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的農村坐席嗎?你最喜歡吃哪道菜,為什麼?

張旭卓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農村坐席嗎?當然記得。你最喜歡吃哪道菜? 最喜歡吃條子肉啊.為什麼?因為夾在饅頭裡吃,太香了。

小時候家裡窮(說的好像現在我就不窮了似的),平時都是紅薯、包穀糝(玉米麵)為主食,白麵饅頭都很少吃,更別說肉了。只要一聽說哪個親戚家裡擺酒席,就是請假不上學也要非去不可!敢不讓我去,哼!我就使勁哭,煩不死父母他們才怪,往往以他們投降我一起去吃酒席收場。

其實到了現場一般要玩好久好久,才會安排座位,規矩很多。具體的流程我記不清了,我的記憶都是從上菜開始的。

前四道一般是涼菜,基本上都是炸果子(面片加點鹽花椒下鍋炸)、涼拌蓮藕、洋蔥木耳、炸花生米這四道菜。大人們開始喝酒,我們小孩子就開始把菜往嘴裡塞,嘴裡沒嚼完就開始夾下一筷子菜(我怎麼臉有點燙),到現在那個場景仍歷歷在目。

從第五個菜開始就是熱菜了。一般有五個,大部分都會是青椒炒肉、木耳炒肉、黃花菜炒肉、紅燒腐竹、紅燒大腸。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每次都有我啊。這五個菜之後就會上三大件,全雞全魚肘子,這個時候自會有大人幫我們撕開,那我們還客氣什麼,上手啊!一頓風捲殘雲,一頓秋風掃落葉,一頓。。。。。。哎?怎麼都吃光了?

前場這12道菜後,有一箇中場小碗湯,也叫酸湯。就是一些大腸、粉條、黃花菜、木耳、蒜苗、酥肉等等燴的一鍋湯,每人一碗,實在是太好喝了。

吃飽了?不存在!還早呢,我到現在都懷疑小時候我的胃是不是連著另一個次元。

後場開始了,8個蒸碗。這時候大部分的小孩子都已經跑出去玩了,我則不然,繼續開動!8個小黑碗裡分別是裝的是:我最愛的條子肉!扣肉,酥肉,排骨,雞,魚,丸子,豆腐!原來都在喝酒的大人們這個時候才真正有機會吃點菜。

我最喜歡吃條子肉,因為夾著饅頭實在是吃太香了,滿嘴留油!一般可以吃兩到三塊,因為之前已經吃了不少了,所以我只要吃完了條子肉,作為結束整個酒席上來的一小碗米飯或者餃子,我連瞧都不會去瞧一眼的!

懷念小時候的農村做坐席和條子肉。因為這是我童年最珍貴的記憶。


農民趙老三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農村坐席嗎?你最喜歡吃哪道菜,為什麼?

說起小時候的農村坐席,在我們這個縣南北風俗有較大差異。北部因為靠海,對外交流較多,風俗比較開化,宴席的菜以海味具多,盛菜的工具當然是碟子;而我們南部,俗稱老南鄉,風氣略嫌閉塞,我小的時候沒見過碟子,我們那兒全是大碗。所以我們那兒遇有紅白喜事,特別是喜事,

宴席上講究的是八大碗,菜品也絕無海味。

我們當地的風俗,坐席是每桌8個人,每席8道菜,全用大海碗盛著。當時結婚啥的都是選擇在冬臘月農閒季節,並且往往是臘月底,這樣做是為了節約,擺席剩下的東西,正好用於過年。冬臘月擺席,用大海碗盛菜,不像碟大那樣一會兒就涼,熱氣騰騰地讓人看著暖和,吃起來過癮,鄉土氣息濃厚,所以給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當時農村人結婚,都是鄰里之間互相幫襯,我們半大孩子,往往會被派上端盤子的角色。八大碗菜,都是我們這些孩子端給客人,所以印象較深。至於八大碗都有啥,根據各家情況不完全相同,但大套是

四葷四素,互相搭配,後來隨著生活提高,要臉的人家又講究“免青”,即免除青菜,一色的魚肉。

我印象裡的八大碗,葷菜有扣肉、丸子、糖醋鯉魚、豬肘子、整隻的雞,也有的有紅燒肉,素菜有兩樣不能缺,這就是蒸豆腐和拌粉條。


丸子是用精肉剁細做成,有的個頭不大,一碗總有十幾個;也有的是大個的,一碗4個,叫做四喜丸子。不管大丸子小丸子,一般是蒸的,入水氽的丸子是湯菜,一般不上席。

肘子也是加料入味蒸熟,軟爛可口,這是個大菜硬菜,也較受歡迎。

扣肉是最受歡迎的葷菜,我們當地的做法和其他地方的扣肉用料不一樣,長大以後在飯店吃的扣肉多是用豬頭肉做成,而我們當地是大肥肉,即大塊的白肉,做法我不知道,我只記得父親做扣肉時,會在肉上抹上蜂蜜,這樣做是為了上色,也是使扣肉香甜可口。當時這道菜是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扣肉往往在頭天便開始蒸,蒸得非常料,入口即化,雖然是大肥肉,卻一點也不膩。記得我當時端盤子,往下撤菜的時候,轉過牆角總會偷喝一口剩下的扣肉湯,那個感覺至今難忘。


整隻的雞一般也是蒸的,這樣入味好,也能蒸透蒸爛,老人孩子都比較適合。

糖醋鯉魚給我印象深的是那造型,還有那酸甜的味道,不過淡水魚刺多,我一般很少吃。

豆腐是我們這兒宴席必有的素菜,不過說是素菜,但與滷汁的充分融合,吃起來一點不比葷菜差。粉條也是必備的一道菜,我們這兒是龍口粉絲的原產地和主產地,和粉絲相關的風俗也很多,比如農村過年,都要吃的拌合菜,必以粉條為主。


齊東晏子


小時候最喜歡做客了,先不說那喜慶的氣氛,最逗人饞蟲的就是家鄉坐席上美味的菜餚,我們俗稱“土八碗”!


家鄉地處山區,小時候家家戶戶辦事請客前都要計劃養一兩頭豬,自家餵養熟食,到辦客事的時候再宰殺,所以所謂的“土八碗”的食材幾乎都是豬肉和蔬菜。


即便如此,聰明的山裡人也會把宴席菜餚做得色香味俱全,成為許多離鄉遊子舌尖上抹不去的美味記憶。

“土八碗”的烹飪方法一般以炸、蒸、燉、煮、滷為主,最大限度地保持土豬肉的原汁原味。


到現在我都還能清晰地記得那些菜品,有涼拌肉、血腸、紅燒肉、油炸排骨、粉蒸肉、扣肉、酥肉、酸菜炒大腸、大骨煮蓮藕或者蘿蔔以及各類蔬菜。那時候人小,不太愛吃辣的,所以最喜歡吃油炸排骨、血腸和酸菜炒大腸,一想起來就流口水。


血腸是我們當地人的最愛,做法不算複雜但也不簡單。首先血是關鍵,破開剛殺豬的胸腔,取出裡面的血旺,放入鹽巴用力攪拌使其凝固,然後加入頭天泡軟後的糯米、少量花椒麵拌均勻,再一起裝入洗乾淨的豬大腸,兩頭紮緊,最後再用清水煮。

等煮熟後撈起,涼後就可以切片裝盤了。這道菜集香、甜、麻、糯為一體,所以喝酒人喜歡,老年人喜歡,我們小孩子更是喜歡,經常一個人分幾塊,抓在手裡當零嘴吃。


還有一個菜就是酸菜炒豬大腸,做這個菜很講究,首先酸菜要老壇土罐酸菜,也就是我們說的老醃菜,切碎炒大腸。

而大腸要用蔥葉來清洗,不然會有臭味,切成小段後爆炒,一定要掌握火候,老了就嚼不動,火候不夠又不熟,要剛剛好,大腸吃起來嫩、脆、香、甜略帶一點酸味,拌在米飯裡,那滋味想起來就想大碗吃飯!


花腰妹


說起小時候農村坐席,我的印象裡小孩子是上不了“檯面”的,但有一方面除外,那就是雖說你的年紀小,但屬於“舅舅”身份的時候,那可就是“高人貴客”,要在主桌的主客位置落座的。

小時候坐席的點滴記憶

我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那個時候,生活條件困難。家裡來客後,小孩子是不準“上席”的,大都是被大人攆到街上玩耍去了,等到客人吃飽喝足,才能吃一些剩菜的。


如果遇到親戚家有喜事,有時候會跟著奶奶去“坐席”,說是坐席,可在桌子上是沒有座位的,一般是奶奶抱在懷裡或者站在奶奶身邊,奶奶鉗一筷子給我,再自己吃,如此而已。

過去農村孩子較多,所以姐弟之間相差年歲也大。記得真正當“主客”的那次坐席,是外甥“吃大面”的時候。在我們當地風俗中,外甥吃大面這一天,舅舅最大,連他姥爺也不例外。所以,那一次,我算是“正兒八經”地坐到了主桌主客的位置。每上來一道菜,主客不拾筷,另外的客人是不能動筷子的。所以,每一道菜,我都是第一個嘗。那是長那麼大以來,最有“主動權”的一次。

最喜歡吃的菜餚

如果說那時候最喜歡吃的菜餚,當屬“蒸丸”和“扣肉”以及“地瓜拔絲”這三道菜了。記得小時候,在我們當地農村,有個紅白喜事,蒸丸、扣肉、地瓜拔絲是不可少的“硬菜”。那時候,人們生活條件普遍困難,平日裡很少吃到肉和糖,而蒸丸、扣肉那肥而不膩的兩道菜最為“搶手”,那香甜的地瓜拔絲當然也是小孩子的最愛。

如今,農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但在建行漸遠的老家坐席,蒸丸、扣肉還是不可或缺的菜餚。我們老家的蒸丸可是有很大名氣的,在我們當地叫蒸丸,出了我們老家後,被稱為“辛莊蒸丸”,一些市裡的人們都專門驅車到我們那邊的飯店品嚐蒸丸呢。而出了小城,又被冠以“招遠蒸丸”的名號,這招遠蒸丸還是魯菜中的一道名菜呢。

如今,農村的宴席上的菜品也是花樣繁多,一些海參、鮑魚等都成為了桌上的尋常菜。但我還是喜歡農村老家廚子做的蒸丸、扣肉,因為這兩道菜還是他們做的“地道”,帶著濃濃的鄉情,每每吃上一口,就會找回兒時的味道……


建行漸遠


當然記得!最喜歡是扣碗,扣黃雞,扣牛肉,扣丸子,當然還有老廚師做的燒雞肘子濃濃的地道老味道!






尼古拉斯70561859


作為在農村長大的我,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很親切。

在我們那裡(遼寧東部的一個小農村)辦酒席的場合很多,房子上樑,搬新家,老人做壽,生孩子,結婚,老人過世甚至最近這幾年流行的升學宴,基本都會辦的非常隆重。其實要分開說的,這裡唯一一個區別就是如果是辦喪事的話,酒席的標準沒有人會在意,準備的也比較一般。但是現在生活好了,酒席的標準也差不到哪去,只是那種氣氛沒有品嚐的心情了。

其他的我們主要說說結婚的酒席吧,這也是所有酒席中最隆重規格最高的。在我們那裡,如果辦酒席的話,是辦兩天的,結婚的前一天叫做“半截席”,這個主要是本小組的人前去吃席,人不多,一般二百多人左右,菜餚也不是很豐盛,前一天主要是為了第二天酒席備料,將所有材料都準備充分了,不讓第二天有任何耽擱。而第一天半截席的標準一般都是用一些邊角料做菜,十二個左右,味道平平。

第二天正席的時候,作為東道主家那是一輩子中最開心的事兒,基本是毫無保留的將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最好,我們那邊沒有什麼特別傳統的美食,基本都是家常菜,只不過非常豐盛和隆重。而且大鍋菜,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特別的味道,香,那是真的香。

從上初中開始,每逢寒暑假趕上吃席的時候,我們幾個差不多大的就要承擔端方盤的角色,一個60*80的鐵盤子,一般裡面會放8個菜,兩人一組,分涼熱,等到開飯的時候,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但是在眾人開飯之前,我們這些端方盤的小夥兒也會提前吃好。一般十來個菜,大多都是我們愛吃的,而且不限量,管夠吃。尤其是我們這些孩子的母親都是去幫襯廚師的角色,肯定虧待不了自己家的孩子。小時候愛吃牛肉,我記得那個時候媽媽動不動就端來一碗肉來給大家吃。

正席一般16或者18道菜,10道熱菜6道涼菜或者12道熱菜6個涼菜。這要看東道主家的條件了。但我認為,很多菜其實真的是湊數的,往往上桌前多少,吃完了還剩多少,這些菜往往也是最廉價的,丟了也不心疼。

正席的硬菜,豬肘子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大鐵灶專門燒肘子,軟嫩鹹香,油而不膩,而請的大廚每年不知道要接多少場宴席,早已輕車熟路,做的味道深受歡迎。燒雞也是不可少的,一般這都是買現成的,買的都是比較小的,味道就不說了。魚是宴會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一般都是紅燒鯉魚,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在宴席上吃到過一次真正讓我喜歡的鯉魚。排骨一般都是燉的土豆或者西葫蘆,肉很少。但都是農家自己養的土豬,味道很好。對蝦也擺上了正席的餐桌。我們這個地方的海鮮很貴,基本上除了蝦在正席上是看不到其他海鮮的了。

真的都是一些家常菜,沒有特別突出的。但如果說讓我至今仍念念不忘的,那無疑是我家鄉他們做的一種在外地從來都沒有品嚐過的湯,姑且叫做豬雜湯吧。

那是用豬腸,豬肚,雞蛋,香菜,還有一些豬下水剁碎後勾芡做的湯,在我們那裡百分百的說沒有人不愛喝。一般這個湯是在人們已經做好了等待開飯的時候上的,幾個大水桶往地中間一放,然後把碗筷架子放在旁邊,人們就一股腦的上前盛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上菜之前喝湯就喝飽了,吃飯的時候苦惱不已。至今我仍覺得這是東道主家的套路。但不可否認的是,一道好湯,真的有顛倒乾坤的作用。

在農村吃席,都是鄉里鄉親,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才能聚在一起,甚至還有遠道而來的朋友,所以這個氣氛要遠遠勝過菜的味道。觥籌交錯中,氣氛和感情愈加升華。

但是這一兩年來,一般的鎮上也有較大的飯店了,可以承辦各種酒席。如果是不想麻煩的主人家,很多會選擇在飯店辦席,只有正晌午一餐,而且所有服務由飯店服務員承擔。如果是在飯店辦席,那麼一家出一人前去就夠了,少了幾份熱鬧,也少了些許氣氛,懷念的那種感覺不復存在了。


熊九鬧盛京


我是北方人,我們那裡的酒席菜,菜品有很多,但小孩子最喜歡的,無疑都是糖稀飯,也就是甜湯,用米酒和罐頭燒出來的。在我們那裡,甜湯和雞蛋湯基本上是最後開始上的,因為酒席菜有很多,上菜又不是那麼快,在到一半的時候,很多小孩子就吃飽了,然後就跑出去玩了,到了甜湯上來的時候,大人們都會喊一句,糖稀飯(甜湯)來了,趕緊過來喝嘍,然後小孩子就趕緊跑過來,拿著勺子過來喝,通常情況下,一桌一碗是不夠的,我們那裡都是上兩碗,就怕不夠喝的,反正甜湯的成本又不高。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一道菜。

酒席上大人呢,我發現他們更喜歡吃大腸和羊肉,我們那裡的酒席菜有個豬大腸炒青椒,還有個羊肉白菜湯,大人們吃這個比較多,還有紅燒肉他們也愛吃,就是很肥的那種。

到了後來,桌子上有雞柳的時候,小孩子也都開始搶了,這個菜容易空盤子。其餘的菜呢,也都還好吧,如果有青魚,肯定有小孩把青魚殼拿走的。


這個湯在我小時候最受歡迎


小幸福的萌萌雷


點心好吃尤其是炸香蕉

1、八冷碟:炙骨、油雞、紅鴨、風魚、蟄皮、彩蛋、香菌、芹菜。

2、八熱菜:如意海參、八寶酥鴨、花釀冬菇、三鮮海圓、荷花雞茸、一品棗蓮、麒麟送子、全家合歡。

3、點心,水果,湯羹當然也是需要的!









開心不等待


有點映像,那時候最高興,最常吃的就是村裡的結婚酒了,小夥伴們一起挨家挨戶去幫忙借桌椅板凳,那情景現在想想都是滿滿的回憶!由於以前條件有限,炒菜調料並沒有現在這麼豐富,魚,肉很多也是以生態飼養為主,甚至灶臺也是以木材火為主,所以做出來的東西都是很本味的,很香,具體要說哪道菜最好吃,映像比較深刻的是紅燒肉,濃墨赤醬的顏色,更像是媽媽的味道,還有就是以前能大口吃肉的時候,估計也只能在酒席上了,而且酒席上的菜也是以肉類為主(沿海除外),沒有現在這麼花樣多,你說能不好吃嗎?



熊大的美食與生活


我想,在農村生活的孩子肯定都記得坐席的情景。在農村小的時候,其實農村家庭平時吃肉都不多,畢竟家庭條件還不是很好,更沒有錢去下館子,所以坐席的時候,其實就是改善伙食的時候,我記得當時坐席吃飯我非常開心,能吃到好多平時吃不到的美食,滿足自己的食慾。



我們家鄉坐席,習俗是吃家鄉的八大碗,比如,包括肉丸子,虎皮丸子,絲子雜燴,扣肉,排骨等等,這些肉下面都是土豆作菜底。這些都是熱菜,還有八道涼菜,涼菜相對簡單些。我來說說我最喜歡的“虎皮丸子”,是用油豆皮將肉餡捲起來,然後切段形成的一個個小丸子,再用油炸了。真的是非常美味,蘸點醋和辣椒油吃,我非常喜歡,直到現在,不管再吃什麼美食,我都忘不了那個味道。



以前坐席都是在村子裡,每家請廚子在家坐著吃,現在都是在飯店吃,味道明顯不如以前村子裡的大廚了,真的好懷念小時候那個味道,也懷念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答題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