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代盔甲会被淘汰?

寰球新观察



近代盔甲的淘汰,是因为火器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快到最后笨重的盔甲再也无法抵挡子弹的威胁。

火枪发明之后,因为其成本低廉(比弩),训练快捷(比弓),因此很快就在各国军队中被使用。后来人们发现,火枪越长,口径越大,破甲能力就越好。

当然这一火器改制并没有让盔甲马上被淘汰,反而进一步强化的盔甲的防御能力。几乎在火器广泛应用的同时,欧洲的板甲也盛行了起来;而在东方,防御火器效果更好棉布铁甲也成为了流行防御性甲胄。


在15世纪-17世纪,欧洲步兵方阵兴起,大规模的长矛拼刺和火枪对射迫使君主们给自己的士兵装备了坚硬的胸甲。更加有钱的贵族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敌人的绞盘弩射杀,还加厚了板甲的厚度,当然,这就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活动力。

在中东和南亚,奥斯曼人、波斯人、印度人尝试在锁子甲上面增添甲片来提高防御力。


在中国,明代的将领们装备于逼格超高的山文甲,而北方的精锐部队则装备了大量的棉布铁甲,棉布可以缓冲子弹和弓箭,而铁札甲和锁子甲则可以彻底挡住这些攻击。


事实上火枪和盔甲的竞争就像矛盾之争,当然到了最后,自然是火枪这把“矛”取得了胜利。到了17世纪晚期,燧发枪和火绳枪技术发展成熟,使得正常人能够承受的最沉的甲胄也无法阻挡子弹的杀伤了之后,盔甲开始淘汰出军队。


首先是步兵,在中国,盔甲最后只是八旗军阅兵时的华丽服装,而在西北的战场上,绿营军的战士们早已穿着更为轻便的棉布马褂手持火绳枪和来自准格尔的敌人们拼杀着。欧洲也淘汰了厚重的盔甲,转而走起了华丽军服的路线。

最后淘汰盔甲的是骑兵部队,不管是欧洲的胸甲骑兵、土耳其的血骑兵、马穆路克骑兵还是中国八旗骑兵都还装备有铁质盔甲,装备盔甲是因为骑兵更多的是近战拼杀,盔甲还是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的。但是当1750s之后燧发枪在各大战场普及之后,骑兵盔甲也开始衰落下去,最后也就只有法国的胸甲骑兵更注重美观还装备有大块的胸甲,像普鲁士的胸甲骑兵只是图有名号,身上早就没了胸甲的踪迹。
1820s之后,盔甲除了个别落后地区,已经几乎见不到踪迹了,而这一切原因,都归功于人类对火枪杀伤力的不断追求。


火器工坊


其实从中世界火器兴起以来,盔甲的地位就开始衰落。

至少从蒙元时代就开始采用所谓布面甲,也就是以棉布制成的衣服上面再镶嵌一些铜泡。这种所谓的“盔甲”在明清时代也很盛行。据说布面甲不能在近距离抵御利器,但对初期的火枪打出的散弹有一定防御力。到清代,军队大都已经不穿盔甲了。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传统的所谓重甲,一般厚度也就是1-2毫米之间,随着火枪穿透力增强,这种所谓重甲也难以抵御。再到炮兵兴起,盔甲就更无意义了。于是战术思路逐渐由“打不穿”而改为“打不着”,即提高士兵的机动应变能力。这样不穿盔甲反而好些。但是盔甲也不是一下就全部淘汰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还有一些国家的部分军队穿着新式钢制或铁制防护服。一战以来,可以防御小弹片和碎块的钢盔登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钢盔更是成为普遍装备。随着合成材料的发达,更为轻便但防护力也更强的防弹衣也应运而生。但就总体而言,“矛”总是要强于“盾”的。


历史有时很有趣


近代盔甲的被淘汰,主要是火器的迅猛发展。

当然,面对火器的出现,盔甲一开始还是抗争了一下的,基本模式是加重加厚铠甲。

比如17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手枪重装骑兵的四分之三甲,其平均重量就达到了过去哥特式全身板甲的重量(25公斤)。当时有部分盔甲,为了正面完全免疫火枪的攻击,重量甚至提高到了40公斤。

而且面对火器,其实穿着盔甲还是有一定防御能力的。

比如美国人做过实验,COLT和平缔造者单动手枪发射现代无烟火药的COLT .45平头无覆铜手枪弹(枪口动能527焦耳),射击用1MM钢片制成的,市面销售的'仿蒙古式'札甲,有些子弹还是被挡住了。

札甲尚且如此,板甲面对早期火器确实能抗一下。所以17世纪流行重装骑兵近距离骑脸火枪攻击。

但随着火器的进一步发展,近代的盔甲由于无法在材料上获得突破,自然也就抵御不住火器的打击。毕竟火枪只要多装一些火药,就能提高动能,而为了抵御这个动能,盔甲就要努力增加全部的厚度。这个在成本上,明显火枪占优。

到了最后,能防住火枪的盔甲,肯定是一般人穿不动的,而且成本高,而防不住火枪的那些盔甲,你穿了在17世纪末期到18世纪的欧洲战场上作用也不大。

于是,18世纪,骑兵轻装化几乎在整个欧洲盛行。以重装骑士而闻名的法国骑兵基本告别了盔甲。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胸甲骑兵”,也仅仅是有一块涂饰成黑色的护胸甲,背部甲板也趋于消失了,头盔之类的防护装备更是完全替换成为军帽。当时欧洲,几乎所有的胸甲骑兵除了典礼要求,都不会穿着胸甲。

当然,拿破仑时代,胸甲头盔之类也曾重新出现,不过也是针对冷兵器格斗,没人指望它们能对抗火枪了。而到了一战,最后的胸甲骑兵也被淘汰了,最多是礼仪场合出现了。

不过,随着材料的进步,现代盔甲又以防弹衣的形式重新出现了。


冷兵器研究所


第一,近代火药轻武器与火炮的进步,使哪怕是后期防御极其完备的米兰和马克西米利安系板甲的防护愈发捉襟见肘

第二,步兵专业水平提高,瑞士方阵,西班牙大方阵,古斯塔夫方阵等专业步兵方阵的出现,中世纪时期,骑兵之所以占据主导地位,是因为世界各国普遍忽视重步兵的资源投入,导致专业化步兵的缺乏,因此中世纪的枪阵多数时候难以对抗重骑兵的冲击,但到了近代,尤其是西欧地区雇佣兵和常备军制度的兴起,大量高素质的步兵被投入战场,哪怕是经过职业化改造的近代早期重骑兵,都难以对抗诸如西班牙和古斯塔夫等步兵与火枪手混合的方阵,(列阵和射击)是对那个时代战争的主题,哪怕是在许多战争中独立取胜的最精锐的法国敕令骑士,在己方步兵方阵崩溃的时候,多数时候也会撤退

第三,成本问题,实际上,在大多数时期板甲等顶级铠甲对火药武器的防御还是十分可观的,但是,随着军队质量和数量的上升,国家间的战斗愈发惨烈和宏大,伴随战争烈度增加,士兵损失率也迅速提高,因此人们开始轻化板甲,例如四分之三板甲和胸甲等装备的独立应用,最终,在前面几点的综合作用下,人们最终放弃了盔甲





星空下的凯旋歌


主要是火枪的兴起。

在火枪之前,对骑士威胁最大的是弓与弩,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英国长弓。英国长弓无疑是现代以前弓箭发展巅峰之作。英国长弓长1.7米至1.9米之间,弓背经常以弹性良好的木材——如紫杉木——树心部分制成,箭长约90公分, 粗约1.3厘米,配铁箭头。拉力约一百斤以上,最大射程360米,主作战距离为180米。英国长弓秒杀板甲之前一切铠甲。

而为应付长弓的威胁,并捍卫骑士的尊严——主要是面子,欧洲的骑士大老爷们选择了极其保守的方式——板甲。板甲固然抵挡住了长弓的犀利,但长弓很快就被火枪替代。

早期火枪对于弓箭来说并没有太大优势,然而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在射速与射程上都可以替代弓箭的时候,骑士大老爷们就尴尬了。板甲不仅防不住火枪子弹的攻击,反而由于铠甲被击穿产生的碎片而加重了伤势。着甲反而不如不着甲,不着甲由于获得了更大的机动能力与灵活性反而减少了被击中的风险。这样铠甲基本就被淘汰掉了。

其实火枪的发展不仅淘汰了铠甲,连发枪的出现甚至让骑兵不不敢去是战场上的主角,并逐渐淘汰了大兵团的骑兵作战。


海子蔚蓝


子弹和炮弹的杀伤力太大达不到必要的防范效果,而且太笨重影响行动,防弹衣也可以承担一些,最好的几副铠甲都被圣斗士、奥特曼之流用了,剩下的就得有灰太狼一样的身体素质“我还会回来的!”


爱而吻


穿上盔甲也没有用了,还会造成二次伤害。


疏密使


防彈背心不是盔甲嗎?思維死板,偏激片面是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