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平均負債12萬,超前消費或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蹊徑”

近日,華商韜略的一篇《90後人均負債12萬!現在的年輕人真敢窮》解開了90後們又一層神秘的面紗。

據匯豐銀行的調查顯示,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負債超12萬。這個數據讓人唏噓,70後還未退休,90後就要開始破產了麼,是誰掏空了90後群體。

1、房子,是90後負債的最大壓力

據中國青年報稱,多數90後仍然把房產作為首要的財富追求目標,佔所有90後比重的62%。在近些年的購房熱潮中,90後也是買房的主力大軍,比例逐年增高,具體到目前的剛需市場,90後的購房成交比例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二,但僅憑90後自身想實現買房目標,還是有些難度的。

據調查顯示,憑一己之力掙到首付和月供的90後群體只佔12.4%,而依靠父母買房的90後則佔了40%。前段時間,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所說的“六個錢包”理論刷爆網絡,也完美的詮釋了現在年輕人買房的方式。男方女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共計“六個錢包”來繳納首付,再由夫妻來承擔房貸。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六個錢包”的購房模式是現今90後購房最普遍的現象

,但這也讓90後的負債額直線飆升,而且大多身背幾十萬、幾百萬的高額負債。

90後平均負債12萬,超前消費或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蹊徑”

2、超前消費,是“平均負債12萬”的有力推手

網上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80後掙一萬隻敢花三千,90後掙一萬能花一萬五,這句話雖然是調侃,但也直觀了當的說明了很多90後“超前”的消費觀。住高檔單身公寓、出門從不坐公交、用著最新款的智能手機、一身名牌服裝,這是很多90後群體的寫照。

光鮮的表象背後是不為人知的心酸。實際上,大部分90後們的收入並不能支撐他們如此“高調”的生活支出,但現在“極為便利”的信用卡和小微貸還有花唄、借唄就成為支撐90後群體保持高消費的保障

據中國銀行發佈的數據表明,目前的信用卡持卡人群以80、90後為主,且90後持卡比例仍在攀升,截止到2017年,我國信用卡累積發放5.88億張,其中90後的持卡佔比就已經超過30%,也就是將近1.8億張

不止如此,在P2P還沒有爆雷之前,各種小微貸款多如牛毛,很多僅靠信用卡滿足不了消費需求的90後們就成了小微貸款們的最忠實客戶。再加上阿里的花唄和借唄,在

90後手中“週轉”的資金是很大的一個數字,也相當於“另類”的支撐了我國的GDP增長

90後平均負債12萬,超前消費或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蹊徑”

3、“即將破產”的90後,錯了麼

有人說,90後負債這麼高,是自找的,是錯誤的,是愚蠢的,實際上並不是。

首先我們來看房貸,“逼著”90後買房的,是社會趨勢。在物質社會,房子、車子成為一個人財富的象徵,尤其是臨近“婚姻”的90後們,房子、車子更是必不可少。在這個前提下,90後逐漸成為真正的“剛需人群”,而且房價持續走高,更是推動了這一步伐。

其次我們再來看超前消費。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所以90後的超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我國經濟近年來一直在保持著高速的勢頭在增長,90後功不可沒,儘管這是凌駕於90後的“痛苦”之上的經濟增長,但事實不可否認。

而如今世界上第一消費大國仍然是美國,這不是沒有理由的。

美國人與我國居民的“儲蓄”觀念不同,絕大多數美國人是沒有存款的。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近七成的美國人連1000塊都拿不出來”也正說明了這一情況。

作為發達國家的代表,美國的人均收入是北京的4倍,而且很多福利待遇都比國內要好,讓生活壓力很小,那為什麼多數美國人仍沒有儲蓄呢。原因很簡單,絕大多數美國人和我國的90後一樣,都掌握著超前消費的概念

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看來,我國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張,但美國人的人均持卡數卻是2.9張,足足是國人的7倍多。不止是信用卡多,美國第四十三任總統喬治·沃克·布什還曾鼓勵美國人進行消費。多方面一結合,這就讓人口僅是我國四分之一的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消費大國,至今也不曾被取代

90後平均負債12萬,超前消費或許是推動經濟發展的“蹊徑”

由此看來,90後的超前消費觀,似乎誤打誤撞的找了一條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蹊徑”。

但是,也並不鼓勵“過度透支”,想要不做資本的奴隸,“量力而行”才是最應該恪守的鐵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