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中国获批筹建 昔日“干儿子”京东安联何去何从?

金融业对外开放再迎“新变革”。11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受理并批准了多项外资机构市场准入申请,该举措旨在依法合规、严守风险底线基础上,持续推进银行业保险业各项开放措施落地实施。

据悉,此次获准的外资机构涵盖银行、保险等领域,包括批准香港集友银行筹建深圳分行、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公司将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安联中国获批筹建 昔日“干儿子”京东安联何去何从?

(图: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安联集团)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安联集团近年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多元化布局,如今已手握多类金融牌照。而此次获得首张外资保险集团牌照,也将成为其在中国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并非安联集团在中国保险市场的首次“试水”,在此之前安联曾与国内知名企业展开过战略合作,其中包括近期备受关注的电商企业京东。

今年11月初,京东宣布,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获准更名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公司”。京东认购安联财险新增注册资本4.83亿元,持股比例达30%,正式成为安联财险的第二大股东。

长期以来,京东金融手中一直缺乏“过硬”的金融牌照,限制了其业务的发展。而对比京东的竞争对手们,早已在获取金融牌照的路上一骑绝尘。11月2日,央行在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时,正式披露了5家金控试点公司,蚂蚁金服、苏宁集团同时入选。

对于京东而言,通过斥巨资购入安联财险股份,“曲线”获得渴望已久的保险牌照,对其自身发展意义重大。然而近期的保险寒冬,令京东安联财险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安联集团在国内设立独资子公司的行动,也令京东手中的这张保险牌照含金量降低。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82家财险公司合计净利约为244亿元,同比大挫34%,其中排名前九的财险公司净利润悉数下降。与此同时,39家录得负利的险企期内共亏损44亿元。

在经营方面,此前安联财险表现平平。数据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直至2017年才首次实现盈利,当期净利润为0.27亿元,但累积未弥补亏损总额却达3.96亿元。另据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安联财险共计实现净利润3648.5万元。

与此同时,高管的频繁变动也让公司面临窘境。官方资料显示,在安联财险总经理空缺的1年中,该公司共换了3位临时负责人——蒋涛、薛傅睿、徐春俊,目前徐春俊从今年8月15日起任临时负责人任期三个月。值得一提的是,徐春俊自2016年5月起担任京东集团副总裁,全面负责京东集团保险业务工作。

安联中国获批筹建 昔日“干儿子”京东安联何去何从?

(图: 更名后的“京东数科”)

或许是因为得来不易,京东在保险业务方面的创新步子迈得大,但很快就遭到了监管层的约束。前段时间,京东高调推出“京东互保”产品,然而该款产品上线仅一天就悄然下架。业内人士分析,“京东互保”下架的主要原因是该产品触动传统保险公司的利益,收到各方投诉。尽管合作方表示,将对产品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 但让人对其今后的发展着实捏把汗。

如今安联自己在中国成立了独资的子公司,对于“亲儿子”肯定会竭尽全力扶持。而对于突然闯入保险领域,又缺乏经验的京东来说,该如何独自前行呢?

更令人担心的是,京东集团自身也不遑顾及。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京东净营收为10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25%。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下,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5.45%。受悬而未决的“刘强东涉嫌性侵案”及京东三季报表现不佳的影响,近来京东股价连续下跌,接近上市之初发行价。

如今来看,京东安联财险这家“联姻”企业的未来,似乎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