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补奥数?有什么用吗?

嘿老板好


从小学开始数学就不好的我,每次看到数学老师都心里发颤,即便我的数学老师是个大美女。每天放学被留下来罚补作业最多的就是我,想来我也是在其他课上被老师称为好学生的厉害家伙,怎么就过不了这个美女的“关”呢?于是,一天晚上又被留堂的时候,我向我的数学老师发出了发生的怒吼:“不!”,老师很开心地摸了摸我的头,然后提着我的脖子把我提出教室——蹲在走廊上补作业……

我妈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以后怎么上北大?然后,我就被顺理成章地送进了数学辅导班,学名叫做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班。我一听奥林匹克,乐坏了,老妈肯定是知道了我们体育老师总是生病,还专门让我课外上体育课,美滋滋呀~结果,我就这样在所谓的“体育数学课上”度过了我完美的四年级(笑脸)。

不过经过这番愉快的旅程,我发现我再也不用留堂了,美女数学老师也开始对我笑脸相迎了,我的天呐,数学课简直变成了人间仙境好嘛!面对枯燥的题目,我想的居然是能不能用5种方法解出来!这还不是高潮!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下来的时候,美女老师拿着我98分的卷纸,在我的脸上印下了一枚香唇印。此刻我知道了,我的人生巅峰从我上奥数班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渭南道人


补奥数的孩子一般都是小学生,你基本上看不到初中生,高中生去补奥数!既然,奥数有用为什么到了高年级反而没有人去补了?我来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对于大部分孩子补课和不补课“效果”明显不同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看到被人家的孩子都去补奥数了,感觉自己家孩子假如不去补,会不会跟不上别人的脚步。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不明所以的去了辅导班,看到辅导班里很多孩子都在补课,心也就定了,就让孩子补起了奥数!

孩子补课和不补课的差距是很大的,毕竟付出了金钱,付出了时间,比不补课的孩子多学了很多时间的数学,而且是奥数。所以,孩子的成绩肯定是比不补课的时候要提升了很多,于是,家长就继续续报了,直到小学结束!


虽然小学阶段孩子的数学成绩不错,但是,孩子的数学思维真的得到了提升吗?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真的培养出来了吗?本人也听过几次奥数课,我就举一个奥数中的例子!


这种奥数做法是比一步一步计算快多了,孩子只要根据这个公式套,就算是加到10000都能轻松的计算出来,但是,这真的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了吗?我们再看下面的启发式的解答

让学生自己发现可以凑成四个十和剩下的一个五,然后相加得到答案。我觉得这种方法虽然没有奥数法快,但是,让孩子长期这样观察发现,最终能不断的刺激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锻炼出火眼金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



孩子补完奥数,上了初中,学业压力更大了。发现小学是在玩中学,而初中再抱着这样的态度结果是非常可悲的,初中的数学体系和小学又不同,高好几个档次。就算是学了奥数的同学来了初中,不好好学习,考试也别想轻松过关。于是,初中孩子,渐渐的都不补奥数课了,书本上的知识都一知半解还学什么奥数啊?

当孩子在初中学了一年后,孩子自己会发现,原来小学背的公式,简单方法,很多都是初中的要学习的知识点,奥数等于是在小学阶段提前将初中的数学一些知识通过灌输,反复练习的方式,让孩子记下会套用!

这些知识大家都要学,就看哪个孩子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这时通过不断提高思维能力的同学就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熟练运用,而学过奥数的孩子也就失去了这个有势了,慢慢的就被思维敏捷的孩子超过!

奥数,本人感觉没有必要去补,学习的过程尤其是理科,是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各位家长们还是好好想想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一个会举一反三的孩子,学什么都事半功倍!

在这里阚老师分享一些培养孩子审题能力,认真仔细才能做对的题目,并且孩子做完后自己好好的去总结归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看完之后欢迎大家指正讨论,打字不易,谢谢点赞关注!


不忘初心教育


小学三年级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学习奥数,断断续续学到了初二,曾经获得过华罗庚杯金奖和希望杯银奖。高中时转向到物理竞赛,最后进入了北大物理系学习。现在我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

每当回忆往事,我都会感谢我小学时代的奥数老师。我也建议各位家长,给孩子一段时间的奥数尝试。我将从奥数对学生未来学习的帮助、奥数对升学的作用说一下我的想法,再解释一下有人批判的奥数弊端。

首先必须强调:本人不赞成所有学生无差别的参加奥数学习,因为我们必须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

奥数对学习的作用

首先必须指出:小学奥数不同于高中数学联赛的数学,也不同于小学普通数学课的内容。它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通过更加奇妙的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和巧妙的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挫折,但是也能享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快感。

我至今依然记得,在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学校参加奥数课程,老师讲的一个问题。两个人从甲乙两地相向出发,到达对方出发点后返回,第二次相遇时一共走了多少路程?

当时这个问题老师讲完之后我没有明白,课间去学校旁边买馅饼垫肚子,嘴里一直念念叨叨,直到我买了馅饼边吃边往回走,猛然间就明白了。我觉得那个馅饼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馅饼。

奥数就是这样一个遇到困难-反复思考-解决困难的过程,一些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感,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知识为吸收知识。

小学时我参加奥数课从来不是家长逼迫的,我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在我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习惯于解决问题,这让我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强大的自学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我在未来的学习中顺风顺水。

奥数对升学的作用

国家虽然三令五申不许把奥数成绩作为小升初升学标准,但是大学录取时依然有保送和自主招生。对于顶尖高校,拼裸分实在太难了。例如高考满分750,在北京要进北大清华需要690多分,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在高考中手不抖一下呢?

相反,如果在高中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能拿到学科竞赛国家一等奖,就能免试保送到北大清华;如果拿到省级一等奖,就有希望被北大清华降分录取;如果拿到省级二等奖,也有希望拿到浙大南京等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如果考试通过了也会有几十分的加分。这么大的诱惑力,造成顶尖学生已经把竞赛和自招作为自己的必修课了。

我常年带竞赛,据我所知,现在的竞赛学生,小学都是学过奥数的。从高中开始突然爆发取得极好成绩的竞赛生,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对奥数的质疑

有人说奥数害人不浅,因为它严重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人说奥数教育成了辅导班敛财工具。

北极熊和企鹅就适合生活在寒冷的极地,斑马长颈鹿就适合生活在热带草原。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兴趣和特长,有些孩子的兴趣就在解决困难和获得快感上,这就是适合学习奥数的学生,不能把奥数一棒子打死。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的确不太适合学习奥数,在这方面我所看到更多的问题在于家长的期待太高,孩子通过奥数学习有进步他视而不见,却总是把孩子与顶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拿出来说事,过度的批评责备,才是孩子丧失自信的原因。

至于奥数敛财,的确,奥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比如著名的某个中小学辅导机构,最初就是靠奥数起家的。但是商人总要挣钱,只要是合法收入,大家都没理由眼红。

我觉得辅导班的问题在于: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奥数的竞争,使奥数难度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如果二十年前我学的奥数是1.0,现在的奥数就是7plus,好多小学奥数题我都不会做。如果教育部门可以规范奥数范围,限制奥数难度,才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好办法,因为奥数是打不死的,正确的引导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李永乐老师


近日,一则名为“清华大学教授叫停女儿奥数课”的新闻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据报道,王殿军曾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笑言自己的女儿上了几次奥数就被他喊停了。

“她问我的题目我都做不出来。”王殿军说,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奥数班解题的方法是“不正常”的。

在王殿军看来,良好的科学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千奇百怪的解题方法,这反而会让学生们“思维走歪了、兴趣学没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让堂堂的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都束手无策,败下阵来了呢?

学奥数之风是整个教育体制畸形的一大乱象

什么是奥数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奥数是如何火爆起来的

奥数最近的火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追溯改革开放30年的基础教育发展史,一个明显的节点是1997、1998年。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呢?因为1997年前“小升初”实行全市统一考试,升什么学校是依据语文、数学统考的总分来决定——这和当前中考、高考是一样的,“一分定终身”。由于奥数派不上用场,所以,没有多少学生和家长买它的账,没有多少人理它的茬儿,也没有趋之若鹜青睐于它的气氛。

小升初直接导致了奥数的火爆

1997、1998年以后,“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从此,决定孩子升什么学校由这个“洋抓阄”来决定。实行了不到两年,电脑派位遇到严峻挑战:一些家长不甘心自己的宝贝儿女被派到一些薄弱校或者普通校,一些重点学校也不待见派进来的“差学生”(有老师愤愤地说,“从来就没教过这么差的学生!”)。有电脑派位这道“大坝”横在那儿,倘若不能推倒它就不妨给它打几个眼儿。“奥数”就是打的一个眼儿。当然,打的眼儿还有别的,比如公(共)英(语)、比如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生、比如“共建生”等等;这么说吧,凡是能够使小学生跳出电脑派位的,都是“眼儿”。若不信,可以查查相关数据,“公英”、“特长生”、“共建生”都是在那个时候迅速膨胀起来的。

“奥数经济”

可以说,“小升初”、“择校”与“择生”为奥数派上了用场、喂肥了奥数,奥数又为“择校”与“择生”之风推波助澜、火上浇油。2005年“迎春杯”报名人数达到4万人,奥数火爆达到顶点。也是物极必反吧,当其时也,也是奥数从白热化走向衰微的一个拐点。

2005年北京市教委明令叫停大规模的奥数竞赛“迎春杯”,并且明确各校自办的奥数竞赛也属违规。

今天,“奥数”、“公英”的“眼儿”理论上已经被堵上——“小升初”不得再看它们的证书,初中也不得再设数学、英语的所谓“实验班”(“重点班”的别名)。

这里说“理论上”,是说现实中它还有市场;悄悄的、隐蔽的,还在小升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把奥数从不起眼推向极致的,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推手,就是——说得好听一点,称作“奥数经济”吧。

奥数经济的乱象

据媒体调查披露,某一培训机构举办奥数班的收入,一个学期就超过1700万,一套奥数教辅材料销售收入就超过780万。许多出版商是吃这个饭的,一套套的奥数教辅材料连续十几次甚至36次印刷,一家出版社2005年起出版奥数“图书”,至今已近1000万册!

办班的、出书的、教奥数的,都发了大财。有媒体测算,每年奥数经济可达几十个亿!

这就是奥数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深层次原因吧?这么丰厚的利润,各方面既得利益者都要拼命维护它。

这就不难理解当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时,除了得到一片赞成拥护的回应外,在反对者的声音中(正常的反对意见是应该容许的),夹杂了谩骂、诽谤,甚至恫吓。

奥数的本质只是“变戏法”的数学

当奥数教育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还有人对它满怀留恋。奥数这玩意儿闻着臭可是吃着香啊!善良人们大概有这样几种声音。一种是“奥数对于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还是有好处呀!”一种是家长的顾虑:“没了奥数,孩子怎么进好学校呀?”还有一种是“取消了奥数,孩子干什么去呢?”

我们先来看两道奥数题,领教一下它有什么奥秘。

例一:2005×3/8-0·375×1949+3·75×2·4 = ?

例二:污水处理厂有甲乙两个水池。甲池原有水960立方米,乙池原有水90立方米。如果甲池的水以每小时60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池,问:多少小时后,乙池中的水是甲池的4倍?

这就是典型的奥数题。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第一题是一道小数、分数的混算题,如果学生知道1/8=0·125,会提取公因式即可;而知道这一点,雕虫小技耳。

第二题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初中是“小菜一碟”。对于小学生而言,奥数无非是“鸡兔同笼”这样的难题,在初中只是达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水平。这种把中学的知识用来考小学生,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是毫无价值的,只会使学生对于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还有一些题目,充其量是类似于脑筋急转弯那样的“捉弄”孩子的伎俩。

功利化教育才是奥数之风盛行的根本

数学大师看奥数

我们看看数学大师们是怎样批判奥数的吧!他们首先反对其如上述奥数题目的错误方向。第二反对其功利化、商业化的炒作。

中科院院士石钟慈认为“奥数”不是真正的数学:“比赛侧重的都是技巧性问题,那(奥数)只是会‘变戏法’的数学而已,失去了数学那种纯粹的美。”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他尖锐地指出“数学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拿了多少奖,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说:“‘奥数’是数学里的‘杂技’,对学生思维发展没有太多好处,只会让他们从此惧怕数学而远离数学,有的地方更是靠开设大规模竞赛班来赚钱。即使是那些‘奥数’获奖者,在数学家眼里也只是会考试不会独立思考的应试学生。因此,学校应该拒绝‘奥数’题目、‘奥数’教材进门,初中学校也不应该为招到好生源而把‘奥数’作为测试手段。”

裘宗沪教授说:“今天的奥数班学的东西太多,内容不胜其烦。”“现在报纸上登一些广告,说什么奥数班,什么名师授课之类,简直是夸大其词。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人人争入奥数班 “这是不正常的。”

菲尔茨奖得主、俄罗斯数学大师安德烈·奥昆科夫对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十分不解。他说,他本人没有参加过也不喜欢这类数学竞赛,因为过于急功近利,孩子们不应该把竞赛看得太重,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应该让他们善于发现数学的乐趣,发掘生活中的数学”。


十项全能斜杠青年


我先说一件有意思的事。在2007年四川省举办一次奥数比赛,结果第一名的却是从来没有参加过奥数班的一位女学生。

我很理解,孩子成绩不好,家长们都揪心。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孩子补课。我的回答是补课奥数真的没用。

1、奥数对于高考真没用。以前奥数获奖还有加分,现在已经完全取消了。

2、好成绩都不是补课补出来的。一线老师最清楚,学霸们都不补课的。参加课外培训的孩子成绩都不拔尖,优秀生根本不需要补课。

3、补课也很难提高成绩。成绩是由孩子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决定的。如果孩子在学校连基础知识都学不好,上课专心听讲的学习态度没有养成,那就算天天一对一家教也毫无帮助的。

4、有多少孩子是自己喜欢补课的?成绩差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学习。如果是家长一厢情愿,那也仅仅是浪费补课的金钱而已。

最踏实的做法就是:家长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学校老师好好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读书状态。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再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最后由家长和老师监督执行。总之,家长盲目攀比,强迫孩子参加奥数补课是最不靠谱的。


小李滔滔


首先、奥数应是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和整个的思维素养,而非刷偏题怪题。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奥数超出了课本的知识难度,但也不会超出孩子的心理认知,因此它才是拔高。进行系统的训练之后,孩子的数学思维会有很大的提升,其实即使是成人,这样的训练也会有效果。

天才只占极少数,但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会因训练而有提高,这对知识的接受很有好处,有助于成为学霸。

但现在的一些奥数题,命题人的水平就令人怀疑,他可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奥数教练,只是以成人的学识和智力在挑战小学生的智力。奥数不是这样的,奥数不等同于数字游戏,也不是揠苗助长。

其次、家长要深入理性看待奥数,不可好面子人云亦云。

几年前某位学者高呼“打到万恶的奥数”的时候,也正是奥数偏离其基本出发点的时候。人人皆奥数,言必奥数,奥数已经超过了课堂数学学习,这确实过了头。

学奥数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素养,如果能获奖则好,不获也要坦然面对。如果觉得孩子真不适合,或者孩子非常抵触,就不应该强迫。孩子不学奥数也不是丢面子的事,毕竟这不是学习的根本。

3、奥数和高考没有必然的联系。

当然,前提是真正的奥数而非假奥数。从小培养的奥数能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很有好处,思维能力强大、解题水平高,在数学学习上占有优势。但是也不是说不学奥数就学不好高中数学,高考成绩就差,这完全不一定。我的学生中学奥数的寥寥无几,数学学霸倒是颇有一些。

从小学到高中,就从六年级到高三,在这六年里,决定学生成绩优劣的因素,已经不再仅仅是智力,非智力因素更重要。最基本的,如果一个孩子很聪明但他不认真,这样的学生在高考中必然失败。

高中课程的容量和难度决定了只能刻苦勤奋,靠所谓的聪明不可能学好,这方面的案例有很多,家长要引起注意。





优学优考策略


个人认为,如果孩子对数学有兴趣的话,而且不排斥奥数的话,就一定要尽早的接触奥数学习。

各种实践表明,学过奥数的孩子,在将来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对问题的理解力,对答案的构架能力,都比别的孩子更高一筹。

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家长们不要有顾虑,怕孩子学累着,要不断的让他们尝试各种能力,爱好。

虽然最近的新闻说,在2020年之前,要逐步取消普通学校的特长生招生。但是这只是取消普通学校的特长生招生,而孩子有了非常能力强的特长之后,会有专门的学校来接收这些天分的孩子。这个就像是数独学习一样,当你的孩子数独天分非常高的时候,就会有数专门学校继续来开发他的潜能。

综上所述,个人非常建议孩子尽早接触奥数学习,会受益匪浅。


兰精灵果冻冻


虽然奥数在实际生活中真的没什么用,虽然真有规定不许开奥数班,虽然我真的支持禁止开奥数班,但我还是想说,还是去补吧。

有一种说法说得好,奥数在日常生活中就好象仇视英语的人说的一样,根本没半点用,但没办法,能学好奥数的学生,智商一定不低,所有名校都以奥数来选拔学生,完全是因为奥数都能考好,别的科目一定不会差,这学生的智力一定会不错。所以我们不能怪名校以这个为标杆,这趟水真的会继续混下去的,同样,就算社会上的人说英语再没用,能学好英语的人,别的科目一定不会差,而你自己英语没有用,不代表别人没有用,英语没为你带来一分钱收益,却成为很多人的终身职业,这是同样的道理。老梁竟然举出一个不懂英语的日本科学家,我就想问,只有一个吗?还能举出千千万万吗?因为千千万万的科学家都懂英语,而且相当精呢。

所以,奥数是要补的,毕竟所有名校都以奥数为其中一个招生标准。


君子19920306


任何知识都是有用的,奥数亦是如此。让孩子从小接触奥数利大于弊。我以前说过很多次,奥数是没有原罪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奥数和升学挂钩,让奥数进入了升学体系中,成为了邪恶的知识。

奥数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的来学习,但的确有一些学生对数学有特殊兴趣的,或者经过长期学习,会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学生,适合学习奥数。这个比例是很少的。但是,学生不接触奥数,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学科特长,怎么能明白,记过学习会产生兴趣?

只要奥数不和升学考试挂钩,让兴趣占据主导,学习奥数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我们谴责的是把奥数和升学考试挂钩,而不是奥数本身。

高考把奥数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中考把奥数作为主要依据,小升初把奥数作为升学的主要依据,奥数必然会成为邪恶的知识。让越来越多不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痛不欲生。


编外教育参谋


如果平时数学考试都在95分以上,甚至基本都是100分,还是有必要给孩子学奥数的,毕竟你不知道你孩子在数学上有多少潜力。如果平时连90分都很艰难,就不要去祸害孩子了,先把课堂书本搞清楚再说吧。

一个100分的小孩对99分的孩子说:“虽然我们只差1分,但是我考100是因为卷子只有100分,你考99却是因为你不懂或者失误。如果卷子是200分,那么,也许我是190分,而你依然是99分!”所以要让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走得更远。也是对他们的负责。

数学在高考、考研,都是最大的拉分项目。总分150,均分才八九十分,甚至有时六七十分,而名校的却能考出140左右。禁止奥赛等培训,不过是拉低均分而已,但是那些尖子只会更加有竞争力。

国家的“素质教育”,其实都是对精英及中产阶级的好事。因为可以通过金钱、培训机构、艺术训练、社会活动等其他渠道,来弥补高考裸分的不足。而对于小城镇乡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这些资金、眼界、条件,只能靠个人的刻苦努力,高考裸分与别人拼。如果你是中产阶级却没有利用这些条件,思想仍停留在过去底层(也许你是从小城镇农村考入好大学并留在了一二线城市)的思维,那么只会浪费这种别人已经给你创造好的条件。你的孩子,就会从你努力争取到的阶层再次滑落到底层。

城市与农村有着太大的不同。北京每年留京的211大学生数十万,而北京中考只招6万高中生!知道什么意思吗?就是说父母211大学甚至985毕业的,甚至硕士博士。子女可能上不了高中,更不用说大学!不是你用不用功的问题,而是必然的。只能你的孩子比别人更用功更努力。所以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更加激烈。而小城市乡村,大部分父母都是高中、大专、普通大学生,所以反倒没有那么紧迫感,父母普通高中毕业,孩子照样上高中大学,这还是常态。如果还抱着那种思想,你的孩子就不能适应大城市,还是回老家吧。不管你接不接受,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