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有心理疾病的人很少去看心理医生呢?

愚见90


心理有病的人,很难界定。

在精神分析师的眼里,人人有“病”。轻重不同。

但只有一种人,会去看心理医生,这种人,就是感到痛苦的人。

谁痛苦,谁改变。

于是,痛苦使他们走进心理医生的咨询室。

这个瞬间,他们开始探讨,“向内看”的可能性。

所谓的“向内看”指的就是,怎样在不改变他人的情况下(事实上因为我们改变不了),通过改变自己的内心体验,来减轻痛苦。

内心体验是真实的,内心体验有时又不是真实的。

但只有内心体验,才是我们能改变的。而一旦发现、探索、觉察内心体验之后,行为上的变化也会随之发生。

相反,不感到痛苦的人,绝不会想要改变。或许,他身边感到痛苦的人,倒是反而会走进咨询室。


苏菲的盗梦空间


首先要普及一下关于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


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疾病,它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各类妄想性心理障碍、各类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生理心理障碍、各类神经质、各类癔症和各种人格障碍等等。这些统统需要去正规的精神病医院使用药物治疗。


在这些心理疾病中,大部分患者是没有自知力的,也就是不知道自己患病了,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治疗。只有在家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及时获得治疗(被精神病除外)。


与心理疾病比起来,心理问题则要轻得多。所谓的心理问题,一般是遇到了各类生活事件,受到了某种刺激,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生理不适、负性情绪明显等反应。所以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当事人往往痛苦不堪,强烈要求帮助,因为他们的自知力是完整的,知道自己有问题了,需要帮助,所以,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各种心理咨询技术(非药物治疗)给予这些心理问题的求助者以帮助。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心理疾病患者寻求治疗很少的原因了。


鸿仁心理学院


为什么一些有心理疾病的人,很少去看心理医生呢?

这个问题是属于常见问题,这与心理疾病的特点有关。

心理疾病,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特别是中国,被人们称之为精神病,由于国人在认知中,有鬼神之说存在,这些精神病人被妖魔化,邪恶化,所以在潜意识里,得精神疾病是一种耻辱,这是一种强大的集体潜意识。得精神病的人,被歧视,亲人也觉得没面子,所以大家觉得这是一种不能声张的害羞病。

心理疾病,有一些病人在疾病发作时,丧失了自知能力,对于自己的状态无法正确认知,即使已经表现的非常异常了,他也无法感知,那么他就不会承认自己有疾病,因此会拒绝就医救治。

以上两点,是国内的现实状态和心理疾病的自身特点说明,所以造成了心理疾病患者极少自己去主动求医,这些患者非常需求这个社会给予的包容,理解和尊重,社会的尊重也可以让心理问题产生时,可以及时的得到心理疏导,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AI尤四海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当下中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够,让很多人缺乏对心理问题的了解,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意识不到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把这种困扰投射到周围环境中去。整个社会环境,也对心理健康不够重视。


二、当下中国的心理咨询市场鱼龙混杂,整个咨询师队伍的,依然需要净化和打磨。由于中国心理咨询事业起步较晚,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的储备。当社会开始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大量的投机人员混进心理咨询师队伍,兴风作浪,给咨询师的名声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让那些想进行咨询的人,由于担心受骗,而踟蹰不前。

三、政府部门对心理咨询的支持力度不够。心理咨询由于没有纳入医保,自费的情况下,是一笔不菲的支出。面对高昂的咨询费,很多人选择自学心理学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姜丁粽子


所谓心理疾病即是心病了。心病需要“心药”医:

1、心理疾病没有明确的界限,根据《心理学》:每个人每天都有3分钟左右精神失常,但我们不能说每个人都有精神疾病。同样,每个人每天都有郁闷的时候,也不能说每个人都有抑郁症。因此,不能轻易给自己戴上心理疾病的㡌子。因为一旦扣上这个帽子会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2、心理疾病其实就是信念和价值观出了问题,比如:“某国优先”的信念可能导致一个病态就是“你不让我优先我就攻击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让世界祥和安宁,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减少;

3、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扶正去邪”的作用(中医讲的“正气”指抗病能力,“邪气”即致病因素)。我上个月去新加坡参加“中医眼科首次海外学术会议”时参观了新加坡同济医院,医院墙上挂有《八德文化》、《弟子规》等墙画,很是感叹!如果我们能够学好《八德文化》、《弟子规》并践行之,“三观”正了,还有必要看心理医生吗?所以,庆幸我们是中国人吧!




中医眼科专家陈来华


我们这个社会,绝大多数人不要了解心理的规律,容易站在旁观的角度看待、评价别人的心理现象,既缺少心理常识,对于别人的心理状态也缺少尊重和理解。

所以绝大多数人认为,一个人心理有问题,就等于这个人本身的问题,是他矫情,软弱,是他多想,是他作。

所以有心理问题的人,也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既然是自己的问题,那么改变自己就行了,让自己坚强点,少想点…

这是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社会的信任度不高,虽然现在好多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被骗,被套路的经历,可能有些父母都靠不住,领导也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所以,很多心理痛苦的人,也很难相信有真的有人原意帮助他,或者有能力帮助他。

其三,身体的疾病看得见摸得着,损失也是清清楚楚,代价后果很明确,所以花多少钱来解决就清清楚楚,甚至去花钱洗个脚,钱也花的很清楚,可是心理问题就不同了,虽然代价也会很大,也会影响生命的质量,影响关系,影响健康、工作和学习,但是这些是隐含的代价,不容易看清楚,温水煮青蛙。所以人们不愿意花钱来做这样不知道会收获到什么,或者损失什么的事情。

(完)


倪振源


有统计学研究资料表明,以心理疾病中的常见病抑郁症为例,其患病后的就诊率不到10%。

也就是说,有90%的抑郁症患者患病后不会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就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的科普工作还不到位

一般民众只关心其身体健康,而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除干好自己本职工作之外,要大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甚至自媒体多多向民众介绍各种心理疾病的种类,其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逐步陪养其“就诊意识”;

2.消除病人的“病耻感”

很多人觉得,得了身体上的疾病没什么丢人的,但是,一旦罹患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就觉得非常自卑,没脸见人,更不想让周围人甚至自己的家人知晓,近期几个高级干部的自杀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公众对罹患心理疾病的人怀有偏见

有一个发生在1990年代的故事:

一位美国临床心理学者问我们中国同行:

“假如在你们中国,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约会,他迟到了,说我去看心理医生了,所以来晚了,你们中国姑娘会做何反应?”

我们那位同行说:

“那肯定姑娘会认为这小伙子有毛病,不然他为什么要去看心理医生呢?!”

那位美国同行说:

“要是在我们美国,事情就不一样了,那位姑娘会认为:

第一,说明这个小伙子素质很高,懂得去看心理医生;第二,说明他是个有钱人,能看得起心理医生;

第三,说明这个小伙子对我们这次约会同样也是对我很重视,居然来之前要去看心理医生!”

文化不同,认知不同,其结果当然也不同。

在西方,心理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心理健康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不仅不把看心理医生当做一件没面子的事,反而当成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

而在我国,也就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时间,心理学才刚刚做为一门学科被认可,尽管近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但离“深入人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看来我们各位同道的使命任重而道远啊!


心理医生张彦平


  • 同样只是聊天,直接找家人和朋友聊聊不就行了吗?

  • 我有病吗?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病的吗?

  • 心理咨询很贵吗?需要终身咨询吗?

  • 我不知道我需要如何配合?



我什么时候需要心理咨询?

当心理方面出现了烦恼和问题,与平常相比,情绪明显低落、迷茫无助、无精打采等,这段时间的这些情况对你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持续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倾述朋友和家人以及自己一个人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求助心理咨询。

首先需要识别出具体心理问题,接着自我评估其程度。以下列了一些你有可能出现的困惑:

  • 持续出现两周入睡困难,整夜觉醒次数两次或以上,总睡眠时间减少,或者整夜失眠;嗜睡,睡眠时间比平均水平要长,而且持续时间长

  • 持续两周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表现为哭泣,做任何事情不感兴趣

  • 记忆力下降,无故疲惫困倦

  • 暴饮暴食或者厌食

  • 工作交往上的人际关系的严重问题

  • 工作时间长,工作繁忙,压力过大

  • 长期躯体不适,比如头痛腰痛,但是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改变

  • 遭遇重大挫折,比如重大自然灾害、亲人离世、失恋、失业等

  • 长时间的家庭纠纷,比如育儿冲突、两辈冲突

  • 婴幼儿教育指导


  • 学龄儿童学习困难,小学初高中厌学、反叛

  • 脾气暴躁,出现谩骂或者肢体攻击行为

以上的心理困惑并不是一下子就产生的,等到自己意识到,问题一般已经潜伏了一段时间了。一旦出现,你则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状况。


心理咨询是代表“我有病”吗?

不是,不是说非得被确诊为各种精神疾患,比如抑郁症和强迫症躁狂症,天天想自杀或者想杀人的人群才是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对象。做心理咨询的人,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

做心理咨询的人们,在面对生命的各种变化和不确定、困难、挑战、失望、孤独与无意义感时,选择了希望更多的了解自己和改变,寻求支持和帮助,从而达到自我改变和自我成长的目的。


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吗?居然还要收费?收费还那么贵?

心理咨询是按照小时收费的。

称职的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熟练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完成督导,需要大量的训练,以及花费时间、金钱、精力去不断进修。最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师工作的一小时咨询里,脑力消耗会非常巨大。心理咨询师与谈话不仅要理解你现时和当时的感受,还有积极关注、倾听、共情,获知你观察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还要利用相关咨询技术去帮助你发现问题的根源,指导你寻找解决办法,学会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让你醍醐灌顶,让你得到成长,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更好地适应生活。心理咨询和聊天的最大区别就是,心理咨询会谈让你更加了解你自己,而聊天很难让你成长。


我自己看心理学书籍,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吗?

通过日常阅读相关心理书籍,收听参与相关讲座节目活动,提升我们的心理健康常识水平,以增强外界求助意愿。

心理学书籍和知识对于解决简单的情绪困扰来说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每个人的领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从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需要接受系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具备专业咨询技术,熟知心理咨询流派,熟练运用至少2个以上心理疗法。这些并不是靠看书就可以快速达到的。



杨靖


首先要纠正一下,出题的人分不清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区别。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有心理问题,只是绝大多数还没有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因为心理疾病简称:精神病。如果是心理问题,可以求助心理医生;如果是心理疾病,需要去正规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出题者的本意应该是:一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很少去看心理医生。这个确实是现阶段的状况,至于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对于心理问题重视不够。现阶段,我国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精神世界正在逐渐引起关注。一些心理有问题的人本身自己不会觉察的到,而周围的人也习惯了不会觉得有问题。甚至有些已经属于心理疾病的程度依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最后很可能导致悲惨的结局,如自杀,如伤人。

二,社会环境宽容度不够,整个社会氛围还未形成,让有问题的人倍感压力。这导致了有些心理问题的人羞于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即使被逼无奈去看医生也是偷偷摸摸的,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归根结底是由于整个社会对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认识不够,其实这些问题或者疾病就像身体的疾病一样正常。

三,寻找无门。因为心理问题才刚刚引起关注,而心理医生尚属于少数,有些人也许想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却没有那么方便,不知道该去哪里找该怎么找。

四,无钱寻找。心理医生在现阶段想对于普通人收入来说,还是属于收费昂贵的职业,很多人也许想去找心理医生,但是考虑到收费最终作罢。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有些心理问题的人不会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的增高,有心理问题的人会更愿意去求助于心理医生。


心灵安莫师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有没有心理问题,自己不知道。有些人易怒、焦虑、抑郁,认为只是情绪变化大,加上不怎么影响正常生活与人际交往,别人也只是认为他的脾气不好,不会认为他心理如何!

不是说情绪不稳定人一定有心理疾问题,但是有一定的可能性。为什么同样承受一定的压力,有的人就能扛得住?为什么面对同样糟糕的事情,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为什么遇到难过的事情,有的人能够看得开?

我们会说这样的人心态好,心理素质强大。确实,这和人的性格、成长环境、自我调节能力都有关系。所以,当心情不佳,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要重视起来,要找到调节自己心情的方法。不要出口伤人,闷闷不乐,暂时这样没什么,如果长期如此,就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往轻了说是心态不好,往重了说是心理有问题。

2、对于确实存在心理疾病的人,已经不能正常生活,自己无法独自去医院,得有家人陪同才可以。但是,家人不一定愿意这么做,怕家里有精神病人(心理疾病常常会被人等同于精神疾病)的事传出去,别人对自己有看法,影响家里其他成员婚嫁或是人际关系。这种想法不可取,因为纸包不住火,早晚别人还是会知道。还有的家人不愿意让病人接受的治疗的原因,认为会限制病人的自由,病人没有家人的陪伴会加重病情。其实,这个担心不必要,送到正规的医院,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手段对病人心理康复很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