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之地不能当国都?历史上还真有两个人抬杠,结局却大相径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定都是一个国家建立政权的头等大事。国都不仅仅是块风水宝地,而且还要满足安全需要,最忌讳的就是四边无屏障的四战之处,最适宜的是易守难攻的城池,有着山水之险的地方,历史上经常当国都的城市有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城市。

四战之地不能当国都?历史上还真有两个人抬杠,结局却大相径

历史上还真有两位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君王,不顾群臣建议执意把自己认为有潜力且无屏障的城市升级为国都,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位因此国破自刎遗憾千古,一位却成就繁荣盛世名垂青史。

四战之地不能当国都?历史上还真有两个人抬杠,结局却大相径

第一位就是家喻户晓的西楚霸王项羽,暴秦灭亡后,项羽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世人皆知彭城位于平原地区,乃兵家必争之地,适合攻打而不适合防守,而项羽不顾范增反对执意定都此处,一方面因为这儿是楚地,楚军思乡心切,不忍背井离乡远赴关中。再加上此处乃黄淮海地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是当时富庶的大城市。更兼羽之神勇,千古无双的自信,他不相信会有谁敢来攻打他,历来都是他打人,所以也都没考虑过守,他的眼里只有攻。后来在彭城之战中,也验证了项羽的自信并非夜郎自大,可惜败于天时与自满,后被韩信兵败九里山,在乌江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四战之地不能当国都?历史上还真有两个人抬杠,结局却大相径

第二位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都知道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缔造了北宋王朝,沿袭了五代旧规,定都四战之地的开封。不只是时间仓促使得赵匡胤一时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城市作为新政权的落脚处,更是考虑到了军队供给方面,开封便于接受东南诸路的漕运,能在短期内供应大规模军旅的粮食物资,历史证明了他这一选择的正确性,开封后来也成为了北宋第一大都市而名扬海内外。

由此可见,都城的选择更多的要考虑到现实情况,而不能盲目的选择。对此二位,各位看官怎么看呢?欢迎关注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