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被立为太子,大唐江山迟早是他的为何还谋反,最终被贬为庶人

八岁被立为太子,大唐江山迟早是他的为何还谋反,最终被贬为庶人

八岁被立为太子,大唐江山迟早是他的为何还谋反,最终被贬为庶人

文:刘永加

人所共知,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代明君,他善于纳谏,治国有方,他开创了彪炳千秋的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大繁荣大发展的高峰时代,影响深远,无与伦比。然而就是他却做了一件自己怎么都不愿意做的事--废太子。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月,唐太宗刚刚即位,就将年仅8岁的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可见此事的重要性。李承乾生于长安承乾殿,所以唐太宗给他取了这个名字,也是寄予厚望。

八岁被立为太子,大唐江山迟早是他的为何还谋反,最终被贬为庶人

太子是储君,皇帝的法定继承人,地位非同一般。幼年的李承乾聪明伶俐,太宗对他很是喜欢,派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师,严格教导,望子成龙。一开始,李承乾积极上进,能识大体,颇得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评。太宗不在京城时,常常让他代理政事。每当他奉旨监国,总是把国事处理得有条不紊,可是后来他变了。

太子的居所被称为东宫,与皇宫一墙之隔。但这里却是李承乾的独立王国和自由之地。

变了质的李承乾整天沉迷于声色和游猎,他又怕父皇知道,影响自己的形象。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又能不被发现,所以他特别善于伪装,每天参朝时,他展现的是光明磊落的形象,他振振有词大谈特谈忠孝道理,谈到深刻之处,甚至泪流满面,博得了太宗的满心欢喜和信任。一旦退朝,回到东宫,承乾便恢复本来模样,跟一群卑劣的小人物混在一起,淫乱猥亵,无所不为,折腾得昏天黑地。如果有大臣打算规劝承乾,还没进门承乾就揣摩出来人的用意。承乾毕恭毕敬把来人迎进房中,然后做出一脸的虔诚廉恭,痛心疾首引咎自责一番,直到搞得来人诚惶诚恐,不知所措,最后反而夸奖太子一番,劝谏者反而负罪而去。就这样,一时间寝宫之内的秘密,外人怎么能知道,所以当时的大臣都很看好承乾,一致认为他是一位贤能的储君。很长一段时间内,时人谈及承乾都无不称赞他的贤能。

八岁被立为太子,大唐江山迟早是他的为何还谋反,最终被贬为庶人

在外界一片颂扬声中,承乾更是放荡不羁挖空心思地去寻求刺激,他造了一座高八尺的锅炉和一只内有六隔的大锅,专门招募那些逃亡的奴隶来为他偷老百姓家的牲畜,承乾亲自把偷来的东西放在锅里用铜炉烹了,然后与手下一起分享。

承乾喜欢说突厥语、穿突厥衣服,特别挑选面貌像突厥的侍从,每五人组成一个部落住在一张毡房里,把头发梳成小辫,身穿羊皮,到草地上牧羊。

他自己则住在一个大穹庐里,外面插上饰有五只狼头的大令旗,下令每部缴纳牛羊来,承乾用纳来的牛羊烹制,边烹边用佩刀割着吃,其形象令人吃惊又可笑。承乾还在东宫专门蓄养了百余人专学胡人的样子:梳椎髻、穿彩衣,学胡人说话以及他们的音乐、舞蹈。东宫常常都是鼓乐喧天,日夜喧哗。有一次,承乾甚至想出了一个更刺激的玩法--“假死”的游戏。他对自已的手下说:“假设我是可汗,现在死了,你们仿效突厥的风俗,来办丧事。”然后像死人一样躺到地上,大家一起放声大哭,骑到马上,环绕着“尸体”奔走,并依照突厥风俗,用刀割破自己的脸。承乾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还说:“有朝一日我统治帝国,一定要率数万骑兵,到金城(今兰州)以西打猎,然后把头发解开,去当突厥人,投靠阿史那思摩,如果他给我一个将军当,我一定不会比别人干得差。” 承乾口出如此狂言,把左右随惊骇的瞪大了眼睛,胆大一些的小声嘀咕道:“莫非是个妖怪?”承乾所说的阿史那思摩,正是突厥阿史那部的酋长。作为大唐的储君,如此作为和言论,是在不伦不类,有伤风化。

不仅如此,后来承乾又和不得志的叔叔汉王李元昌玩到了一起,李元昌因为不轨曾多次受到太宗谴责,为此他对太宗心存怨气。看到承乾如此顽劣,便主动接近承乾,以便靠棵大树好乘凉。叔侄二人臭味相投,不谋而合。他们在一起时,常常把随从分为两队,叔侄各率一队,两队人们披毡甲、操竹矛,摆开阵势,等二人下令开战,随从们便展开厮杀,刀光剑影、血花飞溅,二人则以此为乐。如果发现有人不卖力,便吊起来毒打一顿,有时甚至把人打死。就这样,承乾还感到不尽兴,他说:“假如我今天作了天子,明天我就在苑中造座万人营,我与汉王各统一半,观看他们战斗,岂不乐哉!”

承乾越来越不像话,东宫大臣孔颖达、于志宁、张玄素等看不下去了,纷纷上书进谏,太宗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向好,为了帮助承乾从善,鼓励大臣帮助教育太子,凡上书谏太子者都予以重赏。此时的承乾已经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他非但不听劝谏,反而派人暗杀上书的人。他曾对汉王说:“我要是作了天子,将任情纵欲,谁胆敢言谏我就杀了他。大不了杀几百人,看谁还谏!”

八岁被立为太子,大唐江山迟早是他的为何还谋反,最终被贬为庶人

如此以来,太宗渐渐也失望了,反过来对四子魏王李泰的贤能美名看好,并不断升级恩宠。李泰也看到了承乾的劣迹逐渐暴露,更加展现贤德,暗怀夺嫡之志。对此,李承乾怎能不知,兄弟二人暗中勾结朋党,斗智斗勇,积怨日深。

太宗为了承乾伤透了脑筋,对这个顽劣太子不知该怎么对付是好。一天,他听说东宫有位小乐童被太子溺爱,这个小乐童年方十余岁,生得俊俏伶俐,又能歌善舞,承乾狂热地迷恋着他,给他取名“称心”,与他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形影不离。太宗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下令把乐童杀掉,同时被杀的还有几个太子的亲信,以警告太子。哪知道这更是惹恼了承乾,自从称心被杀后,承乾悲不自胜,不但一连多日不去参朝,还在苑中为称心建造坟冢,并私自树碑赠官,朝夕凭吊。同时,承乾认定称心的事是李泰告发的,于是派刺客纥干承基等人去为称心报仇。太宗怎么也想不到,他为了太子的前程,杀掉一个小小的乐童,以警告他回归正途,却把儿子推上与他决裂的道路。

心爱的称心被父皇杀掉,让承乾不仅感到父皇的无情,也感到了李泰对他的巨大威胁,他那一颗玩心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来了。对承乾来说,保住太子地位,继承皇帝位,才是终极目的。现在看来,有可能成为泡影,承乾决心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很快就纠集了一批同谋者,勋臣侯君集一直以来对太宗不满、汉王元昌更是他的铁队友、还有洋州刺史开化公赵节,赵节的母亲是唐高祖的女儿长公主、太宗女儿城阳公主驸马都尉杜荷,杜如晦的儿子,他们虽然动机不一,却都成为支持太子谋反的同盟。

八岁被立为太子,大唐江山迟早是他的为何还谋反,最终被贬为庶人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三月,太子承乾与侯君集他们一起歃血为盟,共谋兵谏,誓同生死,行动日期还没定下来,就传来了齐王李佑在齐州反叛的消息。承乾听到这个消息,洋洋得意地说:“我东宫和西宫,一墙之隔,也就是二十步之遥,大家与我共同举事,他齐王能相比吗?”

哪知,齐王叛乱很快被平定,在审理这起案件过程中,查出了纥干承基与齐王暗中勾结,纥干承基被捕后,为了立功以求免死,将太子承乾密谋造反的事统统招了出来。

八岁被立为太子,大唐江山迟早是他的为何还谋反,最终被贬为庶人

同年四月,太宗诏敕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世绩与大理寺、中书、门下共同审理太子谋反一案。唐制,国之要案,都要由三司共同审理裁决,经审核,太子承乾谋反属实,依照法律,谋反罪一律死刑。太宗哪忍心杀自己选定的接班人,就把这事推到群臣那里,听听他们如何裁决,一边找个台阶下台。当太宗问群臣如何处置承乾时,群臣都屏声敛气,没人敢言语。过了好久,还是通事舍人来济聪明,他灵机一动上前进言道:“要能使陛下不失为慈父,而使太子得以尽享天年,方是最好的处置。”太宗立即采纳了来济的意见。于是,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流放黔州,汉王赐死,其余同谋全部伏诛。

承乾临行前来见太宗,太宗责备他不该谋反,面对父皇的质问,满心怨恨的承乾却说:“如果当初不是你发动宣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又怎么会让那些庶子有夺得太子之位的念头、抱着那样的希望?如果不是这样我的弟弟们也不会有这个想法,那么,他们就不会逼迫我去反攻,我也就不会反你了!”听到这里,李世民心痛流泪的份了。

两年后,李承乾死于流放地。太宗并没有以庶人待他,而是为了他罢朝致哀,并以国礼之礼将其安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