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

我們都愛想念熊


“家長不陪,孩子不做”,中國的父母跟著孩子一起讀書成為普遍現狀。

小侄子兩年級,每天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動畫片,或者就捧著ipad打遊戲。奶奶的提醒催促無濟於事,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他的屁股坐在沙發上不用挪動一下。孩子的作業幾乎都是等爸爸媽媽下班了才開始動筆,並且還必須有一個人坐在他身邊盯著他做。只要你有事一走開,回頭再看,他保準就在那玩筆頭,玩橡皮了。

為此,堂哥很頭疼,時常氣得不打一處來。像這樣的狀況,估計在很多家庭上演。

那麼,父母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呢?

我覺得在討論“該還是不該”之前,先要去弄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為什麼非得有家長陪著,才肯作業?”

我覺得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的“路徑依賴”。孩子寫作業要人陪,這種習慣就像是走路,如果選擇了一條道路,他就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做事情是這樣,學習也是這樣。因為有一開始父母陪他做作業的行為,逐漸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給孩子一種錯覺,讓他骨子裡面以為做作業也是父母的責任。所以父母不陪,他就不做!

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一句非常發人省醒的話:“教育其實就是培養習慣。”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習慣,決定了他有什麼樣的人生。

既然知道了問題的根源,那麼父母就可以開始對做出行為調整,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路徑選擇。


諾媽家有男寶


中國父母,應該陪孩子寫作業。

但,一、要講究方法。二,要注重時效。

為什麼應該陪孩子寫作業?

講一個,我的同事親身經歷的故事。

他們夫妻倆,信奉放養孩子。

從孩子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只要孩子自己完成作業就行了,他們也不過問,只是在生活上比較照顧,他們不想給孩子增加什麼額外的壓力,讓孩子減負。

開始的時候真不錯,孩子輕鬆自在,放了學,就自己寫作業,寫多寫少,寫得怎麼樣,也沒人管制。讓那些一回家,就有大人督促寫作業的孩子著實羨慕得不要不要的。

直到孩子上六年級的時候,面臨小升初,一開家長會,當別的家長拿出,一大堆孩子的競賽證書,比賽證書,獲獎證書以及興趣考級證書的時候,這夫妻倆傻了。

此刻再看看他們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想要擇校,要麼有藝術等特長,要麼有特別過硬的科目,參加過競賽,比如奧數、英語演講比賽,作文競賽等等,否則,只能上普通的學校,根本沒有擇校資格。

這夫妻倆開始著急了,不知道從何開始抓起,興趣特長吧,已經來不及了,抓孩子成績吧,從學習習慣,良好的思維方式,自我約束能力,到學習上的條理性,時間管理,學習的興趣,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這時他們才後悔莫及,沒有從一開始,就抓孩子的學習。

這孩子就上了一個普通的初中,學習成績也一般,後來,上了一個職業高中。

陪伴成長,不是光給孩子生活上的照顧,還要引領他們成長,讓他們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那麼學習是必然要經歷的一道關卡,學習能力,是通過這道關的決勝因素。

這個能力,必須從小開始培養,錯過這個好時機,將來家長再怎麼努力,也總感覺力不從心,使不上勁了。

別總羨慕鄰家的孩子,別家孩子光鮮的外表下,父母使了多少內功,旁人是看不出來的。

陪孩子寫作業,是要講究方法的

一,家長要調整好心態,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注重分數,而要注重,習慣的養成、興趣的培養和良好的時間觀念。

過來人都知道,一二年級的分數是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的。關鍵是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終身學習的興趣。

而這, 非一日之功。

我有一個朋友就做得特別好。

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前一年,他們家就開過家庭會議,吃完晚飯,頂多看一會電視新聞,然後就把電視機關掉。

媽媽陪孩子讀故事,爸爸在一旁看書,或者看報紙,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事先定好時間,時間一到,就關燈睡覺,讓這種愛學習、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習慣。

孩子上學後自然過渡,到點學習到點休息,已經養成了習慣。

二,家長在陪孩子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示弱,不要逞強,不要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孩子有不會做的題目的時候,家長不要拿過來就做,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要激發他內在的努力和潛能,以及學習的責任感。

我有個閨蜜,特別聰明。

她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問她題目,她都喜歡裝傻,這幾題,媽媽也不會哎,寶寶再想一想,寶寶那麼聰明能幹,肯定能想出來的。

高帽子一戴,兒子覺得,問媽媽也佔不了什麼便宜,於是,問她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靠自己解決問題了。

三,陪孩子學習,家長是配角,主要還是要引導孩子,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這才是學習能力的核心。

天生的學霸畢竟不多,我們家長要起到一個,激發和推動的作用,不能越俎代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只注重分數,太短視了,讓孩子學會思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有不會的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領著孩子把題目多讀幾遍,在關鍵詞上,或重音或重複,引導孩子,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解題辦法?如果有,從什麼地方開始思維切入,在思維過程上做文章,不要直接引入答案。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形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這才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陪孩子寫作業是有時效性的

從學前班開始,一二年級是重點,三年級以後就可以慢慢放手了。但,並不是意味著就可以不管了。

低年級,習慣形成以後,孩子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家長就沒有必要再做保姆式的陪伴了。

家長可以和孩子做朋友,經常交流學習的心得,在學校的體驗和感受,慢慢地潛移默化地引導和關注,經常分析問題,並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

陪伴孩子學習,是父母與孩子生命中美好的一段旅程。

而這種陪伴,是為了將來孩子能獨立為目的的。慢慢地、漸漸地放手,才是它的節奏。既不要大包大攬,也不要忽略不理。

畢竟,這段美好的時光,過去了就不會再來,如同機會,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夢醒北岸:熱愛讀書、觀影、看劇,渴望從中體驗最真實的人生,並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不為其他,只是因為,這個世界我來過。


馮塵


在我周圍,好像沒有不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幾乎是每個都有家長陪著寫作業。我的還沒有上學,我不知道以後我陪她寫作業會是怎麼樣的。


拿我小侄女來說,我表姐從上一年級就開始陪著寫作業,不陪著不行啊,她要麼不寫,要麼亂寫糊弄家長,等表姐去檢查作業,每次都得發飆,姐夫之前還說表姐太兇了,對孩子像後媽一樣。表姐乾脆放棄,讓姐夫自己陪孩子寫作業,結果,陪了才一天,晚上姐夫跟表姐說,要不你把她打一頓吧?你是女的,下手輕一些,我一男的力氣大,怕打出問題來了……

我們聽說之後都是哭笑不得,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體會過,根本不知道陪娃寫作業的艱難。


但是不陪孩子寫作業肯定是不行的,學校老師抓的很嚴,很負責,還經常跟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放學回家之後,也需要寫作業來鞏固自己上課學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跟孩子溝通交流一下學習情況。


書香潤童年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 我要先說一下我的情況,我有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現在對他們兩個的學習我基本不管,回想以前,在老大從幼兒園到小學,我每天都是盯著他做,可謂是煞費苦心,而且孩子也沒少捱了揍,等他上的年級越來越高,緊接著老二又上了學 ,再就是自己的文化程度有限 ,到了高年級很多題也解答不了,所以現在只檢查老二的作業,具體是這樣的

每天讓孩子養成回家寫作業的習慣,等孩子寫完了再檢查。

我就是這樣,孩子放學回家就讓她寫作業,中間有不會的可以拿來問,寫完了作業拿來我檢查。有錯的自己拿去改,真不會的再給講解。

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判斷自己的孩子需不需要陪。

這個要怎麼判斷呢?首先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孩子學習成績很差,這時家長一定要多費心,多幫助孩子,讓孩子進入到學習當中,最起碼要跟上學習的課程步伐,這樣孩子才願意自己學,如果孩子學不會,孩子自己就會放棄,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而對於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家長就不用那麼累,在孩子碰見疑難問題的時候解答即可。

所以這個陪不陪孩子學習的問題,要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孩子需要的時候一定要陪,如果孩子自己能完成那是最好不過了 。這並沒有絕對的要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威巖媽咪家


到底中國的父母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

首先小夥伴們要弄清楚這裡只是“陪”寫,孩子是主角,家長是配角。家長要以孩子為中心千萬不能角色顛倒。

弄清楚角色之後我們再看這個問題,其實這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剛入學小學低學段的孩子,我覺得還是應該陪寫作業。

因為這個階段孩子認字少,有些題根本讀不懂,需要家長讀題,幫助孩子理解題意,陪伴必不可少。

同時陪伴孩子寫作業還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培養他們按時快速完成作業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因此,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寫作業,養成習慣後就可以事半功倍。

尤其現在好多老師在微信群裡留作業,家長還得轉述老師的要求,陪伴必不可少。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現在的小學班容量比較大,像我們這些四線城市,一個班以前有過八十多個學生的情況,現在逐步控制也是一個班五十個學生,老師根本沒精力照顧每一個孩子。家長就得自己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

小學高段的孩子,陪寫作業就得換一種方式了。這個時候的孩子理解題意已經基本沒有問題,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低段養成了陪伴的習慣,這時候要慢慢放開,我們只要讓孩子知道你陪著他就可以了。孩子的作業儘量不要參與分析談論,讓孩子在你的陪伴下獨立去完成。

這時候的家長最忌諱孩子寫作業你玩手機,你可以在孩子身邊看一本書,孩子有什麼問題你可以隨時幫助他。

詹姆斯·A·鮑德溫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們從來不會好好聽從長輩的教導,但他們永遠都在模仿長輩。

正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這個時候的家長也不要時刻干擾孩子,有的人一會嫌孩子坐姿不對,一會嫌握筆姿勢不對,打斷孩子思考的過程就會引起他們的反感與焦慮,即使看見有做錯的題,也要在孩子全部完成之後再去要求改正。

記得我家孩子上四五年級時候就不喜歡我在跟前嘮叨。常常就是我在旁邊看書,他寫作業,做完之後我給他檢查,然後改正。

初中生做作業就應該逐步放開了,不必要隨時陪在身邊,但是作為家長你應該避免自己看電視或者打遊戲讓孩子寫作業,叛逆期的少年給他們一定的自由還得讓他們收的住心,這個時候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了,自主意識提高,家長更應該引起重視。

期間督促是很關鍵的一步,跟孩子溝通要講求方式方法,檢查作業要到位,不僅僅看量還要看質。作業優質、高效是家長隱形陪伴最後要達到的目的。

平穩度過初中三年,習慣基本養成了,上高中的孩子基本就有了一定的自控力,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這時候家長也就可以放手了。


24幀半


我的觀點是該陪。吃完飯了,碗筷收拾好了,孩子在一旁做作業,家長就應該在一旁陪著,小點的孩子,怕他寫錯字,寫錯筆順等,不妨就多盯著點,以免以後成了習慣了就不好改了。大點的孩子,比如四五年級的孩子,大可放一下手,孩子在做作業,你在一旁待著,拿一本書靜靜地看就行了,不要多言多語,吹毛求疵,打亂孩子做作業的情緒,孩子真有不會的地方,你就給他講解一下,不要訓斥,以免孩子不會也不敢問你,這就毀了。再大點的孩子,上了初三初四甚至高中的,就不用陪了,給孩子留下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孩子們長大了,會管理好自己的,只要從小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就行了,相信孩子。此時也不要過分放縱自己,儘量少看電視,少玩手機,多看看書,給孩子樹立一個積極上進的好榜樣。這是我的一點愚見,見笑。


高振雲68


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這是所有為人父母的人都需要關注的問題,而不僅僅是中國的父母。

迴歸陪孩子做作業的初心,一般是有這幾種:

1、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點,包括他的思維習慣,陪孩子做作業,父母更容易摸清楚孩子學習的特性、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孩子思維方式的變化等等,這無疑能讓父母更全面地對孩子有所瞭解。

2、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難免會遇到瓶頸時期,陪孩子做作業的父母,對幫助孩子突破瓶頸期將提供更多的助力。

但是,有好處的做法,並不等同於就應該一直做,並且過度地去做。

1、不能長期陪孩子做作業,因為會讓孩子滋生依賴。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過分關注,會加重孩子的依賴心理,這種孩子遇事往往是習慣把原因推到自身之外的人或事上去,而不願意自己承擔責任。

2、陪孩子做作業,父母應該少做少說多看。陪孩子一起寫作業,家長可以在一旁看書讀報,千萬不要將重點放在看孩子會不會寫、寫得對不對、認真不認真,如果發現孩子寫得不對,應該多提問,從側面幫助孩子捋清思路,而不是立刻給孩子指出來,讓孩子擦掉重寫。

凡事都是雙刃劍,陪孩子做作業也是如此,唯有在對的地方用力,才能將事情推往健康的方向走。


發現爸爸


陪孩子做作業的家長屬於負責的愚笨者。我們從不陪孩子做作業,現在他已經從世界名校雙博士畢業多年。關心孩子學業,不帶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奉陪的,把自己的事情認真負責滴做好,難道不是一種重於言教的身教?平時多與孩子聊天溝通,家裡的事情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平等參與,比如幫我們種點自留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