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式手枪设计出了两种不同的口径吗?为什么?

陳名芳


1987年开始论证,1994年立项研制,1998年9毫米型号设计定型,2000年5.8毫米口径设计定型,但这两把枪为何被称为92式,则很令人费解。

92式手枪研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代中国军队中老式的54式手枪,54式手枪的原型就是苏联托卡列夫手枪,发射7.62毫米手枪弹,两者基本性能一致,54式手枪具备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威力强射程远等优势,但其人机功效很差,综合性能不如同时代西方手枪,诸如柯尔特M1911、勃朗宁M1935和德国瓦尔特P38,二战结束不久,苏军就用新型的马卡洛夫9毫米手枪取代了托卡列夫,而中国军队则一直装备着这种一投产就被别人放弃的手枪。

92式手枪研发的时候,当时世界主流手枪口径就是9毫米,尤其是欧洲国家使用的9X19毫米巴拉布鲁姆弹,在装备M9手枪后,美军实际上也接受了9毫米口径,尽管其威力不如美军传统的11.43毫米手枪弹,但9毫米口径手枪后坐力较小,快速射击精度更高,弹匣容量更大,而且有多种不同型号的成熟手枪弹可以选择。

当时选择9毫米这种西方口径作为新手枪口径是很有理由的,如果重新研发一种其他口径手枪,一来综合性能未必比得上久经考验的9毫米手枪弹,二来很可能又再次画虎不成反类犬,至于所谓后发优势,首先得搞定设计、工艺和质量控制等难题,才谈得上优势,否则就会像 现在的5.8毫米步枪弹一样。

同时,当时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小口径手枪子弹,诸如苏联5.45毫米手枪子弹,比利时5.7毫米手枪子弹,相比9毫米这种更适合警用的手枪子弹,这些小口径手枪子弹具备更强的军用色彩,穿透力更强,能更有效的打穿某些型号的低防护级别防弹衣,当时国内也在追踪这些新技术,就像追踪无托步枪那样,最后,形成两派意见,决定同时研发5.8毫米和9毫米两种不同口径手枪,在量产后,分别军用和警用,至于其性能、可靠性和实际感受,那就是两回事了。笔者一朋友长期从事缉毒反恐任务,一旦任务有危险,依然会选择老式的54,更可靠更有安全感。


鹰眼防务观察


因为傻,因为经费,职称问题啊。当时下指标的时候有过争论,一开始是从科学和使用角度进行9-5.8的争论,最后拍板的是当官的,跳出科学和经济学的角度,从人性和官场的规则来考虑,最终造成了两个口径并行。

其次,武器定位,设计取向错误。军用枪械最关键的性能有三个,一是射击精度,二是侵彻和停止作用(就是威力),三是勤务性能(可靠性,造价,弹药宽容度)这三个性能要找平衡点,如果实在难以平衡,一般来说都是照顾最关键性能。比如ak47,当时对可靠性看的重,那么很多设计指标就要向他让步,也就造成了这个枪中远距离精度不高,连发难以控制的缺点,但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中远距离200-600米目标主要是重机枪,射手步枪,迫击炮,火箭筒这种武器来对付,突击步枪是近距离射击的,因此,缺点不明显,反而是大威力和高可靠性造就了ak步枪的神话。反观92式,为了满足停止作用,设计了9毫米口径版本,为了满足侵彻力,又设计5.8版本,手枪根本就不是军队主战武器,这是定位问题,这个定位都没找准,肯定跑偏。对付有防弹衣有头盔的目标手枪力不从心是事实,非要让手枪做步枪的工作,肯定要在勤务性能和停止作用上做让步,而手枪这种辅助武器,高可靠性,易于收藏的特性反而不强。平衡点,或者说最关键的指标没找准,为了照顾两方面性能,只能额外增加一个弹药品种。


奇葩中的战斗葩21192043


5.8毫米和9毫米手枪。9毫米威力大后坐力明显也大,射击精度低,优点在于握把舒适,不易脱手


阿炳叔v


战术需求不一样。军用要求射击防护目标,追求近距离击穿防弹衣钢盔的能力,兼顾停止作用。所以用高初速高穿透的小口径钢芯弹。警用要求高停止作用低穿透,所以用9mm。


锡兵中士


因为目标使用人群不一样,军用与警用目的不一样


杰克君xi


军用口径小 贯穿性强 侵彻力大也就是杀伤性大 目的是更有效杀伤敌人 警用口径大 阻止力强 停止作用好侵彻力低 目的是降低犯罪分子活动能力


飞哥125655596


92年式9毫米口径手枪 92年式5.8毫米口径手枪


咦啊丫嘿


一个警用一个军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