟,他曾任宁夏省主席长达17年,人称“宁夏王”。在抗战时期,担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授陆军上将衔,曾获得一等云麾勋章,胜利勋章。解放后先去台湾,后来远赴美国洛杉矶,在此终老。

青海马步芳

马步芳是甘肃省临夏州人,清末甘陕回变首领马海宴之孙,马麒之子,1926年先是随父投西北军,中原大战后又改换门庭,倒向蒋介石,后来做到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总长官。

马步芳在内战时期以凶残杀俘著称,解放后,马步芳辗转沙特和埃及,1975年病逝于沙特。


历来现实


马家军最早起源于晚清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在西北作乱,史称“陕甘回变”,后来被左宗棠镇压,那些投降归顺清政府的首领加官进爵从而发家,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经过数十年,三代人的发展,在民国时期形成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西北三马就是最有代表性的。

西北三马指的是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长时间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是“青海王”马步芳、“宁夏王”马鸿逵、“甘肃王”马鸿宾三个军阀。

“青海王”马步芳

马步芳在西北应该算作是三代军阀世家,清末陕甘回变首领马海宴是其祖父,马步芳长大后与其父马麒一起投靠西北军冯玉祥,马步芳也逐渐从营长升到师长,在中原大战中两面三刀,最后倒向胜利的蒋介石。

马步芳父子因此在青海做大,1931年马麒去世后,老蒋决定任命马麒的弟弟,马步芳的叔叔马麟当青海省主席,这遭到了马步芳的不满,由于马步芳和其兄掌握了青海的军政大权,因此排挤掉了马麟。

到1934年成为青海省政府代主席,1936年担任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围剿我工农红军西路军,给予我军造成重创,是我军军史上最大的惨败。

抗日战争期间,马步芳和其兄马步青先后派出两个骑兵师参加抗战,虽然马家军装备差,但是敢打敢上,作战凶猛,屡屡给予日军重创。

在解放战争期间,被我军以:“不准起义、不准投诚,务必全歼。”指导思想下被全歼,马步芳则先到台湾,后出逃国外。

也是私生活特别混乱的一个人,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宁夏王”马鸿逵

大胖子马鸿逵最奸猾,时人平马步芳最凶残,马鸿逵则最奸猾。

马鸿逵自幼就读书习武,积极参加反清运动,马鸿宾兰州陆军学校毕业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为了牵制各路军阀,让马鸿逵到北京担任侍卫武官,以此来牵制他的父亲。后来宁夏改编新军,1912年任宁夏军都统,段祺瑞上台后,为了拉拢西北势力,升任马鸿逵未第五混成旅旅长。

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势如破竹的时候。马鸿逵投靠了西北最后势力的冯玉祥,但是在中原大战的时候,马鸿逵又投靠了蒋介石。1933年就任宁夏省主席,1936年加授陆军上将衔。

在统治宁夏期间,刚开始还表现出一副励精图治样子,结果胖子就是胖子,纵横作为一个180斤的胖子深知,所有的胖子都是因为懒啊!不久马鸿逵的本身就暴露出来,不仅贪财,还好色,马鸿逵经常说:"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

为了“权、钱、兵”这三个终极的目标,马鸿逵开始招兵买马,不仅如此,还曾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大量征兵。

给宁夏的人民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负担,抗日战争期间派出骑兵旅参加抗战,1949年随蒋介石败退到台湾,但是当局要他为西北败局负责,马鸿逵甚至台湾并非久居之地,于是先请假治病为由到香港,后到美国洛杉矶,1970年在洛杉矶病逝。

“甘肃王”马鸿宾

马鸿宾是马福禄的儿子,马福禄的弟弟马福祥是马鸿逵的父亲,也就是说,马福禄和马福祥是亲兄弟,马鸿宾和马鸿逵是堂兄弟。

马鸿宾早先担任宁夏新军管带,后任甘肃新军司令,1916年被北洋政府授予少将军衔,在冯玉祥发展如火如荼的时候,也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在1926年冯玉祥任命马鸿宾为师长,镇守宁夏。

在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后,马鸿宾接受蒋介石任命,部队改变为暂编第七师,1931年成为甘肃省政府主席。

全面抗战爆发后,马鸿宾部编为八十一军,前往绥西抵抗日军。1949年马鸿宾率部起义,接受人民解放军收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等职。


可以说,西北三马在军阀混战时都能够占据一方,割据称霸,在不同程度上都对地盘上的人民进行了一定的压迫,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三马又都具有民族气节,一致对外。在解放战争时期,则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马步芳和马鸿逵则没能也没有机会顺应历史的潮流,最终被人民所唾弃。


史论纵横


民国年间西北地区的三个大省被三个姓马的人占据住了,他们裂土称王,成为了盘踞在了西北大地上多年、经历了诸多沉浮的大军阀,或成后败,这三个人分别是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

他们三个人之间虽然一个盘踞在青海,一个盘踞在宁夏,一个盘踞的甘肃,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非常的亲密,他们的家族之间彼此联姻,用血脉搭起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



他们都是回民,他们的先祖在清末时期于甘肃省的回变中起家,虽然后来又臣服于清政府,但他们的势力却因此扩散开来,在清政府灭亡之后。

民国开启,中原各大军阀混乱不休的时候他们依附在了中原霸主的名下,他们需要借助中原霸主的帮助,而中原霸主也需要借他们的庞大的势力管控着西北地区,在两方的利益权衡下,他们慢慢就发展成了雄踞一方的大军阀。



原本西北地区有着四大军阀,也就是四马,但是后来被国民政府灭了一个,所以就剩下了以上所说的这三个西北马。

青海王马步芳

青海王马步芳是其中实力最雄厚的一马,他在其父亲去世后,接替了庞大的家业开始了在青海地区呼风唤雨的生活,并在后来加入了蒋介石的阵营中疯狂的屠杀红军,又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被封为了国民党陆军中将授予了上将军衔。



但是在内战的时候他被解放军列入了黑名单,成为了不允许投诚的国民党部队,誓要将其全歼,所以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他逃到了埃及,最后因为国际关系又逃到了沙特阿拉伯。

宁夏王马鸿逵

宁夏王马鸿逵,他曾经依附过袁世凯、黎元洪以及冯玉祥手下,最终因为中原大战的失败又投降了蒋介石,成为了蒋介石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



最终他回到了宁夏凭借着祖辈遗留下来的庞大根基建立了他自己的庞大势力,开始过上了土皇帝一般的生活,国民党政府执政期间,他就任宁夏省的主席,被蒋介石授予了陆军上将的军衔,后来他跟着蒋介石逃往了台湾,但因为各种派阀的倾轧他逃往了美国,并最终魂丧美利坚。

甘肃王马鸿宾

马鸿宾也与马鸿逵一样在北洋军阀中任职过,最后在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之后,又被蒋介石收编,成为了帮蒋介石坐镇甘肃的一名大将,开始了他在甘肃地界上的军阀生活,马鸿宾是在内战后唯一留在大陆的三马,并最终受到了重用,魂归故里,葬在了兰州。

这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西北三马,他们在那个时代里在西北三省上呼风唤雨, 他们凭借着他们的宗族以及祖上积累下来的势力在当地称王称霸,但是他们深知自己力量的不足,所以每当中原势力易主的时候,他们都会纷纷转换阵营重新效力新主,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在他们的观念中没有自始至终的忠诚,有的只有纯粹的利益,他们信奉着绝对的力量,在他们的眼中枪杆子代表了一切,所以拥有枪杆子的他们过上了鱼肉乡里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