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老黨員楊利華經濟條件不好卻不忘幫扶困難群眾 每週堅持給低保戶送10個雞蛋

江夏老党员杨利华经济条件不好却不忘帮扶困难群众 每周坚持给低保户送10个鸡蛋

楊利華的房門上寫著四個大字“管好自己” 長江日報記者林敏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林敏 見習記者張奔設 通訊員王澎波 程娜)冬日清晨,天矇矇亮,江夏區舒安街張塘村76歲的楊利華照例早起,打掃完門前屋後的衛生後,開始在村裡轉悠,轉到湖邊,見村民錢望秋正打撈魚網,她趕緊上前幫忙取魚,這一忙就到了11點多。

楊利華從上世紀60年代起一直擔任村裡的婦女主任,是村裡最有文化的人。退休多年,她依舊幫村裡修路,幫村裡跑手續,還照顧貧困的空巢老人。雖然早已不是“幹部”,她卻一直記著:“我是黨員,這些是該做的。”

給條件比自己好的低保戶送雞蛋

回家後楊利華開始做午飯,錢望秋給她送來一棵大白菜,感謝她上午幫忙。78歲的餘澤英也來到楊利華家裡,對楊利華說:“謝謝你昨天送給我的雞蛋,已經100個了。”

餘澤英是村裡的低保戶,幾年前老伴過世,4個女兒遠嫁,她成了空巢老人,3年前,楊利華主動要求結對幫扶余奶奶。這些年,楊利華不時給餘奶奶送些自己種的玉米、紅薯、蔬菜等。今年上半年,楊利華養了16只雞,她承諾要給餘婆婆送100個雞蛋。她每週給餘婆婆送10個,“天冷了雞就不下蛋了,總算在入冬前兌現了承諾。”楊利華說,“只要有我自己一口吃的,就要給她送去。”

長江日報記者瞭解到,餘澤英雖吃低保,但實際上比楊利華收入還多。每個月的收入夠用嗎?為什麼要幫一個條件比自己還好的人?面對長江日報記者的提問,楊利華擼起自己的褲腿,露出拉到小腿的“襪子”,說:“怎麼不夠用,把碎布縫成襪子穿,不就省錢啦。黨員幫扶困難群眾也是應該的,我自己能過就行了。”

一言一行成了退休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榜樣

2000年,當時灣裡有一條通往村裡的土路,窄的地方只有一尺來寬,還高低不平,瓦片、樹樁夾雜其間,一到雨天就泥濘難行。當時已年近六旬的楊利華看到這條路影響村民出行,主動拿起鋤頭鐵鍬,一個人沿著村路修修補補,把道路擴寬,讓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一次,幫村裡辦完事後楊利華沒等到回村的班車,她就走了30里路,用了近4個小時才走回家。來回跑了四趟,村裡要給她酬勞,楊利華卻一分錢不要,她說:“我是一名老黨員,幫村裡做事不能要錢。”

張塘村村支書陳俊華介紹,楊利華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她是個空巢老人,卻還一直幫助別人,幫村裡分憂。他評價楊利華:她雖然從婦女主任的工作崗位上退休了,但她覺得自己仍是一名共產黨員,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黨員本色不能退休!她的一言一行,成了退休的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榜樣!

家裡房門上寫著“管好自己”

“只要群眾有難事,去幫助人家。出現口角紛爭去調解下……我時刻記住,我是一個黨員,與人家不同,我是一個退休的大隊婦女幹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規規矩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這些語句記錄在楊利華寫於2012年11月14日的筆記本里。

在一份2016年6月的思想彙報中,她說:“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熱愛農村。人也老了……身體不聽從使喚,我只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持一個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做一個合格的黨員。”

在楊利華屋裡,長江日報記者看到她的床底下堆了些紅薯,全是個頭細小的,她解釋,大個的都拿去給更需要的人了,自己吃小的就行。她的衣櫃裡有條已洗得看不出顏色的褲子,有些地方明顯是用別的布縫補上的,這條褲子她穿了30年仍捨不得扔,下地做工時還在穿。

走出屋子,長江日報記者注意到她的房門上非常醒目地用白色粉筆寫著“管好自己”四個大字。她說,每天進出都要看一眼提醒自己:黨員只有先管好自己,不惹是生非、不佔便宜,才能為別人做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