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看甘肃交通|家乡那道红土梁

40年看甘肃交通|家乡那道红土梁

40年看甘肃交通|家乡那道红土梁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临洮县东部山区。从记事起,崎岖的山路就总也走不完,而记忆最深的,莫过于老家通往乡上集镇的那道红土梁。

红土梁,是一段红土山路,红褐色的路面缠绕在山间,为土黄色的大山增添了一道别样色彩。若是遇上阴雨天,这美丽的红色山路就不好走了,红色的泥浆又湿又黏,寸步难行,雨后,路面尘土飞扬,厚积的浮土能漫过脚面。红土梁就成了山里人走向外面世界的“拦路虎”。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区农村的交通工具大多是牲口套车,谁家里要是有自行车,那就是相当时髦了。父亲因为在交通系统上班,所以家里买了一辆加重“红旗”自行车,自然也就成了我和姐姐上学的“专车”。

坑坑洼洼的红土梁,干旱时节,地面上的尘土足有三寸厚,飞转的车轮过后就会扬起干呛的尘土。遇上雨天,泥水四溅,我和姐姐一前一后推着自行车往学校走,分不清是“人骑车”还是“车骑人”。

有时候,寂静的山路上偶尔会走过一辆“不知情”在雨天闯上红土梁的货车或小汽车,红土梁极具黏性的红土就会死死地“缠抱”住车轮,任车轮前后“突围”,却无法摆脱任性的红土。于是,村里的乡亲们就会带着铁锹、木杠,刨的刨、挖的挖、撬的撬,费上好半天功夫把车辆推出红土梁。

秋收季,是乡亲们最高兴的季节。沉甸甸的小麦、金灿灿的土豆,空气里都飘散着五谷的馥郁醇香。然而,由于交通不便,要想把沉甸甸的收成运往集镇,乡亲们又是经历了何其艰辛的过程。

乡亲们买回长绳,尽量往架子车上垛好沉甸甸的麻袋后,用长绳在架子车上来回捆绑,路过红土梁时,卸下车,就靠肩扛把麻袋运过红土梁后再装车。乡亲们一步步地往前挪着沉重的脚步,全神贯注凝视前方。由于山路窄而险,有时一不小心连人带庄稼就会一起滚翻到路堑下。到我参加工作时,这种景象还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随着交通脱贫攻坚行动的深入实施,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5年夏天,那条沉寂了多年的崎岖小路异常热闹起来,村里的通村公路项目终于开建。当年秋收的时候,让乡亲们祖祖辈辈又爱又恨的红土路终于被水泥路取代,山外的世界和小山村被平整的硬化路连接在了一起,沟梁山峁之间就像被一条玉带缠起来。修葺一新的村路还配套了防护栏、防撞墩和太阳能路灯。

红土梁的变迁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崭新的“红土梁”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起点。

公路通,百业兴。如今播种机、微耕机已取代了村里以往的“二牛抬杠”。丰收季节,大大小小的农用车马达轰鸣,把乡亲们种植的土豆、中药材销往省内外。村里的乡亲们购置了小汽车,盖起了大瓦房,用上了电冰箱、洗衣机,昔日的小山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新面貌。(陈小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