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卫生室输液打点滴怎么也不好,一来医院立马就见效,是药不一样吗?

一条想到陆地上的鱼


专注于合理用药的我,回答这个问题在适合不过,恰好与我专业对口。我们最擅长的是药物疗效不好时,对原因的分析。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诊断是否准确,选药是否对症

卫生室的村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确实丰富,但有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不典型,因诊疗设备缺乏,一时间也无法给出明确的诊断,既然诊断不明确,就存在选药不对症的情况。而且,村卫生室药品种类少,即便是能够准确诊断,在同类药品中可选择的品种少,无法给出最优化的药品选择。

比如,一种疾病下面有很多类型,有些类型发病概率小,村医采购药品就不会选择,他们大多选择用得多的,覆盖面广的药品,在用药上也会显得捉襟见肘。

大医院则恰好相反,药品种类丰富,专科业务更娴熟,对诊断、选药会有更大的把握,自然会事半功倍。


二、药品质量及药效

村医大多采购的是国产药品,价钱便宜。其实药品的质量和价格多少,是否国产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说句良心话,有些进口的药品纯度高、杂质少,副作用发生概率小,给大家直观的反应是进口药品药效好。

大医院打点滴的费用明显要比村卫生室高,主要是药品的价格贵,输液费床位费等都是按国家物价标准执行,贵就贵在药品的费用,或者是不必要的检查费用。


三、给药的频次和剂量是否个体化

村卫生室,给药频次多不满足药效需求,我们现在不提倡门诊输液,因为门诊输液大多一天一次给药,很多抗菌药药品输液,一天一次根本达不到治疗的浓度。村卫生室没有住院的必备条件,单从给药的依从性上,使得疗效大打折扣。

而且,很多村医给药,不注重药代动力学基本参数的要求,对说明书用法用量的解读一知半解,甚至想当然的给药。大医院很重视合理用药,病人住院输液,在药品的治疗上更科学化,个体化给药治疗把握的相对较好。


四、环境设备及心理作用

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克服疾病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中等程度焦虑免疫能力反而是最好的。大医院对疾病的预后,对病程的掌握比较科学化,随时都可以通过检验手段来判断疾病好转的走向,必要的检查是对病人负责。



说到这里,你有什么看法,我们来共同讨论!


临药健康


这事许多患者都反映过,在小诊所打针效果就不怎么好,到医院明显好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据我自己观察分析,下面这些原因可能都存在。

1 药物质量问题。

同样一种药物,有进口的,合资的,国产的。同样是国产的,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也有区别。大医院为了保证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一般都会优选大厂产品,对于药物的进货成本相对考虑得少。而且由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也相对比较严格,医院药品无论是进货、运输、储存、保管都有严格检查,药品存放都有温湿度控制,这从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而小诊所追求廉价,进货成本要尽量低,才能保证利润空间,进货渠道也不一定规范,保管条件更是不会讲究。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小诊所药物质量的不稳定,治疗效果也就难以保证。如果小诊所采取和医院一样级别的管控措施,则会大大增加成本,失去了廉价的优势,失去了对病人的吸引力。

2 诊断是否准确的问题。

诊所医生的诊断水平相对大医院来讲,普遍存在着差距。小诊所一般也缺乏检验和各种医疗检查设备。病人到小诊所治疗,基本都是凭诊所医生个人经验用药。如果诊断不准确,用药没有针对性,自然效果就不会好。大医院的医生经验更丰富,考虑问题更全面,再加上有了先进检查设备的辅助,能够更准确地找到病人问题所在,所以治疗的针对性就更强。

3 医生的用药水平

即使对疾病的诊断是一样的。医生用药水平也还是有差距。有经验的医生考虑问题更全面,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各种药物的配合都有一定的讲究。可能大家看起来主要的用药都差不多,但是有一些辅助配合的药物选择了以后,疗效就会看到明显的不同。

4 最后一个馒头 。

有个笑话,说某人吃第一个馒头没饱,吃第二个馒头也没饱,吃第三个就饱了。于是感叹:早知道直接吃第三个馒头就好了。

虽然笑话大家感觉很荒谬,但是看病的时候却常常忽略了这个道理。很多时候之前的治疗是有效的,但是疗程还不到,换一家医院继续治疗,好了。功劳都是后一家医院的,感觉前一家水平不行。

有时病人病情比较复杂,一两次就诊可能诊断不清楚。前一家医院做了一些检查,治疗几天效果不佳,这也是为后来进行诊断的医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避免重走许多弯路。功劳也并不全是最后一个医生的。

有的疾病根本不需要治疗,比如感冒,正常7天左右好,不输液完全可以的。头几天在诊所输液,感觉没效,甚至加重了,后几天换到医院治疗,到时间了,病情自然就开始慢慢好了。

5 心理作用。

许多人天然的就认为大医院治疗的效果就一定比小诊所好,这样的认知偏差可能使人选择性地忽略许多大医院同样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形成一种偏见。

安慰剂效应同样也会起作用。心理认为大医院疗效好,则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案,在大医院感觉到的疗效就比在小诊所要明显好。

最后还想补充两句。现在普通的门诊疾病都不提倡打点滴输液了,能口服的尽量口服。许多大医院已经纷纷取消了输液门诊。在许多小诊所,卫生室,输液仍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我认为这样也是不合适的。大家也要慢慢的改掉一有病就要求医生给输液的习惯。


郑医生百嗑


个人经历的分析,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5年某日,夫人忽然上吐下泻,我在家诊断为病毒性肠胃炎,送她去了社区卫生站看诊,社区医生问诊验血,验血基本正常,无白血球上升或中性粒上升,仅有些低钾2.9,。全程我未告诉社区医生我的身份,仅在旁观察。社区医生大笔一挥,配了强效静脉抗生素,顺便补钾补液。

我问社区医生——这明显是病毒性肠胃炎,为什么要用抗生素?他说,试一下,试一下。我因为介于我国内没有执照,并没有阻止

下午补液过后夫人明显好转(因为补液),随后回家。半夜高烧,再次上吐下泻,我们立即带她去了当地的三甲医院,验血白血球17,这次输了同样的液,同样的抗生素,第二天就明显改善。

观察整个医疗过程,我分析有如下的原因。

1. 社区医生的用药不当,在明显是病毒性肠胃炎时使用强效抗生素

2. 在疾病进程逐渐向细菌性肠胃炎时,大医院医生按理使用了同一种,但是这时是合适的抗生素,对症下药

3. 社区医院和大医院药品质量可能影响到了药效

4. 疾病的自然进程,可能对于特定的一个病人,可以自愈的疾病需要三天好,第一天你去看了社区医生,第三天去看了大医院医生,那个时候你的病已经快好了,于是很自然的感觉大医院更好

5. 心理作用,病人很自然的会更加信任三甲医院的医生,有助于加强对于治疗的正面感受


土澳赤脚医Dr褚


这个问题呢确实很常见,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第一种情况。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药到病除的药物,很多时候,患者来大医院就诊的时候,已经在卫生院进行过初步治疗了。

而在卫生院的治疗基础之上,大医院再予以相对应的治疗,无疑能缩短病程。看起来外卫生院没有弄好,但其实卫生院的治疗为后面的治疗打下了基础。

第二种情况,卫生院出现误诊或者漏诊。这个也是很常见的,比如把肺炎当成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而到了大医院之后,通过相关的检查和更加有经验的医生,予以正确的治疗,则很快能康复。

第三种情况,卫生院药物缺乏。这也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在卫生院明确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的患者,予以头孢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但有的时候,如果感染较重,很可能效果一般。

而来到大医院之后,可以进行抗生素升级,把左氧氟沙星升级为莫西沙星,把二代头孢升级为三代头孢,则基本可以康复。


阿卡酱医生


我用我的经历来回答吧。前年儿子发烧,在诊所拿了药,吃了以后严重了,又该输液,控制不住,高烧不退,退烧药不起作用。

转到县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疱疹性咽峡炎,征求我们意见,建议用激素先控制体温,我记得用的有一个药叫热毒宁,比较贵,两天控制住病情,五天出院了,花了1500元。而在诊所输液一次才40多元。

好了,经历讲完了,再说观点。诊所什么病都看,但是都不精,医院的医生分科而治,每个科室的医生都有专攻,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说完人的不同,再说客观条件差异。诊所吸引人的地方,一是方便,不用排队挂号,取药等,再一个就是便宜,贵的药没人用,所以就不进货。一分价钱一分货,好价钱好药。

其实这就好比问为什么县城的西餐厅牛排没有北京上海的法国餐厅牛排好吃一样,除了厨师的水平相差很多,原料也大不相同。我看一个电视节目,说一个法国餐厅做牛排用的牛肉是从国外空运来的新鲜和牛肉,能一样吗?

各位网友有什么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


乐见职场


我来回答这个同题,那是肯定的,就是药不一样。我的小孙女才三岁,体质差,动不动就感冒,而且容易上嗓子呼呼只喘,怕引起肺炎,找到一个专业的小诊所,确实很忙,给孩子输液排长队,相信并非名虚。诊断、药单写好需输三天,两天下来孩子病情并沒转轻,反而加重。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我问:大夫,两天了怎么不管用反而灬他看了一眼我,问:.那里的?我实说。"你近处没有诊所吗,为啥老远来我这?""慕名而来""走吧,别来了!″"灬″气死我了,反正不管用,花钱事小,误了孩子病情事大一一走,你牛逼行吧。来到区医院也是输液,消炎药是洁美素,当晚孩子不再哼哼难受安然入睡。诊所用的是青连莓素,为啥就不见效呢?医院护士说:你的孩子以前用过洁美素,再用青莓素肯定不行,因为孩子已经有了耐药性,小诊所也是处于好心。如果给孩子初次输液就用最好的消炎药,再不行就没的选了灬原来如此,顿开茅塞灬


生活多彩719


我家孩子总是喊肚子疼 去省儿童医院什么检查都做了 说没事 开点常规药就走打发了 吃了没缓解 ,后来又疼得厉害去省中医院挂的专家号,赶巧了只有星期四上午那个医生在,说是拿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看了看说脾胃不好,又开了一百多的药,吃了一星期还老样子。后来回孩子奶奶家带了半个月,期间有又喊肚子疼,是湖南的县里,我说找个最大的医院看看吧,毕竟是县里本身医疗水平有限,那医生又是说孩子是什么肠易激综合症,又开了盒口服液,6支78块,还有个益生菌,加起来又一百多。第二天孩子从早到中午一直疼,都不带停的,我说不行,还得去医院,老这么疼光开点什么保养的药不缓解症状也不行啊,在街上看到一个红十字医院,门很小楼很破,但是想着试试吧,找原来的医生也是看不出啥,换个地方吧,结果看到内科进去了问能给孩子看病么,里边有个病人说这大夫啥都能看,说了一下症状,大夫说就是常见的肠绞痛,没预防只能调理,又是开药。这大夫在电脑上来来回回选了很多药,我还以为又是现成的药,结果一看人家开的中药方,一味一味的在配。后来秉着试试看的态度说喝点吧,两付药88块,喝四天。怕喝不下去特意问能否放蜂蜜,大夫说可以,结果孩子回去喝了,不光症状好了,之后很极少说肚子疼了。从奶奶家回来之前特意又去找大夫调了药方抓了两付药,孩子老打嗝,胀气,顺便把肚子疼的药房也留下了,回家以后如果肚子疼还按以前的方子再吃药就可以了。现在回家一星期了,基本不说肚子疼了,跟以前动辄一天喊十几次肚子疼好太多了。可见能不能治好病和医院大小真没什么关系全看医生的医术了。这次回老家没想着能把孩子几个月的毛病治好真是意外之喜。还有第一次接触中医 ,感觉老祖宗的东西真是博大精深,不能轻易放弃啊。

好多朋友要药方 我单写了一个帖子,大家去看吧。😬


懒洋洋de生活


有的卫生室资质不够,也就看一些小病,包点药盈利,

去年冬天发烧也是去的小诊所,包了药,打了三天吊针,退烧了就回家,还没有两天就又复发高烧了,赶紧又去了诊所,开了很多药,还一直让喝水,还给了4贴退烧贴花了120块钱,打了三天吊针。你知道吗?又过了两天就又高烧不退,去了诊所让我们去大医院化验个血常规,回来给他看,他说血象好像两万多,高的吓人,其实我们根本就不懂,他们说去大医院看吧,估计还要住院呢。

我们去了大医院,那医生例行检查,张开嘴就看到扁桃体发炎了,他说不是打退烧药解决的事,是扁桃体发炎,需要给扁桃体消炎,果然我们按照他说的输了三天水就好了,这样算来之前我们在诊所看病花的一千多块钱根本就没有用,化验的血常规也是浪费钱。早点来医院就花一百几就够了。


weixin602765110


我去年春节前牙龈发炎,肿了半面脸疼的难受,请假在单位附近私人小诊所医治,医生开了几颗小药片,询问我以前挂药水有沒有不良反应等问题,得到肯定后,医生就开药方缴费取药,并挂一瓶吊水,大医院药水都是软包装,这里还是瓶装。

一天量的药和所挂的药水一点不起作用,而且脸越肿越厉害,疼痛难忍,无奈舍近求远去县中医院(我所住小区在县医院旁边,可县医院不准挂药水),坐诊医生看了看我的病状,就熟练地在电脑上开起了药方,并对我说:先去做个皮试,药的剂量适当加大些,上下午各挂两袋,好让你春节吃好东西。

一连挂了三天吊水,脸部和牙龈消肿不痛了,能正常吃饭了,我清楚记得那天离三十晚还剩下四天时间。

后来听做过医生的邻居讲:卫生所小诊室与大医院进药渠道不同,前者医疗设备有限,怕出医疗事故,都是低剂量用药,治疗效果当然就不一样。


老伙计61322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有一定的发言权。所以不邀自来。十多年前,本人因政策原因到一个偏僻的山区卫生院工作了两年。医疗条件很差,医疗设备基本等同于现在的小诊所,也就是老三件一一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不怕大家笑话,刚下来的时候,我完全不会看病了,整天蒙圈状态。我都听到过领导这样嘀咕:还大医院待过的大学生,连赤脚医生都不如……之所以这样,原因很简单,我的临床经验都来自于所接受过所有的教育和实践经验,都是依靠现代医院各系统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诊断和治疗疾病。通俗点说,就是这个卫生院没有辅助检查科室,也没有特殊治疗设备!对于我来说,没有这些科室部门的协助,我完全不知道怎么看病了。我现在还记得上班第三天下午,一个疑似慢支急性发作并肺气肿的病人来了,我提笔憋了半天,出了一脑门子汗,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常规来讲,这样的病人,一般医院处理流程是,简单问一下病史,必要时听下呼吸音,然后开一大堆检查单:三大常规,胸片或者CT,进一步可能查动脉血氧,呼吸功能,痰培养等,怀疑进展到肺心病还会检查心脏……然后依据结果再设计治疗方案。可在这个条件如此原始的山区卫生院,我该怎么办?后来实在没招了,开了两组抗菌谱广的消炎药吊上水,又在我一再坚持下,从角落翻出氧气瓶接上氧气……后来一个多礼拜后,病情好转,病人千恩万谢的去了,我心里却是稀里糊涂的: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始终没有确诊是什么病,有什么诊断依据,由什么病原体感染,病情进展到哪里……我一概不知,病历上的诊断我最后填的是“慢支急性发作,COPD,肺源性心脏病?”结果这一诊断也引起围观,这是这个卫生院史上第一个如此复杂的诊断!有医生私下议论,病不会看就会显摆能耐…… 总结来看,小诊所没有条件对疾病进行基本的鉴别诊断,用药也只能是漫天撒网(治疗费用也限制了药品的选择),再加上全科性专业知识要求必然是博而不精,而确实也存在医务人员专业素养太差等,,,。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实事,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救治,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比如说最常见的上感(俗称感冒),病程从2,3天到2,3周不等,患者往往治疗了2,3天没好转就失去耐心,结果一到大医院用药1,2天就病愈,于是这份功劳记到了大医院头上,就如吃饭,吃了两碗没饱,换家馆子吃了一碗饱了,于是前一家馆子是骗子饭馆,他家饭饱不了肚子……大抵如此。 以上浅见,分享给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