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大寧縣委書記王金龍的邀請函

大寧,位於臨汾市西北部,呂梁山南麓,黃河東岸,縣域面積967平方公里,轄2鎮4鄉84個行政村,人口6.9萬。

大寧歷史悠久,是黃河文化的聖地。北周保定元年置縣,歷經千年歲月,芝麻灘舊石器遺址、翠微山新石器遺址、笊籬寨、千佛洞、清泉寺等歷史遺蹟,鐫刻了大寧悠久的黃河文明。黃河岸畔馬頭關的黃河仙子祠,安坐著黃河流域唯一女神,演繹著動人的傳說故事。

大寧物華天寶,是頤養身心的福地。境內有十大黃土殘垣,萬畝太德垣是“晉西北第一大垣”,義亭、昕水兩條河流縱貫縣境,氣候獨特,物產富饒,西瓜甜、蘋果紅、雜糧優、棉絮長,史有“小金殿”之美譽。天然氧吧二郎山、盤龍山、雙鎖山環繞縣境,風景瑰麗,多彩多姿;規劃建設的二郎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昕水河溼地公園是休閒度假、感受自然、森林康養的好去處。

大寧資源富集,是投資興業的寶地。境內煤炭儲量21億噸,煤層氣儲量900億立方米,風電、光電資源充沛,具有轉型發展的硬實力。興建的隰吉高速、洪大高速將解除交通瓶頸,讓物流運輸如虎添翼。國家扶貧政策的紅利增添了奮鬥的動力,讓大寧踏上全面小康的征程。

大寧厚積薄發,是快速發展的高地。傳承歷史文脈、搶抓時代機遇,佈局創建“有機大寧、園藝大寧、誠信大寧、文明大寧、幸福大寧”,全力推進“全國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全國健康促進示範縣、全國電商示範縣、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示範縣、全省食品安全示範縣”“六縣共建”,購買式造林、深化農村改革獲得廣泛關注,引進了年產40億隻一次性防護手套、新大象百萬頭生豬養殖、隆泰花卉項目,實施了煤層氣開發和煤層氣LNG項目,打造了發展新引擎,積聚了轉型新活力。

今天的大寧正昂首闊步、砥礪前行。我們誠邀四海賓客,走進大寧,瞭解大寧,認識大寧,攜手共建美好大寧!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馬頭關

黃河大寧段

黃河從大寧縣西境流過,由縣西北徐家垛鄉後坡村入境,南流經腰子畔、馬鬥關(俗稱馬頭關)、曹家坡、古鎮、前後於家坡、平波關、後坡、里仁坡,至岔口河口入吉縣境,長24.38公里。縣境內直接注入黃河的河流有昕水、義亭、岔口3條河。溝溪主要有葉街溝、下灣溝等12處。主要有兩處古渡口,一為平渡關,位於太古鄉平渡關村。另一為馬鬥關,俗稱馬頭關。如今在這兒修建了馬頭關大橋,與陝西延長縣相溝通。

昕水河為黃河一級支流,有南北兩源。義亭河是黃河的二級支流,岔口河為黃河一級支流。

馬頭關前

仙子安坐看群山巍峨聽黃河澎湃

二郎山上

哨石峭立觀林海浩瀚嗅清氣盈天

11月7日,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記者團來到大寧,開始了第九站的採訪。

從大寧縣西行30公里,有一處古渡口——馬鬥關渡口,當地人俗稱為馬頭關。東面群山連綿,西邊黃河滔滔,岸邊柳枝婆娑,河畔蘆葦搖曳。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層巒疊嶂的二郎山

半山腰處仙子祠,寄託村民美好願景

11月8日,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採訪團來到馬頭關,已是午後三點多。說起此關來歷,大寧縣政協副主席張九鎖介紹,春秋時大寧曾為屈產之地,盛產良馬,歷史上的屈產之乘說的便是這一帶。馬鬥關得名與此有關。在口口相傳中,馬鬥關漸漸被稱為“馬頭關”。

如今,古渡口上早已不再有人擺渡過河。2007年馬頭關上修起了一座橫跨東西、長801米的黃河大橋,不時有大型貨運車往來於東岸的大寧縣和橋西的陝西省延長縣。

據說,古渡東岸的大寧縣曾有古建築多處,曹仙媼祠、花娘娘廟、北廟都很有名氣。不過如今,唯有曹仙媼祠留存,且已經更換了稱呼,成了曹仙子祠。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黃河仙子祠

祠廟建於黃河東岸山崖半山腰處的一處天然巖穴上。從馬頭關大橋北側順坡道一路下行,轉過一道溝,便看到仙子祠的獻廳,拾階而上,祠廟並不大。

水蝕分化形成的一處巖穴,有二十多平方米,泥塑彩繪的曹仙子坐在主神位上,左側塑一隻白色犬,右側一個梳著雙鬏的小女孩,懷抱一隻金色小貓。張九鎖說,小女孩是曹仙子的侄女,她與小貓、金毛銀犬一起成為仙子座下“三寶”。

巖穴中存有一塊元大德年間的石碑,已經殘缺,完整部分字跡尚清晰,碑首書《曹仙媼成道志》。碑文顯示,曹仙媼祠始建於元大德元年(1297),另一碑顯示,於清咸豐四年(1854)重修,最近一次修繕在2006年。

據元代碑文記載,大德元年,有位叫郝季隆的文官過馬頭關時,聽關吏孫貴講了一段故事。從前有一個老媼,攜幼女,引一犬,休息於河邊柳樹下。左手拎著一雙已經穿破的鐵鞋,右手握著一隻光滑如玉的鐵棒,吆喝船工要渡河。船家說,河水已漲,無法擺渡。並問老婦從何而來,老婦說從“天根頭來”。船工說,你要渡河就自己渡吧,我不管。

沒想到老婦人還真就帶著幼女,引著那隻狗,踏浪而行,自西而東,便從黃河西岸的延川縣渡到了東岸的大寧縣。一上岸便引來了岸邊村莊的所有狗追著吠叫,沒想到,老婦帶著小女孩和那隻狗竟然就此坐化在了山腰上一處巖穴中。

關吏孫貴想要把這一仙蹟流傳於世,思謀著要為曹仙媼修一座祠廟,恰好遇到郝季隆也因為黃河水漲而無法過河,便請他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從此黃河岸邊多了一座曹仙媼祠,後人也呼作曹娘娘廟,附近村民多來此求藥或者求子,傳說十分靈驗。

2006年,大寧縣對曹娘娘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並正式更名為黃河仙子祠。張九鎖還給採訪團講述了黃河仙子故事的其它版本。

相傳,黃河仙子最初是天上的女神,下凡成了女媧的女兒,幫助母親造人。明朝時,她再次下凡,化身黃河西岸延長縣曹家河村一個平民的女兒。從小父母雙亡,長大後與小夥子黃山相戀,卻遭到兄嫂凌辱囚禁。後在好心侄女的幫助下,來到黃河東岸的馬頭關村,為民造福,懲惡揚善,直到在半崖的石龕中坐化。附近老百姓將其用黃土和泥裹塑真身,建了廟宇,稱為曹仙媼祠,並把仙子坐化的正月二十二作為紀念日,每年都祭奠祈福。這一風俗一直沿襲到現在。

據張九鎖介紹,在修繕曹仙媼祠時塑像裡面有人骨,後被破壞,有殘骨保存。傳說必定是傳說,為的是懲惡揚善,且不說這位曹仙子到底是女媧之後,還是曹家女兒,單從塑像中的遺骨可知,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是一位深受兩岸百姓愛戴的女性,是人們內心美好寄託的精神象徵。

從黃河仙子祠沿階而下,看到一處殘破無頂的石窯殘垣,原為花娘娘廟,再向下行,至山腳,有一段殘存石牆、石階,張九鎖介紹,此處便是舊時馬頭關關址所在。

從仙子祠到黃河灘,太陽已落在西山肩上,溫柔的餘暉讓河岸邊發黃的柳葉顯出金色的光澤。不知七百多年前的馬頭關下的曹仙子過河時,是否也是這樣一個夕陽柔美、黃河溫婉的傍晚時分。從此,一位善良的女性便守護在了黃河岸邊。

人跡罕至二郎山,無限風光在絕頂

二郎山在大寧西南,距縣城25公里,海拔1627米。在座談會上,當地的同志給我們介紹,說二郎山奇峰險峻,森林茂密,風光絕美,可惜尚未開發,道路陡峭,上不去。採訪團大為心動,堅持要去,最後給林業部門的同志打了電話,改坐人家馬力大的車去,但也上不到頂,還得走幾里山路。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二郎山上的哨石

二郎山上的哨石。相傳二郎神從此路過,倒了倒鞋裡的土,就留下了這幾塊石頭,寸草不生。

11月8日一大早我們就出發了。

車從國道一拐,上了縣道,然後就開始上山,柏油路變成硬化路,硬化路變成土路,當土路也開始崎嶇的時候,才到了林站,然後我們換乘一輛北汽的吉普車,就看到路越來越窄,樹越來越密,終至只剩下林間一條僅容車通過的小徑。樹枝不斷刮打在車身上,好像不歡迎我們這些陌生人。

走著走著,終於沒有路了。大家便下車,背起大包小包的設備,穿林海,跨陡坡。

二郎山人跡罕至,連當地人都很少上來。腳下的樹葉鬆軟,踩上去直接漫到小腿。上山的時候陽光明媚,但到了林子裡,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一絲陽光也洩不進來,只有山風才能穿越,吹落了樹葉,吹黃了山嶺。

爬高上低,左拐右拐,到了林間一塊空地。我們長出了一口氣,然後盡情呼吸著山頂清冽也帶著樹木清香的空氣。放眼望去,山巒疊嶂,層層展開,直到天盡頭;山嵐升騰,又給群山蒙上一層輕紗,似幻還真,宛如仙境。大寧縣文聯的馮傑偉主席陪同我們上山,給我們一指,讓我們看另一個山頭的幾塊奇石,巍然矗立,挺拔地站在山巔。他說,這叫“哨石”——千萬年來,守護著一方的安寧。

馮主席說,二郎山裡,其實還有許多人文景觀,如周朝的古廟遺址、明朝的羅漢洞、二郎廟,還有近代的碉堡群等,但是時間緊,路難行,我們只能遺憾錯過。

縣裡面有計劃,打造二郎山國家森林公園,也許到那時,這些藏在深山的風景,才會展現於世人面前。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曲峨鎮謀脫貧

購買式造林綠染殘塬溝壑

道教村重教化

村社一體化福廕男女老少

入冬的大山失去了繁枝茂葉的包裹,裸露著肌理。殘塬溝壑上稀疏而乾枯的灌木、荊棘與山融為一色,遠看土黃色、褐色、紅褐色深淺相間,一片蒼涼。大寧縣是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是貧困人口集中的呂梁山區,是生態脆弱與生產落後的高度重合區。有人用“三川十垣溝四千,周圍大山包一圈”形容大寧。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座談會上得知,大寧縣域面積967平方公里,恰好是我國版圖面積的萬分之一。全縣6.9萬人,農業人口占5.2萬。全縣貧困村70個、貧困人口3402戶9292人,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面對這樣的形勢,大寧想了很多辦法。

農民變成造林工人 種樹養樹也能脫貧

11月7日,在大寧縣曲峨鎮,採訪團見到了白村的貧困戶馮還堂。老馮家因收入微薄和六個子女的教育費用負擔太重,經濟狀況總是不能改善,而且老馮的老伴剛剛腦出血住院了,這對於一個已經處於貧困中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不過,老馮倒沒說發愁。他說,這二年通過鎮上的購買式造林,家庭收入不斷增加,脫貧有望。當山西晚報記者問他,以後是否需要照顧老伴,沒有時間再種樹了,他說:“孩子們都不讀書了,老伴腦出血不嚴重,也不用太擔憂。我還是要跟著鎮上繼續種樹,這是個好事。”

站在曲峨鎮海拔1217米的最高處,腳下溝壑裡、山坡上都是今年剛種上的松樹。老馮種的樹也在這坡上,他今年種了三個月樹,掙了一萬多塊錢。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大寧是全省購買式造林示範點。2017年造林5萬多畝,今年規劃8萬畝。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樹,三年後政府回購,但要保證95%的成活率。此舉解決了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年年種樹不見樹的難題,成為很多縣份包括省外來學習的脫貧模式。

購買式造林是怎樣的一種運作方式,能讓老馮幹得這麼起勁?採訪團從曲峨鎮購買式造林合作社承辦人馮明星處進行了一番詳細瞭解。跟馮還堂不同,馮明星顯得有些心事重重。“根據標準植樹造林每畝政府支付800元,其中45%,也就是360元,是農民種樹的勞務費。其餘費用扣除40元規劃設計費後,就是合作社的,合作社用這部分錢來購買樹苗、撫育、管護林地。不過,合作社要等到三年後才能拿到錢,而且必須保證種下的樹苗成活率達到95%。”馮明星說,農民們是一分不少地得到工錢了,合作社則需要等三年才能拿到全部種樹款。通過各種測算,合作社最多賺5%,也就是一畝地40元,如果成活率不高,補種量大,利潤就不能保證了,還有可能都拿不到尾款。

大寧縣將購買式造林與扶貧工作相結合,讓貧困戶通過種樹來脫貧。作為試點的曲峨鎮目前共有購買式造林合作社8個,2017年植樹9313.6畝,人均造林35畝,收入12600元。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曲峨鎮白村124戶參與種樹的農戶中,就有111戶貧困戶。這些樹種下之後,農民每年對林木撫育管理還可以獲得固定的管護費用,以及相關的公益林收入、碳匯交易收入。可以說,農民造林獲得的是一種長效收入。這樣,一些貧困戶通過購買式造林不僅可以實現脫貧,還可以防止返貧。

按國家、省、市級造林工程投資標準確定收購價格,以購買社會化服務的辦法,讓貧困農民就地轉化成造林產業工人和生態護林員,通過身份轉變,實現就業脫貧、穩定增收。大寧縣政府這種購買式造林極大地避免了“年年種樹不見樹”的弊端,最關鍵的是調動了種樹人的積極性,從以往的“要我種樹”轉變為“我要種樹”。

漫山青翠指日可待。

道教村來歷有故事 壯大集體有門道

從村民的精神面貌、集體的凝心聚力上可以看到一個村莊的未來。11月7日,採訪團來到曲峨鎮道教村村口,已然感覺到了這裡不一樣的面貌。村裡所有的外部牆體全部用黃泥塗抹,通往村委會的村中主要道路兩側還繪製了美德故事,成了村中的文化牆。村裡小廣場更是整齊乾淨,水泥路面、健身器械,甚至還有一塊碩大的LED屏。廣場跟前還有一間記憶展覽室,裡面滿滿當當地擺放著曾經的生活、生產所用過的傢伙什。

進村時採訪團便在村口的圍牆看到兩句話:道之以政,仁和興順;教化為人,誠德勤樸。這兩句話算是道教村的行為準則嗎?村支部書記房廷重說,這兩句話是根據另外兩句話寫的:道在教化,教化有道。由這兩句話看來,道教村一定有一個不尋常的來歷。

房支書說,這兩句話在村裡傳了有1400年了。以前這裡叫房家灣,有一年遭遇災荒年,有個路過村子的道士由於天熱病倒了。村裡人收留了道士並熱情款待,這人見房家灣村老幼和睦,生活富足,便提出了想讓村人在路旁施粥的想法。房家灣人滿口答應,在路旁施粥一月。道士離開時便說了這兩句話,並且提議把村子改成道教村,房家灣從此就成了道教村。

跟著房支書一路走來,看到道教村處處乾淨整潔,村容村貌一副積極向上的狀態。房支書說,村裡的各項小型工程都是由村裡的合作社僱用村民完成的,以往村裡有點工程都讓外面的人把錢掙走了。現在不一樣了,村民有事幹了,有錢賺了,而且是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就連出去打工的人也開始掂量了,尤其是讓貧困戶參與其中,幫助其脫貧,村民的積極性都特別高。“以前召集村民做點事,都不太積極,現在不一樣了,乾點啥大家都熱心,有些事大家都願意義務參與。”房支書一路都樂呵呵的,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

今年道教村共進行了修廣場、修水利、修路面、植樹造林等11項工程,都是由村民來完成的,不僅農民有了收入,村集體也有進項。曲峨鎮的聶宏鵬鎮長介紹說,道教村這種做法叫“村社一體”。今年村裡完成的11項工程,造價511萬,農民獲得勞務收入32萬,村集體獲得53萬元。聶鎮長介紹,為了讓農民能夠勝任這些工程的工作,大寧縣從縣裡到鄉鎮都辦有講習所,主要是進行各種技能培訓,確保農民能勝任這些簡單的工程。村裡的這些工程受益最大的人群是那些年紀大了,出去打工很難找到活幹的貧困人口。

扶貧企業建在村裡 打工掙錢不用遠走

助力曲峨鎮的鄉村振興,還有更為重要的支撐。

2017年,由山西隆泰雙創科技農林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現代農業花卉雙創示範園區建在了道教村。根據市場需求、產業開發、休閒旅遊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將園區劃分為花卉生產示範區、加工物流交易區、科研培訓區和旅遊觀光養生區。

11月7日,採訪團來到花卉基地的連棟溫室大棚內,這裡綠意盎然。

正在裝盆土的王娟,剛來示範園工作了兩個月,她以前在太原打工。在花卉示範園區的收入跟她在太原打工掙得差不多,一個月兩千四五,守著家門口就把錢賺了,她挺滿足的。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另一位姓曹的女工是周邊村子的貧困戶,也是最早來到示範園區打工的員工之一,每天工作八小時,公司還提供午餐,月收入兩千三左右。

花卉大棚的技術負責人房主任介紹說,根據規劃,將建設6個連棟大棚,現在已建成3個,還有3個正在建設中。通過花卉這個項目能帶動周邊村200人特別是貧困戶的就業。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每年的國慶、春節是銷售旺季,大棚裡的品種現在主要有紅掌、飄香藤、鳳梨等四五種,其中紅掌已經銷售了5萬盆,大棚內還有5萬多盆,不愁銷路。

曲峨鎮正在建設的年產40億隻一次性防護手套產業扶貧項目,也是大寧縣的重點扶貧產業項目和經濟轉型發展項目。僅一期工程投產後,年產值就將達到4億元人民幣,實現稅收3200萬元,出口創匯6020萬美元,可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1000個就業崗位。這項由鴻銳集團投資建設的扶貧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達效。

採訪團11月7日來到這家手套生產企業時,車間生產正在進行,周邊建設工地也一片忙碌。這一項目全部建成後,可提供2300個就業崗位幫助貧困戶脫貧。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曲峨鎮正在建設的年產40億隻一次性防護手套產業扶貧項目,僅一期項目投產後,就解決了1000個就業崗位。

大寧縣因其生態脆弱,是國家確定的限制開發區域,因此在產業開發、引進上有很大限制。三天裡,採訪團走訪了大寧的購買式造林、花卉示範園區的建設、鄉村改革以及出口手套項目,看到了大寧作為全國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區、中央農村集體產權改革試點縣、全國健康促進縣、山西省的食品安全示範縣,在創建“有機大寧”“園藝大寧”“誠信大寧”“文明大寧”“幸福大寧”中的努力。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落日下的大寧縣城

記者觀察

康養大寧

一個被人忽視的旅遊亮點

從偏關出發,走過河曲、保德、興縣、臨縣、柳林、石樓、永和,再到大寧,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大型採訪活動已經走了9個縣。除了河曲、保德、柳林,它們都在山西10個深度貧困縣之列。就在這沿黃的6個深度貧困縣裡,大寧也算是窮的了。它的貧困發生率是17.8%,僅低於石樓的24%。也就是說,在這個6.9萬人的小縣裡,每10個人裡,就有近兩個是貧困人口。

所以,大寧現在所有的工作都圍繞著脫貧攻堅來做。在和相關部門、當地學者一起開的座談會上,他們介紹的,也有很多是脫貧方面的工作,比如隆泰集團的農業花卉雙創園區,能解決200人就業;新大象集團的百萬頭生豬養殖項目,能帶動3000多戶脫貧;鴻銳集團的一次性防護手套項目,目標是年創匯1.7億美元,還有煤層氣,還有光伏……他們信心百倍,我們為之振奮。

談到旅遊,他們說,大寧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還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具有較大的旅遊開發潛力”,也就是說——還沒開發。

這不怪大寧。某種程度上,對於遊客而言,大寧是個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山西沿黃的這幾個縣,大寧位於中段,24.38公里的黃河,沒有千折百轉,也不見洶湧奔騰,只是那樣緩緩流過。馬頭關大橋上車輛呼嘯而過,沒有哪個會特意停下來看上一眼。黃河的風光,被上游永和的乾坤灣和下游吉縣的壺口瀑布搶去大半。

在歷史上,大寧存在感也沒那麼強,不像永和有東征村,吉縣有克難坡,烙著鮮明的時代特色,由此也擁有了自己獨特的歷史地標。大寧的人文景觀,只有黃河仙子祠還有些說道,但那只是一個簡陋狹仄的小廟。雖然說,現在還是香火鼎盛,但依託它發展旅遊,還遠遠不夠。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黃河仙子祠,坐落在黃河東岸半山腰上的一處水蝕巖穴中。

大寧縣政協副主席張九鎖,曾任過副縣長,主持重修了黃河仙子祠。他給我們介紹黃河仙子傳說的神奇和獨特,並描述了他的構想:建一座河山樓,要能和四大名樓媲美;建一座仙子宮,將仙子在天上的居所搬到人間;建一座母親村,成為天下養老孝親首選的候鳥村;建一座黃河博物館,關於黃河文化的一切文獻、史料、傳說等,都在蒐集之列——堪稱宏大完備。

縣裡面也有計劃,趁著全省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契機,規劃建設二郎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昕水河溼地公園、黃河仙子祠風景旅遊區,發展生態旅遊、康養旅遊、農家旅遊——非常令人期待。

這些計劃哪怕是實現一半,大寧的旅遊也會成為沿黃旅遊線路上一個不可能被人忽視的亮點,所有人也不會懷疑他們實現這一切的決心和執行力。

但是,也許,時間並沒有站在大寧這一邊。

我們一路走來,沿黃所有的縣都在旅遊上發力,有些縣的旅遊品牌已經叫響,欠缺的只是豐富內容;有些縣的旅遊基礎非常好,要做的是提升品質;有些縣的全域旅遊基本成型,正在完善和融合,延伸產業鏈條。唯有大寧,一切還剛剛開始,什麼時候才能夠分享到接下來幾年全省旅遊大發展的紅利?時不我待。

當然,誰都知道,空白的紙上好作畫,經過科學規劃、全面佈局下的大寧旅遊,理當煥發出燦爛的光華。只不過,作為局外人,總有些杞人之憂。

我們去過很多地方,沒有一個地方沒有美景,沒有一個地方沒有名勝。當地人給我們介紹起來,總是眉飛色舞,“風光這邊獨好”,讓我們也心潮澎湃,恨不得立馬就飛過去一飽眼福。我們理解這種對家鄉發自內心的熱愛,並且知道這是讓家鄉的美展現於世界的最根本動力,但是,處處都是好風光,就沒有人能佔盡風光。

從旅遊發展的規律看,一個地方要搞旅遊,首先想的,還不僅僅是“我們有什麼”,更重要的是“別人沒有什麼”,否則都是山山水水、院院廟廟。你儘可以說,我的山更綠,水更清,院子更大,廟宇更老,但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見多識廣的遊客會不會買這個賬,有去一趟的衝動,值得每個地方深思。另外一方面,跳出一地考慮,全省旅遊一盤棋,在全省全域旅遊的格局下,一個地方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填補空白而不是重複堆砌,豐富內容而不是模仿跟風,這也是需要細緻調研後才能做的決定。

說回到大寧。這一路走來,發展紅色、黃色、綠色旅遊的話,也聽了一路,大寧又何必亦步亦趨拾人牙慧?

座談會上,大寧縣委副書記李永升說:“二郎山國家森林公園,已通過國家級專家評審,打造森林康養基地。”

這是大寧的慧眼獨具之處。

大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地形南北高,中間低,東部高,西部低,群山環繞,植被豐富,昕水河縱貫縣境,當地人自豪地說這兒是“小金殿”,是一塊種什麼長什麼的寶地,就連奔騰的黃河到了這兒也開始變得寧靜而平和,不負“大寧”之名。雖然說少了壯美氣象,但對於健康養生,卻是寶地。

另外,大寧與永和、吉縣、蒲縣、隰縣和陝西省的延長縣相鄰,這幾個縣,都已有叫得比較響的景點景區,這對大寧來說,表面上看,非常不利,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看得多了,走得累了,難道不需要一個可供休息和沉思的地方?雖然沒有眾多需要四處奔走的景點,但有著適宜氣候和茂密森林的大寧會是個恰當的選擇。而當規劃中的洪大高速、隰吉高速以及沿黃旅遊公路通車後,群山環繞的大寧,也能夠敞開懷抱迎接那些疲累的遊客。

找準差異性和互補性,這是發展旅遊的第一步。康養旅遊之於大寧,應當如此,便是如此吧。

尋味黃河

逛大寧縣城,轉角吃到炒棋子

對大寧的美食探訪並不太容易,著實不好找到一個食物,當一說出它時,人們便會說這是大寧特產。我最終決定以炒棋子為代表來說說大寧的特產。雖然很多人說,他們那裡也有這種味道,比如沿黃河的稷山、垣曲、永濟,太行山下的晉城、陽泉等等區域,甚至陝西沿河一帶的縣域。但是這是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採訪團自北向南第一次遇到炒棋子。

大寧的街並不多,繁華的就那麼一條,沿著馬路來回轉悠也不過個把小時就夠用了。街邊一處賣炒棋子的攤點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熟悉的味道。這是一種必須用黃土來製作的風味,忍不住跟攤主閒聊一下,它到底是如何製作的。發酵好的面裡和入乾麵粉,加入炒香碾碎的調料,以小茴香為主,花椒葉子也是不可缺少的,加上白芝麻點綴,增加香味更增加口感。以前能用白麵做就已經很好了,如今物質豐富,雞蛋也成了製作炒棋子必要的原材料。

面加上各種輔料和好之後,切成細條,搓圓,然後切成大拇指蓋大小的麵疙瘩。或許叫它棋子,是因為它的形狀像棋子吧。

炒棋子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製作它必須要土——從土崖上挖取的無汙染的觀音土(當地俗稱蘆土)。先將黃土碾碎過篩,然後在鐵鍋裡先行炒黃土。待黃土在鐵鍋裡咕嘟咕嘟沸騰冒泡時,將棋子疙瘩倒入攪拌炒制。棋子不接觸鐵鍋,而是在高溫的黃土裡均勻受熱直至色澤金黃變熟。幾分鐘後,麵疙瘩變得圓溜溜出鍋,炒一次不行,還要第二次入鍋復炒,炒兩遍才好吃,這次復炒放入了所有的面豆,邊炒邊觀察,聲音、顏色都是衡量火候的標準。

縷縷飄散的黃煙都是土,棋子一出鍋,捏一顆,燙手,放嘴裡,椒香、面香、茴香……放涼後吃,口感最好,嘎嘣脆帶著黃土味,加上面粉的香和淡淡的酵面酸。

這種炒棋子具有健脾養胃的作用,由於純手工的做起來太麻煩,過去農家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做。現在有很多已經在機械化生產了,但傳統土法制作出的炒棋子味道還是最香,也許是因為它的煙火氣吧。

炒棋子這樣一種特殊的風味,沒有觀音土的存在是一定不會產生的,它必然是與一方水土有關的,但是最初是怎樣的狀況下,又是何種原因讓人們懂得了這種用土來加工食物的方法呢?它的來歷讓人好奇,作為一種有健康養生功效的風味,是否有人能讓它有更多受眾,能被更多人喜歡呢?期待這種用土加工的特別味道被更多人知道。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退休幹部冀生娥在唱大寧小調,《送哥哥》《紅花花紅》唱得婉轉動聽。

大寧縣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函!

黃河在這裡遇見女神

在大寧的最後一天,恰逢記者節。

我們決定在黃河邊徒步一個小時,以此來度過我們的節日。

問縣裡的同志,有這樣一段黃河可供我們徒步嗎?

他們說:有啊!黃河仙子祠那段,夠你們走的!

其實先看到的是黃河大橋。它孤絕高聳,運煤的大貨車一過,800米橋面就像花轎一樣顫起來。橋下,是靜靜流淌的大河,和它身邊高崖上的仙子祠。

大寧人都說,黃河仙子祠是黃河上供奉唯一女神的地方。但我怎麼聽,這傳說都和石樓的后土聖母廟如出一轍:都是陝西人,都過了河,都帶著一個小女孩,都是肉身像,都曾被毀,都在修復時發現少了一根胸骨……

而我把這些講給大寧人聽的時候,他們也很驚訝,我想,石樓人也會同樣驚訝吧。

因為山西晚報千里走黃河的沿線走訪,才有可能把這樣分處兩地相距百公里的故事串連起來。

不同的是,石樓的聖母廟身處群山疊嶂中,大寧的仙子祠就在這濤濤黃河邊。

在沿河百姓心中,她就是這九曲黃河的化身與象徵。

我們的徒步就從仙子祠下開始。

順著大河一路向北,黃土埋過腳面,身邊蘆葦搖曳,河灘上是大大小小的河石。我們揹著設備,就像孩子一樣,蹲在河邊慢慢尋細細找,為直播間的觀眾尋找最美的黃河石。

更大的驚喜在於看到那一段河面突然出現,它就像一片海灘,細膩柔軟,靜得一點聲息也無,河水在夕陽的照映下金光燦燦,波隨風轉時點點流光溢彩,讓人忍不住望定它就咧了嘴,想跑進去撒個歡。

這是行走至今最美的一段黃河,沒有之一。

大寧,第九站,如它的名字,給了我們一份異常寧靜美麗的記者節禮物。

大寧人說,這是黃河仙子給我們的饋贈。

我想,以後每年的這個日子,我都會想念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