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農村撂荒的土地越來越多而糧食還年年增產?

青山綠水245868129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有點片面的想法,希望能是你要的答案!

荒地的原因,我家鄉的情況!

首先不是所有農村人都很多地的,像我家85年以前出生的人才能分到地的,所以我家就幾分地不到一畝!

1,田地不集中,像我們南方好多田地都不是集中在一起的,都是盆地,所以耕種比較麻煩!

2,基本自給自足,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老人,所以精力也沒有年輕人,基本都是種一些夠自己吃就好

3,經濟效益問題,農村家裡小孩多,田地少,如果單靠種地養家,可能都不夠一家人,想拉去賣,幾乎沒有!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省點也能存點錢!

關於產量增加,個人比較片面的見解!

主要科技發達,我國大部分都是平原,現在國家政策都是鼓勵個人承包一大片來種植,隨著科技手段,糧食產量也會增高!

希望喜歡我的片面見解!


桂南大條哥


農村撂荒土地的問題確實存在。就全國來講,這種現象大多發生在我國的西部,北部,東北的山區欠發達地區。當土地的收益和支出不能成正比時,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種地賠錢己經成為現實。但是,糧食產量的估算和上報與事實存在很大的差距,地方政府優先考慮政績,瞞報和虛報順理成章。在農村生活多年的朋友們,你們說是嗎?贊同我的觀點,請留言評論。


日月星辰160276521


近年來,農村人口進城打工成為普遍現象,剩餘的土地並沒有撂荒,大部分流轉給了種植大戶,因少部分家裡的老人在種,

但是目前由於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大量佔用耕地,我國可耕地面積,由18.26億畝減少了約2億畝,已經到了農業農村部必須堅守18億畝的紅線!但糧食總產量卻連續增長,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加大了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耕地的生產水平,變低產田為高產田,高產田更高產;另一方面適當開墾荒地,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穩定耕地的總量。

在農業種植結構糧食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真正達到“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農業生產新格局。

調整方面,種植棉花、油菜籽等費工費時,比較效益低,一些地區調減棉花和夏收油菜籽種植面積,擴大了冬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等糧食種植面積。

如根據數據,江淮部分地區棉花播種面積減幅接近30%。因播種面積擴大而增產糧食約67億斤,當年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為23.1%。

用好(良種、良肥、良田、良法)是糧食高產的關鍵所在!

為了保護糧食生產,應加強保護耕地,少佔耕地;同時提高單產是我國糧食增產的重要途徑。實現糧食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目標!

以上回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配上幾張我精選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圖,謝謝。











中國好收成


我是農民,我的家鄉在冀南平原,人均土地面積少,撂荒現象很少見,只是有一些承包大戶將土地建成了觀光園,採摘園,還有的地方建了大面積蔬菜大棚,種糧土地面積確實減少了。要說糧食連年增產,前幾年糧價高,農民積極性也高肯投入,糧種也越來越優良,確實能。可近年來糧價持續低迷,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多管理粗放,產量平平,這又說連年增那就吶悶了


希望田野9563


不僅僅是撂荒,還有更多的糧田不種糧,去種樹鍾草、開挖魚池、圈田辦農莊、休閒大棚採摘等等,有關部門公佈年年糧食增產,那都是數字!這數字怎麼匯出來的只有磚家叫獸清楚。


順林72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矛盾令人質疑,糧食是在土地上種植後產來的,土地撂荒了糧食卻豐收了?越來越多的土地被撂荒這是個明擺的事實,糧食年年增產是有數據證實的。

增產主要是三大主糧小麥水稻和玉米。增產主要因素有二個,一個是糧食生產逐漸單一化,三大主糧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特別是大豆價一跌不振以後。為了追求單一效益,象冬小麥區,家中沒有主要勞力的所有土地全種小麥,頭年八月種上小麥後人便出外打工到第二年四月麥黃後回來收完麥休息一段時間種上麥後有離家出走。家中有個勞動力的土地全種玉米,鋤草追肥後用機械收割。另一個是民間儲糧觀念的改變,原來農戶大都儲存二到三年的餘糧甚至更多,現在產下來家中儲糧最多一年甚至幾個月或就家中幾口留守人的口糧,其他糧食都出手上市。

土地撂荒主要是零星碎地塊,這些碎塊土來原來主要用於種植雜糧,多年除過大片大片小麥和玉米很少見有人種植象穀子,豆類的綠豆扁豆,麻小豆紅小豆和黑滾豆,就連冬油菜都在銳減,回茬的雜糧更少的可憐。原來農戶種植講五穀雜糧現在成了單一的小麥或玉米。

這大概就是土地撂荒了,糧食產量增加了的原因。對於不對大家各抒己見。


無憂174343621


年年唱盛,統計造假,一切為了政責,為了升官。


邱心似火


造假呀!這是中國人的拿手好戲


中國194434981


利益集團從外國進口,壓榨國內糧價。


手機用戶6397007912


我曾經回答類似的問題,可一下子便刪掉了!數據造假不真實是肯定的。

舉個例子,去年工作組進村統計耕地畝數,全村每戶都由原來不到兩畝田的,現在全精測出三田畝,群眾議論紛紛,不知是禍是福?按現在來說種田有少許補償款,難不成以後政策一變,又徵收公糧?都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原來是其中環環相扣,測出多餘的畝數,少許補償款是發給農民百姓的,可真實的目的是為了城市房地產開發!聲東擊西,欲蓋彌彰。

三十六計,淋離演盡!這就是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