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效農 皮衛華:父親皮定均在上甘嶺的日日夜夜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父親曾任南京軍區二十四軍軍長兼政委。為了鍛鍊提高部隊對現代化戰爭的組織指揮能力,他曾多次向中央軍委請求率部入朝參戰。他對原七十二師師長康林說:“我們有跟日本鬼子打仗的經驗,也有打敗蔣介石的經驗,但是還沒有與美國鬼子作戰的經驗,能夠入朝作戰可是個難得的學習鍛鍊的好機會啊!”1952年2月,中央軍委責成以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建安為團長,率領一批軍、師領導幹部,組織實習參觀團赴朝鮮戰場,深入一線部隊考察學習。父親帶領陳仁洪、康林、萬海峰三位師長參加了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赴朝鮮參觀學習中,他們冒著敵人突襲和炮火封鎖的危險,先後參觀了防守東海岸線某師陣地和中線駐守上甘嶺德山峴某師陣地和道德洞某軍駐地,仔細聽取了兩地

軍師長領導幹部的介紹。並深入前沿坑道,向基層幹部、戰士作了詳盡的調查學習。萬海峰師長對父親印象最深刻的是父親虛心好學、不恥下問。“他隨身攜帶筆記本,邊看、邊問、邊記;從敵我態勢、兵力部署、戰術技術、裝備給養、有利條件和困難,一直到幹部戰士的思想狀況,生活條件……甚至屯兵坑道的溫度、溼度,都在他的調查之列。參觀學習結束,他分門別類的筆記本竟有一大摞”。父親要求隨行的師領導也要認真總結參觀學習情況。這次參觀見習收穫很大,為部隊勝利完成入朝作戰任務奠定了基礎。

1952年8月,二十四軍奉命在上海淞江地區集結,準備參加抗美援朝戰爭。這時,萬海峰師長所在的師機關改隸空軍,父親找萬談話:“萬海峰,你不去空軍了,留下來當軍炮兵主任,參加抗美援朝。在朝鮮戰場,炮火是打擊敵人的鐵拳頭。現在,我把這個鐵拳頭交給你了。”父親的這番話讓他又驚又憂。喜的是終於盼來了在這場現代化戰爭中鍛鍊提高的機會,憂的是擔心自己一直是步兵指揮員,不懂炮兵專業,怕完不成任務。父親得知萬的想法後,熱情地鼓勵他:“我們歷來就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我現在只要求你把炮打得響,拉得動就行了,在實戰中邊學習邊提高嘛!”由於準備充分,計劃周密,1952年9月2日出發北上,部隊經通化、集安於11日順利進入朝鮮。過鴨綠江後,經過跋山涉水,露營風餐,行程數百里,二十四軍於9月中旬到達朝鮮戰略要地元山地區,擔負起海岸防禦任務。

上甘嶺是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一個只有十餘戶人家的小村莊。上甘嶺戰役從10月14日至11月25日曆時43天。雙方在面積僅3.7平方公里的兩個高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戰鬥發展為戰役。志願軍由十五軍5個團、十二軍4個團共4.3萬餘人,殲敵2.5萬餘人,其中美軍5200餘人,擊毀敵大炮61門,坦克14輛。上甘嶺這場戰役是志願軍入朝作戰以來取得的一次輝煌的勝利,成為一座豐碑。我軍最終只失去537.7高地前沿兩個班陣地。

上甘嶺戰役後,為了配合“停戰談判”的政治鬥爭,堅守這塊名揚中外的鋼鐵陣地,父親受命率二十四軍於1952年12月31日,冒著零下37度的嚴寒,踏冰雪,頂狂風,衝破無數道敵機敵炮的封鎖,向上甘嶺地區急進。經過7晝夜雪地負重行軍,於1953年1月上旬進入上甘嶺地區,接替了十五軍擔負一線陣地防禦任務。在這次接防中,父親要求部隊:特別注意偽裝隱蔽,減少傷亡,突擊修築防禦工事,加強陣地建設;各級指揮員要儘快熟悉敵情地形,制定防禦作戰議案,要抓好前沿陣地的物資供應工作,保證糧彈充足。由於部隊吃苦耐勞,行動秘密,勝利地完成了行軍和接防任務,使敵人在相距百米的對面陣地上都未察覺我軍的換防,受到了志願軍總部的表揚,並推廣了二十四軍的經驗。

二十四軍防區處於朝鮮鐵原、金化和平康之間,敵稱之為“鐵三角”地區,是朝鮮戰場的中線門戶,防區內的五聖山、西方山是敵我必爭的戰略要點。當面之敵為美三師、韓首都師和九師。雙方依託陣地,長期對峙,緩衝區很小,有的僅一二百米,最近處30米。在堅守一線陣地的日日夜夜裡,父親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堅決執行中央軍委關於“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和“零敲牛皮糖”的作戰原則,並吸取兄弟部隊的作戰經驗,立足陣地防禦的實際,從戰役指揮的高度著眼,深入第一線指揮作戰,在戰術手段上摸索殲敵經驗。

開展冷槍冷炮活動,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是二十四軍在上甘嶺陣地上的一大特點。部隊進入陣地初期,美軍依賴其所謂“制空權”和炮火優勢,無視我軍,在對面陣地上走路大搖大擺,甚至三五成群、唱歌跳舞,向我挑釁。父親在前沿陣地對康林師長說:“不能讓敵人在我們頭上拉屎拉尿,要打掉他們的氣焰!”他親自和部隊研究開展群眾性的冷槍冷炮活動,以剝奪敵人的行動自由權。


皮效農 皮衛華:父親皮定均在上甘嶺的日日夜夜

志願軍戰士

一天,作戰參謀向他報告:七十二師二一四團三營八連戰士張桃芳,用22天時間274發子彈打死71個敵人。父親是個不輕易相信傳言的人。他望著窗外白雪覆蓋的山峰,從床底下拿出一雙皮暖靴,對作戰參謀說:“把它帶上,去八連看看那個張桃芳,一連看他消滅3個敵人,要是真的,就送給他,要是假的,拿回來。”“小張同志,我來看看你的射擊。”作戰參謀帶上皮暖靴和攝影記者王紀榮來到了前沿狙擊陣地。張桃芳把作戰參謀和攝影記者安置在一處既隱蔽又便於觀察的地方,囑咐他倆千萬不要動,然後迅速進入狙擊位置。雪地裡,寒氣襲人,王紀榮不停地搓著雙手,他拿起相機趕緊抓拍了一張,剛低下頭,就聽見一聲槍響,張桃芳扣動了扳機,一個敵人應聲倒下。緊接著敵人的一個哨兵又被張桃芳擊中,隨即敵人的狙擊手也開了火。王紀榮不敢抬頭,怕暴露目標,又擔心張桃芳的安全,正思忖著,遠處響起了一聲槍響,原來張桃芳早已轉移到另一處狙擊位置,機智勇敢地消滅了第3個敵人。作戰參謀離開八連前,搞了一個授靴儀式。戰士們擁坐在坑道里,張桃芳坐在前面的方凳上。作戰參謀說明了皮暖靴的來歷,然後把它掛在張桃芳的脖子上。張桃芳搞得面紅耳赤。在場的人都注意到了張桃芳腳上那雙用軍用毛毯縫製的已經開了花的“舊棉鞋”。

在抗美援朝艱苦的年代裡,一個軍裡只配發二三雙皮暖靴,張桃芳沒捨得穿那雙靴子,而把它當成了勇敢殺敵的動力。不久,父親親自深入連隊,對張桃芳的射擊技術進行“考核”。張桃芳用六發子彈打下五隻小鳥,觀看的戰士幹部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張桃芳被大家公認為是一名真正的名不虛傳的神槍手。1953年春,共青團在京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邀請張桃芳出席會議。父親通知宣傳部,叫張桃芳回國前到他那裡去一趟,他要親自和他談談。張桃芳接到通知後有些緊張,從床頭上取下皮暖靴,背在肩上路了。從八連到團部是步行,每走一步,皮靴便哐唧響一下,裡面裝的是彈殼。他每打死一個敵人,就把那彈殼裝進皮暖靴裡。在軍部,張桃芳由宣傳部長領著進了父親的那幢貓耳洞式的建築物,它三分之二嵌進山裡,三分之一露在山外,4米高,4間房子大,條石砌牆。一壁掛著作戰地圖,另一壁下面是行軍床,中間一個很大的方桌,角落裡是放電話的小几。父親正在看地圖,當他轉過身來,看到張桃芳站在面前,他驚異地注意到張桃芳肩上的那雙皮暖靴。“你怎麼把它揹回來了?”“你更需要他。”張桃芳把靴子放在桌上,發出很大的響聲。“裡邊裝的是什麼?”“子彈殼。”宣傳部長從旁解釋說:“這是他打死敵人的記錄。每打死一個敵人,就把那個彈殼保存起來。”“一共多少?”“211個。”“你打死了211個敵人,打得很不錯,可你沒打出名堂來。”張桃芳愣住了。“你們團的番號是多少?”“二一四團。”“對了。二一四團,你要打214個敵人。再打3個,一個也不要多,一個也不要少。”張桃芳傻呵呵地笑了。“現在,把你那雙鞋脫下來,把這雙靴子換上……”“軍長……”“現在就換。”張桃芳脫下了他那雙綻了花的鞋,不顧腳臭味,換上了父親的皮暖靴,又回到八連狙擊陣地,一小時後他打死了3個敵人,返回軍部後把3個子彈殼放在桌上。父親把3個子彈殼拿起來,放在手掌上撫摸了一會兒說:“今天就在我這裡吃飯,在前面那麼緊張,艱苦,吃一頓吧。”大米飯,六菜一湯,可惜他沒敢吃飽,還撒謊說在前沿活動少,吃得就少。

在開展冷槍殲敵的同時,二十四軍還開展了冷炮殲敵活動。一天傍晚,七十二師發現美韓軍用汽車把約一個營的兵力運送到537.7高地西側的樹林裡隱蔽集結,準備次日凌晨向我主陣地發起進攻。師長康林立即把敵情向父親報告,並建議使用所有遠程炮火消滅集結之敵。父親馬上同意了,集中所有炮火進行20分鐘炮火急襲,然後迅速轉移火炮。樹林裡集結之敵大部被殲,挫敗了敵人的進攻企圖。第二天,敵人用汽車拉了一天死屍。父親聽到報告後特別高興,對康林師長說:“就是要這樣狠狠地打,讓紙老虎原形畢露。”

小分隊主動出擊殲敵,發揮我軍近戰夜戰特長。部隊進入陣地後,父親就指示各師領導,我軍雖然擔負的是陣地防禦任務,但是不能消極防禦,要樹立積極殲敵的思想,爭取主動。組織小分隊出擊,從打小仗開始,逐步積累殲敵經驗,貫徹“零敲牛皮糖”的原則,積小勝為大勝。根據父親指示,七十二師師長康林和二一四團領導惲前程、趙克顯等同志一起研究決定:先從一個班出擊開始,摸索取得殲敵經驗。第一次,派出一個班利用夜暗摸入敵人陣地,突然襲擊敵人,僅半小時就殲滅了一個前哨陣地的守敵,無一傷亡返回。父親知道這種“抓一把就走”的打法後很讚賞。指示說,今後要多派小分隊出擊,還可以逐步摸索一個排、一個連主動出擊殲敵的經驗。為了執行父親的命令,七十二師某團四連一個排夜間出敵不意地襲擊三八線以東無名高地美三師的一個加強排,敵人驚慌失措,被我一舉全殲,創造了以少勝多、速決全殲的範例。後來發現敵人夜間警戒加強,白天麻痺,又組織小分隊在白天出擊敵人,打得敵人措手不及。這樣,小分隊靈活機動,頻頻出擊,連連取勝,打得敵人惶惶不可終日。我軍士氣越打越高,經驗越打越多,把陣地防禦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我們手中。

“抓一把就走”,有時並不好抓。曾在孟良崮戰場上率特務團擊斃張靈甫的何鳳山師長,在上甘嶺上捱了父親的批評。他的老警衛員二一五團的一個排長,帶著兩個戰士晚上鑽到敵人防禦縱深,清晨沒有返回。父親在電話裡問他:“被人家抓去了,要不就打死了!”“我不相信,3個兵,300多發子彈,10多顆手榴彈……”“那為什麼沒回來?”“我也講不清楚。”“怎麼講不清?白天,在敵人那裡能呆得住?”何鳳山沒詞了,電話也掛斷了。按慣例,三五人組成的戰鬥小組,摸著黑過去,摸著黑返回。或抓俘虜,或消滅一小股敵人,或炸燬敵人重要設施。少則幾十分鐘,多則幾個小時。可這回天大亮了一個也沒回來。他的老警衛員他了解,那是個“精豆子”。何鳳山不肯認輸,他等待著。奇蹟發生了,第二天半夜,那個排長帶著兩個戰士押著一個美國大兵安全返回。“你們怎麼搞的,躲到哪裡去了,大白天你怎麼躲?上面直追我。”何鳳山在電話裡追問他的老警衛員。那小子在電話裡大大咧咧地:“你叫我住在哪裡我都不怕!”“你吹什麼!”“不是吹呀!敵人第一線陣地後面有許多孤立的小房子(那是倉庫),我們就躲在這樣一間房子裡,從那裡觀察敵人的活動,看得清清楚楚,一個查線美國兵,撞進房子裡,我們把他嘴堵上,帶回來了。”人回來了,抓回俘虜,還開闢了小分隊活動的新路子。父親聽完何師長的彙報後說:“好好!這個排長要表揚,記功!你們要好好總結經驗。”

 在長期的陣地防禦戰鬥中,父親指示部隊要樹立以“陣地為家”的思想,既要堅守原有陣地的每一寸土地,又要積極擠佔對我威脅大的敵人陣地,佔領有利地形,改善防禦態勢,更加有效地殲滅敵人。他經常深入犬牙交錯的陣地前沿,察看地形,分析敵情,具體指導部隊作戰。上甘嶺597.9高地前沿的馬鞍山是敵人的一個要點,經常用火力封鎖我前沿陣地,對我軍威脅很大。七十二師決心拔掉這個據點。由於敵人封鎖很嚴,下面攻打難以奏效。父親就和該師領導一起研究採取挖坑道偷襲的打法。該師利用暗夜,首先秘密地把坑道挖至敵陣地前沿,突然發起攻擊,很快拿下馬鞍山。敵人為了奪回陣地,先後發起13次攻擊,在與敵人的反覆爭奪中,我軍採取陣前伏擊,短促火力射擊與部隊反衝擊相結合的手段不斷殲滅敵人,守住了擠佔的敵人陣地,殲敵140多名,迫敵後撤,有效地改善了防禦態勢。上甘嶺成了敵人的“傷心嶺”,我軍陣地成了埋葬敵人的墳墓。七十二師二一五團一連在537.7高地北山六號陣地進行防禦,六號陣地態勢突出,三面臨敵,像一根釘子插在敵人的眼中,對敵威脅很大。敵人以兩個營的兵力輪番攻擊18天。一連指戰員發揚英勇頑強、機智靈活的戰鬥作風,頂住了敵人20餘次進攻,在六號陣地上埋葬了敵人700餘人。父親在上甘嶺陣地上曾說:“我軍佔領的陣地,是中朝人民用鮮血換來的光榮陣地,是兄弟部隊浴血奮戰的英雄陣地,現在交給了我們。守住它,就是守住了祖國的大門。我們的陣地是永遠也突不破的鋼鐵陣地,是埋葬敵人的墳墓!”

一天夜裡,運輸部隊給七十二師拉來幾十卡車物資,天快亮了,還沒全部運進坑道。師長何鳳山(原師長康林已任副軍長)一看急了,趕快叫人給汽車偽裝,並把高射機槍架在周圍山頭上。果然,天一亮,敵機就飛來了。這回何鳳山又出了風頭:擊落敵機一架。敵人的駕駛員跳傘,一個大白蘑菇吊著個小黑點飄飄地往下落。那景象吸引了眾多人的眼光,包括父親。他抓起電話要通了何鳳山:“不能叫他跑掉,跑掉要處分!”“軍長放心,他跑不了!”敵人的救援飛機在降落傘周圍打轉。降落傘落地了,飛行員正在解降落傘,槍口指到他的胸口上。戰士們很快發現,飛行員頭上的鋼盔原來是一部報話機,把鋼盔拿掉後,救援飛機才飛走了。父親對打落敵機並不滿足,他想拍一張高射炮打飛機的鏡頭髮表在報紙上。他打電話找來兵團配屬給二十四軍的攝影組長張崇岫。父親像一個導演一樣講解著自己設計的鏡頭:“高射炮竄著火苗,敵人的飛機冒著黑煙往下掉。”“這怎麼能拍?”“這怎麼不能拍,就是要拍這樣一張照片!”父親的犟勁上來了。張崇岫不吭聲了,他想起在淮陰城下父親訓團長王培成時的樣子。他想了想說:“好吧,我們去拍。”過了幾天,張崇岫把父親導演的這張照片送到指揮所。“這不是挺好麼!”“軍長,為了拍這張照片,一個攝影員負傷了,我也差點回不來了。”“好吧,以後不叫你們去執行這樣的任務了。”父親沒弄明白,這張照片是張崇岫用兩張照片拼接起來的。但兩張都是真實的,現在它成了軍事博物館的文物了,它飽含著父親的英雄主義,也染上了一個攝影工作者的鮮血。

父親以從嚴治軍而聞名他所領導的各個部隊,但他又是一位對身邊工作人員和部隊幹部戰士極其關心愛護、處處體貼入微的領導。朝鮮戰場的供應條件極差,軍首長照例配有小灶,父親卻經常與身邊工作人員一起就餐,大家也毫無拘束。在上甘嶺陣地上,部隊長期屯兵坑道,缺少陽光,加上營養不足,沒有新鮮蔬菜,一度流行夜盲症。衛生部門研究了一種土方:飲用松皮、松針熬煎的藥汁,效果不錯,但苦澀辛辣,難以下嚥,不少人不願服用。父親不論在機關,還是下部隊,都當著部屬的面,端起大碗一飲而盡,並號召全軍堅持不懈地服用。在他和各級領導的層層帶領下,部隊的夜盲症得到了較快的緩解,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1953年夏,為了粉碎美軍和南韓李承晚集團破壞停戰談判的陰謀,志願軍總部決定發起以打擊李偽軍為主的夏季反擊戰。父親根據志願軍總部的戰略意圖和兵團指示,帶領軍機關和各師領導深入前沿,查清敵情,作出了周密的戰役部署。他號召全軍“不打則已,打則必勝,攻則必克,守則必固”。戰役在完成第一、二階段基本任務後,進入了關鍵的第三階段。這時,父親突然接到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召見,宣佈軍委新的任命,調父親任福建軍區副司令員,協助葉飛司令員粉碎蔣介石正在策劃的偷襲福建沿海地區的陰謀(那時東山島戰鬥剛剛結束)。由總參作戰部部長張震以代軍長兼政委職務來二十四軍接任。大戰在即,父親考慮到張震代軍長初來乍到,情況不熟,主動要求協助張震繼續指揮作戰。直到金城戰役順利展開,才去福建軍區報到。

張震在回憶錄中寫道:“5月12日零時趕到二十四軍軍部駐地道德洞。皮定均軍長和李家益參謀長早就在此迎候我們。再度戰地相逢,大家分外親熱。隨後,定均同志和我談了交接事宜,他詳細介紹了軍、師領導班子情況……還向我講述了部隊的兵力部署,火器配備,戰前訓練等情況……目前部隊官兵求戰熱情很高,能攻善守,迭獲勝利。當前的主要問題是需要加緊構築工事,加強通訊聯絡,提高各兵種協同作戰能力。定均同志最為得意的是,該軍已儲備4000餘名幹部,各級指揮員都是兩套班子,連“兵頭將尾”的班長也是兩套人馬,所以應付大戰應無問題。我想起二十四軍赴朝前,皮軍長曾專門到作戰部來找我,要我幫他在全軍選調團長,不講別的,只要能打仗就行。他想得遠啊。”

夏季反擊戰在7月18日晨結束。至此,二十四軍在5個月開展冷槍冷炮的陣地防禦戰中,冷槍斃敵1萬人,冷炮斃敵4000人。在防禦戰中共派出小分隊150多次,殲敵1500餘人,捉回45個俘虜。在整個夏季反擊作戰中,二十四軍共參加大小戰鬥40餘次,殲敵1.3萬人並收復土地33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防禦態勢,積累了寶貴的攻堅作戰經驗。夏季反擊戰後,張震軍長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感到二十四軍這支部隊在作戰方面有許多優點:一是各級指揮員配備得好,特別是連級幹部,他們頭腦清醒,關鍵時刻上得去;二是戰役組織嚴密,對戰術抓得細,甚至對戰鬥小組的進攻、防禦、火力組織,都抓得很具體;三是紀律嚴明,如有個別在戰鬥中退卻、畏縮的,一定嚴格執行戰場紀律;四是作風頑強,接受任務時從不講二話,打起來後從不叫苦,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拼死拼活,哪怕打到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堅持打下去。如二一四團副班長趙修春,在陣地上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情況下,堅守4小時,一人殲敵50餘名,戰後被評為一等功臣。從二十四軍指戰員身上,我學到了不少東西。”

父親到福建履職,但他沒有直接去,先坐火車在山東袞州下車,再轉乘汽車到曲阜孔廟。這裡是二十四軍留守處駐地,有全軍幾百名家屬和幾十名孩子在這裡工作生活。赴朝前,為了讓赴朝幹部安心打仗,父親找到軍機關管理處長唐光煊:“唐光煊,我要挑最得力的幹部來負責管理留守處,你兼任留守處長和幼兒園長,有什麼困難你儘管給我講,我會盡全力滿足你們的要求,一定要解決好部隊的後顧之憂。”唐處長至今還記得父親講話時對他那信任的眼神和表情。父親這次來曲阜看望留守處的幹部家屬和子女,帶給他們前線的勝利消息,還給孩子們帶來了朝鮮的大蘋果。他去看望了正在患病休養的老戰友康林副軍長。康林在回憶中寫道:“定均知道我患有十二指腸潰瘍,多年來一直惦記著,處處照顧體貼我。在朝鮮戰場上的艱苦歲月裡,他經常詢問我的病情,要我注意身體,並經常送藥給我,還派人來看望我。1953年5月,我的胃病復發,他堅決要送我回國治療。我病癒出院後,他在趕赴任福建軍區副司令員的途中,還特地從袞州火車站下車,到曲阜留守處來看我,並送給我一隻銅製燙壺留念。他說:‘你還要到朝鮮打仗去,我這隻燙壺就送給你了。’30年來,每當我看到這隻燙壺,定均的音容笑貌就出現在我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他熱愛同志的那顆火熱的心。”

父親到福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招待所炊事員給他炒了一大盤小白菜,他酣暢淋漓地吃了個痛快。也許只有在上甘嶺陣地上爬冰臥雪,冒著槍林彈雨走過來的人才能品嚐出小白菜中的鮮嫩與甜美,也只有在經歷了沒有陽光的屯兵坑道里,天天喝著辛辣苦澀松皮汁的人才能享受到小白菜中那碧綠與瑩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