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文:羽蒙

许多人认为,世界多地的饮茶习惯均是由中国流传至外,饮茶是为中国首创;也有资料显示,印度、非洲等也早有野生茶树生长;尽管饮茶起源之说,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饮茶的习惯。

现今,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中国饮茶起源之说,与“神农尝百草”有关。神农在野外用锅烧水时,几片叶子偶然飘落锅中,随着锅中之水一起翻涌沸腾,水色变得微黄,入口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凭借其尝百草的经验,神农遂断定其为一种良药。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野生茶树,大多遍布于长江以南的各省山区间,经过长时间的广泛栽培,毛被叶型变化很大,其叶用作饮品,保健而有益。根据《中国茶经》的分类方法,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共六大茶系,其焙火、发酵程度不一。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成品,色泽青绿,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绿茶中,又以“碧螺春”、“西湖龙井”、“蒙顶甘露”最为著名,常饮绿茶,可降脂减肥,防癌杀菌,可有效预防衰老。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黄茶,为中国特产,属轻微发酵的茶,制作工艺与绿茶相似,但在干燥过程的前后,需增加一道闷堆渥黄的工序,促使茶多酚、叶绿素等氧化,形成黄叶。黄茶中,又以“霍山黄芽”、“远安黄茶”最具代表,饮用黄茶,可提神醒脑,消食化滞,健胃抗癌。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乌龙茶,又称青茶,为半发酵茶,是几大茶类中最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中,以“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最受人喜爱,主要生长于福建、广东等地,因其具有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的功效,在日本更被称为“美容茶”、“健美茶”。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红茶,是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在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中,茶多酚酶促氧化,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红茶、红汤、红叶,香气宜人,味道甘醇。红茶中,我国最为著名的红茶品种是“祁门红茶”,也是我国第二大茶类,可促进消化,调节血糖,增强心脏功能。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黑茶,因成品为黑色而得名,属后发酵茶,为中国特有,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藏茶便是其鼻祖,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且极具收藏价值,“云南普洱”颇负盛名。常饮黑茶,可利尿解毒,抗癌养生,能有效降低血压血糖。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白茶,是中国茶农所制的传统珍品,只经晒青或文火干燥加工,保留了茶叶原有的清香,自然鲜醇。“白毫银针”、“白牡丹”都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饮用白茶,可护肝明目,消暑解毒,对治疗麻疹也具有奇效。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茶类繁多,各具功效价值,众人喝茶品茗,喜好不同,但无论哪一种,都有其益处。关于茶的详解,我们必须要对那位编著茶叶百科全书的“茶圣”陆羽心怀敬意。若无千百年前他的潜心编撰,也不会有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绍茶的专著——《茶经》问世。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陆羽,从小在佛寺长大,好学用功,诗文俱佳。二十一岁时,他便决心书写《茶经》,一路风尘仆仆,饥食干粮,对茶进行游历考察,遍访村农,与之讨论茶事,制作茶叶标本,记载见闻轶事。历经十余年的实地考察,终于,他隐居苕溪,潜心著述《茶经》。这部耗尽心血的作品,问世之后,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喝茶品茗,品赏茶的美感之道,是为茶道。各行其道,各执审美观,禅有禅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寺院禅茶,佛教与茶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为僧人提供原料,僧人与寺院种茶、制茶,陆羽的《茶经》中也不乏对僧人饮茶的记载,颂扬佛教文化。赵州“吃茶去”的禅宗经典公案,令人印象深刻,生活中有茶,而茶中自有禅。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品茗之趣、以茶会友,古时文人墨客也爱以茶助兴,赋诗作文,信手拈来。落入凡尘,我们闲来煎茶品茗,平添的烟火气,夹杂着沁人心脾的茶香,一口清茶,自带温暖甘醇,唇齿之间,久留余香。

茶之味:水煮落叶溢茶香

一人,一壶,一盏茶,静坐见方室内,心绪已飘然千里之外。时光减缓,往事涌上心间,喜怒哀乐,终将随那一口浓茶消散薄雾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